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使用预期因素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例如在舒尔茨、里西和丁伯根等人提出的“蛛网理论”中,就涉及到价格预期问题,瑞典学派的“事先”和“事后”的时间序列分析、凯恩斯的“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也都包含着预期因素。在经济理论中,所谓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进行某项经济活动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及其变化(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作出一定的估计和判断,例如,企业在制定产销计划时,必须估计市场将来的行情变化,以避免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或白白错过赢利的机会。

根据穆思的看法,在理性预期概念产生之前,经济理论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预期理论按照经济学家们设想的预期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静态预期。静态预期理论假定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或个人)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在传统的蛛网理论中,生产者必须对未来上市时的产品价格进行预期,以决定其供给数量,蛛网理论假定,生产者通常都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作为对下一时期市场价格的预期,这即是静态预期。若以P t表示第t期的实际价格水平,P t-1表示

P表示在t-1期所预期的策t期的价格水平,则静态第t期前一个时期的实际价格水平,

t

预期模型为:

P=P t-1 (6.1)

t

由此可见,“静态的预期形成最为单纯,它把前期的实际价格完全当成现期的预期价格”1

2.非理性预期,或称外插型预期。非理性预期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来的,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形势是变化莫测的,前景是无从确知的,因而人们的预期是缺乏可靠基础的,是非理性的,容易发生突然而剧烈的变化。例如,资本家对投资的未来利润率的预期就是非理性的,是由“油然自发的情绪”支配的,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乐观的预期导致投资激增,经济扩张,反之,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悲观的预期使“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投资萎缩,经济衰退。以α表示预期中的调整系数,P t-2为第t-1期前一时期的实际价格水平,非理性预期的模型为:

P=P t-1+α(P t-1 - P t-2) (6.2)

t

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分析出,如果α等于零,模型则转化为静态预期模型。假定市场实际价格从t—2时期到t—1时期是上涨了,即P t-1>P t-2,根据非理性预期理论,乐观的人预期价格上涨趋势将持续下去(α=1),悲观的人则预期价格上涨趋势不会持续,反而会大幅度下降(α=-1),因为乐观与悲观两种情绪的支配,预期价格出现正好相反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1伊贺隆:《关于合理预期形成的理论》,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1页。

图6.1 非理性预期

概括地说,非理性预期理论有三个特征:(1)预期的形成缺乏可靠的基础,因而易受情绪支配;(2)预期被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对待,从而被排除在模型的分析范围之外,即“把

预期主要看作外部变数,因而同任何模式中的现行变数无关”2 (3)预期不受有关经济变量

与政策变量的影响3。

3.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最初是由菲利普·卡根在l956年发表的《超通货膨胀的货币动态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后由弗里德曼在分析通货膨胀和“自然失业率”时加以运用和推广。以β表示适应性预期的调整系数,而且0<β<1,适应性预期的模型可写为:

P t || P t-1 +β(1-t P - P t-1) 或 t P =(1—β)- P t-1 + βP t-1 (6.3)

适应性预期形成的一个特点,就是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P t-1)与预期价格(1-t P )的差距,进行现期的价格预期,形成反馈型预期机制。如图6.2所示,前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

时.现行预期价格下降,反之,前期预期价格低于实际价格时,现期预期价格上升。4

2 约翰·斯特拉瑟:《合理预期是有前途的研究大纲,还是货币学派的原教旨主义理论》,载《经济学译丛》,1986年第8期,第71页。

3 参阅李任初:《论预期在现代宏观经济中的地位》,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第59页。

4 关于递归法建立的更详细的适应性预期模型可参阅伊贺隆:《关于合理预期形成的理论》,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1-103页。

图6.2 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理论强调,经济活动主体的预期并不是独立于其他经济变量之外的某种心理状态而是以他们过去的经验和客观的经济活动变化为基础的,人们可以利用过去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他们现在的预期。弗里德曼在分析通货膨胀问题时就采用了适应性预期理论。他认为“各种预期应根据现时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比如,预期率是5%,现时率是l0%,预期率就将调整到l0与5之间的某个位置上。”5适应性预期虽然认为各个经济活动主体总是能够一步一步地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但其形成机制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即它在讨论预期形成时只注意人们受过去经验和经济变化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信息来源,。尤其是没有考虑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因素对于预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预期在政府经济政策变化时,便会失去其预期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去利用与他们有关的政府当局所遵循的制订经济政策的规则,那么就会在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时不断地犯新的错误,或者说,系统地犯错误。

由于在适应性预期理论中,人们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随客观经济的变化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预期。因此这一预期理论遭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并由此产生了理性预期理论。

所谓理性预期,“它假定单个经济单位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有关的、可以获得的信民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智的整理。”6在这一基础上,经济主体对经济变化的预期是有充分根据的和明智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不会轻易为经济主体所改变的。正如穆思所指出的: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根据的预测,所以它们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把这种预期叫做‘合理的’预期。”7

理性预期理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人们对经济未来变化的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所有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经济的变化;而且,“在用理性预期来代替适应性预期的结构里,模型中的经济主体会注意到政策的变化。……经济主体将改变他们的决策,以便充分利用一项须的政策产生出来的任何有利机会。”8理性预期理论并不认为每个经济主体的预期都是完全正确的和与客观情况一致的预期,而是说这些经济主体的预期(主观的后果的概率分布)与经济理论的预测(客观的后果的概率分布)是

5M·弗里德曼《失业还是通货膨胀?-对菲利蒲斯曲线的评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页。

6贝尔特·T·麦卡勒姆:《合理预期理论的意义》,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0页。

7转自布赖恩·坎特:《合理预期理论和经济思想》,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页。

8马克·威尔斯:《“理性预期”:反凯恩斯革命的革命》,载丹尼尔·贝尔等主编:《经济理论的危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