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转化与融创笔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解丽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设计学
艺术教育
160
ART EDUCATION 2012 · 11
选择、转化与融创
——笔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笔墨元素完美地融合在招贴设计作品中,不仅成为中西合璧的艺术典范,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选择与传承。
文章针对笔墨元素应用到招贴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创新古法、古法今用的“融合与创构”思路,旨在以笔墨元素的创新与再造为招贴设计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
【关键词】选择 转化 融创 笔墨元素 招贴设计
◆ 解丽红 刘炳泽
笔墨元素以其文化性、民族性和意象性等诸方面的优点,巍然屹立于东方艺术领域,与西方艺术文化互补互融。
若将笔墨元素运用到招贴设计中,不仅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为设计语言的扩充提供了语素,更顺应了招贴设计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的设计师将中国的民族特色和国际性的设计艺术融合到一起,转化为自己的设计语言,创造出极具中国风格的招贴设计。
如靳埭强、王序、陈幼坚和刘晓康等名扬国际的设计大师,在招贴领域获得了卓著的成就。
但我国设计界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多数人的创作只是对元素表象的运用。
笔墨元素表面上是设计得以借鉴的形式因素,但在深层次上墨线、墨色是一种媒介、一种符号,不仅会提升作品的审美趣味,还会体现作者对民族精神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这需要设计师挖掘深层意蕴,理解笔墨文化的深层内涵,找到与内心情感的最佳结合点,创造新的语言,运用传统古典的元素,赋予其新的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理性选择1.文化的要求
我国加入WTO以后,全方位的国际交往前景已成大势,多元文化的浪潮推动着招贴设计的特征逐渐趋向了“国际一体化”。
国内的设计作品大量吸收了西方设计理念,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对较少。
这种情形下,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立足传统,发扬民族文化精神,要让招贴设计具有中国风格。
招贴设计是视觉传达艺术,风格的体现决定于视觉语言,也就是设计构成要素要中国化、民族化。
笔墨元素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形式语言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最直观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在招贴设计中融入笔墨元素,是一种直观、便捷,而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种方式。
2.日渐增长的审美需求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商业市场的高度繁荣,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与日俱增。
也许人们的视觉对于那种冷静而千篇一律的几何图形和电脑手段合成的机械轨迹已经疲劳了,开始更加渴望那种天然生成、生动质朴、抒情写意、富有人情味的视觉语言。
于是笔墨以其“天人合一”的意趣之美及其与视觉元素的不可复制性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喜好。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陈幼坚等的作品风格流露出强烈的东方绘画语言特征,就能够代表这类作品风格。
①
3.直观强烈的民族审美特性吸引了设计者
中国画笔墨元素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它的精神内涵具备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
对于中国画笔墨元素蕴含的深远意义,是中国人可认知领会的,同时也是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们在创作中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正如香港大学教授万青力所认为的:“笔墨不单单是抽象的点、线、面,也不只是隶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笔墨是画家性格的外化、心灵的迹化、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笔墨本身是有内容的,这个内容就是画家的本身。
”从这
些我们就可以看出笔墨的重要功能是以塑形为基础,更是以表达气韵、意境、情感等为目的。
因此,笔墨元素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在平面设计领域,尤其是招贴设计领域被高度重视。
靳埭强、刘晓康、陈幼坚等人的成功充分验证了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要以本土民族文化为支点,将中国的笔情墨韵作为丰富招贴设计视觉语言的手段,给中国的招贴设计注入一股暖流。
二、笔墨元素的转化应创新古法,以今鉴古
创新是招贴设计领域最本源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发展的要求。
作为以传递信息为宗旨的招贴设计,能够清晰、准确且完整地传达信息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因为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视觉形式的创造活动②,新的语言形态和语言图示的创造,是艺术历史演变脉络中最为重要的线索和价值判断因素。
但是,在当今国际一体化的社会范围内,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点定位于准确和完整是不够的,应该把体现民族性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设计的理念、民族视觉语言元素和表现技术等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笔墨元素通过招贴设计的有机调和后,精准地为招贴设计服务。
1.笔法的转化
中国画丰富多样的用笔手法,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就是一种构成方式。
点皴、线皴和面皴体系就是点、线、面的构成。
在招贴设计中,线是最富情绪化和表现力的元素,直线表示果断、理性、坚定,具有速度感;曲线有优雅、感性、含蓄和节奏感;细线谦虚、敏锐,粗线稳重、厚重。
以线的粗细渐变排列,或者间隔距离大小渐变排列,能够形成有规律的渐次变化的空间感。
古代丰富多变而又相互转化的十八描和各种线皴,是水墨画造型的非常重要的手法,或行云流水,或苍劲有力,或游刃有余,均给画面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享受。
在设计中,可以将这些笔线描法进行设计加工,使传统技法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艺术风貌。
③
2.墨法的转化
以墨代色,这是中国画的创造。
画家以墨色的不同变化,表现各种色彩的感觉。
因此,墨法最显著的效果是借用墨色复杂微妙的变化,表现物体肌理质感,比如干枯粗糙的树皮枝杆、山石的自然纹理、扑朔迷离的远山等自然现象均可在墨法中得以很恰当地体现。
