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句赏析(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安塞腰鼓》课文解析
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安塞腰鼓》课文解析“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历史有关。
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陕北,筑长城,修直道,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期韩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将、文臣来到陕北,领导过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而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了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务。
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
它气势磅礴,它置于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
然而,这种于激情和力量中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陕北的乡间,腰鼓成为一种娱乐形式,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央进驻延安13年,以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延安精神”走向全国,“安塞腰鼓”这种原来纯民间广场文化形式,也渐渐走进庙堂,进入全中乃至整个世界的视野。
远不要说20世纪五六十代,“安塞腰鼓”曾经如何在亚非拉走红也不要说20世纪80年代初,“第五代导演陈凯歌一炮打响的《黄土地》中“安塞腰鼓”是如何征服西欧观众的心灵;就是20世纪80年以来,我们国家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均“安塞腰鼓”出场。
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换句话说,“安塞腰鼓”是用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来表现诗的内容。
对于散文家刘成章来说,他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更主要的是,他对高原生命有深刻的体认,他的骨子里有种高原地域特有的诗意的浪漫情怀,而成为陕北高原上的一位“歌手”,一位著名的浪漫诗人。
苏教版九下语文 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
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三)
2019年6月19日诗歌鉴赏(三)【2018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1)”字看出。
颔联中的“(2)”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参考答案】1.(1)泛(2)野花落2.幽居郊野,资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颔联中的“野花落”对应着“春水生”。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闲适与从容的心情。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试简要赏析“路转溪桥忽见”中的“忽见”。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B.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化用典故,其中“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与上阕的清幽夜色和恬静气氛相吻合。
D.从正面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极其平凡,语言没有任何雕饰,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之中,却蕴含着词人潜心的构思和醇厚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晚春 唐-韩愈 注释赏析【部编七年级(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 】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目标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和作者张养浩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把握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内容,赏析其语言。
3、对比《山坡羊·潼关怀古》,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原文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四、注释《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一把火。
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五、曲意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
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六、赏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赏析: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赏析: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赏析: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知识储备】一、导入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赞他:“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故纳兰性德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一点都不为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二、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词的写作内容,体会这首词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三、原文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四、注释《浣溪沙》: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
浣溪沙:是词牌名。
那畔:那边。
若为:怎样的。
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五、词意向着北方边疆那边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缕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上空,西下的斜阳映照着旧日的边塞城堡,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六、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赏析: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路途的遥远。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吹断”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赏析: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古今幽恨几时平!赏析: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初中语文运用衬托手法的课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运用衬托手法的课文及赏析
《爱莲说》中的衬托手法及其作用
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下
课文原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质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香远益清清高亭亭净植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课文分析: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予独爱莲之……莲,花之君子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正衬反衬品格高洁超凡脱俗洁身自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式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初中语⽂⼋年级下册-《式微》诗⽂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式微》诗⽂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导⼊同学们,“四书五经”之⼀的《诗经》在我国⽂学史上有着崇⾼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式微》。
《式微》是⼀⾸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式、质问的语⽓,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起来感受⼀下吧!⼆、⽬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领会诗⼈盼望服役在外的亲⼈回家的急切⼼情。
三、原⽂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四、注释《式微》:选⾃《诗经·邶风》。
式微:意思是天⿊了。
式,语⽓助词。
微,昏暗。
邶风:邶地的民歌。
邶,今河南淇县北部⼀带。
胡:何,为什么。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中露:即露中,在露⽔中。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体。
