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洱海地区
长条形石斧、石锛、新月形穿孔石刀、浅腹太平底陶皿、竖 穴土坑墓、无头葬等
滇池地区
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等;
金沙江中游地区
粘土木结构房屋,仰身断肢葬、有孔瓮棺等
仰身断肢葬
有孔瓮棺
滇东北地区
黑陶器
滇东南地区
通体磨光的有肩石斧
云南新石器时期不同类型文化
陶质大多为夹砂陶,“陶器纹饰都以拍印纹和划线纹为主,纹饰种类又 以方格纹、点线纹、绳纹为主”。 石器方面,圆柱形和梯形石斧是常见的器物 。
宾川白羊村文化
从现在已经发掘的文化遗址看,可以确定的年代最早的云 南新石器文化是洱海地区的宾川白羊村文化,其年代经放 射性碳素测定,为公元前1820年+85年,即距今4 000年 左右。而一些边疆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则晚至距今不足3000 年, “这之后,边疆的新石器文化尚未结束”。宾川白 羊村遗址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城北1.5公里的金牛镇白羊村 西400米的桑园河东岸的墩形遗址,高出河面6米,现保存 面积3000多平方米。1973年至197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 对白羊村遗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揭露面积290平方米, 遗址文化层厚4.35米,分八层,二至五层属晚期,六至八 层属早期。在发掘区内发现了房屋建筑遗迹十一座、火塘 十四个、窖穴四十八个、墓葬三十四座,出土了陶器、石 器、骨器、牙器和碳化谷、粮食粉末等遗迹、遗物。
白羊村遗址
白羊村遗址为长江上游云南境内新石器时代保存较为丰富, 为数不多的重要遗址之一;遗址上出土的遗迹、遗物丰富, 文化特征显著,具有明确的区域代表性;遗址上发现的墓葬 葬式特殊,如无头葬、断肢葬,对研究长江上游地区的葬俗 和古代居民的文明进程具有很高价值;遗址中出土大量碳化 稻谷,对云南稻作起源和原始农业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林超民先生认为它是洱海人的文化遗存。 199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化石
该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蚌村西北小丘上。 1965年5月1日在该地褐色粘土层中发现了两颗古人 类牙齿化石,为男性猿人左、右上内侧门齿,后来 又在该土层中发掘到7件打制石器,28种动物化石 和木炭屑等,动物化石有云南马、鹿、牛、剑齿象、 小鼠和啮齿类动物,经古地磁法测定,元谋猿人生 活的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比“北京猿人”和 “蓝田猿人”均早,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
云南青铜文化遗址的分布
剑川海门口、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剑 川鳌凤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晋宁 石寨山、昆明官渡羊甫头等文化遗址
云南青铜文化的发展不平衡
滇池区域、洱海区域及其间的楚雄一带是云南青铜 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 在滇池区域、洱海区域及其间的楚雄一带的常广阔 地域内,青铜文化的发展也不平衡,即公元前1150 1150 年左右起始于洱海区域,公元前700年左右发展于 祥云、楚雄一带,公元前50年左右以后鼎盛于滇池 区域,并非同步发展,而且似乎是一种中心地区替 代性的转换。
华夏文化即汉文化
这个时期,内地文化不断传人到云南,而且时间越往后,传 人的流量就越大。年代相当于春秋时期的楚雄万家坝和样云 大波那的青铜器,云南地方特色较为明显,但其中也有内地 传人的器物,如编钟、尤胡戈,铜管、匕、豆等。到了年代 相当于战国至秦和西汉时期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安 宁太 山的青铜器,具有中原文化形制特点的器物逐渐增多, 如草纹镜、昭明镜、百乳镜、熏炉、头盔钟、带钩等,还有 铭刻着汉文的印章、货币和弩机,或篆书,或隶书。这种情 况,正好与文献记载相瓦印证:至迟到公元前4世纪,四川 的物品即已通过云南输出到南亚地区。秦灭巴蜀,华夏文化 以较大规模直接传人云南。具后,秦开通五尺道,特别是汉 武帝时期开始对西南夷地区大规模的经营,使汉文化以前所 未有的规模诵人云南,,汉字、儒学、汉族农耕及灌溉方式 等等传人云南,对云南各族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丽江人头骨化石
云南民族社会文化历史的五个时期
新石器时期 →青铜器时期 → 汉晋时期 →南诏大理国时期 →元明清至近代时期
第一节 新石器时期 考古学界一般把云南新石器文化分为八个地 区八种文化类型:滇池地区——石寨山类型; 滇东北地区——昭通闸心场类型;滇东南地 区——麻栗坡小河洞类型;滇南、西双版纳 地区——景洪曼蚌囡类型;金沙江中游地 区——元谋大墩子类型;洱海地区——大理 马龙类型;澜沧江中游地区——云县忙怀类 型;滇西北地区——维西戈登类型。
大波那铜棺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1972年出土于玉溪江川县李家山古滇国墓葬群24号墓, 高43cm,长76cm,重36千克,是贵族祭祀时用的华贵器具
外部传入云南的文化
羌戎系族群的文化 斯基泰文化 华夏文化即汉文化 印缅东南亚文化
羌戎系族群的文化
羌戎系族群的一些部落在秦国强大势力的压 力下,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 大渡河、岷江等六江流域南下云南,其文化 也随之进入滇西北、滇西和其他地区。德钦 等地发现的刀背呈弧形的铜削、实心铜斧、 茎首饰双圆饼的短剑、鹿头形状杖头饰件等 等都可能是他们携带而来的。
