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绪论
一、影像时代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意义
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一家咖啡馆里首次公开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开始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标志着电视事业的开端。影视媒介的出现,正式宣告人类进入了影像时代。文化学学者曾这样概括: 20 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 20 世纪以后的人类是“影像的一代”。
准确来说,文化学学者的概括是忽略了人类早期文化史。在人类早期一开始并没有语言,人类主要是通过直观的、视听感知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意义含糊的口头发声进行“非词语性交流”。口头语言产生后,因其意义的明确性而渐渐取代非词语性交流的主导地位。文字语言出现以后,尤其是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文字语言文化占据了人类文化的中心。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但同时也意味着以往面对面交流中的音容笑貌被冷冰冰的文字所取代。人们只有在诸如绘画、雕塑等艺术世界中,才能领略人类早期非词语性交流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影视艺术的出现,特别是“影像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于消失已久的人类早期的非词语性交流的回归。这种回归并不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倒退,恰恰相反,是人类传播方式上辩证否定发展的结果。
辩证否定发展是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举例说明。解放初期,人民生活贫穷,即使一条膝盖上烂了洞的裤子仍然穿着。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破旧的裤子基本上是不穿了,穿的都是暂新的裤子。到了 90 年代,破洞牛仔裤开始流行于年轻人。从形式上看, 90 年代的裤子好像又回到了解放初期的裤子,但其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后者是受物质条件限制的被迫无奈,而前者是设计理念上的时尚潮流。
德国诗人席勒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自由的,要受到自然力量和理性法则的双重约束,人只有艺术活动中才能摆脱各种外在的压迫。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艺术,正是摆脱了文字符号的理性约束,以感性直观的视听形式为表现手段,为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视视听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影视艺术的生产与传播活动中是否也有其自身的语言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影视艺术的生产与传播活动。艾布拉姆斯在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批评的四要素: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客观世界投射到艺术家的大脑中,经其“本质力量对象化”为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经过读者的大脑后,反映出一个主观的世界。人类的文学活动实质上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实际上任何艺术活动都可以概括为这四个要素相互根据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根据这一观点,我们来分析影视艺术的生产与传播活动,其过程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
影视创作过程
导演
布景
化妆导演
编剧导演服装剪辑观众
客观世界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影像素材影视作品主观世界
表演
照明
摄影
录音
录音
从上图可知,要完成一部影视作品,仅仅有编剧创作的文学剧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影视艺术工作者,先运用视听思维把文字语言所写的文学剧本转换成具有直观的、视听感知的分镜头剧本,再借助演员表演和摄影机拍摄等手段把分镜头剧本转换为影像素材,最后通过剪辑形成完整的影视作品。如果把从文学剧本转换成影视作品比喻成从汉语翻译成英语,那么如同要完成翻译必须先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一样,要完成影视作品的转换,必须先掌握影视所特有的语言,即影视视听语言。
影视视听语言中的“语言”一说其实是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它是指影像在传达和交流信息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介、方式和手段。这是一种建立在人类视听感知特性基础上,同时运用画面和声音进行交流与传播的语言。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讲,它是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从艺术上讲,它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视听思维方式。
编导专业的学生都会拍些短片作为课程作业,当我们比较大一所拍短片和大四所拍短片时,会明显的感觉到大一时拍的短片相对幼稚,比如大多采用全景镜头,拍摄角度也大多采用平拍,很少有景别和角度的变化,看起来更像是舞台记录片而没有电影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学时还停留在舞台艺术的观念里,没有很好的掌握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即影视视听语言。
三、影视视听语言的特性
视听语言是由活动画面组成的影像系统,是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所以它与日常文字语言有很大的差别。影视视听语言的特性,正是在其与日常文字语言的比较中才得以显现。
1、符号特性
索绪尔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包括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这样的声音-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种概念就是所指。比如“汽车”两个字符就是能指,而由各类汽车抽象出来的概念则是所指。能指
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因此完全可以用其它文字符号来表示汽车的概念,只是语言一旦形成,就约定俗成。由于能指和所指是分裂的,所以日常文字语言是一种“间接意指符号”。而影视视听语言中,我们看到一辆具体的汽车,那么它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汽车的概念,而不可能表示苹果、桌子,也就是说,其能指与所指具有无限接近的相似关系,因此影视视听语言是“直接意指符号”。
2、编码原则
日常文字语言的编码原则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文字或词语系统一旦确立,
人们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接受语言的意义。影视视听语言的编码原则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视听感知经验,因此,一个不识字的人无法看懂小说,但却能够看懂电影。
四、影视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
波布克在其著作《电影的元素》中把电影的元素归纳为“影像、声音、剪辑”。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因此它既有“视”的方面——“影像”,又有“听” 的方面——“声音”。此外,电影通常都是按照一个一个的镜头拍摄然后通过剪
辑形成完整的影片,因此,剪辑也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1、影像
影像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个镜头是由多格画面组成,而一部电影则是由多个镜头组成。镜头有光学镜头和画面镜头之分,前者是一个物理学术语,后者是一个电影学术语,这里指的是画面镜头。划分一个镜头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从入点到出点之间的那段胶片;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连续而未间段的那段画面。无论从影视的拍摄、剪辑或呈现来看,影像都是以镜头为其本单位构成的,因此,镜头是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影像主要包括画面造型和镜头形式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静态,后者侧重于动态。画面造型主要包括景别、角度、景深、光线、色彩、构图等六个元素。镜头形式主要有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场面调度等四个方面。
2、声音
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音响三种类型。此外声音和画面之前的关系即声画关系也是视听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
3、剪辑
剪辑主要包括连贯性剪辑和非连贯性剪辑两种方式。
五、视听语言课程的定位
视听语言课程的学习,因为一些概念上的重复,往往导致其它影视课程相混淆,因此,比较视听语言课与其他影视课,如摄影、照明、录音、剪辑的联系与区别,将更能清楚地知道视听语言课程的定位。
1、宏观与微观
视听语言课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一直到声画关系,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它将各门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串接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各门专业课,如摄影、照明、录音、剪辑等正是对视听语言所涉及的某一部分内容的具体和深化。
2、形而上与形而下
各门专业课主要从影视创作的角度,侧重于技术层面探讨,因而是形而下的。视听语言课除了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的角度,侧重于艺术层面,因而是形而上的。如果说各门专业主要探讨的是电影如何拍的问题的话,那么视听语言主要探讨的则是为什么要这么拍,这样拍有什么艺术效果的问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