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申请单位情况及主要成果介绍
四川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成果转化、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和生产经营为一体 的多学科、公益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始建于1958 年,前身系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林业研究所,1963 年更名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88年更名为四 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设施先 进,多年来经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评定,综合实力位 居全国省级林科院(所)第一。
巨桉无性系林 2.0-3.5m3 /亩.年
达到国内巨桉人工林最高水平,与我国热量条件更 好的桉树南方栽培区主栽品种相当。
1.5年生无性系林,高7m,胸径7cm
5年生无性系林,高16m,胸径17cm
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成果
启动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移栽炼苗
优良单株
研制出各阶段高效的培养基配方,创新了茎段基部创 伤促根技术,解决了桉树组培根差苗弱等共性问题
组培快繁技术成果
月增殖倍数6.57 年增殖系数2000万倍 有效芽苗103条/瓶 比国内外水平高60-80%
生根率99.2%
单株平均根数6.7条,比国内 外水平增加一倍,瓶苗质量国 内外一流
组培快繁技术成果
较国内外同类技术:组培苗根强苗壮,移栽成活率 提高18%以上,达到95%以上,育苗周期缩短1/3。
本 项 目 苗 移 栽 效 果
外 地 苗 移 栽 效 果
建成年产优质巨桉组 培苗3000万株的组培 工厂,实现了巨桉组 培苗工厂化培育。
接种室
自然光培养室 自然光炼苗区
建成标准化苗圃5个 年产巨桉组培苗3000万株
全省巨桉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近 300万亩,2006年后无性系良 种使用率从 0提高到 80%,培育木质原料创造总产值逾 50亿元, 比传统种植的马尾松、杉木新增总产值逾30亿元。
全院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林木育种、造林
经营、经济林选育、森林保护、植被恢复、 园林绿化、城市森林、社会林业、木材加 工、林产化工、生物能源、药用植物开发 等研究工作,林业及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 规划、设计、咨询、施工、新品种推广、 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技术开发服务工 作。同时承担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 退耕还林工程监理工作。
拥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证书(甲级)、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四 川省建设厅颁发的园林施工资质证书(二级)和工程 监理资质证书(乙级),拥有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 检验检测中心(成都)。1980年以来,已承接国家风 景名胜区、农林行业林业工程和市政公用行业风景园 林等工程项目的科学考察(调查)、规划、设计、咨 询、施工、监理任务300多项,遍及全国14个省、市、 自治区的林业、农业、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10多 个行业。
申报引智基地相关成果简介
相关成果
四川桉树主栽种选择研究
四川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及快繁技术研究 澳大利亚桉树无性系种苗快繁技术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
研究及示范推广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四川省林科院引进并收集了 40多个桉树优势种开展了桉 树树种对比试验和引种栽培 区域试验,完成了《四川桉 树主栽种选择研究》(获省 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确 定了四川桉树的主栽种和栽 培格局,四川盆地巨桉人工 林得到迅速发展,栽培面积 约6万余公顷,产生了良好的 社会和经济效益。
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及部省科技攻关项目600 余项。多次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美、日、 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据 统计,自1978年以来,通过部、省级鉴定成果202 项,获奖成果1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项、三等奖3项,部省一等奖10项、二等奖37项、 三等奖92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700余篇,其中核心学术刊物700余篇,出版专著 20多部。这一系列成果为我省速丰林基地建设、 长防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 程和林产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
为了适应生产需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生苗造 林,林分不整齐,个体差异极其显著,分化严重, 单位面积产量受到较大影响的实际问题,“十•五” 期间,我院主持了省“农业育种攻关”项目的 “三板材良种选育”工作,在《四川桉树主栽种 选择研究》中选择出的最佳适生种基础上,通过 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连续几年的桉树遗传改良技 术引进和优良无性系示范推广等引智项目支持, 引进澳、美、芬兰、丹麦等国专家20多人次,采 取了引进无性系和开发本地桉树优树资源培育本 地无性系的办法,解决良种问题,并对优良无性 系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加速良种化进程。
院下设6个职能部门、13个科研与生产二级单位。 科研与生产单位主要是: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中心、林业研究所、森林资源保护 与利用研究所、林产品加工利用研究设计所、园林科 学设计研究所、林业设计所、川南林业研究所、生物 技术与良种研究所、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监理公 司、四川省林产品及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实验厂和 后勤服务中心。 拥有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四 川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实验室、森林和湿地生态 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开办了四川省林业科技开发实业总公司、四川省景林 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泸州森科园林有限公司. 挂靠单位有四川省林学会。
