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描写的作用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328018ddccda38376baf8f.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A、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作用: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注意:①字数大致相同;②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在概念和现象上互相有联系;第三部分:段、篇词语一、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二、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引起下文D、渲染气氛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描写的作用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描写的作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ab4b4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b.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句子、描写的作用总结请注意,以下文章是随机生成的,仅供练使用。
描写的作用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通过语言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出人物、场景、情感等内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种作用,如下所述。
首先,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个性。
例如,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XXX通过对XXX的描写,使读者深入了解他的多重性格和内心矛盾。
其次,描写可以使场景更加生动、具体。
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在小说《活着》中,XXX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此外,描写还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人物、场景、情感等方面进行描写,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例如,在诗歌《静夜思》中,XXX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之,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种作用,它可以深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场景更加生动、具体,同时还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通过肖像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和行动描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同时,语言和行动描写也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读者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这种描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则是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同时,环境描写也可以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揭示文章主题。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知识点、练习题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知识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06ed56aa00b52acec7ca5e.png)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寓言故事】骄傲的孔雀从前,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孔雀。
它有一对蓝色的翅膀,长长的尾巴,金黄色的小嘴,头顶上还带着“皇冠”呢!但它十分骄傲,一看到比自己丑的动物——特别是乌鸦,就轻蔑的说:“哎呀!长这副模样,还敢出来见人,真是太不要脸啦!幸好我没生在你那个家庭,不然,我这张脸不知该往哪儿放。
”每当说完,它就会大摇大摆的从别人身边走过。
它的名字就叫娇娇。
不过它的“骄傲”使它自己得到了应有的教训。
有一天清晨,娇娇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森林,那里有一条小河,正巧,娇娇口渴了,想口喝水,它看见了那条河,就来到河边喝水。
令它意想不到的是,河里有一只和它长的一模一样的孔雀,而且,还望着娇娇,娇娇却不知道,河里的孔雀就是它自己,娇娇茫然地望着河里与它一模一样的孔雀,心里充满了妒忌,娇娇皱了皱眉头,河里的“它”也皱皱眉头;娇娇笑了笑,可河里的“它”也跟着娇娇笑;娇娇不耐烦了,想和这只在河里的孔雀一争高下,于是,娇娇跳进了河,河水流得非常急,娇娇还没来得及喊声“救命”就上西天了。
大家整天都没见到它,大家都以为娇娇回故乡了呢!所以,每天都像没事一样。
从此,娇娇再也没出现过。
【课前热身】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比喻?排比)?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短语或句子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6、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或者对仗)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失一种修辞方法。
【知识点精讲】一、分析句段的作用开头的作用: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揭示主题;营造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11372d414431b90d6c85c77b.png)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一、同步知识梳理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具体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①能联系文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推想、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②能就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④正确理解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反问句、排比句、设问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通过句式变换,领悟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修辞手法入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分析:把“老桥”比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好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钦佩。
(读者的感受)题型2: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分析: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题型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分析: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
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870b1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3.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学校五班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终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终一段或某句,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依据文章的详细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喜爱、宠爱、感动、兴奋、渴望、震撼、眷念、惆怅、忧愁、可惜、思念(怀念)家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苦痛、惭愧、内疚、痛恨、难过、悲哀、圆满等。
一般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或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肯定要把全文认真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殊是第一段或最终一段的第一句或最终一句。
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说明、谈论、抒情,特殊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详情描写。
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假如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奇以及自然界当中的奇妙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奇颜色,引起读者的爱好。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许多,常用的有8种,比方、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知识点
![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d96e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知识点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阅读理解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一、词语理解1. 同义词与反义词:理解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意思,能够准确理解段落中出现的相关词语。
2. 近义词与形容词:理解词语的用法和特点,了解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规则,并能正确运用。
3. 同音字与异音字:区分同音字和异音字的用法和意义,避免在阅读中出现歧义。
4. 像声词和拟人化:理解和运用像声词和拟人化手法,增加文字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二、篇章结构1. 开头与结尾:识别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开头的作用和结尾的意义。
2. 主题句与细节句:辨别文章中的主题句和细节句,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具体事实。
