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导入新课
开学第一课的情境创设与学习导入策略

开学第一课的情境创设与学习导入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在新学期的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如何创设一个有趣、鲜活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是成功开展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打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来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比如,在一堂关于动物保护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扮演动物保护专家的角色,参与一个虚拟的动物保护项目。
二、引入新知识,激发思考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思考。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争议或者展示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引起学生的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开学第一课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观察到的现象或者对生活的感悟进行展示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相关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一堂关于日常饮食与健康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健康常识,激发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提升学习效果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音频,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能够更直观地表达出知识的要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习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编写答案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六、注重启发式问题,激发思维深度开学第一课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种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
例如,在一堂开题课中,教师可以提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探索。
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读:基于问题驱动为核心的五步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讲、练、总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展示、多元评价的课堂学习。
这种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对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早进入学习状态。
在这一第一步要达到的目的: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抛出课题,引发思考。
1. 创设情境的心理作用现代教学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基于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内容饱满而富有吸引力,精彩而生动,学生愿意学而且课堂高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吸睛学习情境至关重要。
吸睛在心理学上叫唤起注意。
2.创设情境的理论依据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根据这个理论,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创设悬念情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
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因此,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
•创设求异情境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的求异意识。
创设激趣情境——让新课导入更显精彩_

创设激趣情境——让新课导入更显精彩_---------------------------------------有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激趣情境巧妙导入新课,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妙趣横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就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片段一:魔术导入“圆锥的认识”。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圆柱体的特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会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吗?(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
(教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巧妙地导入新课,以魔术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圆锥体”,主动进入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片段二:竞赛导入“加、减数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速算”。
创设情境和新课导入法教学案例反思

创设情境和新课导入法教学案例反思创设情境和新课导入法教学案例反思通过改行两年多的教学和观摩市级优质课,我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一、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从复习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并且在发现新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白要探究的目标。
这种方式是很多老师常用的导入法,让学生自己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巩固了旧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明确了新受内容的重点和任务,从而学生们也会在懂与不懂之间积极寻找问题、探索答案,这种方式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导入新课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了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究来让学生们交流和完善。
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
四、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或身边的某一现象导入新课,让他们在学习新受知识前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师问:这是什么?生:手机。
师:你见过和老师一样的手机吗?你怎样才能看到老师手机背面的图案?……学生顿时会情绪激昂,抢着回答……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解决怎样观察物体这一问题。
五、用提问题方式导入新课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通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有的教师就喜欢通过提出问题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六、利用故事或谜语来导入新课利用故事或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的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巧设情境 导入新课