与中国其他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联系途径
滇西北直上川藏接壤地区再进入甘青地区; 滇西地区北上川西南直到青甘陕等地区; 滇东北入黔西北、川南而北上湘鄂豫地区; 由滇中、滇东南进入黔西南或广西、或越南北部从而连 接整个华南、长讧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等。
第二节 青铜时期
剑川海门口文化
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铜钺,斧、镰,钩, 凿等一批青铜器,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为公元 前1151年190年,距今3 100多年。 这是云南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器。 同时还发现一件制造铜钺的石范,证明这批青铜器 是在当地制造的。剑川海门口青铜器文化遗址标志 着古代云南人民进入了文明时代,因为金属器的制 造和使用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丽江人化石(距今1—5万年)
丽江古城南13公里处的漾西木家桥,先后发现三件人类股骨化石和一具 少女头盖骨化石,考古学上定名为“丽江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 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今10至5万年。“丽江人”表现出蒙古人种 的特征,说明早在十万年前,已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丽江地区繁衍生息。 漾弓江畔同时出土28件旧石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与 “丽江人”共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鹿角器,两边穿孔,但均未穿通,它是 云南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唯一的角器。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少数 民族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缅东南亚文化
在公元前4世纪,从四川经过云南到缅甸、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就已存 在,而云南与东南亚印度的交往可能更早。至迟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 中国南方的青铜文化就传入到越南北部,随后,起源于云南的铜鼓等青 铜器也传到了那里;同时,印缅东南亚文化或由缅甸、或由越南传进云 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处出土的海贝被认为是来自东南亚沿海 一带;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还发现有蚀花内红石髓珠、彩色琉璃珠 饰和有翼虎图案的银带扣等,有专家认为它们都产于巴基斯坦等地,可 能直接从蜀身毒道传入云南。云南青铜器文化的发展,与多方面地吸收 众多的异地文化的营养、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显然有直接的关系。在吸 收异地文化的同时,云南的青铜器文化也对外部地区文化产生了影响和 辐射。考古学家指出,在川西北地区的石板墓、川西南地区的大石墓、 巴蜀文化的船棺墓以及两广地区的战国察汉时期墓葬,也不断发现云南 青铜器或者类似的器物,说明云南青铜文化对周围地区有强烈的影响。 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的青铜文化发展程度最高,影响最大:‘云南青 铜文化甚至对遥远的中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规模输入到中原地 区的云南矿料,成为商周青铜界材料的重要来源;另外失蜡法、婆金、 银铜合金等方法也传入到中原地区。
西畴人化石(距今10—— 20万年)
“西畴人”化石产地位于西畴县西洒镇东郊芨芨山脚,为 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仙人洞属石灰岩岩溶洞穴,洞 口向西北,1972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 人类研究所会同云南省博物馆先后两次清理发掘五枚人类 化石,同时出土三十二种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绝灭种有 六种。经鉴定,人牙化石属晚期智人牙齿,定名为“西畴 人”。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
第一类型墓为西汉早期,第二、三类型墓为西汉中 期,第四类型墓为西汉晚期,与其他类型的墓葬比 较,第四类型墓中具有云南青铜文化特点的器物已 相当稀少,说明云南青铜文化已经走向衰落。
云南青铜文化
云南青铜文化发轫于公元的1150牛左右,消歇于公 元前后,延续时间长达1 100多年,发生和衰落的时 间都晚于内地的青铜文化。
仅见于云南 的青铜器
铜鼓、贮贝器、大波那铜棺、葫芦笙、羊角 钮编钟、山字形剑格、牛虎铜案等等
铜鼓
祥云大波那铜鼓 万家坝M23:161铜鼓 云南广南大铜鼓 高33厘米,面径23厘米 高37.5厘米,面径41.8厘米 高46厘米,面径68.5厘米
贮贝器
杀人祭祀贮贝器 西汉,1955年—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 人墓出土,云南博物馆藏。
