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法—语义接口研究概述
摘要: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探寻基于理解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要从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出发,分析研究表层句法形式和深层语义结构的联接规律。由于研究者对句法与语义关系认识的不同,形成了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两个不同的理论——投射理论和构式理论,本文尝试对这两个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和评析。
关键字:句法—语义接口投射理论构式理论
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探寻基于理解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要从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出发,分析研究表层句法形式和深层语义结构的联接规律。由于研究者对句法与语义关系认识的不同,由此导致了不同的研究角度,从而形成了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两个不同的理论——投射理论和构式理论,下面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作以简要介绍和评析。
一、投射理论
投射理论从词汇语义角度研究句法与语义的关系,这里的词汇语义具体是指动词的语义。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句法形式由主要动词决定,动词的句法表现是主要动词语义投射的结果(Grimshaw 1990, Levin and Rappaport 1995, Pinker 1989)。从这一观点出发,学者们分别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1)动词语义的哪些方面与句法相关;2)如何表征动词与句法相关的那部分意义;3)从词汇语义到句法的映射规则系统的本质是什么。
针对第一个问题,Grimshaw(1993) 提出了语义结构和语义内容两个概念,词汇意义中在句法层面表现活跃的那部分被称为“语义结构”,词汇意义在句法上表现不活跃的那部分则被称作为“语义内容”。Levin and Rappaport(1995, 1998)将前者称为“语义变量”,后者称为“语义常量”。虽然所用标签不同,但在将动词语义分为两个部分,甄别和句法形态相关的那部分语义从而认识语义和句法之间的联系这一点上认识是相同的。由于对决定句法的语义因素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对这部分语义因素的表征中,所以,关于学者对第一个问题的认识,可以归结到其对第二个问题的处理中。
对于如何表征动词和句法相关的那部分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采用“语义角色表”,另一类采用“谓词分解”。“语义角色表”是最早提出也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表征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列出和动词论元相对应的事件参与者的语义角色类型。在语义角色表中,动词语义和句法相关的部分体现为一系列的语义角色。通常认为语义角色主要有施事(agent)、受事(patient)、客体(theme)、经验者(experiencer)、受益者(beneficiary)、工具(instrument)、处所(location)、目标(goal)、来源(source)等。每个动词都和一定的语义角色表(又称格框架、题元栅)相联系,如动词put必须与表示施事、客体和处所角色的三个论元相联系,其语义角色表为:put:
是语义角色)进行分解,使得语义角色仅仅作为动词语义表征结构的派生概念出现。这种表征方式具有内部结构性,论元共现的限制可以从语义结构中的得到解释。谓词语义分解这一方法在Dowty(1979)、Jackendoff(1990)、Levin and Rappaport(1998)等的研究工作中都有很大发展,其中Levin and Rappaport的语义分解法在表征动词意义的内部结构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动词是对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特点的词汇化和概念化,因此,这种词汇语义表征又称为事件结构表征。这种事件结构表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动词的词根意义和动词的结构意义。动词的词根意义以常量的形式出现,词根按照本体类型的不同可以表示活动的方式、工具、地点和状态等。动词的结构意义由ACT, CAUSE, BECOME, STATE等基本谓词和谓词的论元构成的词汇语义模板(也称事件结构模板)来体现。动词词汇语义结构和属于本体类型的词根的结合就是动词语义和句法相关的子系统。如动词dry的事件结构表征为:dry: [[x ACT] CAUSE[BECOME[y
关于动词语义向句法投射的问题最初的研究比较笼统,例如Perlmutter and Postal(1984) 在关系语法框架内提出的普遍联系假设(Universal Alignment Hypothesis, 简称UAH)。这一假设的核心观点是:语言中存在一些制约论元实现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针对的不是个别动词而是语义上属于同类的动词,在语义上相似的动词在句法实现上也会表现出相似性。普遍联系假设只是指出从动词意义可以预测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说明这种“联接”或“映射”到底是如何进行的。之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语言学家针对词汇语义和句法之间的映射关系又提出了诸多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词汇语义的某些方面在句法结构中得到了保存,关于这种保存关系一种主要的观点是“显著性保存限制”,这种观点认为语义的层级关系在句法的层级关系中得到了体现。显著性保存限制能够解决论元实现中的语境依赖性问题。语境依赖性指的是一个论元的句法实现取决于它的语义角色和句子中其它论元语义角色的相对显著性。一个语义角色在句法上实现为怎样的角色跟句子中其它论元的语义角色类型以及它们在语义层级中的显著性有直接关系。由于“语境依赖性”涉及具体论元的语义角色之间的关系,因此体现“语境依赖性”的语义阶层也就因描述的具体现象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如在什么样的语义角色可以实现为主语的问题上,Fillmore按照语义显著性,提出“施事>工具>受事/客体”这一语义层级,即在具体的主语选择中,如果有施事,施事就成为主语,如John opened the door with a chisel(约翰用凿子凿开了门)中的John;如果没有施事有工具,那么工具成为主语,如The chisel opened the door (凿子凿开了门)中的the chisel;如果既没有施事也没有工具,受事/客体就成为主语,如The door opened(门打开了)中的the door。
二、构式理论
前面我们谈到,投射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动词语义对句法形态具有决定作用。而事实上一个动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即具有多重论元实现,如动词slice(切片)可以出现在以下多种句法结构中:
1)He sliced the bread.(他切了那块面包。)(及物)
2)He sliced the carrots into the salad.(他把萝卜切到色拉里面。)(使动)
3)He sliced Pat a piece of pie. (他给帕特切了一块馅饼。)(双宾)
4)He sliced the box open.(他切开了盒子。)(结果)
根据投射理论的假设即动词论元实现是动词语义投射的结果,上述动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