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物分离工程_第一章 缓冲溶液和膜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缓冲溶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溶液的Pka值尽量接近你的目标溶液的PH值 在温度改变、溶液稀释及添加中性盐的情况下,PH值得变化尽可能
的小。 缓冲物质不于分离过程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干扰目标蛋白的
检测分析。 如:硼酸盐能和糖蛋白反应;磷酸在高浓度下能于无机离子形成沉淀等。
缓冲溶液配制
压力
A、当p小, 无浓度极化层,
Jv与p成正比, 此时用:
B、当p大,有浓差极化, 的增长速率减慢, 此时用
Jv
C、当p继续增加时,形成凝
胶层,且厚度随压力的增大
而 增 的极增加限大。值,此(所时Jli以的m)J,Jvv不为用再方此随程流:速p
的 下
D流、速J(li搅m随拌料速液度浓) 度而而。,随
微滤广泛用于细胞、菌体等的分离和浓缩, 操作压力通常为0.05-0.5MPa。
超滤适用于1-50nm的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如 蛋白质、病毒等。操作压力常为0.1-1.0MPa。
电渗析
电渗析是利用 分子的荷电性质和 分子大小的差别进 行分离的膜分离法, 可用于小分子电解 质的分离和溶液的 脱盐。
早在19世纪中叶,己用人工方法 制得半透膜,但由于透过速 度低、选择性差和易阻塞等 原因,未能应用在工业上。
因此膜的制造多凭经验,其重复性是一个困难的问 题,所以膜的生产集中于几家著名的厂商,其详细步骤很 少泄露。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水通量 在一定条件下(0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35MPa,25°C),测量单位面积膜透
过一定量纯水所需的时间。
截断分子量(MWCO) 定义为相当于一定截留率(90%或95%)的分子量,用
以估计孔径的大小。 孔道特征
凝胶极化模型:膜表面附近 浓度升高,增大了膜两侧的 渗透压差,使有效压差减小, 透过通量降低。当膜表面附 近的浓度超过溶质的溶解度 时,溶质会析出,形成凝胶 层。即使分离含有菌体、细 胞和其他固形成分的料液时, 也会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 这种现象谓之凝胶极化(gel
polarization)。
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因素
合成高分子材料
种类:聚砜、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晴、聚烯类和含氟 聚合物,其中,聚砜最常用,用于制造超滤膜。
优点:耐高温(70-80C,可达125C),pH1-13,耐氯能 力强,可调节的孔径宽(1-20nm);聚酰胺膜的耐压较高, 对温度和pH稳定性高,寿命长,常用于反渗透。
缺点:但聚砜的耐压差,压力极限在0.5-1.0MPa。
聚矾膜的主要缺点是允许的操作压力较低,对于平板膜, 极限操作压力为0.7MPa,对中空纤维膜为0.17MPa。
无机材料
种类:陶瓷、微孔玻璃、不锈钢和碳素等。目前实用化有孔 径>0.1um微滤膜和截留>10kD的超滤膜,其中以陶瓷 材料的微滤膜最常用。多孔陶瓷膜主要利用氧化铝、硅 胶、氧化锆和钛等陶瓷微粒烧结而成,膜厚方向上不对 称
①将高聚物溶于一种溶剂中; ②将得到溶液浇注成薄膜(如欲制造中孔纤维膜,
则需用特制的喷丝头); ③将薄膜浸入沉淀剂(通常为水或水溶液)中,
均匀的高聚物溶液分离成两相,一相为富含 高聚物的凝胶,形成膜的骨架,而另一相为 富含溶剂的液相,形成膜中空隙:
膜的不对称性可以用沉淀动力学来解释.在外表面, 膜溶液和水直接接触,过饱和度很高,形成的核很多,造 成微细分散结构,相当于表皮。当表皮形成后,水必须扩 散通过表皮,进入膜的内部。因而在膜的内部,过饱和度 较小,析出的颗粒较粗,形成的空隙就较大,这样就形成 不对称结构。
包括孔径,孔径分布,空隙度。 完整性试验 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否完整或渗漏。
膜两侧溶液间的传递方程
浓差极化模型(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适应范围:反渗透、超滤和微滤。 定义: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 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不能完 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 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见图。这 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 的现象谓之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原因: A、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阻力为Rg; B、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阻力为Ras; C、膜孔堵塞,阻力为Rp; D、膜孔内溶质吸附,阻力为Rap;