招贴设计中为了丰富画面、突显个性,可以利用“偶然形”进行画面构成。
中国画中积墨、泼墨、破墨、飞白等墨法,均是不可复制的“偶然形”,其作用尤如平面设计里的肌理效果,但比肌理更容易控制,也更易于进行情感的表达。
墨与色的关系是水墨画各种技法中的关键问题,它不同于其他的架上绘画,色阶是依赖于色彩浓度的调解来体现。
国画的色阶是在作画过程中自然流露而成,“五色墨”便是对国画富有层次感的色阶的概括,这些颜色变化在笔线的映衬下,会显得格外突出,通过控制水分含量和笔在纸上的
设计学
161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11
运行速度,形成丰富浑厚的和谐效果。
这种五色是有色的尚意尚趣的“五色观”,在色彩构成中就是无色系的黑白灰色阶。
明度对比在色彩的对比中独立存在,不需要依赖色相对比就可以很好地体现色调关系。
墨和水的渗透交融,在招贴设计中也常常被用到,深浅浓淡、疏密远近的变化,提升了画面的意趣指数。
④
3.笔墨结构的转化
笔墨结构是通过笔墨形态来构成物象,通过笔墨形态间的衔接、对比、转换、叠透、积叠等手段,运笔过程中形成有规律有韵律的轨迹。
分解后的笔墨形态个体的表现力是有限的,构成笔墨结构之后便产生
了像乐曲一样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效果。
因而,笔墨结构虽然在创作阶段十分注意情感运动主宰笔势运动,在主观思想的支配下,随性而发,兴尽而止。
但在具体的笔形与墨色的组合构成过程中却具有平面构成的理性和逻辑原则。
因为不论是笔迹与墨色的构成关系还是“笔墨”与画面的结构关系,均体现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唯美原则——需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调整物象结构、笔墨结构及画面结构。
⑤
具有这种组织原理在设计中便是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并且又比平面构成平添了几分主观性和民族性。
三、融创需传承传统笔墨精神,崇尚古法今用
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承递延续,完备积淀,具备了程式化的特征,是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规律性的总结。
它既是中国文化之源,也是中国文化之流。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解构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认知笔墨元素隐喻内在文化精神的审美传统。
1.笔法多变创风格
中国画极为重视笔法。
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南齐谢赫“六法论”第二法即“骨法用笔”。
古代人物画的十八描和山水画的各种皴法,都是中国画数千年发展的一个优良传统。
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
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
采用笔法的抑扬顿挫,表现出笔墨的意境和趣味。
招贴设计通过与笔墨元素的融合,能够形成含蓄、简约的意境美。
例如《瑞士平面设计杂志专题评介》中靳埭强的作品,起笔飞扬,终笔静止,笔法浑厚有力。
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底是很难表现书写风格的。
作品在形式上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内容上采用笔墨效果,既有中国传统的视觉元素,又有现代的视觉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图1)。
⑥
2.虚实相生传意境
中国画意境的体现一般是通过笔墨元素之间的虚实变化,达到以虚写实、物化自然的拟人化境界。
具体实现起来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水墨变化的层次,营造空间深远关系,进而抒发作者内心悠远豁达的意境;第二,用简洁的笔墨和构图表达丰富深邃的文化、精神内涵。
如留白的处理,可使作品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
⑦表现在招贴设计中就是一种视觉空间,是人为创造的结果,在设计过程通常采用形态特征的艺术处理和空间留白的处理产生空间感,来达到空间想象,充实诉求效果。
在靳埭强的招贴作品(图2)中会看到有大面积的白纸与小红点或小黑点形成空间的对比,产生想象空间,极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
⑧
3.笔情墨韵贵在传承
笔情墨韵,是指有韵味和韵律两种含义。
韵味,就是要求通
过用笔的轻重、虚实、刚柔、方圆、徐疾、顿挫等变化,求得画面的统一与和谐。
如同美妙的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一个主旋律。
韵律是用笔要有运动感和节奏感。
在运用笔墨元素进行招贴设计时,第一,要注意笔力的节奏,节奏感的存在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活泼的存在。
即古人谓“一波常过三折”,否则线条便显得苍白无力,状若死蛇,无一派生机活力;第二,还要注意笔力的连贯性,例如笔墨的点画之间笔断意连,产生笔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第三,要注意笔向统一,这里的统一不同于简单机械地重复,它只是趋向相近,矢量不同,产生视觉印象上的统一;第四,注意笔形间的呼应性,即在作品中利用笔痕形状的相似或相近,诸如大小、长短、粗细、虚实等不规则的重复,来凸显笔韵。
如靳埭强《永字八法》系列之一中,采用相似的笔形间呼应的效果,来说明中国千百年来书家必尊之法“永字八法”之说对后人的影响力,同时也表明了设计者自身对“永字八法”之说永存不朽的美好愿望(图3)。
结语
针对体现民族风格的水墨风格招贴在选择、转换与融创三个重要环节的研究,我们不难总结出任何艺术文化走的必然是一条“融合、转化、创新”的极其复杂的衍生轨迹。
如今设计领域中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观念为我们重新审视笔墨元素方面提供了更广的思考维度,面对笔墨元素可以按照设计的需要发生笔墨元素的形状、大小、方向等矢量的变化。
在形式美感上找出两者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中西意蕴浑然一体的审美趣味。
再者,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笔墨元素的创新提供了平台,设计师应力求突破形的束缚,用现代的观念手法、功能需求,来展现蕴含在笔墨元素之中的文化内涵。
(注:本文受山西农业大学校级青年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033)
注释:
①郭琳.承笔墨之神韵,创设计之新路——论线墨在招贴中的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4).
②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1.
③陶艳萍.当代中国招贴设计对中国水墨画的借鉴研究[M].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学位论文,2010:23.
④周晟.中国水墨写意画对现代平面设计的指导意义[J].当代中国画,2007(1).
⑤郑墨.论笔墨元素与唯美精神的关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6).⑥王宁,杨宇翔.中国笔墨简约和繁多的特点与现代平面设计风格[J].电影评介,2009(22).
⑦刘宏琴,李小雷.中国画的笔墨意蕴与招贴设计[J].美术观察,2011(4).⑧姚松奇,曾林.笔墨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鞠向玲)
图1图2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