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什曼原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流行
黑热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新疆、内蒙、甘肃、四川、山西、陕西
传染源:病人、病犬和某些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白蛉吸血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黑热病患者治愈后, 利什曼皮内试验阳性反应可保 持50余年。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人源型:又称平原型。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多为 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犬的感染非常少见。传播 媒介是家栖型中华白蛉及中华白蛉长管亚种。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一、形态
有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及无鞭毛体(利杜体) (amastigote) 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 (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 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无 鞭 毛 体 从 巨 噬 细 胞 散 出
前鞭毛体
五、诊断
1.病原学检查 穿刺检查:骨髓穿刺物作涂片,最常用髂骨。 淋巴结也可,脾穿刺较少应用。 ①涂片法;②培养法;③动物接种法 皮肤活组织检查:无菌条件下,手术方法切刮 取皮肤组织作病理检查或刮组织液作涂片,染 色、镜检。
2.免疫诊断 检测血清抗体: IHA、ELISA、IFA等。阳性 率较高,但有交叉反应出现。 检测血清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 验(McAb-AST)用以诊断黑热病.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未见假阳性。 利什曼皮内试验:病人痊愈后呈阳性,不作为现 症病人的诊断方法.
全血细胞减少 。患者常发生鼻衄症状, 脾切除后,症状好转。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浆中白蛋白明显下降,球蛋白上 升。
皮肤型黑热病是带虫免疫的一种表现,多无明显症状, 少数可见皮肤损害,主要是红色斑疹和结节。前者多 见于鼻和双颊;后者主要分布于面部及颈部。结节一 般呈肉芽肿样。不发生溃烂。皮肤损害处,可查见无 鞭毛体。 淋巴结型黑热病:无黑热病病史,局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活检,可查见无鞭毛体。
犬源型:又称山丘型。犬是人群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传播媒介是近野栖的中华 白蛉。 自Baidu Nhomakorabea疫源型:又称荒漠型。病人更为分散,患者以2 岁以下的婴儿为主。传播媒介是野栖型吴氏白蛉、亚 历山大白蛉。
七、防治
1.控制传染源 治疗患者:特效药是葡萄糖酸锑钠(又名斯锑黑克 stibiihexonas)。 病犬防治:捕杀病犬,或给家犬进行溴氰菊酯药 浴,以驱避或减少白蛉叮咬,取得一定效果。 2.灭蛉 3.个人防护 挂小孔蚊帐,涂驱避剂,烟熏驱蛉。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spp.)
隶属于肉足鞭毛门的动鞭纲 内脏利什曼病即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由巴西利什曼原虫所致。 皮肤利什曼病由热带利什曼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 利什曼原虫所致。
2003 “东方疖”令美国大兵失尽脸面
皮肤利什曼病
地点: 伊拉克 症状:皮肤溃疡 结节 病原:热带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tropic) 传播媒介: 巴氏白蛉(P.papatasi) 司氏白蛉 (P.sergenti)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由巴西利什曼原虫所致。原虫 寄生于皮肤内引起皮肤病变,也可经淋巴或血液侵 人鼻咽部粘膜内,可致粘膜病变。严重者鼻中隔、 甚至喉和气管的软骨也有损伤。 皮肤利什曼病,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墨西哥利什曼 原虫等所致。皮肤溃疡,常有脓液流出。我国新疆 有部分病例。
四、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自愈倾向----东方疖( Leishmania tropic ) 无自愈倾向----黑热病 (Leishmania donovani) 并发症
二、生活史
三、致病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杜氏利什曼原虫.
长期不规则发热。 由于无鞭毛体不断繁殖而使大量巨噬细胞破裂,使 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并刺激巨噬细胞大量增生。脾、 肝、淋巴结肿大,尤以脾肿大最为常见 。
贫血:主要原因是①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大量破坏; ②免疫性溶血也是重要的因素,红细胞表面附有利什 曼原虫抗原,或者原虫代谢产物中有与人红细胞相同 的抗原,患者体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与之结合,经补 体参与,而导致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