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中考总复习化学6-题型六 实验探究题
![中考总复习化学6-题型六 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71b5f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a.png)
稀硫酸或稀盐酸
【实验3】向【实验2】的A内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加________________,充
分反应后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以上实验可知,绿色固体受热分解可能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其成分
可能是碱式碳酸铜。
例1
1
题型六 实验探究题—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返回类型清单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绿色沉淀是碱式碳
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兴趣小组同学
为研究清楚其成分对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进行了相关探究
活动。
例1
1
题型六 实验探究题—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返回类型清单
(1)探究活动一
题型演练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A是什么?
[查阅资料]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
题型演练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猜想假设]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三种情况:
Ⅰ.NaOH、NaCl;
Ⅱ.Ca(OH)2、NaOH、NaCl;
NaOH、NaCl、Na2CO3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推理]根据以上信息判断猜想Ⅲ成立。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类型一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类型二
有关物质变质问题的探究
类型三 有关实验条件、影响因素、
反应规律
类型四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类型五
有关化学反应实质的探究
类型六
新情境下的实验探究
题型六 实验探究题— 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实验探究题(第2课时)-2022年中考二轮化学
![实验探究题(第2课时)-2022年中考二轮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013399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2.png)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第2课时)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1:(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CO 2与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Na 2CO 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 3。
(2)NaHCO 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 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CaCl 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 、Na 2CO 3 猜想②Na 2CO 3 猜想③Na 2CO 3、NaHCO 3 猜想④NaHCO 3的种类不同。
④无①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2:(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
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一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将7.1 g 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 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 、B 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 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 溶液(2)装置F 可吸收从装置E 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1b08d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4.png)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
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
(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 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综合探究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综合探究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14edf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1.png)
九年级化学综合探究测试题-中考复习【一】1.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
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浓硫酸的作用是,反应后E装置增加的原因是。
【记录数据】6.2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B C D E 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g 1.80 3.65 0.09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2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氧元素的质量为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3.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液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项目学习科学探究题课件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项目学习科学探究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9fd6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a.png)
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
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分析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总结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的原因有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减少,合
理即可)
(写一条)。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
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减少等。
个层面行动,请你从个人层面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乘坐公共交通
出行(或及时关灯,或节约纸张,等等,合理即可) 。
2. (2021山西)2021年3月16日,沙尘暴席卷我国西北地区,次
日多地又遇到降雨。某校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
成因、危害、成分、防护、治理以及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紧急立项,开启了项目化
元素。
【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SDLKC-1000型大流量
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 g。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
实验
实验步骤
方案
方案一
实验现象
取5 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
放出刺激
混合、研磨
性气味气体
取5 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
碳,不能说明霾中有黑碳,原因是不溶性有机物燃烧也会产生二
氧化碳。
活动三 :查阅资料
霾中还含有Al、Na、Zn、Pb、Hg、Cd 等金属元素,其中的有害元
素除 Cd 外,还有 Hg、Pb (或汞、铅) 。
【解析】除Cd外,霾中的Hg、Pb均属于有害元素。
【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
滴加几滴Na2CO3溶液
2023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3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44f9e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5.png)
2023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二氧化锰和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
为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m的值是___________,由图二可知:___________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
(2)图一装置(不含数据采集系统)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夹住右侧导管口,___________,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68g5%的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够严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兴趣小组对金属镁的部分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镁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步骤】挤压双球管上右侧的滴管,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加热A处镁条。
【现象与分析】实验中观察到A处镁条燃烧,B处镁条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Ⅰ.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实验步骤】挤压双球管上左侧的滴管,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加热B处镁条,可观察到B处镁条燃烧,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产生。
查阅资料得知黑色固体为碳单质,白色固体是镁的化合物。
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假设与猜想】猜想1:白色固体是MgO猜想2:白色固体是MgCO3猜想3:白色固体是MgO和MgCO3【验证与结论】取适量B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无气泡产生,白色固体消失,黑色固体不消失,则猜想1成立。
【反思与交流】(1)进行探究Ⅰ的过程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通过本实验,你对燃烧与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9f085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a.png)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Fe OH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1)向少量()3Ca OH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2)向()2(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小马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他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Ca OH与HCl发生了反应。
溶液中可判断()2(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Cl-。
(填“>”“<”或“=”)。
①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2.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可选用发生装置B和C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C相较于B的优点是,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若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用E装置收集CO2时,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
(4)用装置F测定生成CO2的体积,会比实际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偏小,原因是;为防止产生误差,你改进的方法:。
3.下图是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1)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加热氧化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试管B中的现象是。
(4)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是否已经收满。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4232a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3.png)
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H2的体积
3.1 mL 16.7 mL 11.9 mL 9.6 mL 7.6 mL 6.9 mL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第1分钟反应慢,因为锌粒表面有氧 .
