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主要存在于自然界 (土壤)中,引起外源性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占 绝对优势,引起内源性感染。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G+粗大杆菌,形成的芽胞比菌体粗, 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多为腐生菌,少数为致病菌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主要的致病菌有:破伤风芽胞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
课前复习
1、引起霍乱的病原体的特性 2、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是什么? 3、霍乱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及首 要治疗原则?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学习目标
•掌握: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致 病物质、特异性防治原则 •熟悉: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 •了解:艰难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概述
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 殖的细菌。
• 蛋白质,不耐热(65℃可破坏);易被肠道 蛋白酶破坏。
• 属神经毒,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g) • 侵犯脑干神经细胞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 阻断抑制性神经冲动的传递,使伸肌和
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发病机制】
脊髓前角
强烈
或脑干
收缩
伤口越接近中枢 封闭抑制性 神经系统,潜伏 突触末端,
期越短,病死率 阻止抑制冲
• C型是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 • B~E型在土壤中不能存活,可在机体肠
道内寄生。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侵袭性酶和外毒素(α最强) 2.所致疾病: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 气性坏疽:60%-80%由A型引起;创伤感染 (同破伤风);组织坏死、水/气肿(捻发 感)、毒血症(死亡率40%-100%);
▪ 食物中毒:主要污染肉类食品,经口感染; 需大量细菌(108-109);腹痛、腹胀、水样 泻,无发热、无恶心呕吐,1-2天自愈。但 严重可致坏死性肠炎。
•涂片镜检和培养 阳性率较低
•典型症状 •询问病史
临床诊断
(四)防治原则 1. 一般预防 (1)无菌接生,消毒脐带断端 (2)伤口处理:① 3% H2O2清创、扩创;
②抗生素(青霉素)的使用 2. 人工自动免疫
⑴军人、建筑工人等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⑵ 6月~6岁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3.人工被动免疫和治疗
17
4.免疫性
主要是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1)抗毒素只与游离毒素结合,阻断毒素 入侵易感细胞,对结合型毒素无中和作 用。
(2注)因射外破毒伤素风与抗细毒胞素结(合TA后T)不宜能早刺期激、机足体 量产生!!抗毒素,故病后无牢固的免疫力。
(3)获得抗毒素途径是进行人工免疫(主 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三)微生物检查
•目前已知最剧烈的生物毒素(对人致死 量约为0.1ug) •神经外毒素,不耐热,100℃1min可破坏 • 分A~G七型,C 、D型由噬菌体编码,其 余由染色体决定 •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乙酰胆碱 的释放,导致肌肉弛缓性麻痹
2.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毒素污染食品(罐头类真空 包装食品);胃肠道症状少见,主要为神经 末梢麻痹症状,面肌/膈肌/呼吸肌/咀嚼肌 等麻痹,不发热,神智清。 (2)婴儿肉毒中毒:细菌污染食品(蜂蜜、 牛奶等);便闭、吮奶、啼哭无力,死亡率 不高(1%-2%)。 (3)创伤感染中毒:伤口条件同破伤风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自学)
(四)防治原则
•尽早注射A、B、C三型多价抗毒素;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与监督 •食品、饮水加热煮沸使用 •鼓盖或胀袋肉制品勿食用!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梭菌 (自学)
•在人体正常菌群 中占绝对优势 •临床无芽胞厌氧 菌感染率高达90% 以上 •多为混合感染
脆弱类杆菌 (G-杆菌) 主要寄生 于消化道
消化链球菌 (G+性球菌) 是口腔、肠 道、阴道的 正常菌群
气性坏疽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自学)
(四)防治原则
及时清创 抗生素(青霉 高压氧仓 扩创 素)+抗毒素 (新进展)
三、肉毒梭菌
(一)生物学特性
• G+大杆菌,有鞭毛 • 芽胞椭圆形,位于次 极端,呈“网球拍状” •血平板有β溶血环; •疱肉培养基肉渣变黑 并有恶臭味。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1)紧急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同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特异治疗:
抗痉挛:最关键;使用镇静剂 抗生素:杀灭体内细菌 抗毒素: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特性
• G+大杆菌,两端钝圆, 链状排列 • 有荚膜,无鞭毛 • 芽胞卵圆形,中央或 次极端(组织和培养基 中很少形成芽胞)
一、破伤风梭菌★
•是破伤风的病原菌,为外源性感染
•经伤口感染或分娩时用不洁器械断 脐感染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G+杆菌,有周鞭毛
•芽胞正圆形,大于菌体 位于顶端,呈鼓槌状 2.培养特性
•血平板上薄膜状爬行 生长,有β溶血环 •疱肉培养基肉渣黑色,有腐臭味
对 照 管
疱肉培养基
3.抵抗力 繁殖体:与一般细菌相似;PG敏感 芽胞:很强
(一)生物学特性
疱 肉
•疱肉培养基中产生大量气体

•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 •牛奶培养基中呈“汹涌发酵”
养 基
•卵黄琼脂平板上Nagler反应;

靶形溶血
+
α




α







(一)生物学特性
•根据产荚'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分 为A~E五型
• 对人致病主要为A型,是人和动物肠道 正常菌群,外环境源自文库形成芽胞长期存活
越高。
动的传递介 质释放
沿神经
纤维间
隙或入 血
外毒素
菌或芽胞 局部繁殖
3.典型症状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咀嚼肌痉挛
(引起牙关紧闭)
13
继而表情肌痉挛 (引起苦笑面容)
14
颈部肌肉强直 (颈项强直)
15
躯干及四肢肌肉强直 (呈角弓反张体征)
16
新生儿破伤风 (又称脐带风/七日风/锁口风) 早期哭闹、吃奶困难→用压舌板检查口腔 时愈用力张口愈困难→全身肌肉强直→死 亡率高达95%
–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煮沸100℃,>1h才被破坏 –高压蒸汽灭菌法需121.3℃30分钟
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 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等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混合感染
2. 致病物质
•细菌不入血,仅在局部繁殖 •产生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