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哲学常识个人整理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而是更高阶段发展的新形态。——为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新道路。
是 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 。 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第二节 唯物论
精品文档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物质的 “客观实在性” 原则, 坚持唯主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划清界限; 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 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存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 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产生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 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 19C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 19C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问题,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发展,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范畴, 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 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 根本区别: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①主体与客体
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指人的实践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②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相互作用通过改造与被改造,即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 化)的双向互动。
、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
二、意识
.
精品文档
(一)意识的起源 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产生的四个决定性环节:
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
精品文档
4.否定之否定
事物运动的总体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的辩证过程。
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是一个周期性过程;一个“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
;
第三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和第一阶段的“肯定”有着现象上的相似,但不是第一阶段的
②基本特征
? 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 辩证法;
& 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
?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 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
域;
?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 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繁,永不停息。
~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
.
精品文档
4.方法论意义
①坚持适度原则。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及量的范围、幅度、限度;
事物的度,有其关节点。关节点,指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
认识度,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质。
②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③重视量的积累。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
3.辩证的否定观 的方法论意义
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一,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①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可缺少的因素;
代表着否定方面的新生事物是旧事物中不
②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的形式、特点
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特点: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精品文档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2、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
3、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 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质变、量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上、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质变互相转化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状态按照: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2.系统 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整体性,是最基本特征 / 本质属性) 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整体性观点要求: 观察处理问题时着眼有机整体, 在总览全局的前提下, 认识处理好局部
(二)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决定了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同时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第三节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
.
精品文档
联系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实地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明确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 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体制、新科技。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一)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状态
旧事物,则是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③新生事物, 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的, 吸取了旧事物的优点, 又克服了它的缺点, 并增加了旧事物所容纳不了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④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 大人民的拥护。
二,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
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得到广
划分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 &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
精品文档
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由此派生;
极端主张:唯我论
万物皆备于我;吾心即宇宙;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万物的尺度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 物质世界而存在; 物质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或表现。 事在理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帝创造 世界;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模仿的原型。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学作用,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2.表现: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②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作性过程。 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 复制当前对象,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能动的反映现实,能动的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 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不论思想正确与否,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 恩格斯: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
③其他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实践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第一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二成果,邓小平理论; 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量变 )和阶段性 (质变 )的统一,
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 的哲学依据;
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二)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 1.肯定、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
[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 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
4、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与价值
5、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问Hale Waihona Puke Baidu ①谁为第一性 ②有无统一性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计划性。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 (一)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2.辩证的否定观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 是发展和抛弃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 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否定一切、全盘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