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南直学校张锐志通过学习“345”高效课堂探究,我这个在讲台上站了20多年的人,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下面谈谈在数学课中是如何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环节的。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新课环节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教学情境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到底有多长?一个月有多长?”生甲:“我今年过生日,到明年再过生日正好是一年。
”生乙:“今年元旦到明年元旦,中间正好是一年。
”生丙:我爸爸这次开工资,到下次开工资,正好是一个月。
”生丙:“五一劳动节到六一儿童节,中间正好是一个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当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体验(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二联系学生的身边实际设置教学情境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首先出示了本校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有关面积的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校园,,参入热情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思维积极活跃,提出了“花坛有多大?篮球场地的面积是多少?我们教室面积是多少?”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因为解决的是自己身边的问题,学生参入热情高,探究欲望强烈,使后面的探究活动得以有效有序地进行。
三“数一数看谁数得快”导入新课环节如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师:今天卫生大扫除任务之一是擦玻璃,请同学们数一下,我们班窗户上一共有多少块玻璃,看谁数得最快?(快的一个窗户一个窗户的数;慢得2块2块或4块4块的数;甚至有一块一块的数)生甲:一个窗户一个窗户的数,每个窗户8块玻璃,有10个窗户,所以共有80块玻璃。
生乙:我是两块两块的数,还没有数完。
生丙:我是一块一块的数,也没有数完……师:刚才你们的数法不同,但都很认真。
情景教学万能导入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
2. 教学难点:情景与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情景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导入方式:故事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等。
2. 导入语: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情景创设1. 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情景。
2. 情景描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三)问题引导1. 提出问题:围绕情景,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学生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师点评1. 点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 补充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六)情景实践1. 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实际操作或表演。
2. 评价标准:设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七)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情景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 课后巩固:布置与情景教学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选五篇)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选五篇)第一篇: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语文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就能促其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进而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各种导入方式,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可以说就已经上成功了一半。
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
一、用精美的视频吸引学生精美的图片、视频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当教师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那集声音、色彩、动态为一体的课件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幻,那色彩艳丽的鱼儿,形状独特的珊瑚以及各种海藻等等,让学生为之惊叹。
学生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
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海底世界如此美妙,那这些动物、植物是如何在海底生活的呢?它们有多少种类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海底世界》一课吧。
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而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以动听的故事吸引学生动听的故事往往是学生的最爱。
学生从小就是听故事渐渐长大的,所以讲故事对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果教师能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入新课,那同样也是很有诱惑力的。
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引入。
教师可绘声绘色叙述后羿为了人类的生存,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后,给大地留下一个太阳,使得人们得以生存。
讲完故事后,学生还沉浸在故事之中。
这时教师话语一转,让学生想一想:后羿能射到太阳吗?如果不能,请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能。
这时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埋头读书,很快从书中找出答案,以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来说明为什么射不到太阳。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广泛的应用性。
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一、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的残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同学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块被打破了。
你能否帮他划出同样的一块玻璃补上呢?学生一定议论纷纷。
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二、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
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如果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变成了全等三角形。
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三、创设启发情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单直观,富有启发性。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案1、播放课件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1)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生:周长。
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生:只要量出它的周长就可以了。
师: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师:那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生:就是求圆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评析:在新课的`开始,播放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圆的周长,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年、月、日片断与评析3、判断平年、闰年(1)师: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同样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生:信!生:不信!师:你们就用课前准备的年历卡片考考老师吧!生:2000年?师:闰年。
生:1983年?师:平年。
(2)师:老师为什么判断的又对又快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方法?生:想!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出示课件)师:这是一些连续的年份,闰年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连续的年份中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3)师:看来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在这些年份中任意选一个闰年年份和一个平年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看除得的结果怎样?生:19954=498---3。
巧设情境 导入新课