五、诗意天⿊了,天⿊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中劳作!天⿊了,天⿊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六、赏析全诗只有短短⼆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了,天⿊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昼夜不辍地在露⽔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式微》诗上下⼆章只变换了两处⽂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词的独具匠⼼。
七、⽂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
《诗经》以四⾔为主,兼有杂⾔。
在结构上多采⽤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章只变换⼏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重点语句分析
回延安重点语句分析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分析:(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 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2、“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
延安的“小米饭”,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着作者长大成人,因此,作者像吃奶的羊羔“眼望着妈”一样,对于延安,感激不尽;就像树梢树根根,紧连一起一样,延安城与作者,同样是血肉相连,那里是“亲山亲水有亲人”!诗不宜直说。
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
3、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
读了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分析:(1)环境的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的热情、好客;(2)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方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
初中语文摘抄优美句子加赏析
初中语⽂摘抄优美句⼦加赏析1. 初中语⽂优美语句摘抄*、沉默是⼀种⽓质,也是⼀种风度,更是⼀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了地平线.*、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怀着对⾦秋季节⽆⽐眷恋的⼼情离去.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很快地被⽔溶化,然后钻进⼜⿊⼜⾹的泥⼟⾥,尽情拥抱这些⼜⼤⼜⼩⼜粗⼜细的树根.*、仔细思量⼀下就会明⽩:对对⽅的不信任,实际上就是对⾃我的不信任.推测对⽅的内⼼时,⼈就像把⾃⼰的⽣命反映到镜⼦中⼀样凝视着,再将其投影于对⽅,从⽽决定信任或不信任对⽅.*、⼀切能激发⽣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只有⼀个,那就是⾃私,它能使⽣命的泉⽔变得浑浊⽽枯竭,它能使⼼灵的天空变得狭窄⽽阴暗,它能使理想的星⾠变得昏暗⽽模糊.努⼒激发你⼼中的光明和⼒量,激发那⽆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青春是盛开的鲜花,⽤它艳丽的花瓣铺就⼈⽣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它跳跃的⾳符谱写⼈⽣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它矫健的翅膀搏击⼴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它倒海的⽓势冲垮陈旧的桎梏.*、有⼈说,⼈⽣充满了沉重与乏味,既使偶有轻松也是稍纵即逝.我却认为⽣命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命受到⾃然的厚赐,它是⽆⽐优越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之重压或是虚度此⽣,那也只能怪我们⾃⼰.*、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番,怎奈⾏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潮之中不停地颠簸.*、⽣命不是⼀张永远旋转的唱⽚;青春也不是⼀张永远不⽼的容颜.爱情是⼀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个载着命运的轻⾈,由南驶向北,⼜由近驶向远.*、幸福,是⼀种⼈⽣的感悟,⼀种个⼈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关键的是,你要有⼀副热爱⽣活的⼼肠,要有⼀个积极奋进的⽬标,要有⼀种⽮志不渝的追求.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2. 初中⽣摘抄优美语段100字1、漫漫⼈⽣路,谁都难免会遭遇各种失意或厄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习题
赏析句子解题思路第一步:定点:运用了……手法(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第二步:定位:写出了……(内容、特点等)突出……(作用)。
第三步:定情:表达……(作用、效果、情感等)答题模板: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表达方式等),写了 (内容、对象的特点),突出了(作用、效果),表达了 (情感)。
一、赏析下面的句子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拟人)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动词)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4、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破破房子的缝隙。
(景物描写)二、阅读《海上的父亲》,完成下面的习题。
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
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
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
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
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
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
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
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③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④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
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初中中考语文语句赏析专题讲解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运用了
写出了
表达了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宗璞《紫藤萝瀑布》)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树紫藤萝花的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和富有动态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01
0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案:“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景物的色彩、形状和情态等,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赏析角度四: 从特殊句式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等。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9
答题语言示例:
答题语言示例: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了…… (2)拟人:把………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表达了 ……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感情更强烈。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6)反复:突出强调了……,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语气强烈地表现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有人在依依的杨柳边送别,有人在芳草碧连天的长亭里送别,有人在萧瑟的秋风中送别,也有人在茫茫的白雪中送别。
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咏雪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雪中的送别情景。
二、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2、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欣赏雪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3、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注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
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武判官:生平不详。
京:这里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白草:西域所产的一种牧草,干枯时变为白色。
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
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
锦衾薄:丝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控:拉开。
着:穿。
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阴暗。
中军:主帅的营帐。
饮:宴请。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拉,扯。
