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天台山旅游大区概况

第一节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天台山旅游大区地处广元市中区西北部、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40′——105045′,北纬32027′——32030′,总面积1334.3hm3,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东北与朝天区西北乡连接,东南与下西、陵江毗邻,西南与石龙乡交界,西北与三堆镇接壤。

二、交通区位

天台山旅游大区目前有“成—广—陕”高速公路与成都、绵阳、汉中、西安相连,并有212国道与兰州、重庆相连,其中,距离成都310公里、距离西安490公里,距离兰州750公里,距离重庆490公里。同时,兰海(兰州—海口)高速的修建将更进一步缩短兰州至广元的距离。境内有普通公路与市区相连。同时,天台山内部已修筑公路30余公里,连接天台、微波站、东台梁、黑龙潭、地震台、莲花台等多个景点和四个工区,基本形成内部交通运输网络,通达性较好。

三、旅游区位

天台山旅游大区位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的“三国文化旅游环线”内,介于九环线与红色旅游环线之间,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北连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西安,西望四川省精品旅游区九寨——黄龙,东眺革命老区巴中,是川陕渝旅游区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旅游区位优势。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质地貌

天台山地处龙门山与米仓山交界地带南麓,地质构造为距今约1.96亿年的晚古生界二迭系、早中生界三迭系深厚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海拔1100~1600m。山体多为深厚的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其东西北三方和南缘莲花岩地段,是百丈悬崖。天台山内最高峰为艮台(又叫冒合山),海拔1603.5m,顺艮台山东北至西南有一山脊,将天台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两部分。后山坡陡涧深,较为狭窄,主峰冒火山。前山地形复杂,沟谷纵横,仅河坝坪一带较为平坦开阔,主峰天台,海拔1100.0m。山脉走向为东北向西南倾斜,自然坡度一般在200——300之间。

二、土壤条件

土壤主要为石渣子土和矿子黄泥土。石渣子土,属于石灰性紫色土亚类原生钙质紫泥土属,成图母质为三迭系飞仙关组的紫色页岩风化物发育而成的坡残积物,土体构型为A—C或A—BC—C,质地轻壤至中壤,黄紫色,PH值7.3—8,碳酸钙含量3—8%左右,物理性粘粒含量29—65%,容重1.33—1.58克/立方厘米,土壤质地轻,易于耕作,宜耕期长,保水保肥较差,应增施有机肥和磷肥。

矿子黄泥土,属于黄色石灰亚类黄色石灰土属,成图母质为二、三迭系石炭岩、灰岩的坡残积物,质地重壤至轻粘,浅棕黄色或浅黄色,PH值6.8—7.4,碳酸钙含量在32%左右,物理性粘粒含量50%,容重1.37克/立方厘米。土质粘重,耕性差于耕作,保水保肥性能好,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养分分解慢,应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注意排水,防止作物遭受湿害。

三、气候气象

天台山旅游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区内前山年平均气温11.10C,最高月平均气温20.60C,最低月平均气温-10C,无霜期213天,﹥100C的积温3604.50C,年降水量1645.4mm;后山年平均气温8.80C,无霜期192天,﹥100C的积温2949.20C,年降水量1844.4mm。平均气温低于广元市区2-40C,具备消夏、避暑、疗养、森林旅游开展的气候条件。

四、水文条件

旅游大区位于嘉陵江上游,白龙江一级支流源头。区内水资源丰富,上光槽之水,交大小三沟于区内,沿滚子坪壁底,汇后山涧流于尹家坪,龙家岩之间,注入新点子支沟,总汇白龙江。区内地下水出露较多,有天然矿泉五处,并于1994年在紧靠天台建有人工水库一座,常年蓄水22万立方米,水面6.7公顷,现名为天池湖。

五、生物多样性

据《广元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既有调查,天台山旅游大区森林覆盖率86.7%,活立木总积蓄112688立方米,其中华山松50117立方米,占44.5%,马尾松43446立方米,占38.6%,栎类2985立方米,占2.6%,其它树种16140立方米,占14.3%。总体来看,区划合理,林相整齐,树种呈片状分布,针阔间杂有序,是人工林和封山育林有机结合的典范。

同时,天台山旅游大区属“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区—米仓山植被小区”。现有木本植物40余科,100余种,草木植物30余种。其中,一、二级珍稀植物有秃杉、水杉、珙桐等10余种,珍稀大树100余株,另有种类繁多的杜鹃,异香扑鼻的巴蜀剑兰,名贵的野生灵芝、竹荪,以及“绿色食品”蕨菜、薇菜等等。目前区内存留的主要原生植被有:水青杠、鹅耳枥、吴茱萸。其他常见树种有香樟、柳杉、柏树、灯台、化香、刺楸、桦木、槭等。灌木竹类主要有火棘、蔷薇、木姜子、箭竹等。种群结构复杂,森林郁闭度总体比较高,完整保存了亚热带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

天台山旅游大区内动物繁多,有脊椎动物25目,58科,247种。其中兽类42种,鸟类175种,爬行类18种,两栖类12种。其中有金雕、猕猴、大灵猫、小灵猫、雀鹰、鸢、雀鹞、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长耳号、狐狸、貉、野兔、黄麂、雉鸡、红嘴相思鸟、画眉、松鼠、乌梢蛇、蝮蛇等动物。

第三节历史文化背景

天台山,因群峰之中兀立出一巨大平台而得名,也取“天上琼台瑶阁”之意,即指天台的峰美、水秀、谷幽、石奇、树古,流传着许多古老动人的传说。有王母娘娘在此举行蟠桃宴会留下的蟠桃石;有天鹰偷吃蟠桃被王母点化成倚岩而立

的守护神;有汉高祖刘邦避难的汉王洞;有诸葛孔明察民情,采天台板粟充军响的轶事;有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艮山留下的仙人桥;有一代贤相司马光少时的读书台。当然,最为有名的,还是这里曾经是女皇武则天童年生活和拜佛之地。

历史上的天台山,是一座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佛教、道教名山,包括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梵天寺、始建于唐朝的西禅寺、佛光寺以及后建的道教建筑艮台观等。后因战火损毁,天台山历史文化资源遭受极大破坏。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佛教协会特邀理事、大德高僧净天法师主持,恢复重建了梵天寺和佛光寺,新都宝光寺济善法师筹建了西禅寺,延续了广元天台山的佛门香火。并随着天台山旅游的深入开发,恢复了昔日的名山风采。

第四节开发现状

天台山旅游大区原为1958年建立的天台国营林场,1985年林地面积达到1.91万亩(含天然林468亩),占总面积的95.53%,总蓄积7.73万立方米(不含5084亩幼林),初步建成集用材、防风、风景、科研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林业基地。

1992年经省林业厅(林造批字【1992】105号)批准将国有广元市天台林场建为四川省天台森林公园,以此为契机,开发森林旅游。先期投资100万元修建了500平方米招待所,增设床位100张,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另争取资金50万元修建库容面积100亩的人工湖一座,并由林场出地,佛、道两家筹资修建道观三座,佛家梵天寺庙宇大雄宝殿一座,观音殿一座,初步建成集垂钓、娱乐、宗教、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基地。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此后,天台山旅游大区坚持“边建设,边经营”的原则,共投资3000万元,日均接待200人左右,共接待中外游客96万人次,旅游高峰期日游客量5000人,收入6000万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2003年12月23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3】241号),被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