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产业全景图
独家揭秘!史上最全中国化工和中国中化业务板块及布局图

独家揭秘!史上最全中国化工和中国中化业务板块及布局图上周末中国中化集团(以下简称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已获国资委任命,将兼任中国化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化工)董事长。
这个大事件预示着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的合并计划已提上日程。
戳我看相关报道!根据2018年世界500强的名单,中化集团列第105位,营业收入60655.8百万美元;中国化工以41412.4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列265位。
这意味着两家合并后的营业额叠加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那么这个即将诞生的千亿美元化工企业可能是什么样子?兴园小编这两天埋头苦翻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的“家底”,吐血整理了两大集团在炼化能源和农化(上篇)、新材料与橡胶(下篇)的全国布局及园区化情况。
大家记得收藏啊!关键词:两化合并炼化农化布局园区化中化集团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设立了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对境内外300多家经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控股“中化国际”(SH, 600500)、“中化化肥”(HK, 00297)、“中国金茂”(HK, 00817)等多家上市公司。
中国化工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并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
有6 家专业公司、4 家直管单位,92 家生产经营企业,控股7 家A 股上市公司,10 家海外企业,以及26 个科研、设计院所,是国家创新型企业。
一、炼化版块南北布局互补“第四桶油”呼之欲出中化集团炼厂布局及基本情况中化集团能源业务由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石化仓储、油品销售、石化销售、园区建设等专业板块构成。
旗下最大的炼化公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中化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
公司原油加工量1200万吨/年,有常减压、催化裂化、聚丙烯、柴油加氢等19套炼油工艺装置,以及配套完善的公用工程、码头储运等设施,在安全环保、产品质量、能耗水平、工艺路线、装置规模、工艺组合、柴汽比市场适应性等七个方面。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和各环节特点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及各环节特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如下:***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简图可以看出,化工行业主要包括:1.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料行业;2.中游基础化工环节,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炭化工等;3.中游精细化工环节,包括传统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4.下游行业部分,主要包括:汽车行业、纺织行业(合成材料制造),农业(化肥、农药)、建筑房地产业(涂料、合成材料、其他化学品)。
一.上游产业链概况(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行业规模。
截止200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91家,从业人员100余万人;行业资产规模达到14548.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78%;行业的负债规模达到686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74%。
2.供求方面。
供给方面:200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645.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13%;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表观消费量38810.9万吨;中国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1%;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原油净进口对外依存度为51.2%,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3.6%。
需求方面:2009年从各油品需求增长变化来看,呈现各不相同、差异较大的特点。
全年成品油(汽煤柴油,下同)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
其中,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6,704.9万吨、13859.8万吨和1497.0万吨,分别增长5.5%、-0.2%、17.0%。
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二)中国煤炭开采业。
1.总体供给现状2009 年,我国原煤产量29.65 亿吨,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减缓0.1个百分点。
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70230 车,同比下降1.4%;煤炭运量17.49亿吨,增长1.2%。
中国化工行业区域分布格局及竞争现状分析

中国化工行业区域分布格局及竞争现状分析引言中国化工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化工行业的区域分布格局以及竞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区域分布格局中国化工行业的区域分布格局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以下是对主要化工产业区域的分析:1.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化工行业的核心地带,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了大量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
2.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
该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
化学制造、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化工产业在此地区有较强的竞争力。