翻:飘动。
轮台:古西域地名。
去:离开。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马行处:马行走留下的足迹。
五、诗意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
忽然像是一夜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顿时盛开。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心句赏析
5. 古诗词赏析
例如《诗经》、《离 骚》等,通过赏析古 诗词,培养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 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2.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提示了文章的主题或故事情节,正文详细阐述了文章的关键信 息,结论总结了文章的核心思想或观点。
引言部分,通常交代文章的背景信息或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正文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文章的各个段落,如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全面展现文章的内容。结论部分,概括文 章的主要观点,阐述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完整 的认识。
04 4. 引导读者阅读
中心句的明确表达能引导读者的阅 读视线,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4. 中心句的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中心句的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中心句的语言特色体现在精炼、准确、生动等方面,能鲜明地表达主题,引导读者理解全文。修辞手 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等,使中心句更具表现力,强化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法的
3. 呼应性
中心句与文本中其 他句子之间存在密 切的逻辑关联和呼 应关系,使得文本 结构清晰,逻辑严 密。
04
4. 提示性
中心句常常起到提 示读者关注文本中 重要内容的作用, 激发读者对文本进 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来自3. 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中心句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引 导文章的主题,起到统领全文的作 用。通常,文章的第一句或最后一 句是中心句的可能性最大。在阅读 中,理解中心句对于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作者观点、把握文章主题至关 重要。
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3. 关注学生在中心句赏析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
初中中考语文语句赏析专题讲解优秀课件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
增强了语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
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
之情。
温馨提示: 有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止一种,要
都找出来,结合每种修辞的不同特点,综 合起来赏析。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抓关键词赏析
常见答题格式:
①“
”一词(等词),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
感情。
②“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
现了 (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关键词进行赏析:
•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 了。
初中中考语文语句赏析专题讲 解优秀课件
阅读指导之
学习目标:
1.掌握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 2.能够全面组织赏析句子的答案。
赏析句子的整体思路
(1)回归原位,理解分析: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2)找好角度,组织语言,准确表述。 一般格式: 运用了(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 写出了(内容、特点等), 表达了(作用、效果、情感等)。
•
特征。
的 写出了
• 4、表达了作者的
情。表达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
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 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宗璞《紫藤萝瀑 布》)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的紫 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树紫 藤萝花的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和富有动态的 美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再塑生命的人》赏析
《再塑生命的人》赏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文章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本文在选材上极具典型性,作者紧紧围绕“再塑生命”这个中心,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的事件进行描写,重点写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理解抽象的“爱”和“光明”等知识的情节,刻画了莎莉文老师既耐心细致又循循善诱的形象,突出了莎莉文老师的“再塑”功绩,材料看似庞杂却极具典型意义。
全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清晰,从各个方面成功地突出了中心思想,表达出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
2.叙事完整,条理清晰本文记叙线索分明,清晰完整。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紧紧围绕“再塑生命的人”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对情节有清晰完整的印象。
在结构上,作者主要运用了顺叙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来安排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另外,作者还在行文中运用了过渡句、段等手法,使得文章在叙事中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本文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在记叙中穿插描写和抒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抒情的渲染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形象;通过抒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同时,文章的语言也十分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如,“我静静地在那儿度过了一个夜晚”“我开始用手去接触这个世界”“我感觉到花朵的形状正如当初她触摸我时所留下的那样”等语句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场之中。
4.思想深刻,意义深远本文不仅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散文。
通过回忆自己与莎莉文老师的交往经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对人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语句赏析(下)语言赏析题(二)四、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下面具体分成几个角度分析:1从表达方式赏析(基本格式是:运用……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点或观点或情感或与所描写对象的关系等。
)例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赏析: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
例2: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赏析:本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赞美了()精神。
2 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等) 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了(刻画了)……的……的性格特点,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地……例3: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赏析:这几句话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
3 从环境描写方法入手赏析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等。
(答题范式:这是……描写,起……作用,烘托(渲染、交代、推动、衬托)了……)例4:“露西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
一下,一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
尽管露西老师竭力控制住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棒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