因此,透过通量方程:
可见,膜污染不仅造成透过通量大幅度 ,而且影响产物的 回收率。
一 、缓冲溶液及其在蛋白纯化中的 作用。 二、缓冲溶液的种类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缓冲溶液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作用
1. 缓冲溶液的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提取 粗级分离单元,如沉淀、超滤、透析等 细级分离,如各种色谱技术中需要缓冲液作为流动
相
缓冲溶液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作用
膜材料和膜的制造
膜应该满足的特性 膜应具有较大的透过速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机械强度好 耐热、耐化学试剂、不被细菌侵袭 可以高温灭菌 价廉等。
膜材料的种类
天然高分子材料
种类:纤维素衍生物,如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 优点:醋酸纤维的阻盐能力最强,常用于反渗透膜,也可作
超滤膜和微滤膜;再生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透析膜和微滤 膜。 缺点:醋酸纤维膜最高使用温度和 pH范围有限,在4550C,pH3-8。
色谱柱和超滤系统的寿命,另一方面保证产品无内毒素残留。
过滤和膜分离技术
过滤的原理
利用多孔性介质(如滤布)截留固-液悬浮 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 法称为过滤。其中多孔性介质称为过滤 介质;所处理的悬浮液称为滤浆;滤浆 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颗粒称为滤饼 或滤渣;通过过滤介质后的液体称为滤 液。驱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的推动力可 以是重力、压力或离心力。
缓冲溶液的种类
非双性离子和无机离子缓冲液 双性离子缓冲液
标准缓冲溶液—它是由规定浓度的某些逐级离解常数相差较小的 单一两性物质或不同型体的两性物质所组成。校正pH计用的标准 缓冲溶液,如酒石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 KH2PO4—Na2HPO4, 硼砂的溶液也具有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配制
2.缓冲溶液的概念
定义 —具有保持溶液pH值相对稳定能力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特点 — 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当溶液发生酸或碱少量变 化及溶液被稀释或浓缩时,pH值只发生很小的改变。
3.缓冲溶液的组成:
普通缓冲溶液—由共轭酸碱对或酸式盐溶液组成,用于控制溶 液酸碱度。如HAc和NaAc混合溶液、NH3与NH4Cl混合溶液都 可组成缓冲溶液。
醋酸纤维素的结构
醋酸纤维素膜的缺点有:最高使用温度为30℃; 最适操作PH范围为4-6,不能超过2-8的范围(因为在酸 性下会使分子中糖苷键水解,而在碱性下,会脱去乙 酰基);易与氯作用,造成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时 游离氯含量应<0.1mg/L,短期接触可耐氯10mg/L); 由于纤维素骨架易受细菌侵袭,因而难以贮存。
聚砜的结构
聚砜膜的特点是稳定性好,但憎水性强。聚砜膜有下列优 点:使用温度可高达75℃;使用pH范围为1-13,耐氯性能 好,一般在短期清洗时,对氯的耐受量可高达200mg/L, 长期贮存时,耐受量达50mg/L, 孔径范围宽,截留分子量 从1000至500 000的范围,符合于超滤膜的要求,但不能 制成反渗透膜。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的关系。
透析和反渗透
透析是以膜两侧的浓度差为传质推动力,从溶液中分 离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生物分离中主要用于蛋 白质的脱盐。
反渗透是在透析膜浓度高的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 力,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 浓缩。用于海水淡化,药物浓缩,纯水制造。
微滤和超滤
微滤和超滤都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压差 为传质推动力,主要用于截留固体微粒和高分子 溶质。
膜的内部结构主要决 定于产生沉淀时的动 力学因素。当高聚物 溶液缓慢沉淀时,得 出的是海绵状结构 (RQ膜).当快速形成 凝胶时,得出的是手 指状结构(UF膜).
