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政治演讲语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情态化,词汇衔接为根据,并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英文政治演讲稿为语料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
关键词:及物性情态化词汇衔接语篇分析政治演讲
一、前言
韩礼德(1970,1973,1985/1994/2004)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function)。
而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
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
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逻辑功能指的则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74)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的。
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而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的角度对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和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
“选择就是意义”是一条广泛应用的原则。
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
在英语政治演讲的演讲稿的语篇中,演讲者因为所要表达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的需要,以及其演讲过程中相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的不同,所以演讲者在撰写政治演讲稿时对其语言要有所选择,如及物过程类型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及物性情态量值,语篇衔接方式,就意味着表达不同的意义,撰稿者需要反复考虑琢磨怎样措辞怎样组织篇章结构才能使使信息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从而增加信息被听众认可的机会,以便更有效地达到其政治目的。
不同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因其演讲者的身份,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的不同,其语言必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是其语言使用特征上在某些方面却存在共性,现在我们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为语料对其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词分别进行分析。
《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演讲稿出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的综合教程3》(第二版)的第八单元的passsge B。
二、政治演讲
通常情况下,“演讲”和“演说”被人们视作同义。
所谓的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2003:4-5)。
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李元授,周昆山2003:29)。
政府首脑的竞选演讲、施政演讲、就职演讲,各级领导宣传大政方针和实施计划的演讲,以及人们在政治集会上代表一定阶级,政党或个人发表的演讲等,都是政治演讲(ibid: 29-300)。
在具体的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以各种身份登场,带有各种各样的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
根据演讲的内容来分,演讲可以分为政治演讲、学术演讲、生活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等五种类型(邵守义1991;49)。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作为英语政治演讲的语料进行分析。
三、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微观语言特征
1、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的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各种有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 tantial element)及物性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5) 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通过对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演讲稿中各小句进行及物性分析,我们发现六个过程类型出现了五个过程类型,其中行为过程没有出现,其他五个过程出现的频率大不相同,现统计如下:过程类型过程数量过程总数量过程百《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及物性分析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用的最多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41,43.6%),其次是关系过程(28,29.8%),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占总的物质过程类型(69,73.4%)。
心理过程排第三位(14,14.9%)。
第四位是存在过程(6,6.4%;),最后一位是言语过程(5,5.3%),行为过程没有用到。
在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中,伊扎克·拉宾对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使用比例相对大于其他过程,过程类型呈现上述分布比例的原因是因为一篇强有力的演讲稿以客观地陈述事实,合理的逻辑结构,或强烈的情感表达为基础的。
将物质过程运用于英语政治演讲中,尤其象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具有说服性的政治演讲,通过物质过程向听众展示民众及演讲者本人对和平的向往,对暴力的痛恨。
号召鼓动听众起来采取行动。
伊扎克·拉宾通过物质过程的使用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使听众困惑。
2、情态分析:情态量值
Quirk 等人(1985:219)把情态看作是演讲者对命题的真实性的判断。
在客观上,真实性存在归一性(polarity),非此即彼。
Halliday 把情态和归一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情态指的是“是”与“非”之间的意义领域,即肯定和肯定之间的中间区域。
既然情态表达的是肯定和否定意义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演讲者可以在肯定和否定之间通过不同的情态词把他的命题表达的更趋于肯定或否定。
不同点情态动词通过其具有的不同的量值可以表达不同的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和意愿。
在任何语篇中情态动词(如will,should,could,can 等)是实现情态化的方式之一。
情态量词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级。
下面表格是情态动词must,need,will,would,shall,should,may,can,be able to 的情态量值(Holliday 1994:362;2004:624):
情态
动词must need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may can be able to
情态
量值
高量值中量值低量值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
演讲稿中总共有3 个情态动词出现,分别是will、must,can,每个情态动词的出现频率如下:
情态动词频数%
will 7 63.3%
must 3 27.3%
can 2 18.1%
从表中可以看出will 作为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最高(7,63.3%),其次是can,must,(3,27.3%;2 ,18.1%;)。
伊扎克·拉宾用限定性情态动词,且是中量值的情态动词will 来表达实现以巴和平进程的概率,即用情态动词表达可能性,政治演讲家用情态动词来表达可能性可以看作是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一种礼貌策略。
因为情态表达是肯定和否定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情态的使用是避免将事情绝对化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听众更愿意接受政治家们所传
递的信息,这样就会增加听众认可信息的机会,避免听众对其主张或观点挑战和批评,最终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要和平,不要暴力!》中作者用高量值的限定性情态动词must 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整个以色列人,所有犹太教民,许多阿拉伯世界人民,全世界的人民的为争取和平,反对暴力和恐怖主义所承担的义务。
在英语政治演讲中有较多用高量值的情态词来表达义务的现象,因为强有力的鼓动力量需要蕴涵于英语政治演讲中。
政治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或鼓动,或宣传,或批驳,这都需要引起听众的强烈的共鸣,需要有强有力的鼓动性和号召性,需要表达政治演讲家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美国总统通常在其就职演说中表达与其人民的共同的美好希望和英雄梦想,并展示其雄才大略和施政纲领,除此之外,总统们往往要表达为了实现其英雄梦想和远大宏伟的目标自己和全国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演讲稿作者用can,说明实现巴以和平进程的潜在性与能力。
鉴于从语义上讲,表潜在性的成分任隶属与情态系统,韩礼德视其为情态的另一种类型。
在英语中,潜在性可分为三类:非明确主观取向,由can 来体现(无明确主观取向);
非明确客观取向,由be able to 来体现;明确客观取向,由it is possible (for) 来体现(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李占子,2005:152)。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我们可以找到用低量值,possble 表示可能性,如:
1、it will be possible to make peace.(明确客观表
可能性)
2、But,more than anything,in the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this Government’s existence,the Israeli people has proven that it is possible (明确客观表可能性)to make peace,that peace opens the door to a better economy and society; that peace is not just a prayer
还出现用动词表达情态意义,这可用来表达作者本人的主观性,具有明确主观取向。
例如:1、I have always believed (明确主观)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want peace and are ready to take risks for peace.
