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橘颂》—最早咏物诗公开课
西师大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4橘颂课件
![西师大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4橘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a60c4948d7c1c708a145f4.png)
“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
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
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
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
再见!
《橘颂》
编钟
编钟
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 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
“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亦传至东亚
其他地区
《编钟乐舞》
湖北省歌舞团编演的大型歌舞剧,共10场。由钟磐古乐(荆楚雄
风)、祭祀乐舞(迎神)、乐歌(桔颂)、武舞(出征)、祭歌
(国殇)、巴人舞(山猎)、八音合鸣(鸣虎、排箫、吹埙、编磐、 古乐合奏)、农事组舞(采桑、耕耘)、房中乐(关睢、越人歌、 慷慨歌)、大飨礼(楚宫宴乐)组成。该剧受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 乙墓出土编钟的启示进行创作的。
《橘颂》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橘颂》课件 鄂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橘颂》课件 鄂教](https://img.taocdn.com/s3/m/36736dd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4.png)
7、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⑵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8、翻译下列句子。 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⑵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9、概括上面这一段的段意。
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 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 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 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 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 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 祖”。
home
拓展延伸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 高人格的诗人.借橘的特性表达 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 国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 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
home
1.后皇:皇天后土。
BACK
嘉:美,或释为生育。 2.徕:同“来”。服: 服习南国水土。
BACK
曾(céng):通“层”。 曾枝,层层枝叶。 3.剡(yǎn)棘:尖刺。 橘枝有刺。
BACK
4.圆果:指橘子。抟 (tuán):通“团”,指 橘子长得圆美。
BACK
5.青黄杂糅:橘子皮色 有青有黄,相互错杂。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பைடு நூலகம்home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 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 “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 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 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 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 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 境遇。
home
后皇嘉树1, 橘徕服兮2。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2058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e.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优秀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欣赏优美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1、回忆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到生命的永恒。
诵读、_______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生活,不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3、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课前热身: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亲戚〔〕波光粼粼〔 ) 分歧 ( 〕酷冬〔〕霎时〔〕熬过〔〕桑树〔〕嫩芽〔〕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a、散步的人有:b、散步的地点是:c、散步的季节是: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答复〕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叙事线索是。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从词语的运用和表达的感情方面品味:“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b、从句式和表达的感情方面去品味下面5个句子。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四、通读全文,互动探究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2、你怎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3、本文表达的是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4、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五、用自己的话来小结课文的内容。
屈原《橘颂》:咏物诗之祖
![屈原《橘颂》:咏物诗之祖](https://img.taocdn.com/s3/m/668ad3d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1.png)
橘颂⽅圆 - 思美⼈电视剧原声带路英朗诵《橘颂》来⾃古诗词⽂欣赏 00:00 02:15深固难徙,廓其⽆求兮。
苏世独⽴,横⽽不流兮。
闭⼼⾃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伯夷,置以为像兮。
译⽂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来就适应这⽅⽔⼟。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志是多么地专⼀。
叶⼉碧绿花⼉素洁,意态⼜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精纯内瓤洁⽩,正如堪托⼤任的君⼦。
⽓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横耸⽽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谨慎⾃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你那⽆私的品⾏哟,恰可与天地相⽐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堪⽐伯夷,将永远是我⽴⾝的榜样。
注释⑴后皇:即后⼟、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长在楚国的⼤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在南⽅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
壹,专⼀。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意。
⑷素荣:⽩⾊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尖尖,果实圆圆。
⑹⽂章:花纹⾊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青黄相杂,⽂采斑斓。
⑺精⾊:鲜明的⽪⾊。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道⼀样。
语文:6.28《橘颂》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6.28《橘颂》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9489a19de80d4d8d15a4f36.png)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 无所私求啊。)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 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
不犯过失啊。)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 地相比啊。)
四、朗诵欣赏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一 作“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六、艺术特色
•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 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 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 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 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 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翁又 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 2.独特的语言风格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 叹,但为严格工整的四言 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 反楚歌之风,一反屈原诗 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 格,先铺陈写实,咏物托 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 志,颇有中原诗歌之风, 与《诗经.周南》、《诗经. 召南》中的一些诗作相似, “显然是受《诗经》艺术 手法的影响。”(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翻译:
橘 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 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语文:6.28《橘颂》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6.28《橘颂》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1f636a7fd5360cba1adbdf.png)
湖北省秭归县
2.《楚辞》
《诗经》之后,战国后期,南方产生 了以屈原创作为代表的楚辞,形成了 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楚辞的本义是楚国的歌词。楚辞渊 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歌谣,它大量 使用楚国的方言口语,描绘楚国的名山 大川、奇花异草和风俗习尚,充满了奇 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
3.屈原主要作品
六、艺术特色