影响膜结构和性质的因素很多: 所用的高聚物及其浓度; 溶剂系统; 沉淀剂系统; 沉淀剂的形式(气相或液相); 前处理(如蒸发)或后处理(或退火,即浸在热水浴中)步骤等。
过滤介质的种类
①滤纸。 常用滤纸的孔径为1~7µm。 ②脱脂棉。 适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过滤。 ③织物介质。包括棉织品纱布、帆布等。 ④烧结金属过滤介质。
⑤多孔塑料过滤介质。 ⑥垂熔玻璃过滤介质。 ⑦多孔陶瓷。 ⑧微孔滤膜。
膜分离法系指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性,将液 体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膜过滤法的核心是膜本身,膜 必须是半透膜,即能透过一种物质,而阻碍另一种物质。
温度
温度升高,都会导致通 量增大,因为温度升高使粘 度降低和扩散系数增大。所 以操作温度的选择原则是: 在不影响料液和膜的稳定性 范围内,尽量选择较高的温 度。
流速
增大流速可使通量增大, 但有时会使一些蛋白受较大 剪切力影响而失活。
膜的污染和清洗
膜污染(membrane fouling)---最大问题
过滤方式的分类
按料液流动方向不同,过滤可分为常规 过滤和错流过滤。常规过滤时,料液流 动方向与过滤介质垂直;错流过滤时, 料理流动方向平行于过滤介质。
按操作压力不同,可分为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和加压过滤。
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也称滤材,应由惰性材料制成, 既不与滤液起反应,也不吸附或很少吸 附待滤液中的有效成分;耐酸、耐碱、 耐热,适用于各种滤液;过滤阻力小、 滤速快、反复应用易清洗;应具有足够 的机械强度;价廉、易得。
查阅有关书籍或化学手册,可查到一些广泛使用的缓冲溶液的 配制方法。
配制缓冲液:①配制缓冲液两种组分的缓冲液;②直接根据两种组分 的含量进行称量并溶于水中。
缓冲溶液PH值得校正:用强酸和强碱来校正PH值 其他成分的添加:NaCl、EDTA、NaN3等,NaCl和EDTA可在PH值校正
前加入;而NaN3必须在校正后加入;锰盐也需要在PH值校正后加入。 缓冲液的过滤:采用除菌级过滤器对缓冲液进行过滤,一方面可延长
Retentate (residue) (截留液)
Feed
Permeate 透过液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以推动力的过程分类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透析技术(Dialysis, DS) 以电场力为推动力的过程: A电透析,B离子交换电透析 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A微滤(microfiltration),B超滤(untrafiltration), C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以蒸气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A膜蒸馏,B渗透蒸馏
料液浓度
A线实、验形从证关方实系程这,知一随,结cbJ论的v与。增-l大n(而cb减-c小p)。呈 B稳系、数态据操当,作cb可的=c推条g 时算件溶,下质的Jv形=J0v成与,凝cb利的胶层关用 浓度cg
C、当料液含有多种蛋白质时, 与单组分相比,总蛋白质浓度升 高;因此,透过通量下降。从另 一角度来看,由于其他蛋白质的 共存使蛋白质的截留率上升。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获得一 种透过速度较大的膜,具有 不对称结构.