3. 段落与目的:掌握段落的组成和目的,准确理解段落中的每一句话。
4. 上下文逻辑关系: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文章的脉络。
三、修辞手法1. 比喻与夸张:理解比喻和夸张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分辨并运用。
2. 排比与反问:辨别排比和反问手法的运用,领会其修辞效果。
3. 对仗与衬托:了解对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分析不同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4. 描写与抒情:感受和理解描写和抒情的手法,体味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四、逻辑推理1. 因果关系:理解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抓住文章中起因和结果的关系。
2. 指代关系:理解指代关系,连接上下文,准确识别代词指代的对象。
3. 推理判断:通过上下文和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解决文章中的难点问题。
4. 概括和总结:能够概括和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五、文化背景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解与之相关的诗词和典故。
2. 当代文化: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能够理解与之相关的词语和事件。
3. 民族风俗:了解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识别文章中涉及的各民族元素。
4. 地方特色:了解各地方的特色和风景,理解相关文章中的描写和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387b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归纳总结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章整体理解1.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找到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抓住关键句:关键句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仔细阅读并加以理解。
3. 掌握上下文逻辑关系: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暗示,理解词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
二、细节理解1. 重点词语理解: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理解其含义,帮助整体理解文章。
2. 推理判断:通过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合理猜测文章中未提及的内容。
3. 理解数字信息:注意文章中的数字,如年龄、时间、数量等,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起到重要作用。
4. 引用解释:学会理解作者使用的引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对文章的理解。
三、阅读态度1. 注意文体特征: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征去正确理解。
2. 分清作者观点:注意文章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对于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
3. 学会感悟:阅读完毕后,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题目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阅读题目时,要仔细读题、分析题目要求,确保理解清楚。
2. 借助选项信息:对于选项中与原文相关的信息,可以借助这些信息来辅助选择正确答案。
3. 排除干扰项:注意选项中的差异和错误,排除干扰项可以提高选对正确答案的概率。
以上是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和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题目。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积累,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练习,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小升初阅读题专项精讲《8.词语句子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小升初阅读题专项精讲《8.词语句子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618b93380eb6294dd886cee.png)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词语句子表达效果赏析理解汇总词语的考点考点一: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考点二: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表达效果)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从词语的表现手法分析(一)贬词褒用(二)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例: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
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三)运用修辞,通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例:海水舔着你的脚丫(四)圈点词语,如果没有使用任何表现手法或者技法,如何分析答题流程:本义+语境义(引申义或者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五)化静为动例子一:山坡上卧着点雪例子:仿佛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六)词性转化,比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例子: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性;2、联系本义;3、联系语境。
真题演练留守乡村的爷爷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小学语文五升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五升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9d815e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7.png)
人物描写的类型
人物描写的类型
2.语言描写
1.外貌描写
4.心理描写
5.神态描写
请添加标题添加所需文本添加所需文本添加文本添加所需文本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主要是指对一个人穿着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 可以表现人物的生活和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往往指身份、地位、贫富、处境等:身体状况主要指胖瘦强弱、健康情况等。
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得知峰子要回乡教书既惊愕又失望的复杂心理。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校长得知峰子要回乡教书时的激动心理。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C】处“嘀咕”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貌
我的老师美丽,温柔,长长的头发像泉水哗啦啦地流下来;大大的黑眼睛像黑宝石一样;白皙的脸上一张红红的小嘴,像樱桃一样。
(2)“考试失利了,我内心无比沮丧。老师温柔的话语、关切的眼神,让我重拾信心。”请你从老师的语言、神态和“我”的心理感受方面再现这暖心的一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771f78ff00bed5b8f31d0b.png)
从结构方面来回答: (1)位于文章开头(一般是总起句或者中心句):
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
(2)位于文章中心(一般是过渡句或中心句):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位于文章结尾(一般是总结句或中心句): 总领全文、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 果更加传神。
在我们的语文阅读理解中,有一种常考题型——句子理解 题,也一样,非常重要,答好这类型题,我们整篇阅读理 解得分就会更完美。
这样的题型,你熟不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划线句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标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 力地打着一条“铁链”,它不是铁做的,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学识和恒久的努 力为材料的,在某一个时候,肯定会用到它。
2、文中标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打 着一条“铁链”,它不是铁做的,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学识和恒久的努力为材料的,在 某一个时候,肯定会用到它。
阅读理解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句子的概念及类型
教
复习常见重要句子及题型
学
探究答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
目
标
画龙点睛
张僧繇(yáo)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 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 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 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 “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 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 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9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
![9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8174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c.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一、必背核心知识(一)文章顺序、结构、句段作用:(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观察顺序:由远到近,如《观潮》,从上到下,如《草原》第1自然段。
(2)记叙顺序:倒叙、插叙。