•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 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 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 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 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 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翁又 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 2.独特的语言风格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 叹,但为严格工整的四言 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 反楚歌之风,一反屈原诗 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 格,先铺陈写实,咏物托 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 志,颇有中原诗歌之风, 与《诗经.周南》、《诗经. 召南》中的一些诗作相似, “显然是受《诗经》艺术 手法的影响。”(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 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
有文理啊。)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 良师啊。)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 我为人的榜样啊。)
五、内容赏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 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 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 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 的热情讴歌。
翻译:
橘 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 适应当地的水土。)
《橘颂》教案
![《橘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a5e3bbb68a98270fefa1d.png)
《橘颂》教案
【教学构想】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
整首诗节奏感强,文辞优美,但语言较为深涩,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进行: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字,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精读全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在讨论、交流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屈原《橘颂》优秀课件PPT
![屈原《橘颂》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765f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a.png)
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 研究者多认为有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等。
《橘颂》的来历
选自组诗《九章》。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前, 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 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深 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 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 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 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问题
如果要你写橘树,你会怎么写?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徕:同“来”)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 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
弗朗索瓦·拉伯雷 《巨人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
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被喻为“人类文 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屈原
《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 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 “平”,字名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 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 “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 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 字“原以法地”。“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 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 征。
《悲回风》则流露了一种低徊缠绵的忧苦之情。
诗经
橘颂ppt课件
![橘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e67d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d.png)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 世界范围内对《橘颂》和楚辞的 研究,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等。
成熟期在2月至3月之间 ,如柚子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长环境与特性
01
02
03
温度
橘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 的环境中,温度范围在 15℃至30℃之间。
土壤
橘子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但以土层深厚、肥沃、 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 佳。
光照
橘子需要充足的光照,光 照不足会影响果实的品质 和口感。
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
01
目的和目标
目的
让观众了解橘树的生态习性、生 长环境、品种分类、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人 们对橘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目标
通过深入剖析橘树的品质和特点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增强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CHAPTER 02
橘子的历史与文化
起源与传播
起源
橘子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记录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商代。
02
03
04
维生素C
橘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增 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促进铁
的吸收。
类胡萝卜素
橘子中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 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眼睛和皮
肤健康。
膳食纤维
橘子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 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和预防
便秘。
橘皮苷
橘子中的橘皮苷具有抗炎、抗 氧化和抗癌作用,对人体健康
有益。
CHAPTER 04
传播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橘子逐渐传播 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文化意义与象征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上《橘颂》-(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上《橘颂》-(五)](https://img.taocdn.com/s3/m/6b5de79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8.png)
橘颂【教学构想】《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
整首诗节奏感强, 文辞优美, 但语言较为深涩, 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因此, 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进行:1. 通览全文, 初步感知: 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字, 边读边想边记, 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 互动感悟: 精读全文, 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 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 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 在讨论、交流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
3. 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 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 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 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 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掌握本文重要实词, 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通过朗诵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3. 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把握橘树的精神, 理解作者借对橘坚贞品质的赞美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本文重要实词, 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把握橘树的精神以及作者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导人:《晏子春秋》记载: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 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 这种“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的秉性, 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上《橘颂》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上《橘颂》](https://img.taocdn.com/s3/m/ad0cb4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橘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和《楚辞》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诗文大意,并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了解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5、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咏物诗寓情于物的写作特点和作者寄予诗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