3.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和广西等地。
这一地区经济活跃,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加工制造优势。
特色化学品和塑料加工等产业在此地区有较大的潜力。
4.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和云南等地。
该地区资源丰富,如天然气、石油和盐等。
石化和化学肥料等产业在此地区有一定规模。
5.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
这一地区历史上是中国化工行业的重要产区,但近年来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竞争现状中国化工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现状,以下是对主要竞争因素的分析: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化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拥有先进技术和专利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化工企业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了解市场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能够赢得竞争优势。
企业应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4. 品牌和品质信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质信誉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并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
发展趋势展望中国化工行业在未来仍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以下是对发展趋势的展望:1.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化工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化学工业现状
中国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正越来越完善,不断拓展新的领域,突破传统产业的瓶颈。
从2024年起,中国化学工业的规模从1万亿元增
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增长了超过三倍。
中国化学工业持续增加了
新的产品类别,改进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中国化学工业发展趋势
今后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点:
1.综合利用能源:中国化学工业长期以来依靠原油及其衍生物作为
主要原材料供应,但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升,以及近年来对国内污染的更
加严格的监管,中国化学工业正在积极地研究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如生物
质能源、污染物能源等。
2.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化学工业也正在努力推进“循环经济”理念,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word完整版)化工产业链图

二、石化行业产业链
图1 石化行业产业链
三、天然气化工行业产业链
图2 天然气化工行业产业链
四、煤化工行业产业链
图3 煤化工行业产业链
五、有机硅行业产业链
图4 有机硅行业产业链
石英砂或硅石
硅粉
甲醇
氯化氢
氯甲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
一甲基三氯硅烷
其他单体(三甲基一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
硅氧烷(DMC+D4)
硅橡胶(HTV+RTV)
硅油
硅树脂副产物利用
偶联剂
白炭黑
原料
单体
中间体
下游产品涂料、加工助剂
日化、纺织助剂电子电器、建筑建材汽车
橡胶、轮胎
玻璃纤维、涂料终端应用领域
六、氟化工行业产业链
图5
氟化工行业产业链
七、磷化工行业产业链
图6
磷化工行业产业链
磷矿石
湿法磷酸硫磺
黄磷
磷肥
热法磷酸
纯碱
三氯化磷
含磷农药
磷系阻燃
剂
磷酸盐: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
有机磷:电子级磷酸、食品级磷酸。
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我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分别是: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基地、江苏连云港石化基地、上海漕泾石化基地、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福建古雷石化基地、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河北曹妃甸石化基地。
截至目前,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总计1.25亿吨/年,乙烯产能总计1195万吨/年,PX产能总计1810万吨/年。
那么,七大石化基地各自炼油、乙烯、PX的产能有多少?未来还将重点发展哪些项目?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1、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基地2018年10月20日,由四建公司承建的恒力石化(大连)炼化一体化项目2000万吨/年一体化项目储运原油库区正式进油投入使用。
作为东北唯一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被赋予了“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历史使命,担负着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时代重任。
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将面向东北亚,服务环渤海,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成为推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龙头,环渤海地区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炼油: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乙烯:恒力石化150万吨/年PX:恒力石化450万吨/年未来重点项目:西中岛片区中石油大连石化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200万吨PX。
2、江苏连云港石化基地连云港石化产业园将依托现有石化龙头产业,围绕价值链攀升目标,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马太效应”,并通过产业链延伸补链,形成综合竟争力强污染有效控制、资源集约利用的现代产业体系。