(3)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4)中心句作用:总起句,总领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句,总结全文。
(二)文章要素、部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写作手法(1)表现(写作)手法:对比、首尾呼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象征。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3)常见感情:赞美、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憎恨、痛恨、痛苦、愧疚、伤心、悲痛......(四)描写事物角度(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2)描写事物角度:形状、声音、颜色、状态(动态/静态)、味道。
(3)词性:形容词、动词、叠词二、现代文阅读:◎六年级语文课内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梳理: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既能让读者感受到整体,又写出了个人的特点,让读者对细节有深刻的印象。
2.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浏览内容方法、勾画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查找资料法、对比筛选法。
3.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4.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5.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一)文本概括:1.概括题:(1)谁+干什么。
或者(2)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
答案要简洁完整,小标题注意字数一致。
“2+1”法则:人物+事件+结果/环境。
2.文本题:问有哪些?哪几个原因?为什么?指什么?技巧:回文定位,就近原则。
划出答案涉及的原文内容,直接抄写或概括回答。
小学语文小升初阅读题专项精讲《9.句子-段落-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小升初阅读题专项精讲《9.句子-段落-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0cee41b0717fd5370cdcd6.png)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
4·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
5·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二·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画龙点睛。
2·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3·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4·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例文一村路怎能不弯呢①村路怎能不弯呢?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给路的,实在太少了。
③路从不计较这些,很知足,知足常乐。
天天,捡着这些人脚迹、牛脚迹、狗脚迹吃着,小日子过得滋润着。
尤其是在冬天,有人穿着布鞋,刚刚从家里烤火出来,留下一行人脚迹,还是暖乎乎的。
夏天的牛脚迹又肥又大,闻一闻,还带着青草的味儿,还带着蘑菇的味儿。
狗脚迹一长串,小小的,就像我家屋檐下,挂着的一长串板栗,不着急吃,待其风干,又是另外一种风味了。
偶尔,还会有一两只野猪、狗獾之类的,偷偷地下山来,留下一朵朵野梅花样的脚迹,更是难得一尝的野味了。
这村路,还真不羡慕那些大马路呢,窄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弯一点有什么关系呢?④其实,路何尝又不想宽一点、直一点?⑤路从我家里延伸出来,走不到十几米,迎面就是二哥家的一堵墙壁。
专题02 分析字词句段作用及含义-五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
![专题02 分析字词句段作用及含义-五年级语文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例文赏析+习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d91b97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b.png)
专题02 分析字词句段作用及含义一、知识点回顾句段作用(1)根据段落位置,分析段落作用(内容/结构)。
①开头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设置悬念/引用诗歌、谚语……)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对比等表现手法,突出……;开篇点题,表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首尾照应;总领全文。
②中间内容上:突出强调某事/某种感情;揭示某事意义;丰富内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结构上:承上,总结上文;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与前文......照应。
③结尾内容上:总结全文,归纳主旨;暗示主题,强化感情;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结构上:呼应标题/开头,首尾圆合。
小结:内容上: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2深化主题。
结构上: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注意:结尾段如果戛然而止,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提出问题,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则要从: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的气氛;②表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这两方面作答。
比如宗璞《紫藤萝瀑布》结尾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就可以这样答:“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写被紫藤萝花繁花旺盛所吸引驻足欣赏,结尾写感悟紫藤萝花的生命活力后,加快了脚步,内容上,深化中心,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答题思路开头内容主题+结构作用注意:1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2开头段如果是景物描写,应该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中间:内容:(概括段落)写了......的内容。
人物/主题:丰富、衬托、正/侧面......人物形象/主题。
小学阅读理解语言描写作用的答题公式和格式
![小学阅读理解语言描写作用的答题公式和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396c009c8d376eeafaa3192.png)
【答案】
1.略 2.“用手”和“指了指”、“仔细”和“打量”均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地4句去掉“用 手”,第6句去掉“仔细” 3.十三四岁属于约数词,中间不能使用顿号,应去掉。 4.“轻轻”一词,既写出了赵新天对书店其他看书人的尊重,又写出了担心打扰黄老师 的心理。 5.愉快—欣慰 6.表示意思地跳跃 7.(1)运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赵新天拘谨的情态,深刻 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老师对赵新天的美好祝愿,表 达了黄老师对学生的爱。
语言描写作用的答题 公式和格式
【听老师讲】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 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 ,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 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tiào)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 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 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谢谢欣赏
【阅读小擂台】
1.用横线划出说话人不同位置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标点使用有何不同。(4 分) 2.文中第4、第6自然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3.文中第二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4.分析文中第一句中“轻轻”一词的含义。(2分) 5.文中出现了一对近义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6.文中出现两处省略号,分析省略号的作用。(2分) 7.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4分) (1)“对呀。” 赵新天用手挠了挠头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2)“不错,小伙子,好好干。考上大学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喝你的庆功酒 。”说着,黄老师欣慰地笑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1d0fb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9.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总结一、综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对文章表面的理解,更是对文章深层含义、作者意图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探索。
本文旨在总结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理解的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这包括了文章的主题、主要事件、人物角色以及他们的行为和对话等。
学生还需要关注文章的细节,如作者的描写手法、用词精准度等。
只有全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回答阅读理解的问题。
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的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点的梳理,更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1. 简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部分之一,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意图。
阅读理解还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对其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位教师和家长不可忽视的任务。