2、I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w a chance for peace,a great chance. (明确主观)
3、衔接连贯分析:词汇衔接(1)词汇衔接的定义Halliday & Hasan 合著的《英语的衔接》( 1976) 认为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其中,词汇
衔接(lexical cohesion) 是指通过词汇语义的选择、组织和聚合,建立起一定的语义衔接关系,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韩礼德在书中指出词汇衔接即“用词汇复现、近义词、上义词及其他语义关系把篇章中的句子连接起来……语篇的主题是由词汇衔接的贯通而得到实现的”( 1976)。
英国另一位应用语言学家Hoey (1991) 认为“词汇衔接是创造篇章织体的主要手段,篇章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词汇关系的构造而产生,篇章中的各个句子通过词汇语义关系得以相互联系,使得对一个句子的解读除了依靠句法手段之外,还必须依赖同一语篇中词汇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2)词汇衔接的方式
黄国文先生(2001) 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
通过对《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讲稿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词汇衔接在其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重复是其最主要的衔接方式。
重复是在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
它与句法衔接中的重复不同。
句法衔接强调同样结构的重复出现. 词汇重复是一个单词或词组的重复。
在伊扎克·拉宾《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说中重复词或短语占很大的篇幅。
如:peace,26
次;chance,5 次;democracy,2 次,democratic( 形容词)1 次;election,2 次; violience3 次;
I want to 5 次,possible to,2 次; more than,2 次; prayer,2 次; aspiration,2次; partner,2 次; enemy,2 次; do one’s part,2 次;conflict,2 次; pain,3 次; path,3 次; a militaryman,
2 次;here,5 次等等。
以色列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通过对关键词peace 的26 次重复使用及其他词的重复使用向听众阐明实现和平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代所有正义的听众表达了其渴望和平,反对暴力的心声,从而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抓住时机,最终采取实现和平,维护和平的行动,达到通过演讲实现其政治目的。
如的两次使用表明以伊扎克拉宾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已经从事反对暴力,实现和平神圣事业许多年了。
Partner 的两次使用表明实现和平需要人加入,一起奋斗!同义词与反义词在本篇中也起到了衔接语义的作用。
同义词与反义词正确运用,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也是篇章衔接的方式之一。
在《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语篇中也有其他的衔接的方式如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同义词:Peace,election,democracy,course,p a t h ,r o a d ; f o r p e a c e ,w a n t p e a c e ,d e s i r e peace,support peace,every opening,and every possibility.反义词:peace 和violence; Against violence and for peace,desire peace and oppose peace,the path of peace and the path of war; 局部与整体词是表示个体和整体的“内包”关系,是一种实体的“内包”。
这种衔接方式在《要和平,不要暴力!》倒数第二段,作为一种衔接方式出现,如:the Israeli people;To the Jewis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e many people in the Arab world,the entire world
总结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根据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从及物性,情态化,语篇的词汇衔接三个方面)。
通过以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演讲稿为语料,对语篇中的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中的词汇衔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物质过程是使用最多的及物类型其次是关系过程;限定性的中量值的情态动词will 的使用频率最高,来表达一种概率即否定和肯定中间区域的一种可能性,用高量值的限定性情态动词must 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承担的一种义务;重复是《要和平,不要暴力!》的英语政治演讲稿的语篇衔接的最主要的词汇衔接方式。
英语政治演讲稿的特点,演讲目的,及特定的听众决定了任何英语政治演讲稿都有其共同的语言特点,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也不例外。
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演讲稿中表现的语言特征(及物性、情态化、
语篇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就折射出了所有英语政治演讲稿的特点,如在英语政治讲中有较多用高量值的情态词来表达义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编:《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瑾、曾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演讲稿语篇模式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年。
[3] 胡壮麟、李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1997 年。
[5] 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邵守义:《演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王立非、李平:《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的情态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