炼油: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乙烯:卫星化学125万吨/年PX:暂无未来重点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110万吨/年乙烯、280万吨/年PX)。
3、上海漕泾石化基地上海漕泾石化基地位于杭州湾北岸,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
现已成为全国集聚国际知名跨国化工企业最多、循环经济水平最先进、产业能级最高端、安全环保管理最严格的化工园区之一,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化工园区排名之首。
中国化工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竞争格局
中国化工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 众多,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VS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产业政策 的调整,化工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 变化,优质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03 中国化工行业市 场发展趋势
感谢观看
04 中国化工行业市 场前景预测
市场前景展望
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化工行业将继续保持增 长态势,特别是在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
创新驱动
化工行业将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
国际合作
中国化工行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 际影响力。
中国化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基础化 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农用化 学品等多个领域。
市场规模
中国化工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之一。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化工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结构
中国化工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市场需求趋势
高端化学品需求增长
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高端化学品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如电子化学品、新能源 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绿色环保产品需求增加
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绿色环保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 费者的青睐,如无卤阻燃剂、生物降解塑料等。
个性化定制产品需求上升
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要求化工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 务。
应对策略
2021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速览

2021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速览摘要:一、发展环境:煤炭资源充足,给行业提供良好的支撑中国是世界上煤炭第一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
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山西、陕西和新疆地区,我国的煤炭资源也逐渐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
煤化工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等。
煤化工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城市煤气、燃料、食品、药品、农业种植等。
尤其是煤液化生产出汽油、柴油等,在石油短缺时,可以替代天然石油。
二、发展现状:煤化工市场规模扩大,产能产量逐年上涨煤化工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石油化工的兴起,煤化工发展速度放缓。
但随着石油供应紧张,油价持续上涨,煤化工再一次被人们重视起来。
近年来,我国焦炭、甲醇、煤制气、煤制油等煤化工产品的产能产量逐渐上涨。
煤化工产品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问题,从而提高能源安全。
三、企业分析:重点企业煤化工毛利率有所下滑,但煤化工营收整体呈上涨趋势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都是煤化工领域的重点企业,其煤炭开采、安全生产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6-2021年两家企业的煤化工毛利率整体上有所下滑,但两家企业的煤化工营业收入整体上呈现出缓慢上涨的趋势,尤其中煤能源2021年煤化工营业收入为216.7亿元,同比上涨27.07%,同年中国神华的煤化工营业收入为58.51亿元,同比上涨13.28%。
四、发展趋势:煤化工将有效发挥“石油替代”的作用,完善国家能源结构,同时向清洁低碳能源发展面对国际上石油价格动荡的现状,通过现代煤化工制取油品和大宗化学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过高的问题,弥补国家能源的结构性缺陷。
同时煤化工产品价格受供需关系、产品特点、运力、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变幻莫测,部分市场研判能力弱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从而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化工产业链图谱

化工产业链图谱(一)石油化工产业链(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三)煤化工产业链化工产业龙头企业和招商项目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对外开放会等会议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为此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优势,并对全国500强化工企业进行了初步筛选,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龙头企业(一)石油化工企业借助我市化工产业园的集聚优势,充分利用洛阳石化的原料、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延伸石化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橡塑加工、化纤及新材料加工产业,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产业结构特征明显、化工企业高度集聚、比较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化工园区。