2. 引出本文的主旨: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的总结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理解中,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基础字词知识,还要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本文的主旨在于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小学语文描写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描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ed5a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8.png)
小学语文描写知识点总结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它贯穿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语文知识点,包括文字、词语、句子、段落、语法、修辞等等。
下面我将对小学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字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用来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读音和书写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字的形声、会意和表意等不同的构字方法,丰富了对汉字的认识。
2. 词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和感情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单字词、词组、成语和俗语等不同类型的词语,并了解了它们的意义、用法和结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句子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语法单位,它是用来表达完整意思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句子的成分、种类和结构,学会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连接词,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4. 段落段落是语篇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来组织和表达一定意思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段落的组成要素、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提高了理解和分析语篇的能力。
5. 修辞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它是用来美化和丰富语言表达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不同的修辞手法,了解了它们的表达效果和运用技巧,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6.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和规范,它是用来准确、规范和美化语言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词法、句法、篇章结构和修辞规范等不同的语法知识,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知识点涵盖了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和语法等多个方面,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语言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思维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用好语文,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之词语类题型归类以及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之词语类题型归类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10cb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9.png)
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能不能被替换?为什么?答:不能被替换。
因为某动词准确、生动、具体的写出了……,替换之后表达的意思没有这种效果。
②某形容词能不能被替换?为什么?答:不能被替换。
因为某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的特点,替换之后就变成了……。
③某副词能不能被替换?为什么?答:不能被替换。
因为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统一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成……词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所以不能替换。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四、“××”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答题格式:……原意为……文中指……修辞/描写/词性有的话要点出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样子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的……的感情/心情/品质六、“××”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e53614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7.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文中,某句话可以起到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作用。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包括它本身的作用和结合句子语境的作用。
比如比喻、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对象的特性;排比可以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设问可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可以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可以强调、突出等;反复可以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在句子含义的解答中,需要揭示出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所指的对象,然后再疏通句子,就可以解答出句子的含义。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都不能随意更换,因为它们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对象的特性,换了后就会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因为它们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XXX的概括归纳在概括归纳段意时,需要回答清楚记叙类文章的时间、地点、人和事情,说明类文章的说明对象和特点,议论类文章的问题和作者观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可以丰富诗歌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在诗歌中,表达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和自然。
这些技巧包括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和双关法等等。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和反复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情感和思想性。
在分析诗歌语言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和自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词语赏析
常见出题形式答题格式
1 .解释或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
答:“××”词本意是什么,这里指……,表达出……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前文找答案。
3、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这个词或者换成别的词语行不行)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去掉或调换另一词,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不去掉或不调换,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
4,围绕词语来赏析句子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突出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重点句子赏析
A、重要的句子
是指在文章或语段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的语句。
一般来说,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起总领、总结或重要的过渡作用的语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都是重要语句。
B.解题思路与技巧:
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考虑。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
①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灵;②点明文章背景;③揭示、深化文章主题。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
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②总结全文或总结上文;③承上启下;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⑤前后呼应。
等。
答题的几个方面
1.抓修辞答题。
对含有修辞格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试题考查的重点。
2.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1.文章尾句的一般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描写的作用
描写: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等;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总结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