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全体社会成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公民教育
• 以公民为培养对象的教育。 • 广义的公民教育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
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的公 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总和。范围包括全体社会成 员、全部与公民社会生活相关的教育内容和各种 教育手段。”
• 实际目标:培养合格公民
英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途径
• 道德教育
四个核心观念
对人的尊重,公正合理,诚实,守信
六个关系
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 与社会的关系 与所有人即人类的关系 与自己的关系 与非人类的关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环境问题) 与上帝的关系(信仰)
英国的公民教育
体谅模式 彼得· 麦克菲尔
• 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是教育的首 要职责 • 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 情景模拟和角色尝试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敏 感而成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 营造课堂气氛和老师的榜样示范是体谅模 式的方法
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
刘 丹
讲师、硕士生导师 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 责任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
2012-7-22
一个国家的前途,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 之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 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 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即在于人们所受 的教育。
英国的公民教育
几种公民理论
• 马歇尔的三重公民理论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公民的要素 政治的要素 社会的要素
公民权利 政治权利
社会权利
英国的公民教育
几种公民理论
• 希特的多元公民理论
双重公民身份 亚国家公民身份 超国家公民身份 世界公民身份 全球公民
英国的公民教育
几种公民理论
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改造汲取(怎样挖掘)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新加坡的共同道德价值观
• 新加坡对道德价值的重建
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社会关怀,尊重个人 协商共识,避免冲突 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家庭价值观
《赡养父母法案》
wk.baidu.com
二、公民教育在当代兴起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
• 全球化冲破了各种社会之间的藩篱,强化了人类 进步中“同”的一面。 • 当我们涉及全球化的政治意义和文化冲突时,人 类进步中“异”的方面就会凸显。 悖论:在逐渐形成全球意识和普遍的人类文 明观念的同时,民族文明、民族寻根意识也超乎 寻常地增长起来。
二、公民教育在当代兴起的背景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何谓合格公民
• 理想的合格公民必定是拥有多种德性的典范, 同时他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展现自己不同的 能力。 • 美国学者威廉姆· 甘斯通
1.一般品德 3.经济品德 2.社会品德 4.政治品德
•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爱国主义 • 美国的神圣不容染指 • 对他国的支配
“美国是世界上善的力量,把希望和自由带给其他人民”
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基本方向
• 促进民主主义
有效的交流者 • 交流主体的平等 • 有个性的交流者 有改造能力的参与者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基本方法 • 培养公民美德 • 强化社区参与 • 追求社会正义
• 柯立克的社会本位公民理论
《学校公民教育与民主教育:公民咨询小组 第一部分初拟报告》 《学校公民教育与民主教育:公民咨询小组 总结报告》 社会和道德责任 社会参与 政治知识
英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途径
• 宗教教育
1988年教育法案 “全国性课程”或“国定课程”的建立与实施, 其中宗教课程也有新的规定和特殊地位的保留
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课程——社会研究
• 社会研究的课程目标
传递美国的文化传统 教孩子思维 讲授人类的行为 培养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
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课程——社会研究
• 社会研究课程内容的编排
美国社会研究协会推出的课程类型 “社会科学”课程类型 历史——社会学科课程类型
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中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 改革开放之后:公民教育思想复兴与多元并存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 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理念。”中国的公民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从价值定位上看,当前的公民教育思想呈现出国家主义、 公民社会、个人主义与世界主义四种倾向。 从社会与公民文化的角度看,当前的公民教育理念可以 划分为: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新左派、新民族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六大思潮。
美国的公民教育
美国精神
• • • • • • 个人自由与独立 尊重异己 民主参与 义工奉献 爱国主义 公民宗教
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基本方向
• 弘扬传统道德价值与爱国主义
传统道德价值 • 麦迪逊:人民的美德是好政府的前提。 • 富兰克林:只有有美德的人才能获得自由,只有有美德
的人才能防止国家的腐败和邪恶。 • 杰斐逊:人民有了知识,就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人民有 了道德,就会懂得对国家的义务,就能制定好的法律并 守法。
这三种追求构成美国公民教育目标的三个层 面,偏执于某个方面会带来问题。过于关注培养 学生的品性或美德,把学生限制在个人方面,难 以培养积极和参与的公民;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 正义而忽视关注道德美德,容易满足政党的非法 要求或利用道德上有问题的方式去追求社会正义; 没有美德和社会责任的社区参与也存在问题。
新加坡的共同道德价值观
• 对传统道德资源的挖掘
导致青年一代对母语的掌握能力迅速下降,而能够直 接阅读西方文献,这给新加坡的经济国际一体化和国 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明显好处,但同时也使得新加 坡领导人对西方价值观的直接影响的忧虑越来越强。
基于现实的思考(为什么挖掘) • 新加坡本身处于这样一种困境中:全面推行英语教育,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 科目:“公民与道德教育” • 教材:《生活与成长》 《好公民》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 小学阶段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一般思路 使学生在必要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方面, 能够以他们道德的正直和他们作为负责的 公民的身份来适当地处理相冲突的要求。 几个专题的具体构想