1、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第六大聚酯生产商。
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生产聚酯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与纺织机械的生产,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规划:“十二五”期间,优化原料采购,努力提升盈利能力,继续扩大PTA生产规模,生产差别化纤,将继续推进10 万吨/年1,4- 丁二醇项目的建设,做好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二期项目的启动工作;抓紧完善100 吨/年对位芳纶项目,努力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提高产品质量,并争取尽快启动千吨级芳纶项目建设。
布局:“十二五”期间,公司在北京、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等地建设石化生产基地。
董事长:卢立勇地址: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真州路22号电话:5联系途径:通过洛阳石化与该企业对接。
2、中国蓝星集团中国蓝星是一家以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为主导的化工企业,自创立以来,蓝星依靠不断的创新和并购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化工企业之一。
目前蓝星在全球拥有45个工厂和17家科研机构,业务遍及150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销售收入达456亿元,是中国有机硅、双酚A、特种环氧树脂、彩色显影剂、PPE工程塑料的最大生产商。
18个行业的产业链全景图

18个行业的产业链全景图
汽车产业链全景图手机产业链全景图飞机产业链全景图最全VR产业链全景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超全家居产业链全景图高铁产业链全景图机器人产业了全景图无人机产业链全景图智能手表产业链全景图锂电池产业链全景图车载摄像头产业链全景图建筑材料产业链全景图超全面膜产业链全景图(必收藏)OLED产业链全景图各类电池产业链全景图LED产业链全景图触摸屏产业链全景图- END -合作方式1.合作推广(微信:97915500)。
(完整)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众多,从最初的原油到化工原料再到数不清的化工产品,经过了众多生产和加工流程。
今天小七带大家熟悉石油化工行业生产链,不仅能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石化生产流程,更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何种化工原料加工而成!接下来小七为大家介绍几种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应用领域工业领域主要用途: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
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α—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
生态领域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
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
石油化工产业链流程图

石油化工产业链流程图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从炼油出发的产业链见图1。
图1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
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
其中石脑油进一步裂解产生的产品见图2、图3。
图2图3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
乙烯产业链见图4,丙烯产业链见图5。
湖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地图

精细产品研究: Ø草铵膦合成工艺改进及工业化 Ø湿法磷酸制备电子级磷酸工艺 Ø氟医药、农药中间体材料 Ø绿色表面涂层水基硅氧烷材料
………… 延伸技术研究:
Ø磷石膏生产建筑材料的研究 Ø黄磷尾气回收氟资源综合利用 Ø有机硅副产物综合回收技术 Ø磷系塑料阻燃剂高性能应用技术 Ø高性能改性橡塑制建 设 八 大产 业 集群 和 九大 化 工园
区,促进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Ø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境,
加大和鼓励自主创新
Ø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Ø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强财政
科技资金管理
Ø引导金融和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确
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
…………
在磷化工方面,六偏磷酸钠产量居世界第一,三聚磷酸钠、次磷酸钠居全国第一;已基本 形成磷肥和精细磷化工(特别是精细磷酸盐)两大类主导产品。磷化工也成为湖北省最具资源 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氟化工方面,我省萤石资源是品位较高的四个产区之一,同时我省丰富的磷矿资源也为 氟化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来源,氟气、氟化石墨和锂氟碳一次电池产品全国独家生产, PFOS/PFOA 替代品及下游衍生产品和电解氟产品也位于全国同行列首位。
在有机硅化工方面,硅烷产能和产量一直稳居国内首位,预计 2012 年我省硅烷总产量将超 过 7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20%以上,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硅烷生产大省。
1
在高浓度化肥、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基本有机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生 物农药、特种化工涂料等方面,高档次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 大,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部分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8
化工行业产业链图示

化学纤
棉花价格下跌,下 桐 昆 股
通常 与棉 花混 纺, 因此 认 为对 棉花 有一 定的 替代 作用 , 受益 于高 棉
12 维--涤
游去库存,需求不 份、海利
价,核心驱动力:1.上游 PTA 和乙二醇的价格波动;2.棉花价格;
序 子行业 行 业核 心驱动 力
号 分类
近 况跟 踪
重 点公 司
纯碱下游较为分散,40%以上用于生产平板玻璃和日用玻璃,10%左 前期 受限 电和 检
双环科