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环节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因此,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必须从“头”开始。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怎样才能有好的开端呢?我认为,这在于教师如何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游戏情境导入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尤其是低中年级,游戏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进入到学习中。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给其耳目一新的刺激。
教师巧妙筹划、精心设计新颖的游戏,能让学生怀着热情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全身投入游戏活动之中,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所以,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与学生共同做游戏,由一个学生报出任意一个数,师生共同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判断其能否被2整除。
比赛后,学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每次都是老师先判断出来?这里的奥妙在哪里?这样巧妙地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导入新课,寓学于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
二、故事情境导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把学习内容寓于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去探求故事中的有关知识,使之视学习为乐事,让学生在欢愉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新的学习,因为听故事是小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探索。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分饼的故事:“小强、小花和小东都喜欢吃奶奶做的饼了。
有一天,奶奶做了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分给他们吃。
她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小强一块,小花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奶奶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小花两块。
教师如何巧用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如何巧用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果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运用教材中、生活中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性因素,去构建学生情景学习、教师情景教学的新的模式,力求让学生在恰当的学习情景熏陶下学习,在生动、有趣的相关情景中去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精心构建的情景和环境,在教师进行新课教学时,会给学生对新的知识学习产生一种情景的心理认同,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情感达到:好奇、主动、积极、快乐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建立学习目的需要与强化需要的心理结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课堂是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重要阵地,有着固有的环节。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如果巧妙的创设情境形式导入新课,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愉快的、认同、需要的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而且会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学习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从事教学多年,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巧用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深入挖掘教材中作者写作的内在情景,建立内在情景与外在情景之间的联结,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变色龙》的学习,我主要从现实情景的创设引导:在上课前我先告诉,同学们自然界有一种动物,他的肤色颜色会随着周围物体的颜色改变而改变,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变色龙在不同颜色的变化下的情景图片,播放MV视频的情景,使得学生对变色龙的变色有了充分的认识,变色的目的是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
课文内在情景的联结:引发思考,人的性格如果像变色龙一样善变,会是什么样子?教师导入课文: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里,就塑造了一个在的沙皇专制制度下善变的变色龙的形象,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通过对现实情境动机的创设,引导学生迫切需要道课文内在情景中的奥楚蔑洛夫是如何变色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模拟 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新知 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 应对能力。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历史、 地理、政治等科目。
03
创设情境导入新的实施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
总结词:明确目标
详细描述:在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情 境导入活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 入新
• 创设情境导入新概述 • 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方法 • 创设情境导入新的实施步骤 • 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案例分析 • 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01
创设情境导入新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创设情境导入新是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 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设计情境导入活动
总结词:创新设计
详细描述: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情境导入活动。情境导入活动应具有吸引力、启发 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实施情境导入活动
总结词:灵活实施
详细描述:在实施情境导入活动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 角色扮演等,以充分展现情境导入活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评估情境导入效果
总结词:及时反馈
详细描述:在情境导入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评估活动 效果,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同时,教师需 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
04
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学语文的《小蝌蚪找妈妈》
总结词:生动有趣 总结词: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词: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教学技巧最新资料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教学技巧最新资料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教学技巧:
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中。
2.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新课内容。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讨论;也可以是引导性的,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 运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动画、音频、幻灯片等,展示新课内容,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游戏化教学:将新课内容融入不同的游戏和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课堂竞赛、配对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5. 启发性问题: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 情感互动:通过情感互动,增强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和情感认同。
可以通过对课文进行朗读、角色表演、情感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以上是一些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教学技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和运用。
开学第一课的情景创设与素材引入技巧

开学第一课的情景创设与素材引入技巧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进入新学期的重要时刻,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创设和巧妙引入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本文将从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写作,为教师提供一些创意与灵感。
第一,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教师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引入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拿一本书来开始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这本书代表了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下来。
然后,教师再向学生阐述这本书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学期学习的重点。
这种方式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通过引入音乐或视频创设情境音乐与视频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与素材引入技巧。
教师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中播放一段与学习相关的音乐,或者播放一个短视频。
音乐和视频里的画面与情感会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思考。
第三,利用图片或物品引发探索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特殊物品,通过这些视觉或触觉刺激来引发学生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富有想象力的图片,或者展示一个引人入胜的物品,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体验和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于这些图片或物品的联想和感受,进而引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第四,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故事是一种最能够引入主题的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引用一个著名人物的经历,通过讲述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刻意增添一些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故事的发展,进而引导他们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第五,结合实际案例引发思考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比如科学实验、文化事件或社会问题,让学生探索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与创造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予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合作完成。
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导入新课-2019年精选文档