白羊村Biblioteka Baidu址
宾川县白羊村遗址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公 元前2050±10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 2165±105年)。白羊村遗址的先民是以农业 为主,兼营狩猎、采集与饲养家畜的社会经 济,过着定居生活,建造了原始的房屋,且 形成了较小的村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由盛 而衰,父系氏族社会已经萌芽的变革阶段。
文化史分期
我们把云南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新石器时期、 青铜器时期、汉晋时期、南诏大理国时期、元明清至近代时 期。历史实际上是一种时空关系,历史的演化既有一定的时 间范围,也有一定的地域范围,所以,虽然我们讨论民族文 化历史演进主要以时间的延伸为主轴,但仍然离不开空间的 转换 (虽然都是在云南这个大区域内)。由于各个地区和各个 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某一段时期内。某个(些)地区 或某个(些)民族比较突出,因而此时期就会以这些地区或民 族为代表,这并不说明其他地区或民族就处在此一时期的云 南历史文化之外。另外,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不完备和考占 材料的欠缺,使我们无法很清楚地了解一些民族的古代发展 历史,这也就影响到对这些民族的叙述会相对少一些。
斯基泰文化
斯基泰人即塞种人,是公元前8世纪前后即活动于 中亚细亚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在西汉中期以前, 其中的一些部落曾经在中国的河西走廊以及天山南 北地区活动过。斯基泰人创造了一种用各种动物形 象雕饰来装饰小件日常生活用品的动物纹艺术,成 为斯基泰文化的典型代表,曾经广泛地影响了我国 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艺术。云南青铜器中发现的大 量动物圆雕、透雕和纹饰,是云南古代民族的伟大 创造,但也可能受到了斯基泰文化的影响。这种斯 基泰文化可能是由南下的羌戎系族群部落携带而来 的。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的联系
半穴居房屋形式泛地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而在洱海 地区、金沙江中游地区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类似的房屋形式; 滇西北维西县的新石器遗址中的陶器,其表面与甘肃、青海地区的新 石器文化器物表面相似; 半月形穿孔石刀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也从中原传至黄河 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而类似的石刀在云南的洱海地区、金 沙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型器物.在滇东北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表 面打磨得十分光亮的熏陶器物; 有段石锛和有肩石斧是中国南方新石器文化中地方色彩相当强烈的典 型器物,它们分别起源于长江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二者的结 合又产生了有肩有段石锛,这三种器物在云南的一些新石器文化遗址 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现; 种植水稻、干栏式建筑是云南很多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但它 们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甚至在东南亚一些地区的新石器文 化中较为广泛地存在。
第二讲
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
从远古时期的元谋旧石器文化,到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文化遗 址,可以证明云南人从文明之初就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 史创造。我们把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分为五个 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汉晋时期、南诏大理国时 期、元明清至近代。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化石的发现, 证明云南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区之一。此外,在云南还发现 了西畴人化石(距今10—— 20万年)、丽江人化石(距今1—5 万年)以及宜良、呈贡、石林等地的旧石器文化。但是,这 些化石年代跨度太大,发现的化石或器物及遗址都还比较有 限:新石器时期是云南文化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迄今考古工 作者已在30多个县市的100多个地点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期 的文化遗址,至于零星的石器与陶器,几乎全省都有出土。 经过考古学家的努力,已经把这些文化遗址的年代、类型、 发展序列、各文化遗址间的关系等问题基本廓清,使我们可 以确定这就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