化学原 右用于洗涤剂,通常把纯碱理解为建材上游,但实践检验的结果是 修影 响, 价格 上
技、三友
1 料-- 纯 纯碱与宏观经济形势联系更为紧密,主要原材料为原盐和煤炭。核 涨,目前由于供给
添加 ,氨 纶是 典型 的强 周 期行 业, 波动 剧烈 ,核 心驱 动 力:1.新 增
16 维--氨
游去库存,需求不 纶、华峰
产能;2.服装纺织景气和供需缺口;3.上游聚氨酯原料(主要为 MDI
纶
振
氨纶
和 PTMEG)的价格波动
塑料Ⅱ 塑料的上游是石油,下游主要包括电子电器、汽车、建筑、食品饮
需求略有影响,成 金 发 科
14 维--粘
游去库存,需求不 纤、山东
格,也影 响粘胶 短纤的 售价
胶
振
海龙
化学纤 15 维-- 其 主要关注上游油价和下游服装纺织的景气
他纤维
价格受棉花价格 神 马 股
下跌负面 影响
份
氨纶 主要 用于 增加 纺织 品 的弹 性, 是化 纤行 业的 味精 , 只需 要少 量
化学纤
棉花价格下跌,下 烟 台 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工产业全景图未来10年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2018.1作者:赵辰我国是公认的化工大国,15年全球产量占比36%,绝大多数化工品产能都已居于世界第一。
可是全球化工50强却只有中石化上榜,难免给人以大而不强之感,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龙头企业未来几年也只能达到海外可比公司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
但对任何产业而言,大都是强的基础,先有高产量和高营收才能有其后的高利润和高附加值。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化工已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几年技术提升速度极快,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居于全球前列,随着盈利的大幅改善,未来技术升级速度还会更快。
同期欧美企业却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削减了资本开支,装置不断老化,新产品研发也趋于停滞,对我国的优势大幅削弱。
目前我国化工已到了可以和欧美全面竞争的临界点,未来10年将会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对海外化工列强的追赶和超越,中国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从MDI看国产化工的突破说起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市场第一反应无疑是万华化学。
02年万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MDI生产工艺,实现了巨大的产业突破。
但当时万华只有2万吨产能,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都远逊于海外企业。
经过10余年的发展,16年万华MDI产能已达到180万吨,跃居全球第一,成本和工艺能力也居于全球最高水平。
并且万华还通过投产PO、TDI,完善了整个产业链,成为各类聚醚材料的一体化供应商。
在扩充上游原料的同时,公司还不断研发MDI下游更为高端的精细化工产品,如HDI、TPU、改性MDI等等,可以说公司正在成为全球MDI领导性企业。
其实万华的成功只是我国化工产业全面升级的一个缩影,取得突破的子行业还有很多,以下仅举几例。
丙烯酸产业链09年国内最大的丙烯酸企业还是以BASF、台塑为代表的外企在华子公司,其产能也不过16万吨,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但民营的卫星石化在短短5年里,产能就从4万吨产能扩张到48万吨,18年公司还将再投产36万吨丙烯酸,同时上马两套45万吨PDH实现上游原料丙烯的自供。
届时不但总产量将赶上BASF,Arkema和Dow,居于全球第一梯队,装置的单套规模和成本控制也将达到全球最高水平。
在丙烯酸最大下游尿不湿用高吸水性树脂(SAP)领域,公司过去5年产能也从3万增加到15万吨。
但考虑该产品国内80万吨和国际350万吨的需求规模,目前又主要依靠进口,对应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并且全球现有5大厂商中的三大雅、住友和Bayer都缺乏上游原料丙烯酸配套,相比之下卫星的全产业链优势非常明显。
未来5年如果能够复制丙烯酸的赶超经验,跻身全球5大,公司也将成为和BASF并驾齐驱的全球性丙烯酸龙头企业。
C4产业链C4比C3产业链的产品规模要小很多,依然涌现出齐翔腾达这样的优质企业。
其10年上市时只有4万吨甲乙酮产能,规模在行业内并不突出,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扩建到18万吨产能,占国内70%和全球50%的市场份额,远超当年全球最大企业日本丸善化工。
而且公司还依托甲乙酮,新建了20万吨异辛烷、35万吨MTBE、20万吨顺酐和15万吨丁二烯产量,构建起完整的C4下游产业链。
尤其是丁烷氧化脱氢法制丁二烯,改变了其传统只来自大炼化副产品的工艺路线,达到全球该领域最高技术水平。
而丁二烯又是C4下游体量最大的产品,总量高达15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目前该工艺由于成本偏高还不具备经济性,但是未来随着全球轻质化带来的丁二烯供给不足,如果价格上涨超过新工艺的成本阈值,公司也将有望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
PTA产业链12年以前我国作为纺织大国,PTA产能只有2千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30%,而且单套装置小(80万吨左右)、加工费高(700元/吨以上)、全球地位一般。
但是其后我国PTA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新增产能高达1200万吨,这些新装置无论是单套规模(200万吨)还是最低生产成本(350元/吨)都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现在我国不但是PTA的产量大国(全球占比70%),也是当之无愧的强国,在整个产业链上呈现了压倒式的竞争优势,海外已经几乎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对手。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在该产业链上还在不断的向上延伸,从最初的纺织到涤纶丝、聚酯,再到近几年的PTA,我国已经相继成为全球霸主。
未来该产业链的升级已经延伸到最源头的炼油和PX,预计3年后,我国将新增PX产能1660万吨,届时将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0%,一举扭转目前60%依赖进口的窘境,整个产业链也形成了从最上游原油到最终端纺织品的闭环。
我国化工产业赶超是全方位的除了前文所述,我国在化工各个子行业都呈现了全面赶超的态势,很多企业都已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如醋酸乙烯行业的皖维高新,玻纤行业的中国巨石,产能都居全球第一位;氟化工行业的东岳和巨化,分别是全球第二代和第三代制冷剂最大企业;预涂膜行业的康得新做到了全球第一,并还在进军光学膜领域;氨纶行业的华峰氨纶和炭黑行业的黑猫股份,都居全球第二位、钛白粉行业的龙蟒佰利也提升至全球第四位。
再比如复合肥行业的金正大和史丹利、味精行业的阜丰和莲花、维生素行业的兄弟科技和广济药业、橡胶制品行业的三力士和圣奥股份等也都跻身于全球在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像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我国全面赶超国际水平的优秀化工企业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属于中国化工的时代正在来临。
