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简要情况
2020高职院校志愿填报指南详细版
2020高职院校志愿填报指南详细版很快就是高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了,二高学子们,这里就对高职专科院校的志愿填报做一个简单梳理,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高职院校志愿填报指南详细版,欢迎阅读!高职(专科)院校的类型从教育类型上分,专科属于学科教育,高职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在课程设置上更重理论,而高职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或并入到本科院校。
没有升格或合并的高等专科院校也在向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因此可以说目前高职和专科区别不大,毕业之后都颁发专科层次学历。
大部分省份专科和高职院校在同一批次招生。
大体来说,高职(专科)院校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本科院校中开设的高职专业,这其中不乏一些重点本科院校,如南昌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延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河西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
这些院校的投档线往往会接近甚至高于二本线,适合分数较高,专升本意向强烈的考生报考。
第二类是公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专业齐全,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如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气象、采矿、安全、地质、冶金、水利、测绘、信息等专业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土木建筑专业为优势,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特色;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采矿、选矿、冶金专业为主;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机电特色专业为主体。
考生如果对某个行业、专业或专业群感兴趣,可以选择在该专业领域有优势的院校填报。
第三类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收费较高,但颁发的学历国家承认,开设的专业与市场的衔接度高,家庭条件较好但成绩较低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如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
畅通渠道,让人才流动更自如 人才政策
畅通渠道,让人才流动更自如人才政策对话人: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才50人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王通讯主持人:记者:孟祥夫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作为创新之本的人才,能够自由流动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破除人才流动障碍,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并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今天,我们邀请人才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人力资源专家探讨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推动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
健全保障机制,创造人才流动的有利条件主持人:长期以来,我国人才面临着“流动不畅”“流动不自然”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薛其坤:实际上,我国人才在流动中受到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这些因素本来就不是人才的根本属性。
从本质上说,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完全取决于他的水平和能力。
合理的政策应当使人才安居乐业,让他们最大限度并身心愉快地发挥作用。
以人事关系为例,如果一个人才想流动,原单位就应该积极配合他完成人事关系的转移,需要政策保障的话原单位必须配合,而不是用它来阻挠人才流动。
马永生:近年来,虽然人才流动不畅的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人才流动还存在不平衡性,人才市场配置功能还存在局限性。
就企业来说,目前制约和束缚人才自由流动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人才的识别、发现和引进;二是人才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尤其像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由于户籍的限制,阻碍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动;三是企业人才流出还不通畅,当前企业还不能完全做到按需使用人才,存在人才流出难于人才引进的现象;四是企业发展目标与人才个人目标还难以完全一致,“重人才、轻使用”的现象还难以消除。
中国特色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
中国特色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摘要]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是促进高等资源合理布局的新举措,是培育西部高校“造血”功能的新途径,是实现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在实践中,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包括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对口协助、互惠互利,项目支撑、重点突出。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寻求创新力;从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中,形成合力;从满足双方的内在需求中,激发动力;从“讲奉献、求实效”的支援精神中,挖掘潜力。
实现对口支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建立行政指令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高效的运行体制,健全科学的评估监督体系,将是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鉴于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落后状况,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把加快这两类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种符合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口支援”政策模式。
作为对口支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把政治推动与建立”造血功能”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相结合,推动了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东西部高校共同发展的道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认真组织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
