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与应用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物记数;动作 数量/距离象似性
名词的所有格和可数性 词素分析两张表
词
有方向U & S,
Baidu Nhomakorabea
1996:260
基于体验的语法化
词法
汇 有界/无界
化 动作特征、 + 事件类型
人眼看世界
词
情绪经历
认知域(概念、语义)的 范围
动词语法化
U/C;动作延续和终止;有界化 动词:时体态式
客观性+主观性; 人化的自然界
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与应用性
-- 兼述“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教学 实践
四川外语学院 王寅
一. 从语言学简史看CL的发展性
CL之所以能称为当前语言学理论之前沿理 论,是因为它吸收了当今最为前沿的哲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
年代
1 -4 -- 19c
语言理论
传统语文学
所受主要学科影响 主要特征
• 由于 EP 和 CL 吸收后现代哲学和人本主义精 神,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义也不是客观 世界的镜像反映,其中必然要掺和人的因素, 语言当为 “惟人参之” 的产物,是 “人化的 语言”。
三.从语言教学看CL的应用性
语言有诸多性质,各学派有不同论述,EP 和CL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可归结为:
在 “语言体认观” 的指导下,CL致力于寻求语言 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认为语言是“惟人参之”的结 果,语言是“人化的语言”。CL的登场,终于使得语 言学,虽略迟于文学界和翻译学界,也融入到后现代 哲学“人本主义”这一人文科学研究的大潮之中。
从 CL 所信守 “现实―认知―语言” 的人本性 原理可见,该学科旨在挖掘语言表达背后的人的 认知机制,强调语言表达是在人的“体验”和 “认知”作用下形成的,即语言是 “惟人参之” 的产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的体认性或语
特征认识,视角
对应名称 地瓜.ppt
变/不变; 整体/程序扫描
划分词性:N a. ad. V
F/G;突显;注意窗 词类、句法成分、词义、
人面花瓶.ppt
转喻…
人像称 人语的法性化别;拟人化:远名导、词游中:解、性说近;称拟;人词语;
施事、受事 名词格的语法化
名词的主格与宾格
事物的属权、 所有格、可数性的语法化 记数
Thank you for you attention!
祝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兴旺发达
衷心希望各位学者能在这一领域 有所超越,有所作为!
谢谢观赏
现实
1. 语 音
空间、身体 自然声响
2. 空间+身体
词 地瓜
汇
化 时间
+
情景中主次
词 法
化人
认知
语言
模仿;重心高低,升降意 义的概念化
拟声、语音象征;语调、语 速、声调、降调;汉语四 调… 语音象似性.ppt
空间意象图式 到 其
他概念;以人为中心 的方位词
at,on,in;上下/左右/前 后… 介词.ppt
各类角色和功能
基于经验概括出各语义格 Fillmore 格G、框架语义学
传递事物;动结事件 概念结构 + 隐喻机制 双宾构式;动结构式
3.
空间关系
SFH :概念结构 SFH.ppt 句法结构性
句 若干具体经历
情景中的主次
台球/舞台模型;ECM; 基本句型;语法形式
语法化
弹子球模型.ppt
FG + 突显 注意窗(部分-整体)
S/O ;There构式;倒装句整 体事件的转喻性表达
法 顺序、数量;距离 顺序、距离、数量象似性 语句顺序;形多义丰
参照点
认知参照点
所有格、代词、回指语 时态、比较级、最高级
实际场景
识解
主动态/被动态等
4. 体验生活 语 篇 替换、替代
自主-依存
认知方式;CM + ICM 语篇、连贯
突显
主题
时序与句序;CDS
二. 从理论基础上看CL的前沿性
1. 哲 学基础: 西哲 / E P (人本主义) 2.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 3. 语言学基础: 生成语义学、认知语用学
感性
古希腊 中世纪 16-19 20世纪
亚氏理论 唯名论 经验论 分析哲学
理性
苏柏理论 唯实论 唯理论 新唯理论
客观主义哲学 非客(EP)
图2
• 非客观主义哲学认为,客观外界不存在一个统 一的客观真理,对外界的认识不可能排除人的 主观因素。例如:
A week consists of seven days.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家花、野花
• 在这样一个人文研究大潮的影响下,体验哲学和CL 应运而生。体验哲学认为,人们的概念结构、推理 能力等来自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在 其基础上形成的语言理论就是CL,认为语言来自人 们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研究概念、 推理、语言等,必须以人为本。
生理、心理的认知反映
词义理解;人化的语言 如对应的 “愤怒” 表达
法
触、味、嗅、 儿童成长顺序规律:通感
化 听、视
对应语言表达 通感.ppt
基本生活经历 基本概念隐喻:ARMTH IS 对应表达;多义词/多义构造;热
温暖+情感 … Affection. MORE IS UP; … (妈妈抱)
乎乎、暖洋洋、冷冰冰
传统哲学观、文化观 语言工具观 静止规定型
教学法
2 19c
比较语言学
达尔文进化论、实证、 生物机体观
机械唯物论
发展比较型
语法翻译法
3 20c 初 — 结构语言学 60s
分析兼理性,行为主 系统结构观
义、物化方法
严谨描写型
结构句型法