兼并收购助力产业腾飞行文至此,读者恐怕都会感觉到我国化工产业并不弱,甚至在很多细分领域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那为何全球化工50强中却难觅我国化工企业身影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化工行业过于分散、优质企业往往都只是在单一领域发展,不像国外发达企业大量通过兼并收购,业务领域横跨多个化工子行业,自然收入和利润规模也都远大于我国企业。
因此我国化工企业本质上不是大而不强,而是强而不大,单科冠军很多,全能冠军太少。
但从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周期性行业在发展中后期的产业集中度往往会快速提升,如洛克菲勒化工和卡内基钢铁的成长史中都有大量的兼并收购。
而我国产业并购较少的根源还是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即使竞争力不强,在预算软约束下也难于破产,民企中的落后产能又由于所在地的环保和税收监管不严而具备低成本优势,同样不易退出。
可是去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通过环保严查,关停了大量落后产能,还借助国家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国企的兼并重组,甚至在民企集中的地炼行业也成立了地炼集团,创造性的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
除了国内并购以外,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也在加快。
如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浙江龙盛2010年收购全球最大的染料企业德司达,一跃成为新的全球老大,其后行业老二闰土也收购了德国的约克夏公司,我国整体染料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
2011年万华的母公司完成对博苏的收购,建立了在欧洲发展的桥头堡,并在随后几年大幅改善了博苏的经营绩效。
另外中国化工集团近两年海外并购也是大手笔频出,先是收购了全球蛋氨酸巨头安迪苏和欧洲老牌轮胎企业倍耐力、再是并购全球农药第七大企业ADAMA,今年又斥资440亿欧元控股了先正达,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种子方面的短板,同时也跃居全球最大的农业企业。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全球化,产能走出去、技术引进来,也将助力我国化工企业获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我国化工产业的核心优势在哪里?纵观过去30年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尿素、甲醇、纯碱、氯碱、轮胎起步,逐渐扩展到三烯三苯、MDI、丙烯酸、工程塑料、有机硅等中游化工品,最近又开始向更高端的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延伸,制造能力越来越复杂,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可以说我们每突破一个子行业的技术壁垒,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知识、复制技术,并加以创新,最终凭借着市场规模和成本优势做到全球第一,进而又以此为依托,继续征服下一个子行业,全产业链推进的态势非常惊人,而其背后体现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历史上的中华腹地北接大漠、西邻高原、东南方向都是大海,封闭的格局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我们天然就理解体系,发展任何产业都会采用系统化方式全产业链推进。
体现在化工行业,就是我国的产业链配套异常完善,实现在从最低端的尿素、甲醇到最高端的新能源、新材料全覆盖,该优势不但冠绝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不多见。
这既为下游提供了廉价和充足的原料保障,也为上游提供了海量的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我国不多的产业链盲点也在被快速填补,如过去3年利用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丙烷资源,我国新建了500万吨PDH装置,实现了丙烯自给,其投产速度和规模甚至都超过了更靠近资源的美国同行,未来我们还将利用美国乙烷出口的契机,大量新建乙烷裂解产能,进一步实现乙烯自给。
另外还将通过新建大炼油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PX高度依赖进口问题,基本填补上我国在上游的最后几个短板。
如果未来油价涨回至80美元/桶以上,我国特有的各类煤化工技术也有望弯道超车,成为全球上游最具竞争力的工艺。
另外我们在SAP、PMMA、丁基橡胶、TDI、PC、水性涂料和氯化法钛白粉等中游领域也在快速突破,并崛起了一批优质的企业。
下一阶段只要再攻克碳纤维、石墨烯、电子化学品、高端精细化工品等几个制高点,就有望彻底打通整个化工产业链,届时综合配套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终端市场容量优势明显我国人口规模高达14亿,是欧美的4倍、日俄的7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年,还在于以每年10%的速度继续成长。
沿海发达省份的3-4亿人年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消费能力并不逊色于欧美。
内陆省份也在大量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如郑州、重庆等都建成了巨型产业基地,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
而且我国政府高端关注民生,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过去5年累计脱贫人数近6千万,未来3年还计划实现剩余7千万人口的全面脱贫。
这些举措都使得底层民众也可以分享到改革成果,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可以说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我国化工龙头企业哪怕只是做到工艺层面的改良创新,占据国内的领导地位,规模上就很容易做到世界第一。
从我们近邻日韩的经验看,其化工产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下游制造业全球占比的提升,毕竟本国产品更容易打进本国制造业的供货体系。
而我国化工下游的中国制造也在全面崛起,如家电领域的格力美的,工程机械的三一中联,通信领域的中兴华为、电子产品的联想小米,和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快速走出国门的高铁、核电和基建。
另外未来10年,国产汽车、大飞机、芯片和OLED面板等领域也有望突破,出现国际级品牌。
未来随着这些国产制造品牌在全球的攻城略地,我国化工产业也将以配套的形式大幅扩张海外市场份额。
综合国内外市场的空间,我国在任何单个化工产品上,都可能做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生产体量,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