”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口支援仍是未来十年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
深入研究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对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探索中国特色东西部高校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跨越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的特点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是指由政府启动,利用东部高校的物质财富和智力资源,促进西部高校发展的一项援助制度。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格日力 培养高原上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专 题 高原上的人才守望
降 低,但 虫体 有所 变化,而且 肝 吸虫病在青海这几年感染率有所 上 升,程 度 有所加 深,这 些年 我 和 我们 的团队也 在 加 强 对 此 的 研 究 。目前 我 们 团 队中 有 李 英 博 士 专门研 究 草原蜱虫,青 海 要保护 自然 环 境,提 升旅 游 业 和 服 务业 比重,会有越 来 越多的游客到草 原旅游,草原上蜱虫非常多,因此 我们申报一 个 蜱虫 分 子生物 学 项 目,解 决 蜱虫传 染 病 的问 题。康 宁 教 授 负责 肝 吸 虫 病 研 究 。一名 由奥克兰大学留学归来的李希来 博士主要组织草原生态方面的研 究。”
从海 外回到青藏 高原,格日 力 带 回了最 高 端 的高 原低 氧 医学 知识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这位 海 归甫一回国,即开始规划中国自己 的高原医学 研 究 机 构,并着力把 中国 的高原 医学 研 究 推 向世界。 作 为 国 际 高 原 医学 会、国 际 低 氧
2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 李欣 华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06.09•【文号】教高厅函[2006]20号•【施行日期】2006.06.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机关工作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20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组、中国科学院办公厅,部属有关高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我部于2001年6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经过5年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总结该计划实施5年来的经验,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我部决定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经验交流会。
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会议时间:6月20日至21日。
(一)6月20日上午9:00举行开幕式(网络视频会)。
1.开幕式(网络视频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北办公楼二层报告厅。
与会人员包括:教育部领导及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中国科学院司局级负责同志各1人;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教育厅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同志各1人;有关高校代表(学校名单见附件1)。
2.开幕式分会场设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支援高校(具体分会场名单及与会人员范围见附件2)。
(二)6月20日下午和21日全天,进行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及举行闭幕式。
6月20日上午在主会场出席会议的与会人员参加20日下午和21日的全部议程。
地点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市大兴区)。
二、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藏大学、贵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主会场做经验交流发言,每单位发言时间10分钟左右。
引领可再生能源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专访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梅生伟
提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消纳; 3) 研发了基于工程博弈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规划、调度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工程博弈论从理 论研究到实际工程应用的重大跨越。
上述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青海电力调控中 心及风光场站,成为省域清洁能源系统典范,并 为建设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乃至推动全国可 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青海新能源 装机容量占比高达 54% 的情况下 ( 全国居首 ), 实现了青海风光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超过 96%、光 伏发电利用小时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31%。成果 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 4.21 亿元,减少 CO2 排放 178 万 t,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间接 效益 10.8 亿元。研究成果还全面支撑了青海电 网不间断输出全清洁能源电力 168 h( 绿电 7 日 )、 216 h( 绿电 9 日 )、360 h( 绿电 15 日 ) 的实践,3 次刷新了省域电网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在国内外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李克强总理 批示指出“这项工作具有开创性”。凭借在省域 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协调运行控制方面的重大研 究成果,梅生伟获得了 2018 年青海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2019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 人物奖和 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 进步一等奖。
2013 年,梅生伟追随王光谦院士到青海大 学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后,为了促进青海可再生能 源的发展并服务于国家能源转型战略,他开始转 战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等相关领域,通过对工程博 弈论、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交直流输电系统连 锁故障等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引领 可再生能源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凭借在 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大贡献,梅生伟先后获得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4 项省部级一等奖 ( 均 为第一完成人 )。