化膜、油污等;第2分钟以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反应逐渐变 .
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了剩余的CO2 。
该类题常涉及以下几种情况: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其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是否使用催化 剂、反应时的温度、物质的浓度及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实验时常利用控 制单一变量的思想设置对比实验,分析对比的实验间不同的因素,推理得出实 验结论。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锌片
79.9
【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①③(或②④)
【得出结论】(4)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锌片比锌粒 .
反应快(意思相近即可) 。
例3 “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评价与反思】[注意:若答对(5)(6)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A (填字母序号)。
A.锌
B.铜
C.银
例5 ]3月16日,沙尘暴席卷我国西北地区,次日多地又遇到降雨。该地某校环境监测实践 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防护、治理以及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紧急立项,开启了项目性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监测沙尘暴的成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实验题(3)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实验题(3)](https://img.taocdn.com/s3/m/f9bdd52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6.png)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综合实验题(3)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CaO+H2O = Ca(OH)2②(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 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 小雨猜想是CaCO3;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 1. 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 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
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股分成。
探究活动Ⅱ: 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 猜想一: MaOH猜想二: NaOH Na2CO3猜想三:NaOH Ca(OH)2[讨论交流] 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2.(2019·武汉市)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2019·武汉市)(6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
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794b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9.png)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一、选择题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 .分解氯酸钾制氧气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下列实验注意事项不合理的是( )A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浪费要放回原瓶C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D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4.化学实验中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 ~2gB .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 .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D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电解水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A .AB .BC .CD .D13122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 .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7.下面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B .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C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D .可用在氧气流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铜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炭粉(铁粉)-------- 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B .CaO (CaCO 3) -----------加水,过滤C .CO 2 (CO) ---------------将气体点燃D .HNO 3 [Ba (NO 3) 2]----------------加入适量的 H 2SO 4溶液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中混有的HCl 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OH 溶液的洗气瓶B 鉴别溶液和NaOH 溶液取少许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C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D 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A .AB .BC .CD .D10.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A .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B .用50mL 量筒量取了4.34mL 的水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2CO 23Na CO 4CuSO ()2Ba OH 2CaCl 3CaCOD .用10mL 的量筒量取了5.0mL 的水11.小明在加热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了,于是他对试管破裂的原因提出下列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B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小心碰到了酒精灯灯芯C .加热时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管口1/3处D .加热时没有先预热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 .用100mL 量筒量取8.32mL 的水C .用电解水证明水的组成D .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3.今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中不加二氧化锰,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的气体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4.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下列提纯过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a 操作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物质B .滤液中有三种溶质C .加入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步骤④、⑤中过量的试剂D .步骤⑤中的试剂A 是碳酸钠溶液二、非选择题15.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操作不良后果A B A B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 放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容器口塞橡胶塞时,把玻璃容器放在桌子上 16.为了检测香烟的危害,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中考化学复习《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
![中考化学复习《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6084d20964bcf84b9d57b7b.png)
中考化学复习《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1、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几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0%,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②加入铜丝量太少;【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根据实验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2、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图)。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教材实验专题练习1(共10题)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教材实验专题练习1(共10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1ca1d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0.png)
中考化学教材实验专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图丙: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观察到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____,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_(1)图甲: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填“多”或“少”,下同)。
(2)图乙:向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 实验前用砂纸将细铁丝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5)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结果铁丝未出现燃烧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 图甲: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2) 图乙:将红热的木炭缓慢插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图丙: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中有______生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题型四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题型四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cd830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4.png)
4.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如 图是小亮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小亮邀请小静同学一起参与对滤液成分进行探究的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三:_氯__化__钠__和__氯__化__铁___
气体燃烧, 听到轻微的 “噗”声
小彬的猜 想正确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 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__锌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没__有___(选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 猜想: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 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_质__量__守__恒__定__律__(或__反__应__前__后__元__素__种__类__ _不__变__等__)__。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 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__B_D__E_A__C_D___(装置可以重 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吸__收__并__完__全__除_ _去__剩__余__气__体__中__的__C_O__2,__防__止__对__C__O_的__检__验__产__生__干__扰____。
5. (2021云南)小英设计了探究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将 SO2通入质量分数为1.7%的AgNO3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 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 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Ag2SO3为白色固 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探究题专题(共18张PPT)
