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重点归纳

1、P5四大名镇: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汉口镇并称“天下四大镇”,这四个镇实际上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

2、P10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当众销毁英商鸦片20283箱。

3、P13《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

概况:1842年8月,在南京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

A.五口通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

B.强占香港。根据条约第三条规定,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使得香港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C.勒索赔款。根据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包括赔偿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地削弱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D.协定关税。根据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E.其它问题。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设领事、管事等官;废除广东公行制度;释放卖国汉奸;英国管员与中国官员平等往来;英军占据中国的地区,直至清政府付清赔偿款项后才撤离等。

1843年,中英又签署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这两个条约让英国获得了: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c.值百抽五的极低关税d.英国“官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4、P14.条约制度:外国资本主义通过条约攫取的各种经济特权,他们的经济活动都是以条约特权的享受为基本特征的。

5、P19.《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1895年

主要内容: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第一、《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更大,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外国经济侵略以深入中国内地。

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6、P22中外贸易的主要变化:

1、中外贸易制度的变化

1)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以及《天津条约》等的规定,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最后又演变为了租界。

2)1842年后“公行”制度被废除,外国洋行的限制也取消了。

3)清政府失去了关税自主权,关税税率也创新低。

4)西方商人还享有“子口税”(外商在缴纳进出口关税外,如果要把进口洋货自通商口岸运往内地市场或者从内地市场运往通商口岸,只需缴纳一次从价的2.5%子口半税,就可在中国广大内地通行无阻,不再缴纳任何捐税)

2、进口贸易的发展变化

1)、外国工业品在中国严重滞销

2)、鸦片走私泛滥,长期占据进口商品的首位

3)、19世纪后半期起,新技术革命,使中国手工业失去了价格主动权。

4)、19世纪后半期起,进口贸易比值的变化

(1)新货品增加,上海:1874—180、1911——850种

(2)鸦片虽处于首位,但其比值呈逐渐下降的过程

(3)棉纺织品逐渐增加,成为仅次于鸦片的大宗生意。

3、出口贸易的发展变化

1)华丝优势逐渐被日丝取代,华茶逐渐被印茶取代。

2)传统商品的定价权丧失,不仅影响国际市场还影响国内市场。

3)农产品与原料的出口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4、中外贸易的基本性质:国内进口以直接的消费资料为主,出口以农产品原料及手工制品、半制品为主,殖民地性质贸易没有发生变化。

5、甲午战争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1)战前一直保持贸易顺差、战后第二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1900年以后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地对华输出近代工业品,其货值远远超过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货值。

2)1914—1919年,贸易逆差有所减轻。主要是欧洲对原料需求的增加。

3)1920年以后,进口贸易的增长又大于出口贸易,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

6、30年代日货走私

1)经过1925年的“五卅运动”和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中国争回部分关税自主权,平均税率由3.5%~4%增长到10%~15%。

2)日本商人勾结奸商,将大量货物从东北、华北、华南等地走私进入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