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二、提问预习(小组讨论积分)1、本诗选自(),作者(),我国()(时代)伟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风格。
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深固难徙()剡棘()圆果抟兮()梗其有理()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⑹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廓:)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苏世:)⑻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离:)三、师范读课文、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路及情感。
四、诵读领会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
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
根深蒂固难以迁徙,专心致志坚定不移。
叶儿碧绿花儿素结,繁枝茂叶令人欣喜。
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圆圆果实挂满树枝。
青果黄果色彩斑斓,纹理花色灿烂绚丽。
皮色鲜明内瓤纯洁,犹如君子担当道义。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28橘颂》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28橘颂》word教案 (1).doc](https://img.taocdn.com/s3/m/e39ab4211711cc7931b716e1.png)
《橘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和《楚辞》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诗文大意,并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了解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5、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咏物诗寓情于物的写作特点和作者寄予诗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
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二、提问预习(小组讨论积分)1、本诗选自(),作者(),我国()(时代)伟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风格。
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深固难徙()剡棘()圆果抟兮()梗其有理()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⑹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廓:)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苏世:)⑻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离:)三、师范读课文、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路及情感。
四、诵读领会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
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
根深蒂固难以迁徙,专心致志坚定不移。
叶儿碧绿花儿素结,繁枝茂叶令人欣喜。
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圆圆果实挂满树枝。
青果黄果色彩斑斓,纹理花色灿烂绚丽。
皮色鲜明内瓤纯洁,犹如君子担当道义。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橘颂》课件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橘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d13e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f.png)
写作方法
据有关资料显示,《橘颂》是中国诗歌史 上第一首咏物诗。在《九章》中,《橘 颂》的内容与风格都比较特殊,毫无失 意的悲愤情绪,情调十分开朗乐观。作 者托物言志,奇妙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 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 品行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橘的崇高精神全部 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 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也和遭馋被废、 不改操守的作者叠印在一起。这样既沟 通了物我,又融会古今,由此营造出了 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 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 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 月之妙”的奇特境域。这种借咏物来寄 志的写法,首创了我国咏物诗的先河, 给后代以积极影响。
题解: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 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 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 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 “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 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等句流露羁縻的诗人境遇。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的这种奇异特
3.从哪些方面写了“橘”的外形美? ①读课文,从中勾画出描写“橘”外形 的句子。 ②将找出的句子进行归纳提炼。
叶一绿;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 一形抟、精色、内白
4.这些外在美又表现了橘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在文章的后半段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课文原句:“独立不迁”、“廓其无 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说明了 “橘”淡泊XXX、疏远浊世、超然自立、 豁达正直的精神品质。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
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
树的外美描画,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
《橘颂》教案
![《橘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a05e59b307e87101f6969b.png)
《橘颂》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屈原和《楚辞》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诗文大意,并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了解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咏物诗寓情于物的写作特点和作者寄予诗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两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导入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
《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
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
《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二、提问预习(小组讨论积分)、本诗选自(),作者(),我国()(时代)伟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风格。
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深固难徙()剡棘()圆果抟兮()梗其有理()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⑹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廓:)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苏世:)⑻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离:)三、师范读文、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路及情感。
四、诵读领会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生自读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
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
根深蒂固难以迁徙,专心致志坚定不移。
叶儿碧绿花儿素结,繁枝茂叶令人欣喜。
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圆圆果实挂满树枝。
青果黄果色彩斑斓,纹理花色灿烂绚丽。
皮色鲜明内瓤纯洁,犹如君子担当道义。
屈原《橘颂》—最早咏物诗公开课
![屈原《橘颂》—最早咏物诗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e650b7ca98271fe910ef981.png)
艺术特色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
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 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 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 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 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 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 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 之祖”。
(2)独特的语言风格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叹,但为严格工整 的四言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反楚歌之风,一反 屈原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先铺陈写实, 咏物托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志,颇有中原诗歌 之风,与《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一些诗 作相似,“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橘颂》汹涌澎湃而有节奏感,将诗人对橘树的 热爱与崇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描绘了橘树了俊逸动人的外形。 第一层:整体介绍: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第二层:精描细绘,橘树的根、叶、花、果。
叶
绿 素
花
枝 棘 果
曾 剡橘树的内在精神和表达 自已向他学习的愿望。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屈原热爱乡土的感情和坚守 节操的高尚品质,那么橘与这些品质有什么相同点 呢? 1. 橘“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屈原生在楚国, 长在楚国,日夜为楚国操劳,一心只希望楚国发展、 希望家乡繁荣,从无二心。 2. 橘子“精色内白”“纷緼宜修”,屈原也是形貌 昳丽,内心高洁。 3. 橘树“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 流”。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宁葬鱼腹,也不以皓皓之身蒙世俗之尘。 所以说,橘树实质上就是屈原人格的写照。
