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试行)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引言 (5)
1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5)
3.1 术语与定义 (6)
3.2 缩略语 (6)
4 平台定位 (6)
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6)
4.2 公共信息平台 (8)
4.2.1 目标 (8)
4.2.2 作用 (8)
4.2.3 能力要求 (9)
4.2.4 性能要求 (10)
5 平台组成详述 (10)
5.1 功能框架 (11)
5.2 组成说明 (11)
5.2.1 支撑数据 (11)
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12)
5.2.2.1 交换能力要求 (13)
5.2.2.2 资源管理 (13)
5.2.2.3 交换管理 (13)
5.2.2.4 资源监控 (13)
5.2.2.5 查询统计 (14)
5.2.2.6 订阅信息管理 (14)
5.2.2.7 目录互动 (14)
5.2.2.8 日志维护 (14)
5.2.3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 (14)
5.2.3.1 整合配置 (15)
5.2.3.2 整合组件管理 (15)
5.2.3.3 整合流程管理 (15)
5.2.3.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 (15)
5.2.3.5 整合结果订阅 (16)
5.2.3.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 (16)
5.2.4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 (16)
5.2.4.1 目录能力要求 (17)
5.2.4.2 资源标识符管理 (17)
5.2.4.3 元数据定义 (17)
5.2.4.4 系统配置 (17)
5.2.4.5 编目信息发布 (18)
5.2.4.6 编目信息撤销 (18)
5.2.4.7 编目状态同步 (18)
5.2.4.8 交换互动 (18)
5.2.4.9 查询统计 (18)
5.2.4.10 信息服务 (19)
5.2.4.11 特殊权限审批 (19)
5.2.4.12 前置功能 (19)
5.2.5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 (20)
5.2.5.1 用户管理 (20)
5.2.5.2 统一认证 (21)
5.2.5.3 服务调度 (21)
5.2.5.4 平台安全 (21)
5.2.5.5 日常运维 (22)
5.2.5.6 计费管理 (22)
5.2.5.7 运行监控 (22)
5.2.5.8 厂商管理 (22)
5.2.5.9 应用管理 (23)
5.2.5.10 应用托管管理 (23)
5.2.5.11 资源库管理 (23)
5.2.5.12 前置管理 (24)
5.2.6 平台门户系统 (24)
5.2.7 接口与服务系统 (24)
5.2.7.1 开发接口服务 (24)
5.2.7.2 数据服务系统 (24)
5.2.7.3 动态扩展服务 (25)
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25)
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 (26)
6 建设要求 (27)
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 (27)
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 (28)
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 (29)
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29)
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29)
6.3.3 元数据要求 (29)
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29)
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30)
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30)
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30)
7 建设模式 (30)
7.1 城市分类 (31)
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 (31)
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 (31)
7.2 建设模式分类 (31)
7.2.1 全新建设模式 (31)
7.2.2 升级改造模式 (32)
7.3 部署模式 (32)
8 管理及运行 (33)
8.1 平台管理模式 (33)
8.1.1 实施策略 (34)
8.1.2 管理分工 (35)
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 (35)
8.1.2.1.1 平台管理 (35)
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 (35)
8.1.2.1.3 服务管理 (36)
8.1.2.1.4 规范管理 (36)
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 (36)
8.1.2.2.1 资源梳理 (36)
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 (36)
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 (36)
8.1.3 组织保证 (37)
8.2 平台运行模式 (37)
8.2.1 本地化模式 (37)
8.2.2 平台互联模式 (38)
引言
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使用应用单位众多、服务对象广泛、参与建设管理多元化的复杂情况下,若没有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建设指南作为参照和制约,很难满足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需要,更无法保障未来跨区域的智慧城市应用需求。
1范围
本部分提出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规定并描述了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组成、建设要求、管理与运行模式。
本部分适用于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本部分的使用对象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及其他相关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附件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附件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附件三: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元数据要求
附件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附件五: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附件六: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附件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GB/T 19710-2005 中规定的与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