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学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排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课前预习案】
一、导入
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内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标记疑惑之处,初知文意。
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
2、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离骚》
的?
3、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4、阅读第九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后分析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怎样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6、找出本课中的成语典故
【课后拓展案】
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2.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
3.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5.后人曾评议司马迁作“屈”传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问,他们的心最“同”在哪一点上?()
A.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6.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③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我的收获】
得分:_________
批改日期:_________
高二语文学案答案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排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内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标记疑惑之处,初知文意。
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屈原投江自尽;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屈原死后影响。
二、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
答: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写的简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