内容赏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 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 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原的名句及故事
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故事: ①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②屈原与划龙舟的故事 ③屈原与香草的故事
一、描绘了橘树了俊逸动人的外形。 第一层:整体介绍: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第二层:精描细绘,橘树的根、叶、花、果。
叶
绿 素
花
枝 棘 果
曾 剡
圆抟、色精、内白
二、热情讴歌橘树的内在精神和表达 自已向他学习的愿望。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屈原热爱乡土的感情和坚守 节操的高尚品质,那么橘与这些品质有什么相同点 呢? 1. 橘“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屈原生在楚国, 长在楚国,日夜为楚国操劳,一心只希望楚国发展、 希望家乡繁荣,从无二心。 2. 橘子“精色内白”“纷緼宜修”,屈原也是形貌 昳丽,内心高洁。 3. 橘树“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 流”。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宁葬鱼腹,也不以皓皓之身蒙世俗之尘。 所以说,橘树实质上就是屈原人格的写照。
内容赏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 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 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赏读,感受橘的内外美。
思考题
问题1:请问诗中那几
句讲了橘的生长习性?
(用原文回答)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 研究者多认为有《离 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等。
《橘颂》的来历
选自组诗《九章》。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 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 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 秋》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 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 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 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 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艺术特色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
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 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 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 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 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 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 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 之祖”。
(2)独特的语言风格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叹,但为严格工整 的四言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反楚歌之风,一反 屈原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先铺陈写实, 咏物托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志,颇有中原诗歌 之风,与《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一些诗 作相似,“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橘颂》汹涌澎湃而有节奏感,将诗人对橘树的 热爱与崇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朗 诵 欣 赏
解释下列的词语
1.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徕:同“来”) 2.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迁:迁徙) 3.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曾:通“层”,重叠) 4.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杂糅:错杂) 5.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内白:皮肉洁白)
6.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纷緼:香味芬芳) 7.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慎:谨慎) 8.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少:年轻) 9.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淑离:孤寂的样子) 10.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像:榜样)
深入认识屈原
奇文郁起——屈原的诗歌
战国中期,长江之滨诞生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又因屈原的诗歌 创作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浓厚地方 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新诗体——楚辞。
二、屈原与《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
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 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 贵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自幼勤奋好学,胸怀 大志,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 职。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 齐抗秦,限制贵族特权。他的主张 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诬陷。楚 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后顷 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 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国家衰败, 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投汨 罗江自尽。
二、内在品质: 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 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 (即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 自立、豁达正直)
《橘颂》讴歌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的坚定意志和 爱国情怀。 “秉德无私,廓其无求”的政治品格。 “闭心自慎,淑离不淫”的政治修养。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现了屈原对 “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 慎”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 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 枝——曾 棘——剡 果——型抟、色精、内白
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 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 “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 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 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 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 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 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 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 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 赞美之情。
写法特点
(1)托物言志。 《橘颂》是中国诗歌 史上第一首咏物诗。诗人巧妙地抓住橘树 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 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既沟通物我,又融合古今。正如清人林云 铭所云:“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 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 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卜算子· 咏梅 宋代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 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 绝不媚俗的忠贞,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 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 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 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 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 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
现了屈原对“受命不迁”、“秉德无 私”、“闭心自慎”品德精神的敬仰 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 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赏,词 用比喻、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 质或理想。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从屈原的《橘颂》说起
《橘颂》选自《楚辞.九章》
《诗经》之后,战国后期,南方产生了以屈 原创作为代表的楚辞,形成了中国诗歌史 上的第二座高峰。 楚辞的本义是楚国的歌词。楚辞渊源于 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歌谣,它大量使用楚国 的方言口语,描绘楚国的名山大川、奇花异 草和风俗习尚,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 情感。
竹石
清代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刻画了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言自,赞美岩竹的坚 韧顽强,隐寓了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 铁骨铮铮的刚劲风骨。
想一想?
1、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具有 “橘”的这种精神? 2、哪些古典诗歌运用了“托物言 志”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