4 50s 5 57-6 80s
功能语言学 TG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受社会学影响
组句成篇的顺序
CRP、概念隐喻、象似性
互动体验、心智连贯
连贯语篇
跨域认知
语篇隐喻、寓言、比兴
自主/依存关系 演绎/归纳思维
元 / 辅音; N / V、Prep、 主宾 / 谓语;主句 / 从句 主题 / 支撑句
四. 结 语
站在世纪之交十字路口,若我们能做一点展望的话,可以 预测:21世纪的头几十年里,CL将成为显学,成为语言学研 究的最前沿,研究成果更为丰盛。语言学与哲学、理论语言学 与应用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成果突出,因为奉行两条腿走路的 原则必将能尽快走进真正的科学殿堂。
社会现象观 交际功能型
情景/功能法
混合哲学、心智主义 体验哲学 / 认知科学
天赋能力观 智慧演绎型
体验认知观 互动归纳型
天赋、普遍、自 治、模块、形式
认知教学法
正是CL站在这些理论的前沿,从中吸取了 合理的养分,才使得其语言理论更具解释力。 是否前沿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在违心吹捧,而 是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磨,通过其对语言的解释 力,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可见。
现实 —— 认知 —— 语言
语言来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 工,强调语言的体认性。但是后现代哲学过分强 调了“人本性”,而忽略了认知的来源和共性。 本文从EP和CL角度对其作出反思和修补,提出 体验性概念化,据此自然就要得出与语言象似性。
不同的语言学派往往强调了不同性质:
传统 P 更强调语言的 规则性、表达性、工具性 结构 L 更强调语言的 符号性、系统性、任意性; 功能 L 更强调语言的 社会性、交际性、功能性; TG 学派更强调语言的 先天性、心智性、生成性; CL理论 更强调语言的 体验性、认知性、象似性。
若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就是依据人的认知方 式和交际目的,依据人眼中的世界形态而形成 的,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必然要得出语言符号具 有象似性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也完全符合后现 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我们尝试从语言的不同层面来研究教学,
将它们统一在 “现实-认知-语言” 这一
分析框架之下,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从体验哲学 角度深入认识语言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可从 象似性角度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
名词的所有格和可数性 词素分析两张表
词
有方向U & S,
Baidu Nhomakorabea
1996:260
基于体验的语法化
词法
汇 有界/无界
化 动作特征、 + 事件类型
人眼看世界
词
情绪经历
认知域(概念、语义)的 范围
动词语法化
U/C;动作延续和终止;有界化 动词:时体态式
客观性+主观性; 人化的自然界
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与应用性
-- 兼述“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教学 实践
四川外语学院 王寅
一. 从语言学简史看CL的发展性
CL之所以能称为当前语言学理论之前沿理 论,是因为它吸收了当今最为前沿的哲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
年代
1 -4 -- 19c
语言理论
传统语文学
所受主要学科影响 主要特征
• 由于 EP 和 CL 吸收后现代哲学和人本主义精 神,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义也不是客观 世界的镜像反映,其中必然要掺和人的因素, 语言当为 “惟人参之” 的产物,是 “人化的 语言”。
三.从语言教学看CL的应用性
语言有诸多性质,各学派有不同论述,EP 和CL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可归结为:
在 “语言体认观” 的指导下,CL致力于寻求语言 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认为语言是“惟人参之”的结 果,语言是“人化的语言”。CL的登场,终于使得语 言学,虽略迟于文学界和翻译学界,也融入到后现代 哲学“人本主义”这一人文科学研究的大潮之中。
从 CL 所信守 “现实―认知―语言” 的人本性 原理可见,该学科旨在挖掘语言表达背后的人的 认知机制,强调语言表达是在人的“体验”和 “认知”作用下形成的,即语言是 “惟人参之” 的产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的体认性或语
特征认识,视角
对应名称 地瓜.ppt
变/不变; 整体/程序扫描
划分词性:N a. ad. V
F/G;突显;注意窗 词类、句法成分、词义、
人面花瓶.ppt
转喻…
人像称 人语的法性化别;拟人化:远名导、词游中:解、性说近;称拟;人词语;
施事、受事 名词格的语法化
名词的主格与宾格
事物的属权、 所有格、可数性的语法化 记数
Thank you for you attention!
祝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兴旺发达
衷心希望各位学者能在这一领域 有所超越,有所作为!