1995年外经贸部授予“四川省林业科技开发实业总公 司”自营进出口权。依靠我院雄厚技术力量,通过林 木良种选优,在全省各地建立了生态林、用材林、经 济林、竹林、园林绿化、药用植物为主的各类苗木基 地1500亩,年产巨桉无性系、台湾桤木、幅射松、优 良竹类、优质核桃、红豆杉、麻疯树、樟科、木兰科、 棕榈科等各类优质苗木4000万株。开发出生根宝、矮 壮素、促萌剂植创贴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各类型大棚、 温室技术。先后申请获准了涂油器、酒类活性炭、炭 化窖、竹木复合空心门等多项国家专利。自主生产的 冷杉胶、松香、松节油系列、桔子油系列、黄樟油系 列、山苍子油系列、单宁酸系列、银杏黄酮、喜树碱、 绿缘酸、食品添加剂及化妆品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林业产业 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引进了中澳合作东门 项目培育出的杂交无 性系18个,通过栽培 试验选择出适宜四川 栽培的杂交无性系6个, 并进行了无性系快繁 技术研究;另外还利 用澳大利亚引进的种 源种子建立了巨桉种 源/家系试验林,并从 中选择优树培育出5个 巨桉纯种优良无性系 。
澳大利亚、芬兰、中国林科院桉树专家考 察由中澳合作东门项目支持的巨桉种源家 系试验林(四川乐山)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Wayne Tibbets教授在乐山巨桉人工林 中现场指导
原中澳合作东门项目澳方专家Peg Richard先生现场传授OSP杂交制种技术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林业所首席科学家毕慧泉博士(右2)长期指导四 川桉树育种、苗木繁育和栽培经营技术,帮助引进了大量的种质资源。
巨桉引种和良种定向选育 种质资源 引进保存
保存了国际 优势桉树种 43个,巨桉 原产地全分 布区32个种 源400个家 系22个优良 无性系
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巨桉种质资源库
巨桉无性系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配套技术 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 培育期 15-25年 6-8年 5-6年
传统树种
巨桉实生林
0.4-0.8m3 /亩.年 1.2-2.0m3 /亩.年
全院在职职工324人,具中高级职称的科技
人员1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聘用), 硕士生导师10人、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 10人,高级工程师33人;博士18人,硕士 32人,本科7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 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四川省 学术和技术带头后备人选8人,省林业拔尖 人才19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 家级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 家8人。
“澳大利亚桉树无性系种苗繁殖技术”于2008年7 月被四川省外国专家局批准为省级引智示范基地。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 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 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项目荣获2008年四川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CSIRO林业和林产品研究所遗传 学首席科学家吴夏明博士长期指 导四川桉树遗传改良
丹麦专家指导设施育苗
申请单位情况及主要成果介绍
四川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成果转化、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和生产经营为一体 的多学科、公益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始建于1958 年,前身系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林业研究所,1963 年更名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88年更名为四 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设施先 进,多年来经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评定,综合实力位 居全国省级林科院(所)第一。
巨桉无性系林 2.0-3.5m3 /亩.年
达到国内巨桉人工林最高水平,与我国热量条件更 好的桉树南方栽培区主栽品种相当。
1.5年生无性系林,高7m,胸径7cm
5年生无性系林,高16m,胸径17cm
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成果
启动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移栽炼苗
优良单株
研制出各阶段高效的培养基配方,创新了茎段基部创 伤促根技术,解决了桉树组培根差苗弱等共性问题
组培快繁技术成果
月增殖倍数6.57 年增殖系数2000万倍 有效芽苗103条/瓶 比国内外水平高60-80%
生根率99.2%
单株平均根数6.7条,比国内 外水平增加一倍,瓶苗质量国 内外一流
组培快繁技术成果
较国内外同类技术:组培苗根强苗壮,移栽成活率 提高18%以上,达到95%以上,育苗周期缩短1/3。
本 项 目 苗 移 栽 效 果
外 地 苗 移 栽 效 果
建成年产优质巨桉组 培苗3000万株的组培 工厂,实现了巨桉组 培苗工厂化培育。
接种室
自然光培养室 自然光炼苗区
建成标准化苗圃5个 年产巨桉组培苗3000万株
全省巨桉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近 300万亩,2006年后无性系良 种使用率从 0提高到 80%,培育木质原料创造总产值逾 50亿元, 比传统种植的马尾松、杉木新增总产值逾30亿元。
全院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林木育种、造林
经营、经济林选育、森林保护、植被恢复、 园林绿化、城市森林、社会林业、木材加 工、林产化工、生物能源、药用植物开发 等研究工作,林业及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 规划、设计、咨询、施工、新品种推广、 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技术开发服务工 作。同时承担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 退耕还林工程监理工作。
拥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证书(甲级)、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四 川省建设厅颁发的园林施工资质证书(二级)和工程 监理资质证书(乙级),拥有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 检验检测中心(成都)。1980年以来,已承接国家风 景名胜区、农林行业林业工程和市政公用行业风景园 林等工程项目的科学考察(调查)、规划、设计、咨 询、施工、监理任务300多项,遍及全国14个省、市、 自治区的林业、农业、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10多 个行业。
申报引智基地相关成果简介
相关成果
四川桉树主栽种选择研究