![中考化学复习:综合探究题专题(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0fc929866fb84ae45c8dbd.png)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为__
_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14
⑶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CO2的集气瓶中,钠在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 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_________,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艺认为是碳酸钠, 小亮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小华认为是 氢氧化钠。 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氧化 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 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 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7
(7)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 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三)镁将成为2 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同 学们对金属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小李观察到老师每次拿镁条来做实验时,镁 条表面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用砂布擦 去才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他请教老师后知道, 这层“外衣”是镁条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化合生成 的一种化合物。他猜想,可能是MgO,也可能是 MMgg(O。OH原)2.因老是师引__导__他__分__析__,__该__“__外__衣__”__不__可__能__是_8 __
法收集。(3)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的组成
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H2。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探究题】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探究题】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1defff3b3567ec102d8aff.png)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讨论与分析)(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写化学式).(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 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还可能含有________.(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____.【答案】CaO+H2O=Ca(OH)2 CaCO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Na2CO3、NaCl;NaOH Ca(OH)2、CaCO3【解析】【分析】【详解】讨论与分析:(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3)②中,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反应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4)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F中含有Na2CO3,同时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还可能含有①中反应生成的NaOH;解释与结论:样品中含有0.2g碳酸钙,如果除去碳酸钙外全部是氢氧化钙,则氢氧化钙质量为:0.94g-0.2g=0.74g,氢氧化钙中的钙元素经过反应后全部转化到滤渣E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A (填 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 。 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气密性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 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不能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 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 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 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放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 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 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试管中进入空气,铜被氧化 。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 获得了圆满成功。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专题复习
1.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 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 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 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 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 是 滤纸条变红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 NH3或NH3· H2O)易挥发 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 浓氨水(NH3· H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3· 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 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 碱 或 浓氨水(NH3· H2O)易分解 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 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 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 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 不同变 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化是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小媚从课本实验 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 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 是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 、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是: 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 。
答案: (1)2NaN2=2Na+3N2↑ (2)红色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CO2 缓缓放入空气
3 生成 NaN2的同时有NaOH生成,NaOH吸收空气中的 CO2生成Na2CO3 (4)不变 (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6)降低气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 调 节两边液面相平 (7)A (8)9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 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 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 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 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 式为 Cu2O( 。 Cu4C、Cu2C等)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 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 原理是 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 。 行。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 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
3. 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 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 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 因 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 。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 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 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 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 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 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不支持,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 非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氧气 。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 体现了他对 质量守恒 规律的重要认识。
2.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回 答相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 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 (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塑料瓶被压瘪,注射器中剩余溶液“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 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 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留在瓶内,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 密闭容器 在_________ 中进行。 ②为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方法是_____________ 。
5.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 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 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 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 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NaNH3+N2O=NaN3+NaOH+X,实验 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 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 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 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 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 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 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 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
【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 其纯度。已知2NaN3→ 3N2 (NaN3中的N全部转 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 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 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 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前应将液 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 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 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