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结构性的现状及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汞法:又称汞孔孔隙法。是测定部分中孔和大孔孔径分布的 方法。基本原理是,汞对一般固体不润湿,欲使汞进入孔需 施加外压,外压越大,汞能进入的孔半径越小。测量不同外 压下进入孔中汞的量即可知相应孔大小的孔体积。 X—射线衍射:对于由单一粘土矿物组成的土,由于矿物颗 粒往往平行排列,会增强X射线的衍射强度,因此可以根据 衍射强度量测粘土颗粒的定向性。
固体力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优势:避开了求取土结构性的定量化参数。 不足:目前对土微结构的认识尚有欠缺,如土颗粒 的受力状态等问题。
土力学研究方法
土力学的方法就是分析土的结构性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实际上,用土力学方法研究土结构性由来已久。比如粘性土的灵敏 度、黄土的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膨胀土的膨胀系数和饱和砂 土的抗液化剪应力等都揭示了不同土的结构性。但以往的研究大多 仅就土结构性的某一个方而进行探讨。

代表性成就: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这为从微结构形态 方面进行土结构性定量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不同类型的 土微结构研究成果为建立土结构性的力学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土力学特性非线性的土结构性的损伤模型得到了新的发展。
土结构性研究的基本途径

微结构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固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土力学研究方法

微结构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声波法:利用声波在土体中运动时,因为遇到土中的各种层 面、节理和裂隙等结构面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的 不同反应来测定土的各向异性度 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当土中有几种矿物时,可用电子显微镜 图像处理法,对土的微观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从分析微观 图像上显示的土颗粒的密度入手,分析不同方向上密度梯度 的变化,取椭圆的长短轴为2个特征方向,并以此来确定土 的各向异性。

代表性方法: 张诚厚试验比较了二种结构性粘土的土工特性,得到了不同结 构性的粘土的力学性质明显不同的结论。 张炜等研究了非饱和黄土在不同湿度和应力状态下的结构强度 特性,给出了结构屈服限的概念,将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称 为结构强度的发挥曲线,讨论了结构强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土力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微结构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土的微观形态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压汞法 气体吸附
所解决的问题
孔隙的大小和数量 孔隙的大小
X—射线衍射
电弥散法 磁化率法
颗粒和孔隙的定向性
孔隙性 定向性
声波法
渗透性法 偏光显微光度法
各向异性度
各向异性度 定向性
计算机图像分析法
孔隙和颗粒的大小、形状、定向度等指标
微结构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气体吸附:
电弥散法: 磁化率法: 偏光显微光度法:
wk.baidu.com
固体力学研究方法
在对土微结构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的同时,有的学者利用微 观力学方法研究土的结构性,即用力学模型来模拟土的微结构在力 的作用下的行为。

代表性方法: Hideki Ohta 提出了基于土结构重组的理想模型,从土颗粒重组的 角度分析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有学者直接用微观力学的方法,将土的微观力学变量和宏观力学 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土的本构模型。由于该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土 颗粒间的联结特性,而且不能充分考虑水的影响,因此尚未得到 应用。

优点:避开了直接求取构成土结构性的2个因素及每 个因素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建立土的结构性与土力 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不足:一直未找到一种能够同时描述土的联结和排 列2个方而信息的方法。

The End
Thanks

土的各向异性:土颗粒的各向异性即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 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土颗粒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同,这就是土 颗粒的各向异性。 土的定向性: 土的孔隙性:土具备的各种孔隙。
固体力学研究方法

Yong根据不同的力学行为,将土的结构分为微观结构(颗粒 级的)、细观结构(结构单元级的)和宏观结构。对饱和土 来说,在受力过程中,不同量级的孔隙内液体的运动规律是 不同的。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了土的2种分析模型,一种是 颗粒—颗粒相互作用模型,另一种是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相互 作用模型。这2种模型考虑了土中各种结构单元在土的力学 性质方面所起的作用,但它不能考虑土颗粒间的电化学力。
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的初步阶段(6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在此阶段,对土微结构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进 一步的寻求定量描述微结构形态诸要素的方法。同时,对土结 构联结特征的力学模拟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提出了多种结构 模式。

代表性成就:土结构的微观图像定量分析、土微结构受力作 用下的力学模拟。
一般认为,1925年土力学的奠基人太沙基所倡导的土的 微结构概念与思想是土微结构研究的开端,也是土结构性研究 的开端。这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手段,仅以放大镜为主要 工具,难以对土的复杂的结构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代表性成就:粘土的“蜂窝状结构”理论
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结构性研究的深化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
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在此阶段,尽管对描述土结构性某一要素的研究手段有所 增多,研究的深度有所增加,对土的种类研究的广度有所增大, 但无论是在结构性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对结构性的认识上都没有太 大的发展。寻找一个有效的、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带有综合性 质的结构性指标成了众多学者的一致追求,由此形成了土结构性 研究的新高潮。
土的结构性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
姓名: 学号: 导师:

土结构性的概念 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土结构性研究的基本途径
土结构性的概念
土的结构性是指土中颗粒或土颗粒集合体以及它们之间 的孔隙的大小、形状、排列组合及联结等综合特征。因此土的 结构性除了应包括土的骨架和孔隙的几何特征(即土颗粒和孔 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和分布等)外,从土力学的角度考虑还 应包括颗粒之间的联结特征。如果将孔隙看作是反映颗粒排列 的一个方而,那么土的结构性就应该包括土中颗粒的排列特征 (几何特征)和联结特征(力学特征)。
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微结构性研究的初步阶段(20年代中期—50年代初) 结构性研究的深化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 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的初步阶段(6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土结构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微结构性研究的初步阶段(20年代中期—50年代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X射 线衍射技术等在土的微结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开始 注意到了结构要素的完整性,特别是结构单元的定向分布特征。

代表性成就:土结构是颗粒排列的规律性和颗粒间联结性质 的规律性的统称,土结构可分为构造和粘聚性两部分,前者 纯属几何特征,后者是由于土的各相间的相互作用对颗粒位 移的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