对地方高校学科群的建设与实践分析
对地方高校学科群的建设与实践分析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高校功能之一——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凸显其优势,其中作为服务桥梁载体——学科,是当前国家、地方及高校重点建设发展工作之一。
学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的集合,以形成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有机综合体[1]。
优势学科群,指的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由若干同类学科或跨门类学科集合而成的学科群体,群体学科间通过相互交叉、渗透和联合,能发挥优势和效能[2]。
1当前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发展的形势1.1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概况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全国有2035 所普通高校,其中地方高校1924 所,占94.5%。
可以说,没有地方高校就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一定意义上讲,地方高校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和质量。
其中,学科建设作为衡量高校建设水平标尺之一,受到各地方高校的万般瞩目。
但是,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其同类单个学科建设水平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同学科相比,有明显差距。
而且,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尤其地方高校更名后,大多向着多科性综合性方向发展,原有反映行业特色的单学科趋向综合特色的趋势。
当然,每个地方高校都有其极具特色的优势学科,在当前国家、地方的重视下,均得到长足发展。
在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类学科无法比拟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如何使优势特色学科发挥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带动学校相关相近学科全面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1.2 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现状随着国家及地方对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视,其中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已成为衡量学科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当前各地纷纷建设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地方高校以不同形式与本地区相关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寻求合作,以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科研成果解决技术难题。
但是,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单一学科难以解决,需要相关学科综合技术加以处理。
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对口支援研究
耗 结 理 视 下 高 对 支 研 散 构 论 野 的 校 口援 究
● 王 雪 , 志毅 盖
( 内蒙古农 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 究所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市 0 0 1 10 8)
摘
要: 本文根据普利 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哈肯协 同学中的一些观点, 东西部 高校 对 口支援 工作进行研 究。通 对
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步。对口支援推动了我 国高等教 育的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了西部地区高校办学质量 , 为西部地区培 养人才做 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成绩我们必须肯定 , 但是随着时间
干扰能力 , 一般性的涨落( 波动) 会被结构本身所吸收, 系统通常会
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耗散结构理论 自提 出以来 , 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由于它来 源于自然界, 又是对 自然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此人们纷纷 用它作为探索复杂社会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 自然科学工具 , 泛 广
应用于物理系统 、 化学系统 、 生物系统、 地理系统、 生态系统和政治 系统 、 经济系统、 文化系统、 教育系统、 社会 系统等实践领域。本文 以其为工具, 对我 国东西部高校对 口支援工作进行研究。
的推移和国家将东西部高校对 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持续发展 的事业来说, 又给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和要求。本
过 自组 织 理论 验 证 用耗 散 结 构 理 论 对 支援 工作 进 行 研 究的 科 学 性 , 析 熵值 高低 提 出工作 实践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分 以期 通过 涨 落理 论促 使 对 口支援 工作 以新 结 构 代 替 原 有 结 构 , 到新 的稳 定 有 序 状 态 , 康 持 续 发展 。 达 健
关 键 词 : 散 结 构 ; 口支援 ; 落 ; ; 耗 对 涨 熵 自组 织
2022年清华北大在青海招生计划
2022年清华北大在青海招生计划西海都市报讯7月16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我省招生录取工作全部结束,从国内两所项尖高校设在青海的招生组了解到,今年,清华大学共在我省录取25人,录取线在所有高校中位居榜首,北京大学今年计划录取21人,包括自主招生在内实际录取24人,较去年增加5人。
两所高校在青共录取49人。
清华理科最低分数线649分文科最低分数线637分7月16日,清华大学在青高考录取工作顺利结束,今年我省共计有25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圆梦清华。
其中,理工类考生20人,包括统招录取16人,分数线为649分,贫困专项计划2人,分数线614分;文史类考生5人,包括统招录取2人,分数线为637分,贫困专项计划1人,分数线616分。
据了解,今年清华大学在我省的统招文理科分数线、贫困专项文理科分数线均为全国高校在青同类录取分数线第一名。
清华大学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在2014年对分省招生计划又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保持全国各省计划总量相对稳定的同时,重点将招生计划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倾斜。
今年清华大学在我省共投放招生计划19人,与去年持平。
