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0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学案共3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2.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能运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能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学习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学习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一、自主学习
1.学会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
过,表达自身合法的和。
在实现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的,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2.树立法律信仰
(1)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地法律、法律、法律和法律。
当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 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增强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和。
二、合作学习
1.我们应该如何依法办事?
2.树立法律信仰要求我们如何做?
三、复习巩固
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 )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
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别人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你应当()
A.找人帮忙,私下解决
B.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C.打击报复,以牙还牙
D.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3.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 )
A.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遵守法律,依法做事
C.珍爱生命,学会坚强
D.远离闹市,品味生活
4.14岁的小科为了弄钱去上网,和网友小刚商量出了合伙偷走堂哥的出租车,以此向堂哥要钱的鬼点子。
一天晚上,小科等3人在偷车时被堂哥发现,民警和30名的哥合力追击,将被盗车截住。
目前,小科和网友小刚因涉嫌盗窃被刑拘。
这告诉我们( )
①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龄人,因缺乏法律知识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网吧是这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④要做到知法懂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守法自觉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法治的意义就在于依法办事。
下列符合依法办事要求的是()
A.有人欺负我,我就欺负他
B.拆迁“钉子户”无理取闹
C.为增加收入,尽量少缴税
D.在商场购物时,遵守秩序
6. “大头女孩”秋子,在上海求职中遭遇相貌歧视,随后她向上海相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过劳动部门两次调解后,秋子获得了三年的劳动合同。
这说明( )
①每个公民都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
②法律必须保证所有的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
③平等的适用法律,就要反对特权
④公民可以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某实验中学七年级准备结合“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时的相关知识,开展一次以“让法律进校园”为专题的法制讲座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七年级的学生,请积极参与进来,并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学校为开展本次活动选择三种合适的活动方式。
(2)请你帮助学校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3)假如要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活动,在你的演讲稿中最可能用到哪些观点?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治同行
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
2、通过活动探究,明确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树立遵守法律、敬仰法律的思想。
3、通过观看宪法宣誓的视频,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重点
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难点
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课
型
探究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 _____ ,会有什么 _____ 。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 _____ 。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 _____ ,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 _____ 。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 _____ 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 _____ 、自觉遵守者、坚定 _____ 。
(4)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 _____ ,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 _____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 _____ 。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自主研讨
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
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
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吸毒违法,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远离毒品。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罚;酒驾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法律责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应该:①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③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拓展资料
依法办事的原因
学会依法办事
我们与法律同行依法办事的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
教学反思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疑导入
俗话说:“人生道路千万条,守纪守法第一条”,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触犯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进入《我们与法律同行》来寻找答案吧。
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
1.立法听证会
2.法庭审判
3.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4.遵守交通规则
思考: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第二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新知先学】
一、学会依法办事
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
①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________和________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自觉________、坚定________。
二、树立法律信仰
1.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_,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3)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________。
2. 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________法律、________法律、________法律和________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________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3.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________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4.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
(1)增强法治意识,________,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_。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推动者。
要点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一学会依法办事
课堂上有同学为大家朗读了一篇德育美文:儿子当时11岁,非常喜爱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一个黄昏,儿子跟父亲在水边芦苇地旁散步,一只丹顶鹤幼雏挪着步子从芦苇里钻出来,多神气的小家伙!儿子兴奋起来,趁那小家伙不备,一下子将它抓在了手里。
儿子一边抚摸着小家伙的头,一边回头对父亲说:“带它回家吧!”“你必须放掉它!”父亲说,“它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保护动物,你不能占为己有。
”“为什么不可以?”儿子很不情愿地大嚷起来,“让我照顾它几天!”儿子看看四周没有人,对父亲说:“不会有人知道我们带回一只丹顶鹤的幼雏。
”但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儿子知道,这个决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慢吞吞地蹲下来依依不舍地放了那个小家伙。
(1)你怎样看待父亲的行为?这说明了什么?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探究二树立法律信仰
上海交警茆盛泉在交通执法纠违时被肇事车辆拖行数十米,不治身亡。
上海众多市民自发悼念、送别这位80后青年民警。
上海市委领导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茆盛泉同志严格执法、忠于职守,用生命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
严格执法,见违必究是交警的使命。
茆盛泉用信仰赋予职业以灵魂,用生命去守卫行人的安全和法律的权威,信仰法治无私无畏,这已足够让这座城市铭记他。
文明交通,究其根本是法治文明。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这也正是法律权威的来源所在。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这是茆盛泉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后带给我们的思考。
把追思化作对法治的信仰,是我们对他最好的告慰和纪念。
(1)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2)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微提醒
树立法律信仰主要表达对法律的尊重之情,对自身没有益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树立法律信仰,人民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只有信赖法律、遵守法律,才能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课内总结课外拓展
【课堂小结】
【课外拓展】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的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答案
【新知先学】
一、1.尊崇遵守
2.法律法规法治他人集体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二、1.践行者信仰功能
2.尊崇信赖遵守捍卫法治精神
3.道德尊法守法
4.依法办事基本要求参与者
【要点探究】
探究一
(1)①父亲的行为表明他遇到问题能够首先想到法律,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②这说明父亲的法制观念很强,能够依法办事,是法律的自觉尊崇者和捍卫者。
(2)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探究二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