英国的公民教育
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内容
• 第一关键阶段(5~7) 岁:学习参加班级讨论,制定和遵守法规,意识到他们属 于不同的人群和社区,了解怎样保护环境。 • 第二关键阶段(7~11 岁) :学习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了解法律是怎样制定 和执行的,反社会行为的后果,包括恃强凌弱行为。 • 第三关键阶段(11~14 岁) :学习、思考、讨论典型的政治、精神、道德、 社会和文化问题、难题、事件;学会区分影响其生活和社区的法律、政治、 宗教、社会和经济体制及系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邻里生活,努力对公共 生活具有影响;在社区活动中承担义务;从学校、地方、本国和全球的角色 理解公平、社会正义、尊重民主和多样性。 • 第四关键阶段(14~16 岁) :继续学习、思考和讨论具有典型性的政治、精 神、道德、社会和文化问题、难题、事件;研究影响其生活和社区的法律、 政治、宗教、社会和经济体制及系统,密切关注其运行情况和影响;继续积 极参与学校生活、邻里生活和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公共生活具有更大的 影响力;更多地重视批判意识和评价能力;对诸如公平、社会正义、尊重民 主和多样性有更多的了解,参与社区活动,发展知识、技能和理解力。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 中学阶段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一般思路 • 提升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情感联系。 • 学生在道德观方面有一个健全的基础。 • 增强学生们对新加坡的未来和安全的信心。 几个专题的具体构想
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中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 清末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民教育”
• 实施
教义讲解 祈祷活动
英国的公民教育
目前的宗教教育更具包容性,因为它容纳 了不同的宗派,可以说是以“宗教教育”代替 了“宗教教学”,它早已摆脱了排他性的特征 ,不再是以灌输基督教教旨为主体内容、以培 养圣职人员为目的的了,而是将宗教教育作为 促进英国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精神、 道德发展的必要手段,并以开放性、多元性的 宗教教育为依托,培养他们宽容、理解的国际 公民素质。 保守之中的变革性和变革之中的保守性。
何谓合格公民
• 忠诚
忠诚是人们对某一种制度、某一块土地、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人 的一种情感上的依附或归属,这种情感依附也衍生于对忠诚对象 所代表价值的信仰。
• 责任
所谓一个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指他不仅能自行理解,而且还能 主动承担其法律责任及履行道德义务。
• 政治素养
知识 态度及价值观 技能
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中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民教育”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理意义上 确定了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民主权利,可以说是新中国的 公民教育发展的前提。 基于国内外的历史环境因素,公民被“人民”——这 一与敌人相对应的有着很强阶级色彩与整体特征的概 念所替代。 在“人民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培养革命的“接班人” 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螺丝钉”成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到了文革时期,学校领域里的“公民教育”几近瘫痪, 蜕化成了“暴民教育”和“臣民教育”的杂糅。
• 特点
突出社会研究教育为培养美国公民所承担的教 育任务。 一体化特点
通盘性,课程的综合性,课程的开放性
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课程——社会研究
• 社会研究课的教学方法
三种策略: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讲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二者的混合。 服务学习 模拟教学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二、公民教育在当代兴起的背景
教育国家化
教育行政集权高位
• 法国的教育由国家直接干预 • 美国和德国的教育实行地方分权管理 • 英国和日本采取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制形式
公民教育改革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重视和支持, 获得了立法的有力保证。
三、主要国家的公民教育概况
英国的公民教育
美国的公民教育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 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
严复:“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 民智,三曰新民德……使三者诚进,则其治标而标立; 三者不进,则其标虽治,终亦无功。” 梁启超 《新民说》 蔡元培 “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 观教育和美育”,使公民教育思想首次进入了国家的 教育政策 壬戌学制之后,公民科正式取代1902年确定的修身科, 公民科以培养权责对应的合格公民为课程目标,以群 己关系、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为内容框架。
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中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 抗战时期的“国民教育”
从社会中的文化走向上看,“新民教育”时期所提倡 的个人主义、人权思想、世界主义等开始退潮,代之 而起的是与之相对应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公民教育界也一改以往强调个人主义、个性解放、公 民权利的论调,提倡国家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成 为思想界几近一致的观点。 1928年国民党武力统一中国后, 便把国民党三民主义 作为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公民教育体系中设立 了三民主义科,足见民族主义在当时国民教育中的重要 地位。
政治民主化
人类的政治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世界 的政治版图已经大为改观。
• • • • • • 1974,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 70年代末,拉丁美洲 80年代中期,东亚:菲律宾、韩国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 90年代,非洲 亚洲,权威主义政权的国家也为数不多
政治民主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教育特别是公民教育 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美)加尔布雷思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的界定 公民教育在当代兴起的背景
主要国家的公民教育概况
比较及评价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何谓公民
• 古希腊:“属于城邦的人” • 古罗马:罗马城的贵族 •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公民的范围不断扩大
1866年美国的《民权法案》将公民资格扩大到黑人 1924年美国国会将公民范围扩大到美国的印第安人 20世纪初的女权运动使妇女在各国逐渐获得公民权 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