由于今年我省生源质量高,优秀考生积极踊跃报考清华,清华大学特意在我省增投了计划,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25人,比计划增加了6人,清华在本省实际招生人数维持历史最高。
今年清华大学还向我省的连片特困地区定向投放了3个招生计划,以重点支持这些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省湟中县的汪永琴今年有幸借此机会圆了她的清华梦,汪永琴是一名文科生,今年考了616分,位居我省连片特困地区条件文科考生第一名,她坚定地报考了清华大学人文实验班,并被顺利录取。
今年是“新百年计划”推行的第三年,青海省共有来自2所中学的3位同学获得了“领军计划”的自主认定:1所中学的1位同学入选“自强计划”。
除了自强计划认定考生以16分之差遗憾地未能考入清华之外,其余3名同学顺利考入清华大学。
对口援青定向具体计划
对口援青定向具体计划
【最新版】
目录
一、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二、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具体内容
三、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展望
正文
一、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对口援青定向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支持青海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这一计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青海等地区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具体内容
对口援青定向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援助:对口援青定向计划将加大对青海等地区的经济援助力度,支持当地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2.教育援助:对口援青定向计划将加大对青海等地区的教育援助力度,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
3.医疗援助:对口援青定向计划将加大对青海等地区的医疗援助力度,支持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健康水平。
4.人才援助:对口援青定向计划将加大对青海等地区的人才援助力度,支持当地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提高当地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展望
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青海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
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对口援青定向计划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王晓英 扎根青海的清华博士
王晓英扎根青海的清华博士作者:骆瀚来源:《中华儿女》2014年第19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前一天,王晓英正和她的大学同学们话别。
有的同学几乎认不出她来,因为她的脸色变化实在很大,原来以白净著称的她,现在脸上浮着清晰的“红二团”。
而且别的同学在各大IT公司之间游刃有余地跳来跳去,同样是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他们之间话语上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大。
这么多年来,王晓英似乎一直活在她支援西部、投身青海大学发展的理想中,又似乎只是实实在在地在心里挂念着她的300多个学生:他们的就业实习能够在北京找到机会吗?她能为他们招聘到更好的老师吗?这些问题,从她进入青海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产生,5年后又跟随着她登上了去国外进修的班机。
去青海就是个理想主义的选择2008年王晓英和她的爱人靳力共同面临博士毕业的方向选择。
出身清华计算机系的他们颇具逆向思维,觉得北京是全国人才聚集的地方,是个不缺博士的地方,从发挥个人价值的角度考虑,到西部去可能能做更多的事情。
靳力的导师胡事民教授,也为她们夫妻俩分析了毕业后的选择:要么去大公司,走一条正常的高薪水路线;要么服从清华大学的一贯的就业导向,去重点行业和边远地区。
青海大学一直是清华大学的对口支援对象,而2007年建系的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当时正是最缺人的时候,专业课都没有人上。
胡事民教授认为王晓英适合当大学老师,靳力更擅长管理,在青海都大有可为。
王晓英的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三立教授,他肯定了王晓英的勇气:“年轻人有这样的闯劲特别好,我年龄大了,非常羡慕你们。
两个人一个在机关、一个在高校也很互补。
”小俩口思来想去,最后靳力选择从清华大学研究部挂职去青海,而王晓英直接应聘青海大学教师岗位,当即连户口带关系、档案都彻底转到了青海。
初到青海,老家在内蒙的王晓英倒没什么高原反应,生活没什么不适应,对学校分配的博士公寓楼也颇满意,至今还住在那里。
“我因为住在学校里,上班很方便,但我丈夫就要早出晚归了。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回顾与前瞻
基金项 目 :新 疆普通 高校人 文社科重点 研究基 地喀什 师范学 院南 疆教育发 展研究 中心 2 0 1 2年度科 研项 目( X 1 . E—
郑 刚 ,吴小伟
( 喀什师范学院 教育系 , 新疆 喀什 8 4 4 0 0 6 )
摘 要: 经过 1 O余年的探索实践 , 东西部高校对 口支援走 出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 的发展 之路 , 有 力地促进 了西部
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 带 动了高等教育整体实力 的提升. 当前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 东西部
1 . 1 启动阶段( 2 0 0 1 — 2 0 0 6年 )
屏 障所在 , 也是我 国综合 国力竞争 、 领土主权之争 的前沿 和 主战场 . 西 部的发展直接关 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的进
程,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战略 目 标的实现. 加强西部高 等教 育建设 ,是服务西 部大开发 战 略 ,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迫切 需 要. 但是 , 从 发展水平上看 , 西部高等教 育仍落后于 全国平 均水平 . “ 2 0 0 8年 ,西部 地区接受高 等教育人 口的 比例为 4 . 6 7 %, 比全国 的 6 . 1 5 %低 1 . 4 8 %; 普 通高校在校本 专科生 数 只 占全 国 的 2 1 . 8 % ;具 有 研究 生 学 位 教 师 的 比例 为 4 1 . 5 %, 比全 国的 5 0 . 7 %低 9 . 2 %. ” t i ] 因此 , 必须要把 支持西
织发达省 、 市 以“ 一对一” 结 队帮扶形式 , 对 口支援 民族贫 困 地区 的教育事业 . 2 0 0 0年 , 中共 中央办公厅 、 国务 院办公厅
从四所西部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看继续教育状况
专 业 ,8个 硕士点 , 博 士点 。 1 2个
自治区共建 高校 ;0 5年通 过 教 育部 本科 教 学工 作 20 水平 评估 获得优 秀 ;06年与 泰 王 国川登 喜 皇 家大 20 学共 同组 建素攀孑 子 学 院 , L 开展对 泰汉语 教学 ;07 20 年 学校成立 了国际教育 学 院 ;09年 学校 成 立 了东 20
盟 学院 。
青 海大学 在 高原 医学 、 原农 牧 业 、 医藏 药 、 高 藏
盐湖化工 、 高原建材 、 利水 电、 水 柴达木循环经济等
优势特 色学科 领域 的研究 项 目成 果 的应 用 和 推广 ,
解决 了工农业 生产 中的许 多 突 出 问题 , 生 了很好 产 的经 济效 益 和 社 会 效益 。如 : 校 主 持 的 “ 藏 高 学 青 原疾病 防治 技 术 研 究 ”, 广 泛 应 用 于 青 藏 铁 路 的 被