赏析:这是(),起()作用,烘托出(例5:《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赏析:这是(),起()作用,烘托()五、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夸张、拟人、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首尾照应、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等。
例1;2010年梧州市中考题《留守土地》中开头:“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
”赏析:本文开头第一句()。
这样写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2:“四周的故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赏析:这句是(),写出了()的特点,点染了一种()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赏析: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例4: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赏析:开头运用鲜明的()。
六、从衔接照应的角度品味赏析重点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1)文首句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
(2)文中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启示下文。
(3)文末句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例1、朱自清《绿》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这句话()。
点明惊诧的原因——(),设下悬念。
例2、朱自清《绿》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例3、鲁迅的《故乡》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赏析:这句话是过渡句,起()的作用,心绪由悲凉变得沉重。
专项练习一、大钱饺子那一年,是动乱的第二年吧,我被划进了浩浩荡荡的黑帮队伍里。
还算万幸,除夕这一天竟把我放回家了。
“媳妇,快包饺子,过年!”母亲对妻子说。
妻子痛快地答应,只是样子有点慌乱。
于是,一家人忙起来,剁馅、和面,孩子们也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车,开始跑动起来……节日的味道总算出来一点了。
一会儿,全家就围在一起开始包饺子。
这时,母亲忽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拍一下大腿说:“哎呀,包个大钱饺子吧,谁吃了谁就有福!”大钱饺子,我小的时候包过,可我一次也没吃到。
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包了。
为了使母亲高兴,我同意了,而且希望母亲能吃到这个大钱饺子。
我要真诚地祝福她,愿她多活几年。
为了我,母亲已经完全憔悴了。
母亲从柜里拿出个蓝布包,从句里掏出一枚铜钱来,还是道光年间的古货。
我看见她颤抖着把这枚古钱放在一个面皮上,上面又盖了点馅,包成一个饺子。
这就是大钱饺子了。
我看见,母亲包完这个饺子之后,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然后若无其事地把它和别的饺子放在一起。
但我已经清楚地记住这个饺子的模样了。
饺子是母亲亲自煮的。
母亲煮饺子最会掌握火候。
什么时候煮皮、什么时候煮馅,总是恰到好处。
妻子这些年总也没把这项技巧掌握到手。
现在饺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样漂上来。
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带记号的大钱饺子。
母亲在盛饺子的时候,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上边,然后把这碗饺子推到我面前:“吃吧,多吃,趁热吃。
”我觉得心里一阵热,鼻子也酸疼起来。
我怎能忍心吃这个饺子呢?应该让母亲吃。
但我一时想不出办法,因为母亲认识这个饺子。
我想那就给妻子吧,她跟我生活了20年,现在已经是快半百的人了。
因为我挨斗,她整天整夜睡不着,心血都快要熬干了,头发也变白了。
我趁妻子上厨房去拿辣椒油的工夫,偷偷把大钱饺子拨在她的碗里。
等一会她吃到了,我就领着孩子们欢呼。
谁知,妻子从厨房回来,她才抬起头,用一双深沉和感激的眼睛望着我,眼圈都红了。
啊!她也认识这个大钱饺子。
妻子没有做声,显得很平静。
她吃了几个饺子,忽然说了声:“都快粘在一起了。
”说着,就把所有的饺子连碗拿起来摇晃,晃来晃去,就把那碗有大钱饺子的放到了母亲跟前。
母亲显然没有注意,她的双眼一直看着我,大约有些奇怪,儿子吃了那个饺子为什么不吱声呢。
她边看我边吃饺子,突然“啊”了一声,大钱饺子硌了牙。
“妈妈有福!吃到大钱饺子了!”妻子像孩子般喊着。
“我……这是咋回事?”母亲疑惑着。
这时,当啷一声,一个东西从她的嘴里掉在碟子里,正是那个大钱。
于是,我领着老婆孩子一齐欢呼起来:“母亲有福!”“奶奶有福!”“奶奶有福!”母亲突然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流出了一脸泪。
我和妻子也流了泪。
1.文中写母亲包饺子时,“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盛饺子时,“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上边”。
结合具体情境,说说两个“偷偷”蕴含的思想感情。
2.指出第一段中表现力较强的词语有哪些?3.赏析下列两个比喻句。
①孩子们也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车,开始跑动起来……②现在饺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样漂上来。
二、超越生命的母爱我所作医学实验中的一项,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种药物的毒性试验。
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腋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便被淘汰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就把它放入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
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小白鼠的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
我想,小白鼠大概寿数已尽,就转身去拿手术刀,准备解剖它。
正当打开手术包时,我被一幕景象惊呆了。
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已有拇指大小的肿块,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道口子,鲜血汩汩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
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要夺去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
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来到它面前,看看它是否还活着。
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的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地吮吸着乳汁。
我数了数,整整十只。
小白鼠的伤口已停止了流血,左前肢腋部由于扒掉了肿块,白骨外露,惨不忍睹。
不过小白鼠精神明显好转,活动也多了起来。
恶性肿瘤还在无情地折磨着小白鼠。
我真担心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母亲一旦离去,要不了几天它们就会饿死的。
看着十只渐渐长大的仔鼠没命地吸吮着身患绝症、骨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知道了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的原因,但不管怎样它随时都可能死去。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在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 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
十只鼠仔围满四周。
我突然想起,小白鼠的离乳期是21天。
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可以独立生活了。
面对此景,我潸然泪下。
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小白鼠伟大母爱的词语,并分析其妙处。
2. 结合具体情境,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卧”的表达作用。
(1)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的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地吮吸着乳汁。
(2)在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 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
3. 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好在哪里?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已有拇指大小的肿块,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道口子,鲜血汩汩..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
三、鼾声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
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老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
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
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
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
”随手又站起身往门外走。
“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
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
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
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