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考察-青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地点——青浦区

1、上海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舍建筑)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华科路南侧、华青路西侧

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位于青浦老城东侧的新城内,相对老城而言,传统江南城镇的人性化小尺度空间体系在新城中已不复存在。设计的出发点是在大尺度的城市环境的背景中,在尊重基地周边建筑尺度的前提下,探讨构建人性化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序列的可能性,并以此来重构传统江南城镇的尺度记忆。根据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具体功能要求及组成特点,设计将不同的功能空间首先分解开来,转化为相对小尺度的建筑体量,再利用庭院、广场、街巷等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将其组织在一起。在传统的江南建筑中,外部空间常常和内部空间受到同等对待,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设计中也秉承了这样的传统。建筑的内外空间被均等地交织在一起,除了没有屋顶外,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已难分彼此。而符合人性尺度的有趣的外部空间也极好地对应了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并满足了他们的活动要求。青少年在这些内外交织的小尺度的空间中的活动,基于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选择和无目的的游荡以及随机的发现,就像在一个小城镇里的活动,这让他们会在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成长。一个建筑,也是一个小城市。

2、上海青浦体育馆(胡越工作室)

地点:青浦区体育场路378号

上海青浦体育馆、训练馆位于上海青浦区的旧城内,两条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东北侧。建筑面积:8100㎡。两个馆均建于1980年代早期。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建筑、设施破旧,建筑立面造型存在较大缺陷,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的要求。政府希望通过这次改造彻底改变原建筑的面貌,同时改善其内部设施以便为市民提供一个运动健身的场所。本项目设计克服了原始设计资料缺失、造价低廉等不利条件,合理巧妙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的构造做法,采用独创的聚碳酸脂板编织外墙,不仅保证了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效果,而且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建筑形象。同时本项目利用金属格栅和穿孔铝板将原建筑中在造型上存在缺陷的室外楼梯、入口雨罩、空调室外机和旧墙包裹起来,使建筑在保留原有外墙和建筑构件的同时焕然一新。本工程建成后,使这一地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她已经成为上海市青浦区一处深受市民欢迎的体育健身场所。

获奖情况: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3、青浦人行天桥(CA)

地点:浦仓路人行天桥南连小区道路,北接浦仓路,横跨淀浦河,桥梁南岸是帕缇欧香苑,北岸是北淀浦河路景观大道。

说明:从朱家角水乡的小桥和苏州园林得到灵感,我们决定建造一条弯曲的通道连接50 米宽的两岸。

弯曲轴根据进入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视觉上同周围环境相适应。我们的策略就是借助当地历史遗址和其他地址的元素,同时突出桥梁的结构特征,于是有了最终的项目形式。

如果其他中国传统设计一样,我们知道这座桥应该为人们提供一个精致的水上空间,而不仅仅是起到沟通两岸的基本作用。

桥顶和桥板都被木质外壳覆盖。它与暴露在外的铁质侧面轮廓的对比更显得桥很轻。而且,倾斜的桥顶为嵌在栏杆内的人工光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反射面。在白天,桥的内部将会被阳光经过水面的反射光所照耀。

4、上海青浦环境监测站(刘宇扬)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西大盈港一路

本案的设计理念尝试从“环境监测”最本质的意义开始,探讨人们如何透过建筑表达属于当代的自然观。多数人对“环境监测”理解,是透过“仪器”对环境的解构,从片面的数据和讯息对自然状态的重组和描绘,而试图对大自然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代表的是人对环境的一种姿态(主观+客观), 也是普遍社会的自然观。在西方自工业革命开始,经过对自然的纪录、分析、与驾驭,所产生的是一种“科学自然观”。而在古老的中国,从远古农耕时期开始,经过文学对于自然的游离和抽象化,所产生的是一种“人文自然观”。本案设计融合了以上两种文化的自然观,并透过个人自身对自然的观察、直观式的体验周遭环境,形成一种感染人们内心的“现象自然观”。在满足功能布局的科学性和空间形式的人文性之后,本案利用建筑所捕捉到的视觉瞬间,构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内在关系。

本案对“新江南水乡” 的理解,不是先入为主的形式或符号,而是经过对项目特殊的基地和功能需求所演变而成的、水到渠成的建筑文化。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演变出不同的建筑形态与景观表像,这其中包括“江南水乡”的风格。我们从传统建筑的亭、台、楼、榭,对应了环境中的天、地、物、水。在中国文人世界中,

自然被转化为山水(水墨画)后,便有了园林的出现。同样的,当环境变成了一种意境后,建筑便有了另外一个层面的意义和自己的灵魂。基地本身是位于历史江南与当代新城的交汇点。基地的历史一方面是由河、湖等原生态环构成,另一方面则是古镇、农村积累的江南水乡文化。而新城的构成,是从公路、桥、体育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始,形成较成熟的商业开发区,而逐步演绎出一种“新江南水乡文化”。

然而现场所看到不一定就是绝对的。基地的周边会持续发生变化,建筑设计希望捕捉的是一些直观的自然现象:风、水、植物等,虽然这些现象不断在变。这与环境监测站的理念不谋而合,也是从观测和分析一些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中,来模拟自然环境的过去和假设它的未来。本案建筑采取了“三墙、三院、三楼、”的手法,糅合了墙与院的空间,并形成了建筑的形体。环境时动时静,墙院的关系时开时合。在动与静之间,界定了建筑和景观相互之间时收时放的关系。

苏轼《望江南•暮春》中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一语道出了江南文化的根源-它那温徐的气候和细致的环境。本案最终的着墨之处不在于建筑本身的形式趣味,而在于建筑与景观(园林、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的视觉捕捉。

参观地点——青浦区朱家角

1、朱家角行政中心(马达思班)

地点:上海市青浦区沙家埭路18 号(在珠杨路与珠溪路之间)

朱家角行政中心位于上海是青浦区朱家角镇,主要用于满足朱家角镇行政机关人员的办公要求。总建筑面积20000㎡。

项目设计承袭了江南水乡园林的特色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并结合地处历史文化名镇的新镇区入口主要地段的优势,使它成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政府办公中心。

本建筑原设计为二层,现增加一层,建筑总高12m,而行政中心主体建筑高度为16.8m,对原建筑周围环境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平面紧凑而有序,即利于采光通风,又充分利用了周围庭院的景致。

外型采用外挂青砖、清水混凝土、花格砖墙等朴素的材料,并以砖模数来界定外墙的竖向模数,造成立面上有机的韵律感,和空间上的亲和、庄重感;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