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卷第4期

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春凤

【摘要】城市社区特色文化日益成为将终身学习、身心健康和生活舒适为生活质量核心的城市居民的共同追求。文章提出根据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构建原则,通过建设开放社区、发掘和建设特色社区文化和践行科学的多元参与管理路径解决目前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所面临特色物质文化环境不足、社区自身特色文化发掘和利用不足以及特色文化建设资源匮乏等问题。

【关键词】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多元角色参与

【基金项目】本文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高春凤(1971 ),女,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社区发展与管理

一、特色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具有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救助以及社区自治等方面的功能。它不仅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人们交往、安全、归属等方面的需求。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引发了社会的急剧变迁,社区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以及生活需求正在发生不断变化,不仅注重生活社区的娱乐,更注重生活社区的学习,居民开始追求以身心健康和生活舒适度为核心生活质量的提高,“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创建不仅宜居和乐居的环境成为社区建设新的出发点;二是社区的群体构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老龄化社区的出现。伴随生活质量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社区老龄人数不断增加,很多社区成为老龄化社区;第二方面是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增加。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社区成员的流动速度和规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社区出现常住的“流动人口”;第三方面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工人的回归社区。社区群体构成的新变化要求社区文化建设考虑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以往所有社区都普适的文化建设需要根据社区特有的人口构成进行特色文化构建;三是居住模式的改变。以往的低层建筑结构居住模式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所替代,城市社区成为公共空间缺失的“住宅”社区。住房制度的改革又致使“单位社区”逐渐被商品房社区取代,人们的流动性增大,以往被称为“熟人社会”的居住社区逐渐被侵入和替代成为大多由“陌生人”组成的住宅社区,居住模式的变化改变了居民的交往空间和交往方式。这种改变对社区的和谐稳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居民更注重安全、和谐,要求社区文化建设要格外关注新型交往方式和创建更多社会交往空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特色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社区人”的精神需求,培养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一种有利于价值观念整合的“心理社区”,而且也会为社区建设本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1]。使社区最终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单元。

二、特色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社区特色物质文化环境不足。物质文化环境是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包括建筑的风格、物质设施的社区内布局和外观、整体设计、有特色的公共物质空间、有特色标志牌等,但目前大多城市社区属于老旧社区,社区内的楼房设计以经济适用为主,不仅缺少文化设计,更有许多社区缺少满足居民需求的物质设施和活动空间,即便有也因缺少特色而变成千篇一律的社区物质,对社区居民来说缺乏吸引力。此次调研的SLH和TS社区均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仍然具有“单位”社区的痕迹。社区院落均没有文化设计的痕迹,大楼道里都充斥着小广告、各种电话号码的印章以及各种杂乱的印记,同时,因为流动人口的门普通没有设计感,公共活动场所较小,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虽有但不多。这些老旧社区增加了,人们更多的戒备心理,楼上楼下甚至一个楼层彼此之间都不认识,更不用说邻里互助、构建和谐。

(二)缺少社区特有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发展。由于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同,社区文化实质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多样性的城市住宅社区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孕育和传承的载体本应依据社区资源呈现多样性的文化表达。调研中发现,老旧社区因其本身的“单位”性,仍然延续着某些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如SLH社区是上个世纪50年代“四部一会”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楼群和宿舍楼群的大规模建设的产物,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第一批以国家干部为居住主体的新型社区;是党领导下新中国、新北京风貌的象征,社会资源丰富,设施完善,具有较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社区生活方式特点。该社区学习氛围浓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居民知识层次较高。而TS这片住宅区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必然产物。紧随“四部一会”在SLH社区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4期

之后,铁道部、物资部等另一批部委也在这里兴建办公楼,住宅区也落户于此。“TS”成为屹立北京旧城之外第一个集办公、生活为一体的大型新型社区。在50 60年代,这里是新中国、新北京风貌的象征,有很强的文化特色和较高的生活品质。居民五湖四海;语言南腔北调;生活多种多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为了振兴中国铁路事业!所以,这里是新中国“人民铁路”的象征、是新中国铁路建设的象征。总之,这里凝结着中国铁路的文化精神:“团结、奋斗、创新”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类似这些鲜明社区特色精神文化传统没有被利用和开发。

