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开尔文电桥测导体的电阻率
姓名:杨晓峰班级:资源0942 学号:36 日期:2010-11-16
实验目的:
1.了解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测量导体电阻率。
3.了解单、双臂电桥的关系和区别。
实验仪器
本实验所使用仪器有双臂电桥、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电阻、双刀双掷换向开
关、标准电阻、低电阻测试架(待测铜、铝棒各一根)、直流复射式检流计(C15/4或6
型)、千分尺(螺旋测微器)、米尺、导线等。
实验原理:
双臂电桥工作原路:工作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Rx是被测电阻,Rn是比较用的可调
电阻。
Rx和Rn各有两对端钮,C1和C2、Cn1和On2是它们的电流端钮,P1和P2、Pn1和
Pn2是它们的电位端钮。
接线时必须使被测电阻Rx只在电位端钮P1和P2之间,而电流端
钮在电位端钮的外侧,否则就不能排除和减少接线电阻与接触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比较
用可调电阻的电流端钮Cn2与被测电阻的电流端钮C2用电阻为r的粗导线连接起来。
R1、
R1'、R2和R2'是桥臂电阻,其阻值均在lOΩ以上。
在结构上把R1和R'1以及R2和R2'做
成同轴调节电阻,以便改变R1或R2'的同时,R1'和R2'也会随之变化,并能始终保持
测量时接上RX调节各桥臂电阻使电桥平衡。
此时,因为Ig=0,可得到被测电阻Rx为
1、为了消除接触电阻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需要将接线方式改成下图方式,将低电阻Rx
以四端接法方式连接
2—4—1
图1 直流双臂电桥工作原理电路
可见,被测电阻Rx仅决定于桥臂电阻Rz和R1的比值及比较用可调电阻Rn而与粗导线电阻r无关。
比值R2/R1称为直流双臂电桥的倍率。
所以电桥平衡时
被测电阻值=倍率读数×比较用可调电阻读数
因此,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Rx和Rn电流端钮的导线应尽量选用导电性能良好且短而粗的导线。
只要能保证,R1、R1'、R2和R2'均大于1OΩ,r又很小,且接线正确,直流双臂电桥就可较好地消除或减小接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影响。
因此,用直流双臂电桥测量小电阻时,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G的电流I G = 0, C和D两点电位相等,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方程组(1)
()()
⎪
⎩
⎪
⎨
⎧
+
=
-
+
=
+
=
2
3
2
1
2
3
2
2
3
1
2
3
1
1
3
R
R
I
R
I
I
R
I
R
I
I
I
R
I
R
I
n
R
R
X
(1)
解方程组得
2—4—
2
2—4—3
⎪⎪⎭
⎫ ⎝⎛-+++=
R R R R R R R RR R R R R X 3121231
11 (2)
通过联动转换开关,同时调节R 1、R 2、R 3、R ,使得
R R R R 3
12=成立,则(2)式中第二项为
零,待测电阻
R x 和标准电阻R n 的接触电阻R in1、R ix2均包括在低电阻导线R i 内,则有
n X R R R
R 1
=
(3)
实际上即使用了联动转换开关,也很难完全做到R R R R //312=。
为了减小(2)式中第二项的影响,使用尽量粗的导线以减小电阻R i 的阻值(R i <0.001),使(2)式第二项尽量
小,与第一项比较可以忽略,以满足(3)式。
金属电阻率的测定
1、按图5所示连接电路,取电源电压为15V ,调节滑线变阻器是电流表指示为1A ;
2、由长到短分别测量铜杆不同长度的电阻(每隔5cm 测一次,总共至少6次);
3、用数显卡尺在铜杆的不同部位测量其直径多次并记录。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电阻及电阻率的测量。
(1)将铜棒按4端接法接入双臂电桥 C1
P1
C2
P2接线柱,估计北侧电阻,
选择适合的倍率,接通电源,按下电源,按下粗细调节钮、调整Rn 使电桥平衡,记录 Rn 值有公式算出Rx 的值,测Rn5次。
(2)用卡尺测出铜棒长度L ,用千分尺在铜棒不同位置测出铜棒的直径D 、5次,记录在表格中,有公式求出铜的电阻率p 2.金属电阻温度系数的测定
图5
(1)。
测量电阻的R-t曲线,并根据曲线计算电阻的温度系数。
首先,将YJ-HW-II型实验仪的“电缆”座通过电缆与恒温箱连接。
将实验仪左侧开关置于“设定”,选择所需温度点,调节温度“粗选”、“细选”使到达合适位置。
然后按下开关使置于“测量”。
打开加热开关,观察仪器显示至选定温度并稳定下来后,将电阻插入恒温箱中,稍侯电阻升温结束,把信号接入实验仪的输入端,得到选定温度上Pt100的电阻值。
2、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设定温度为600C、700C、800C、900C、1000C时
Pt100电阻的值。
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出R-t曲线。
并在曲线上选取不同两点,计算电阻的温度系数。
3. 用双臂电桥测出电阻的精确值。
数据记录:
电阻R的值
铜棒的值:
数据处理:
以电阻1#为例估算不确定度,表示结果。
R
左
X =R
R
R
2
1
左
= =
R
右
X =R
R
R
1
2
右
= =
R x= (R
左
X + R
右
X
)/2= =
S=△n/(△R/R)= =
2—4—4
2—4—5
电阻箱引入误差
(0.5)%R N
m R R
D =+ ,式中N 为转盘数,R 为使用值,m 为电阻箱等级,比例臂m 取0.1,比较臂m 取0.02。
按均匀分布:
()
u R R =
= = 1
1)
(R R u = = 2
2)
(R R u = = 检流计平衡指示不确定度为:
S
R R R R u 31
.0'31)'(=∆=∆= = 传播率为:
()()x r x x u R u R R =
= =
=
()x u R =
测量结果: R x =
( ± ) ;
P =0.683; E =
思考题:
1.电桥平衡后,若各桥臂电阻保持不变,只把检流计和电源的位置互换,是否仍能平衡?说明理由。
2.分析电路原理图,若改变R
1/R
2
时,G的指针只发生单向偏转,而且比值越小偏转越
小,R
1
=0时偏转为零,则何处可能有故障?
实验感想与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电桥法测电阻的一般原理,并学会使用了QJ19型单双电桥、FMA型电子检流计等以前未使用过的电学实验仪器,并进一步巩固了数据处理的一元线性回归法和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对用Excel等电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加熟练。
通过“测铜的电阻率”和“将QJ19型电桥改接单电桥测中值电阻”两个实验的对比,我对实验数据的多次测量与否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1、在“测铜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的思想2次被用到,具体的:
a)热电动势影响的消除。
由于线路中电流较大,产生大量焦尔热。
又由于各部分结构
不均匀,因而各部分温度也不均匀,从而会产生附加热电动势。
考虑到热电动势只和I2R有关,而与I的方向无关,而电阻上电压降的正负却和电流方向有关,故采用
改变电流方向的办法。
假定热电势与电阻上电压降原来是相加关系,电流反向后,则成相减关系,从而两次测得的电阻值一偏大,一偏小,取两次平均是较好的结
果。
b)测铜杆截面圆直径时,用数显卡尺在铜杆的不同部位进行不少于5次的测量,取平
均值得铜杆的直径d。
这样处理减小了因铜杆粗细不均匀而导致的误差,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2、而在“将QJ19型电桥改接单电桥测中值电阻”的实验中,由于测量中电路并未改变,并不需要多次测量,因此只测量了一组数据,再通过不确定度的计算对误差的可能取值范围进行估计。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