一
本招生“ ” 零 的突破 ;0 8年 通过 教 育 部本 科 教学 20
工作 水平 评 估 获 得 “ 秀 ” 被 批 准 为 国 家 “ 1 优 , 2 1工
程” 重点 建设 大学 。 ( ) 州大 学 二 贵
南大学、 宁夏大学 、 西北大学 、 贵州大学 、 西南科技大 学、 重庆医科大学、 广西大学 、 西藏大学 、 新疆大学 、 延边大学 l 所高等学校 。“ 4 迅速地提高这 l 4所高 等学校整体水平和西部大学为当地经济建设 和社会 发展 服务 的能 力 , 以适 应 西 部 大 开 发 的需 要 。 这 是 ” 教育 部 为 落 实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采 取 的 一 项 重 大 举措 。
20 0 6年实 现 了工科 硕 士 点 、 学 类 硕 士点 和 医学 博 法
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doc
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发文单位:教育部文号:教高[2001]2号发布日期:2001-6-13执行日期:2001-6-1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
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部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下简称“对口支援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根据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简称受援高校)的学科特点和意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被指定为支援高校(见附件)。
支援高校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实施对受援高校的支援和全方位合作。
二、实施“对口支援计划”要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争取用五年的时间,使受援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受援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接本通知后,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应抓紧启动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尽快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报我部审批。
对口高校都要积极筹集资金,保证“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其中,以支援高校为主的支援与合作项目,所需经费由支援高校从各条渠道筹集的资金中统筹安排。
受援高校内部基本建设和派出教师进修、攻读学位等费用,主要从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专项资金中自行解决。
四、我部将在教育事业发展、资金分配、教学科研项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给予倾斜政策。
支援高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受援高校保持联系。
鼓励支援高校围绕受援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五、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
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要加强对“对口支援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主管这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在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对口支援协议的顺利执行。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5
【摘要】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生物科学系,成立于2000年12月。
2012年1月在生物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并于2012年5月17日正式成立。
2002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青海大学;生物科学;对口支援;清华大学;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我国磁功能材料与生态环境功能材料方面的知名中青年专家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生态环境功能材料专业委员会主要领导李养贤教授、梁金生研究员等及他们领导的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J], 杨亲民;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境与物保护研究所与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签合作协议 [J],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以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 [J], 徐国光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以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 [J], 徐国光
5."双碳"目标对贵州意义深远——访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朱四喜[J], 王远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奉献西部报党恩——记青海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保
奉献西部报党恩——记青海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
建保
朱新顺
【期刊名称】《党的生活(青海)》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2002年对于李建保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转折点,这年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定为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单位:经清华大学推荐,正值科研与事业高峰的李建保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聘任为青海大学校长。
这是青海省首次从外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高校领导,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为引进人才所做的大胆尝试。
【总页数】2页(P22,34)
【作者】朱新顺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1
【相关文献】
1.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西部要以高水平科研基地吸引人才 [J], 无
2.推陈出新治校严明——记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陈治明教授 [J], 唐裕
3.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西部要以高水平科研基地吸引人才 [J], 李建保
4.从小木匠到科学家——记清华大学教授李建保 [J], 丁扬东
5.内蒙古农大为西部育人才——访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麻硕士教授 [J], 李正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简要情况