(三)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资源匮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现代城市中的大部分土地都用于商业开发,虽然很多新社区在设计过程中开始注意文化要素的注入,如不同社区的建筑风格以及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社区命名。但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地产开发商以经济效益为考虑前提,很少或者根本不可能预留出很大的空间作为特色文化活动场所或建造特色社区文化设施。许多社区因为场地和资金的限制,根本没有条件进行特色社区文化建设,大多数社区文体活动受场地和空间的限制,多是由以前的老住宅、物业管理房等其他用房调整过来,普遍存在空间狭小零碎、环境差以及设备简陋等诸多问题,并且以小型活动室为主,只能举办人数不多、相对简单的活动,如看看电视、打打纸牌和麻将等,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社区活动没有具有文化内涵的专属空间和场所,难以吸引社区居民参与。

三、特色社区文化构建的原则

社区特色文化构建是特色社区建设的关键,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依据社区原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特色文化构建的原则。原有的文化传统是特色文化社区建设的关键,应将其发掘并提升,并用适当的文化形式表达。(2)结合社区成员构成,考虑社区多元文化需求,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进行特色文化构建的原则。(3)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特色文化建设原则。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的考虑,应该建设成为一个有发展活力和无限空间的开放特色文化。(4)结合所属区域文化特点将所建设社区的特色文化完美镶嵌到整个大文化背景的原则。特色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不同于其他社区的特点,同时也不能脱离整体的大环境,与周围格格不入,既要其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又要其与周围文化环境的整体性。尤其对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地域。(5)文化载体与特色文化理念完美统一的原则。特色文化理念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完美呈现,理念提升和载体设计至关重要,成为整个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始终围绕特色理念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6)特色文化物质载体与社区整体环境协调布局,融入一体的原则。凝练了社区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社区内安置涉及到社区景观布局问题,不仅要考虑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在装饰后的特色文化解释,同时,也要求整个布局浑然一体,具体到各个细节都充满着文化设计的感觉。

三、特色社区文化构建的路径

(一)建立开放的社区,既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又可增加社区的群体意识。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建设还要考虑促使其开放性问题,自组织理论认为:一个孤立的社会系统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使系统变成一个死寂的自我循环,这种循环因为缺乏对外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成为一种平衡的稳定态,这种稳定态没有发展的活力。只有通过引进对系统有益的信息、资源、能量来改变这种状态。在现代开放背景下的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在立足本社区特色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引进和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促进本社区特色文化的发展。在开放性社区特色文化系统的构建中,作为资源中介的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利用城市便利的交通设备和完善的通讯工具扩大社区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交流,如与其他社区、其他机构,交流的内容也要多元化,涉及知识、信息、活动、场地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也需要扩大社区成员与外界的交往半径、交往频率以及多样化的交往对象;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举办联谊会、资源共享等措施,提供开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要通过教育者的角色有目的地培养社区成员的开放意识,树立开放观念,因为开放性是社区获取内外支持的重要途经。

(二)特色文化空间的发掘和建设。根据社区特色进行特色文化社区的建设依赖于以下途径:一是调研并提升社区的文化传统。原有的文化传统是特色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将其发掘并提升。二是整合特色文化传统与社区内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以社区内居民的职业构成、教育程度构成、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居民构成状态为基础,创设以社区居民多元文化需求为本结合所调研社区专属文化传统和社区目前特色文化建设状况,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可视性和可感性的社区特色文化载体系统,创造社区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通过物质载体完美呈现特色文化理念。理念提升之后的载体设计至关重要,成为整个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始终围绕特色理念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包括社区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社区内安置和社区景观布局,不仅要考虑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在装饰后的特色文化解释,同时,也要求整个布局浑然一体,具体到各个细节都充满着文化设计的感觉。

(三)践行科学的公众参与社区特色文化建设路径。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信息渠道不畅是社区居民参与特色文化建设的障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中一些专业动员参与的方法,如给社区居民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宣传、说服和建立关系,可以采用社区咨询站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介绍,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如建立社区网站、展板和广告宣传、招贴海报以及小区广播或者流动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选择家庭代表或楼道代表的方式改变过去居民参与环节薄弱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社区居民的对文化建设的需求。二是通过构建互助合作的参与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