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导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深知、深感初中地理教学的难度之大。
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
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并且可以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结合自己在长期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无穷的魅力,而且以故事来引课会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例如讲人教版中国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生活中很多同学听过一种叫妃子笑的荔枝,据说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专人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路,从南方送到北方的。
杜牧对此很有感触,就作了一首绝句《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针砭这件事。
于是人们把这种送给杨贵妃的荔枝叫做妃子笑。
这时好多学生都提出,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在北方种植荔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我告诉大家: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尝试过把南方的荔枝拿到北方大面积地栽种,让它在北方开花结果,但一直都难以成功。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联系到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有差异,南方地区的荔枝不适应北方的自然环境,所以就难以栽种成功了。
这样,水到渠成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此故事对于理解南北方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上的差异很有帮助。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了。
二、地图导入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
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等都必须依靠地图。
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
如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放着大的地球仪,学生手中拿小的地球仪,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七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老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又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亚细亚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好的导入方法,可以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创设学习境地;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习目的;获得反馈信息,调控课堂教学等作用。
为了让“导入”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根据教材体现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采用讲故事,设置悬念,游戏,旧知导入等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而导入新课。
具体做法如下:1. 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时一种新颖的导入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第一种分法),课一开始,播放配乐,出示情景片(小兔、小猴、小羊、小熊)教师口述:小兔、小猴、小羊、小熊是好朋友。
有一天,他们一块去郊外游玩,他们游览了很多的山山水水,小熊喊着累了要停下来休息,吃饱了再游玩,于是它们拿出了8个面包来分。
小熊说;“我来分吧。
”它分的结果是:小熊4个,小兔2个,小猴、小羊各一个。
这时,小猴有意见了,喊道;“不行,这样分不公平,每人分得不同样多,我再来分。
”教师设疑;“你们想知道小猴怎样把这些面包分得同样多吗?”全班学生齐答;“想!”于是学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2. 悬念导入悬念是一种能造成听课者急切期待和猜疑的授课技巧。
教师巧设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
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先问:“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娃娃?”学生大声回答;“0、1、2、3、4、5、6、7、8、9。
”学生每答一个数,拿着相应数字卡片扮演数娃娃的同学就上来,并且要求按顺序排好队。
然后教师口述: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
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
扮演数字9的同学表演:“哈哈!我是9,我最大。
”然后他大摇大摆的走到0的前面,指着0说:“你呀你,没头没脸大,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扮演数字0的同学伤心的哭了,边哭边说:“我这是个没用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导入新课
作者:赵丽琴
来源:《中学时代》2013年第05期
【摘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
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并且可以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就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地理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导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深知、深感初中地理教学的难度之大。
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
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并且可以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结合自己在长期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无穷的魅力,而且以故事来引课会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例如讲人教版中国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生活中很多同学听过一种叫妃子笑的荔枝,据说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专人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路,从南方送到北方的。
杜牧对此很有感触,就作了一首绝句《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针砭这件事。
于是人们把这种送给杨贵妃的荔枝叫做妃子笑。
这时好多学生都提出,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在北方种植荔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我告诉大家: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尝试过把南方的荔枝拿到北方大面积地栽种,让它在北方开花结果,但一直都难以成功。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联系到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有差异,南方地区的荔枝不适应北方的自然环境,所以就难以栽种成功了。
这样,水到渠成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此故事对于理解南北方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上的差异很有帮助。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了。
二、地图导入法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
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等都必须依靠地图。
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
如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放着大的地球仪,学生手中拿小的地球仪,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七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老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
共同说出)又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亚细亚洲。
”“全称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学生寂然。
教师边指图边讲道:“亚细亚洲的名称由来己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古时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指图上位置),他们善于航海,航海定方向时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洲。
这个古老的名字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知道亚洲的位置就是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指图)。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亚洲的概况。
”利用地图解释标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和所讲知识的范围。
三、谜语导入法
用谜语导入地理新课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引人入胜地设置悬念。
如在学习地图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出示这条谜语:有山不见一棵树,有地没有半分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谜面刚一说出,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
用谜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准学生的心弦,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
再比如学习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谁能很快猜出是什么?谜面是: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大江和高山。
其谜底就是地球仪,由此引入新的课题。
四、问题导入法
根据授课内容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讲到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同学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从而引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自觉地从课文中探寻出问题的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探求的心理特征,也是使课堂产生高潮的最基本方法。
五、多媒体导入法
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很大区别在于教学手段的不同。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使用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片段等多种信息来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获得较大的知识容量,实现教学目标。
其实课堂导入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使他们“愿意学”和“乐意学”从而真正做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