四川桉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及快繁技术研究 澳大利亚桉树无性系种苗快繁技术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
研究及示范推广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四川省林科院引进并收集了 40多个桉树优势种开展了桉 树树种对比试验和引种栽培 区域试验,完成了《四川桉 树主栽种选择研究》(获省 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确 定了四川桉树的主栽种和栽 培格局,四川盆地巨桉人工 林得到迅速发展,栽培面积 约6万余公顷,产生了良好的 社会和经济效益。
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及部省科技攻关项目600 余项。多次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美、日、 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据 统计,自1978年以来,通过部、省级鉴定成果202 项,获奖成果1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项、三等奖3项,部省一等奖10项、二等奖37项、 三等奖92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700余篇,其中核心学术刊物700余篇,出版专著 20多部。这一系列成果为我省速丰林基地建设、 长防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 程和林产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
为了适应生产需要,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生苗造 林,林分不整齐,个体差异极其显著,分化严重, 单位面积产量受到较大影响的实际问题,“十•五” 期间,我院主持了省“农业育种攻关”项目的 “三板材良种选育”工作,在《四川桉树主栽种 选择研究》中选择出的最佳适生种基础上,通过 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连续几年的桉树遗传改良技 术引进和优良无性系示范推广等引智项目支持, 引进澳、美、芬兰、丹麦等国专家20多人次,采 取了引进无性系和开发本地桉树优树资源培育本 地无性系的办法,解决良种问题,并对优良无性 系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加速良种化进程。
院下设6个职能部门、13个科研与生产二级单位。 科研与生产单位主要是: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中心、林业研究所、森林资源保护 与利用研究所、林产品加工利用研究设计所、园林科 学设计研究所、林业设计所、川南林业研究所、生物 技术与良种研究所、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监理公 司、四川省林产品及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实验厂和 后勤服务中心。 拥有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四 川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实验室、森林和湿地生态 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开办了四川省林业科技开发实业总公司、四川省景林 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泸州森科园林有限公司. 挂靠单位有四川省林学会。
1995年外经贸部授予“四川省林业科技开发实业总公 司”自营进出口权。依靠我院雄厚技术力量,通过林 木良种选优,在全省各地建立了生态林、用材林、经 济林、竹林、园林绿化、药用植物为主的各类苗木基 地1500亩,年产巨桉无性系、台湾桤木、幅射松、优 良竹类、优质核桃、红豆杉、麻疯树、樟科、木兰科、 棕榈科等各类优质苗木4000万株。开发出生根宝、矮 壮素、促萌剂植创贴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各类型大棚、 温室技术。先后申请获准了涂油器、酒类活性炭、炭 化窖、竹木复合空心门等多项国家专利。自主生产的 冷杉胶、松香、松节油系列、桔子油系列、黄樟油系 列、山苍子油系列、单宁酸系列、银杏黄酮、喜树碱、 绿缘酸、食品添加剂及化妆品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林业产业 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引进了中澳合作东门 项目培育出的杂交无 性系18个,通过栽培 试验选择出适宜四川 栽培的杂交无性系6个, 并进行了无性系快繁 技术研究;另外还利 用澳大利亚引进的种 源种子建立了巨桉种 源/家系试验林,并从 中选择优树培育出5个 巨桉纯种优良无性系 。
澳大利亚、芬兰、中国林科院桉树专家考 察由中澳合作东门项目支持的巨桉种源家 系试验林(四川乐山)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Wayne Tibbets教授在乐山巨桉人工林 中现场指导
原中澳合作东门项目澳方专家Peg Richard先生现场传授OSP杂交制种技术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林业所首席科学家毕慧泉博士(右2)长期指导四 川桉树育种、苗木繁育和栽培经营技术,帮助引进了大量的种质资源。
巨桉引种和良种定向选育 种质资源 引进保存
保存了国际 优势桉树种 43个,巨桉 原产地全分 布区32个种 源400个家 系22个优良 无性系
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巨桉种质资源库
巨桉无性系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配套技术 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 培育期 15-25年 6-8年 5-6年
传统树种
巨桉实生林
0.4-0.8m3 /亩.年 1.2-2.0m3 /亩.年
全院在职职工324人,具中高级职称的科技
人员1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聘用), 硕士生导师10人、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 10人,高级工程师33人;博士18人,硕士 32人,本科7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 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四川省 学术和技术带头后备人选8人,省林业拔尖 人才19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 家级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 家8人。
“澳大利亚桉树无性系种苗繁殖技术”于2008年7 月被四川省外国专家局批准为省级引智示范基地。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 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 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项目荣获2008年四川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CSIRO林业和林产品研究所遗传 学首席科学家吴夏明博士长期指 导四川桉树遗传改良
丹麦专家指导设施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