谢谢观赏
现实
1. 语 音
空间、身体 自然声响
2. 空间+身体
词 地瓜
汇
化 时间
+
情景中主次
词 法
化人
认知
语言
模仿;重心高低,升降意 义的概念化
拟声、语音象征;语调、语 速、声调、降调;汉语四 调… 语音象似性.ppt
空间意象图式 到 其
他概念;以人为中心 的方位词
at,on,in;上下/左右/前 后… 介词.ppt
各类角色和功能
基于经验概括出各语义格 Fillmore 格G、框架语义学
传递事物;动结事件 概念结构 + 隐喻机制 双宾构式;动结构式
3.
空间关系
SFH :概念结构 SFH.ppt 句法结构性
句 若干具体经历
情景中的主次
台球/舞台模型;ECM; 基本句型;语法形式
语法化
弹子球模型.ppt
FG + 突显 注意窗(部分-整体)
S/O ;There构式;倒装句整 体事件的转喻性表达
法 顺序、数量;距离 顺序、距离、数量象似性 语句顺序;形多义丰
参照点
认知参照点
所有格、代词、回指语 时态、比较级、最高级
实际场景
识解
主动态/被动态等
4. 体验生活 语 篇 替换、替代
自主-依存
认知方式;CM + ICM 语篇、连贯
突显
主题
时序与句序;CDS
二. 从理论基础上看CL的前沿性
1. 哲 学基础: 西哲 / E P (人本主义) 2.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 3. 语言学基础: 生成语义学、认知语用学
感性
古希腊 中世纪 16-19 20世纪
亚氏理论 唯名论 经验论 分析哲学
理性
苏柏理论 唯实论 唯理论 新唯理论
客观主义哲学 非客(EP)
图2
• 非客观主义哲学认为,客观外界不存在一个统 一的客观真理,对外界的认识不可能排除人的 主观因素。例如:
A week consists of seven days.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家花、野花
• 在这样一个人文研究大潮的影响下,体验哲学和CL 应运而生。体验哲学认为,人们的概念结构、推理 能力等来自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在 其基础上形成的语言理论就是CL,认为语言来自人 们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研究概念、 推理、语言等,必须以人为本。
生理、心理的认知反映
词义理解;人化的语言 如对应的 “愤怒” 表达
法
触、味、嗅、 儿童成长顺序规律:通感
化 听、视
对应语言表达 通感.ppt
基本生活经历 基本概念隐喻:ARMTH IS 对应表达;多义词/多义构造;热
温暖+情感 … Affection. MORE IS UP; … (妈妈抱)
乎乎、暖洋洋、冷冰冰
传统哲学观、文化观 语言工具观 静止规定型
教学法
2 19c
比较语言学
达尔文进化论、实证、 生物机体观
机械唯物论
发展比较型
语法翻译法
3 20c 初 — 结构语言学 60s
分析兼理性,行为主 系统结构观
义、物化方法
严谨描写型
结构句型法
4 50s 5 57-6 80s
功能语言学 TG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受社会学影响
组句成篇的顺序
CRP、概念隐喻、象似性
互动体验、心智连贯
连贯语篇
跨域认知
语篇隐喻、寓言、比兴
自主/依存关系 演绎/归纳思维
元 / 辅音; N / V、Prep、 主宾 / 谓语;主句 / 从句 主题 / 支撑句
四. 结 语
站在世纪之交十字路口,若我们能做一点展望的话,可以 预测:21世纪的头几十年里,CL将成为显学,成为语言学研 究的最前沿,研究成果更为丰盛。语言学与哲学、理论语言学 与应用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成果突出,因为奉行两条腿走路的 原则必将能尽快走进真正的科学殿堂。
社会现象观 交际功能型
情景/功能法
混合哲学、心智主义 体验哲学 / 认知科学
天赋能力观 智慧演绎型
体验认知观 互动归纳型
天赋、普遍、自 治、模块、形式
认知教学法
正是CL站在这些理论的前沿,从中吸取了 合理的养分,才使得其语言理论更具解释力。 是否前沿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在违心吹捧,而 是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磨,通过其对语言的解释 力,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可见。
现实 —— 认知 —— 语言
语言来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 工,强调语言的体认性。但是后现代哲学过分强 调了“人本性”,而忽略了认知的来源和共性。 本文从EP和CL角度对其作出反思和修补,提出 体验性概念化,据此自然就要得出与语言象似性。
不同的语言学派往往强调了不同性质:
传统 P 更强调语言的 规则性、表达性、工具性 结构 L 更强调语言的 符号性、系统性、任意性; 功能 L 更强调语言的 社会性、交际性、功能性; TG 学派更强调语言的 先天性、心智性、生成性; CL理论 更强调语言的 体验性、认知性、象似性。
若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就是依据人的认知方 式和交际目的,依据人眼中的世界形态而形成 的,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必然要得出语言符号具 有象似性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也完全符合后现 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我们尝试从语言的不同层面来研究教学,
将它们统一在 “现实-认知-语言” 这一
分析框架之下,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从体验哲学 角度深入认识语言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可从 象似性角度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