2006年10月08日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2001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并指定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
五年来,清华大学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帮助青海大学的发展建设,使青海大学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对外交流都取得明显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一所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西部高校来说,这是学校近50年办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清华大学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全员任务、长期任务来对待,从领导到教师、从学校到院系,都形成了共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五年多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名师名校效应,从2001年10月开始清华大学抽调了在国内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知名度的教授组成四批教授团进驻青海大学,全方位、多层次指导、帮助和参与青海大学的教学管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使青海大学在短短的几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对外交流都取得明显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帮助我校开展分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开设了因材施教示范班,试行免试直推硕士研究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改善学风和教风起到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目前我们正在申报免试直推研究生的资格);
◆在课程建设方面,帮助我校对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电工电子学、生物学基础、机械制造、物理化学、统计学原理等11门涉及面广、学生受益面大的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帮助我校建设了水利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和计算机室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室;
◆在学科建设方面,指导完成了学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帮助我校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实现了博士点建设零的突破,提升了青海大学的办学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共有173名教师、实验室人员前往清华攻读硕士学位、短期培训、单科进修和挂职学习,还在我校开办了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提高了青海大学师资和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
◆在学术交流方面,先后面向我校师生举办了120场(次)的学术报告、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活动,听课师生达 16000多人次,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物质支援方面,清华大学先后向我校捐赠1242台、价值近500多万元计算机、摄像机、
电子课件等教学仪器设备,4万多册图书资料,援建了两个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和清华大学远程教育青海教学站;
◆在对外交流工作中,经清华牵线搭桥,我校先后与日本高知工科大学、茨城大学、长岗科学技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达成了校际合作协议,与中国留日博士专家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启动了54个科研合作项目,选派了7名教师赴日研修,今后三年还将选派18 名教学管理人员和管理干部赴日本参加为期半年的培训,使我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科研方面,清华大学为我校提供科研技术和设备上的帮助,提升了我校申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研究水平,使我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目前,我校与清华大学已联合申报、指导立项3项,协作863科研项目3项,达成科研合作意向2项。
清华大学还帮助指导我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完成了对我校校园建设规划的重新修订工作。
总之,清华大学对口支援有力地促进了青海大学的发展和建设,使青海大学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几年的发展变化超过前几十年的总和。
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3年,取得了农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实现了省部共建;2005至2006年,又实现了博士点、工科硕士点、法学类学科硕士点零的突破,成为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西部大开发,得益于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而清华大学的对口支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是进一步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受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
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支援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为正在发展建设中的西部高校带来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清华大学的领导和教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前沿的学术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极大地开阔了青海大学师生的视野,深深感染了广大师生,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对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青海大学逐步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特别是在名校名师的言传身教和实力院系的带动下,青海大学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上的提高比直接的物质帮助更有效,学科设置和发展目标更加科学,尤其是建成了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高水平水利学等实验室,使得青海大学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方向,增强了“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为地方培养适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