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静态分析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静态分析指标
第一节相对指标的计算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概念: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也称为计划完成百分数,是一定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该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100%
•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相对数,表示计划的完成程度,而子项数值减去母项数值的差额表明执行计划的绝对效果。
•(二)、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
•在实际应用上,因计划指标既有可能是总量指标,也有可能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所以在具体计算时,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根据总量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设某工厂某年计划工业增加值为200万元,实际完成220万元,则:
增加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220/200*100%=110%
超额的绝对数=220-200=20(万元)
计划结果表明该厂超额10%完成增加值计划,超产20万元
2、根据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在经济管理中,有些计划任务数是以本年计划数比上年实际数提高或降低多少的相对数表示的,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率、成本降低率、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率等。
如某企业生产某产品,本年度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7.6%,则
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相对数=(1-7.6%)/(1-6%)* 100%=98.29%
成本降低率比计划多完成1.71%
这种指标的结果在回答是要注意结合相对指标,还原出实际产出(判断指标的正负)3、根据平均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平均数/计划平均数*100%
此公式可以用来检查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平均工资计划完成情况等
如:设某企业某月生产某种产品,计划每人每日平均产量为50件,实际每人每日平均产量为60件,则: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60/50*100%=120%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超额20%完成可计划任务。
(三)、计划执行进度的考核
如果实际完成数所包含的时期只是计划期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被称为计划执行进度,它不是在计划期末,而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来进行计算的。一般适用于检查计划的执行进度和计划执行的均衡性。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执行进度=累计完成数/全期计划数*100%
•累计完成数指计划初到报告期止的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数指整个计划期总数
•例:某工厂某年计划产值为4600万元,一季度完成960万元,二季度完成1200万元,三季度完成1340万元。则
•计划执行进度=(960+1200+1340)/4600*100%=76%
(四)、长期计划的计算检查(以5年计划为例)
1、水平法
•水平法是在5年计划中只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社会商品零售额等。用水平法检查5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公式为
•5年计划完成程度=5年计划末年实际达到的水平/5年计划规定末年应达到的水平*100%
•提前完成5年计划时间:在5年中,从前往后考察,只要有连续一年时间(不论是否在一个日历年度,只要连续12个月即可),实际完成的水平达到了计划规定的最后一年水平,计算完成了5年计划,所余时间即为提前完成5年计划的时间。如计划规定某产品第5年的产量为56万吨,第5年的实际产量为63万吨,则5年计划完成程度=63/56*100%=112.5%
•究竟提前多少时间完成5年计划?
•有上述资料可知,从第四年9月至第五年8月,产量合计为57万吨,提前四个月完成5年计划。
2、累计法。
•累计法是在5年计划中规定5年累计完成量应达到的水平。如,基本建设投资额、新增生产能力、新增固定资产等。用累计法检查5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公式为:•5年计划完成程度=5年累计实际完成数/5年计划规定累计数*100%
•例:某市1996年~2000年间,计划规定基建投资总额为2.8亿元,5年内实际累计完成3亿元,则
•5年计划完成程度=3/2.8*100%=107.1%
•在累计法中,如到2000年6月底累计实际投资额已达2.8亿元,则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运用计划完成相对数,一是可以准确说明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为搞好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二是可以反映计划执行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推动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三是可以反映经济计划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鼓励执行计划的落后者向先进者看齐,为组织新的平衡提供依据。
二、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也称为结构相对数或比重,它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总体内部各部分比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反映总体内部构成情况的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上式的分子、分母既可以是各组总体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也可以是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必须等于100%。(分子的数值仅是分母数值的一部分。)
•结构相对指标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指标,它的作用如下:
• 1. 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
• 2. 通过不同时期相对数的变动,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
•及其发展趋势
• 3. 能反映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程度及生产经营效果
•的好坏。
• 4. 结构相对数在平均数计算中的应用。
三、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也称为比例相对数,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数可用百分数表示,也可用一比几或几比几形式表示。例如,我国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数1284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212万人,乡村人口78241万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可表示为39:61,也可表示为1:1.56。分析总体中若干部分的比例关系时可采用连比形式,又如,我国1998年末从业人员为6995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4838万人,第二产业为16440万人,第三产业为18679万人,三个产业从业人数比例为100:47:54.
•比例相对指标对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
四、比较相对数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为类比相对数,是将两个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如在各国、各地、各单位)的数量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数=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100%
•式中,分子与分母现象所属统计指标的涵义、口径、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必须一致。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例如,某年有甲、乙两企业同时生产一种性能相同的产品,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9307元,乙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27994元,则
•两企业劳动生产率比较相对指标=19307/27994*100%=69%
•计算结果说明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比乙低31%
•计算比较相对数时,作为比较基数的分母可取不同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情况:
• 1.比较标准时一般对象,这种情况下分子分母的位置可互换。
• 2.比较标准典型化
五、强度相对指标
•(一)、概念
•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计算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指标数值
•例如,2003年末我国固定及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53200万部,2003年末全国总人口数129227万人,则
•我国电话普及程度=53200/129227=41部/百人
•又如199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24810万人,则人口密度计算如下:
•人口密度=124810/960=130人/平方公里
•强度相对数的数值有两种方法:一是有名数,一般用复名数表示,如电话普及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