这种不对称结构是膜制造的一种 突破,因为活性层很薄,流体阻 力较小。且不易使孔道阻塞,颗 粒被截留在膜的表面。此后膜过 滤法逐渐走向工业化,20世纪 70年代以后发展比较迅速.应 用范围涉及到海水淡化、纯水制 造、食品和乳品工业、污水处理 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在此期间, 世界膜销售额迅速增长。
以分离应用领域过程分类
微滤(micro-filtration, MF) 超滤(untra-filtration, U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透析(Dialysis, DS) 电透析(electro-dialysis, ED) 纳米膜分离(NF) 亲和过滤(affinity filtration, AF) 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 PV)
优点: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
缺点:不易加工,造价高。
复合材料
种类:如将含水金属氧化物(氧化锆)等胶体微粒或聚丙烯 酸等沉淀在陶瓷管的多空介质表面形成膜,其中沉淀层起 筛分作用。
优点:此膜的通透性大,通过改变pH值容易形成和除去沉 淀层,清洗容易。
缺点:稳定性差。
膜的制造
不对称膜通常用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 method)制造,其一般步骤如下:
的小。 缓冲物质不于分离过程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干扰目标蛋白的
检测分析。 如:硼酸盐能和糖蛋白反应;磷酸在高浓度下能于无机离子形成沉淀等。
缓冲溶液配制
压力
A、当p小, 无浓度极化层,
Jv与p成正比, 此时用:
B、当p大,有浓差极化, 的增长速率减慢, 此时用
Jv
C、当p继续增加时,形成凝
胶层,且厚度随压力的增大
而 增 的极增加限大。值,此(所时Jli以的m)J,Jvv不为用再方此随程流:速p
的 下
D流、速J(li搅m随拌料速液度浓) 度而而。,随
微滤广泛用于细胞、菌体等的分离和浓缩, 操作压力通常为0.05-0.5MPa。
超滤适用于1-50nm的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如 蛋白质、病毒等。操作压力常为0.1-1.0MPa。
电渗析
电渗析是利用 分子的荷电性质和 分子大小的差别进 行分离的膜分离法, 可用于小分子电解 质的分离和溶液的 脱盐。
早在19世纪中叶,己用人工方法 制得半透膜,但由于透过速 度低、选择性差和易阻塞等 原因,未能应用在工业上。
因此膜的制造多凭经验,其重复性是一个困难的问 题,所以膜的生产集中于几家著名的厂商,其详细步骤很 少泄露。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水通量 在一定条件下(0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35MPa,25°C),测量单位面积膜透
过一定量纯水所需的时间。
截断分子量(MWCO) 定义为相当于一定截留率(90%或95%)的分子量,用
以估计孔径的大小。 孔道特征
凝胶极化模型:膜表面附近 浓度升高,增大了膜两侧的 渗透压差,使有效压差减小, 透过通量降低。当膜表面附 近的浓度超过溶质的溶解度 时,溶质会析出,形成凝胶 层。即使分离含有菌体、细 胞和其他固形成分的料液时, 也会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 这种现象谓之凝胶极化(gel
polarization)。
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因素
合成高分子材料
种类:聚砜、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晴、聚烯类和含氟 聚合物,其中,聚砜最常用,用于制造超滤膜。
优点:耐高温(70-80C,可达125C),pH1-13,耐氯能 力强,可调节的孔径宽(1-20nm);聚酰胺膜的耐压较高, 对温度和pH稳定性高,寿命长,常用于反渗透。
缺点:但聚砜的耐压差,压力极限在0.5-1.0MPa。
聚矾膜的主要缺点是允许的操作压力较低,对于平板膜, 极限操作压力为0.7MPa,对中空纤维膜为0.17MPa。
无机材料
种类:陶瓷、微孔玻璃、不锈钢和碳素等。目前实用化有孔 径>0.1um微滤膜和截留>10kD的超滤膜,其中以陶瓷 材料的微滤膜最常用。多孔陶瓷膜主要利用氧化铝、硅 胶、氧化锆和钛等陶瓷微粒烧结而成,膜厚方向上不对 称
①将高聚物溶于一种溶剂中; ②将得到溶液浇注成薄膜(如欲制造中孔纤维膜,
则需用特制的喷丝头); ③将薄膜浸入沉淀剂(通常为水或水溶液)中,
均匀的高聚物溶液分离成两相,一相为富含 高聚物的凝胶,形成膜的骨架,而另一相为 富含溶剂的液相,形成膜中空隙:
膜的不对称性可以用沉淀动力学来解释.在外表面, 膜溶液和水直接接触,过饱和度很高,形成的核很多,造 成微细分散结构,相当于表皮。当表皮形成后,水必须扩 散通过表皮,进入膜的内部。因而在膜的内部,过饱和度 较小,析出的颗粒较粗,形成的空隙就较大,这样就形成 不对称结构。
包括孔径,孔径分布,空隙度。 完整性试验 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否完整或渗漏。
膜两侧溶液间的传递方程
