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_世界近代史笔记----吴于廑齐世荣版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涵盖了从1500年到1900年的世界历史演进、嬗变的整个过程。全课程共六章。
本课程之所以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第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第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第四,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这一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体系、结构及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本课程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1500-1900年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是如何打破隔绝状态,最后形成为一个互相倚伏、互相影响的整体的。本课程把这个过程分为四步。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亚欧非三洲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天地间还有美洲和澳大利亚洲。但是,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直接的接触,这是加强地区间联系的第一步。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这是世界地区间联系加强的第二步。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得以利用所产工业品先后渗透、控制和征服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1850-1870年间,以英国为中心形成了世界市场。这意味着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三步。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的形成又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终于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势力伸到世界各个角落。这是世界地区间加强联系的第四步。世界到此时已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可以说,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观点贯穿始终。本课程在线索反系上采取了纵横交错的方式。既叙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纵向演变,又注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横向联系,进行跨国家、跨地区的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并且探索一些重大历史现象从发源地向外扩散、传播及发生影响等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讲述明治维新部分对中国和日本作了比较,探讨了在社会变革中中国失败日本成功的原因。在讲述18世纪启蒙运动时,没有把它单纯视为法国一国的现象,而是把它视为一个国际现象,对它的历史背景及特点做了广泛、综合的探讨。本课程重视中国在近代史上所处的地位,在阐述东、西方
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时,就为什么到近代开端时中国从一个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的、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是先进的国家,沦为一个落后国家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历史反思。而且,关于明代后半期和清代前半期的中国政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课程重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世界近代史既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所以本课程把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放在重要地位,并且从1500年一直讲到1900年,中间没有断线。而且,其中还把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分成几个时期,不但把它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还指明了第一时期的思想主流。本课程第六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标题下,讲述了1500-1900年的400年间欧美诸国在衣食住行、家庭生活、社会风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使同学于政治经济史之外,还略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社会史,了解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现象。
“世界历史”的线索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2条线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一)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间的关系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横向发展促进了历史的纵向发展。在历史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年代,横向发对纵向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二)“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
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1949年后,我国的世界史体系基本上有2种,即西方体系和苏联体系。西方体系是指西方历史学家建立的世界史体系。把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定在15或16世纪,包括“文艺复兴说”、“1492年说”和“地理大发现说”、“1453年说”、“1500年说”等几种主要观点。这种体系把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定在1871年德国的统一或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是上述观点在978年前被认为是“欧洲中心论”或“唯生产力论”,没有被我国史学界正式接受。1978年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是苏联体系。苏联在划分世界近现代史分期时,是以革命为主要标准的。列宁曾把1789年法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斯大林在1934年曾经同意这一分期方法。但是到1940年,斯大林接受了苏联历史学家的建议,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定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苏联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成为定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通史》6卷本中,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此后,该观点被各院校奉为经典论断。中国的比较合理的科学的世界史体系开始建立。
第一讲: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和发展,不断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利润的经济和闭塞的农本经济互不相容。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表现为极为明显的外张性,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地理范围,不断深入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永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世界各个角落扩展。由中古后期积累起来并得到改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适应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为他们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必要条件。哥伦布打开大西洋的航线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走边全球,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文明开始不断向外扩展,进而形成了一个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大趋势,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球化的肇始。西欧封建社会瓦解的同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发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开始出现,在思想领域里展开一场反封建的斗争。出现了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反封建高潮——宗教改革;第二次反封建高潮——尼德兰革命。欧洲传统国家开始不断向专制方向发展,出现一批封建专制王权国家。
第一节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本节导论: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开辟了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新航路,从而结束了新旧大陆互相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五大洲联为一体。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欧向东方寻求黄金、发展对外贸易和进行海外掠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