浓差极化模型(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适应范围:反渗透、超滤和微滤。 定义: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 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不能完 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 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见图。这 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 的现象谓之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原因: A、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阻力为Rg; B、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阻力为Ras; C、膜孔堵塞,阻力为Rp; D、膜孔内溶质吸附,阻力为Rap;
因此,透过通量方程:
可见,膜污染不仅造成透过通量大幅度 ,而且影响产物的 回收率。
一 、缓冲溶液及其在蛋白纯化中的 作用。 二、缓冲溶液的种类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缓冲溶液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作用
1. 缓冲溶液的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提取 粗级分离单元,如沉淀、超滤、透析等 细级分离,如各种色谱技术中需要缓冲液作为流动
相
缓冲溶液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作用
膜材料和膜的制造
膜应该满足的特性 膜应具有较大的透过速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机械强度好 耐热、耐化学试剂、不被细菌侵袭 可以高温灭菌 价廉等。
膜材料的种类
天然高分子材料
种类:纤维素衍生物,如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 优点:醋酸纤维的阻盐能力最强,常用于反渗透膜,也可作
超滤膜和微滤膜;再生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透析膜和微滤 膜。 缺点:醋酸纤维膜最高使用温度和 pH范围有限,在4550C,pH3-8。
色谱柱和超滤系统的寿命,另一方面保证产品无内毒素残留。
过滤和膜分离技术
过滤的原理
利用多孔性介质(如滤布)截留固-液悬浮 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 法称为过滤。其中多孔性介质称为过滤 介质;所处理的悬浮液称为滤浆;滤浆 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颗粒称为滤饼 或滤渣;通过过滤介质后的液体称为滤 液。驱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的推动力可 以是重力、压力或离心力。
缓冲溶液的种类
非双性离子和无机离子缓冲液 双性离子缓冲液
标准缓冲溶液—它是由规定浓度的某些逐级离解常数相差较小的 单一两性物质或不同型体的两性物质所组成。校正pH计用的标准 缓冲溶液,如酒石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 KH2PO4—Na2HPO4, 硼砂的溶液也具有缓冲作用。
缓冲溶液配制
2.缓冲溶液的概念
定义 —具有保持溶液pH值相对稳定能力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特点 — 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当溶液发生酸或碱少量变 化及溶液被稀释或浓缩时,pH值只发生很小的改变。
3.缓冲溶液的组成:
普通缓冲溶液—由共轭酸碱对或酸式盐溶液组成,用于控制溶 液酸碱度。如HAc和NaAc混合溶液、NH3与NH4Cl混合溶液都 可组成缓冲溶液。
醋酸纤维素的结构
醋酸纤维素膜的缺点有:最高使用温度为30℃; 最适操作PH范围为4-6,不能超过2-8的范围(因为在酸 性下会使分子中糖苷键水解,而在碱性下,会脱去乙 酰基);易与氯作用,造成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时 游离氯含量应<0.1mg/L,短期接触可耐氯10mg/L); 由于纤维素骨架易受细菌侵袭,因而难以贮存。
聚砜的结构
聚砜膜的特点是稳定性好,但憎水性强。聚砜膜有下列优 点:使用温度可高达75℃;使用pH范围为1-13,耐氯性能 好,一般在短期清洗时,对氯的耐受量可高达200mg/L, 长期贮存时,耐受量达50mg/L, 孔径范围宽,截留分子量 从1000至500 000的范围,符合于超滤膜的要求,但不能 制成反渗透膜。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的关系。
透析和反渗透
透析是以膜两侧的浓度差为传质推动力,从溶液中分 离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生物分离中主要用于蛋 白质的脱盐。
反渗透是在透析膜浓度高的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 力,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 浓缩。用于海水淡化,药物浓缩,纯水制造。
微滤和超滤
微滤和超滤都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压差 为传质推动力,主要用于截留固体微粒和高分子 溶质。
膜的内部结构主要决 定于产生沉淀时的动 力学因素。当高聚物 溶液缓慢沉淀时,得 出的是海绵状结构 (RQ膜).当快速形成 凝胶时,得出的是手 指状结构(UF膜).
影响膜结构和性质的因素很多: 所用的高聚物及其浓度; 溶剂系统; 沉淀剂系统; 沉淀剂的形式(气相或液相); 前处理(如蒸发)或后处理(或退火,即浸在热水浴中)步骤等。
过滤介质的种类
①滤纸。 常用滤纸的孔径为1~7µm。 ②脱脂棉。 适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过滤。 ③织物介质。包括棉织品纱布、帆布等。 ④烧结金属过滤介质。
⑤多孔塑料过滤介质。 ⑥垂熔玻璃过滤介质。 ⑦多孔陶瓷。 ⑧微孔滤膜。
膜分离法系指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性,将液 体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膜过滤法的核心是膜本身,膜 必须是半透膜,即能透过一种物质,而阻碍另一种物质。
温度
温度升高,都会导致通 量增大,因为温度升高使粘 度降低和扩散系数增大。所 以操作温度的选择原则是: 在不影响料液和膜的稳定性 范围内,尽量选择较高的温 度。
流速
增大流速可使通量增大, 但有时会使一些蛋白受较大 剪切力影响而失活。
膜的污染和清洗
膜污染(membrane fouling)---最大问题
过滤方式的分类
按料液流动方向不同,过滤可分为常规 过滤和错流过滤。常规过滤时,料液流 动方向与过滤介质垂直;错流过滤时, 料理流动方向平行于过滤介质。
按操作压力不同,可分为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和加压过滤。
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也称滤材,应由惰性材料制成, 既不与滤液起反应,也不吸附或很少吸 附待滤液中的有效成分;耐酸、耐碱、 耐热,适用于各种滤液;过滤阻力小、 滤速快、反复应用易清洗;应具有足够 的机械强度;价廉、易得。
查阅有关书籍或化学手册,可查到一些广泛使用的缓冲溶液的 配制方法。
配制缓冲液:①配制缓冲液两种组分的缓冲液;②直接根据两种组分 的含量进行称量并溶于水中。
缓冲溶液PH值得校正:用强酸和强碱来校正PH值 其他成分的添加:NaCl、EDTA、NaN3等,NaCl和EDTA可在PH值校正
前加入;而NaN3必须在校正后加入;锰盐也需要在PH值校正后加入。 缓冲液的过滤:采用除菌级过滤器对缓冲液进行过滤,一方面可延长
Retentate (residue) (截留液)
Feed
Permeate 透过液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以推动力的过程分类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透析技术(Dialysis, DS) 以电场力为推动力的过程: A电透析,B离子交换电透析 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A微滤(microfiltration),B超滤(untrafiltration), C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以蒸气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A膜蒸馏,B渗透蒸馏
料液浓度
A线实、验形从证关方实系程这,知一随,结cbJ论的v与。增-l大n(而cb减-c小p)。呈 B稳系、数态据操当,作cb可的=c推条g 时算件溶,下质的Jv形=J0v成与,凝cb利的胶层关用 浓度cg
C、当料液含有多种蛋白质时, 与单组分相比,总蛋白质浓度升 高;因此,透过通量下降。从另 一角度来看,由于其他蛋白质的 共存使蛋白质的截留率上升。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获得一 种透过速度较大的膜,具有 不对称结构.
这种不对称结构是膜制造的一种 突破,因为活性层很薄,流体阻 力较小。且不易使孔道阻塞,颗 粒被截留在膜的表面。此后膜过 滤法逐渐走向工业化,20世纪 70年代以后发展比较迅速.应 用范围涉及到海水淡化、纯水制 造、食品和乳品工业、污水处理 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在此期间, 世界膜销售额迅速增长。
以分离应用领域过程分类
微滤(micro-filtration, MF) 超滤(untra-filtration, U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透析(Dialysis, DS) 电透析(electro-dialysis, ED) 纳米膜分离(NF) 亲和过滤(affinity filtration, AF) 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 PV)
优点: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
缺点:不易加工,造价高。
复合材料
种类:如将含水金属氧化物(氧化锆)等胶体微粒或聚丙烯 酸等沉淀在陶瓷管的多空介质表面形成膜,其中沉淀层起 筛分作用。
优点:此膜的通透性大,通过改变pH值容易形成和除去沉 淀层,清洗容易。
缺点:稳定性差。
膜的制造
不对称膜通常用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 method)制造,其一般步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