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PPT(50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e、组成:由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残体Me,难降 解有机物Mi,无机物Mii四部分组成。
②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
• 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及其食 物链。
• 细菌: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107~108 个/ml,自养菌数量略低。其优势菌种:产碱杆菌属 等,它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 力。
2、活性污泥的特征与微生物
①特征
a、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 “絮状”。
b、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 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c、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 小 0.02 ~ 0.2mm , 表 面 积 20 ~ 100cm2/ml , pH 值 约 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 物,约占75~85%。
• 思考题:为什么说是吸附?
其吸附速度取决于 :
• ① 微 生 物 的 活 性 程 度 —— 饥 饿 程 度 , 衰 亡 期 最 强 ; ②水动力学条件:泥水接触或混合越迅速、越均匀、液膜更 新越快,接触时间越长则越好;泥水接触水力学状态以湍流 或紊流为好,但过大会击碎絮体。
2)微生物的代射
• 被吸附的有机物粘附在絮体表面,与微生物细胞接触,在渗 透膜的作用下,进入细胞体内,并在酶的作用下要不被降解, 要不被同化成细胞本身。
3、活性污泥反应(净化)机理:
• 反应或净化:指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摄取、代 谢与利用的过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的综合,其 机理如下:
1)初期吸附去除:
•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5~10min,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70%以 上的BOD,75%以上COD)迅速被去除。此时的去除并非降解, 而是被污泥吸附,粘着在生物絮体的表面,这种由物理吸附 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初期高速去除现象叫初期吸附。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 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 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Qc、 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时间安排 20h(其中机动2h)
可见不同增殖期对应于不同微生物组合,对应于不同生物处 理工艺。
C、从空间看:
由前至后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微生物数量由对数期逐步过 渡至衰亡期,微生物组成由细菌逐步过度为轮虫等,水质逐 步变好——类似于水体自净这一污水处理的原型。
④絮体形成:
• 活性污泥的核心——菌胶团,它是成千上万细菌相互粘附形 成的生物絮体。其在对数增长期,个体处于旺盛生长,其运 动活性大于范性华力,菌体不能结合;但到了衰亡期,动能 低微,范过华力大,菌体相互粘附,形成生物絮体,因此静 止期与衰亡期个体是活性污泥的重要微生物。
• 真菌:由细小的腐生或寄生菌组成,具分解碳水化合 物,脂肪、蛋白质的功能,但丝状菌大量增殖会引发 污泥膨胀。
• 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3类、捕食游离 细菌。其出现的顺序反映了处理水质的好坏(这里的 好坏是指有机物的去除),最初是肉足虫,继之鞭毛 虫和游泳型纤毛虫;当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固着型纤 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盖纤虫等。
a、分解代谢:
CXHYOZ+(X+0.25Y-0.5Z)O2 酶 XC O2 +0.5H2O+Q b、合成代谢:
• 减速增殖期:由于营养物质被大量耗消,此时细胞增殖速度与 死亡速度相当。活菌数量多且超于稳定,个体趋于成熟。如B 段(相当于二级处理)。
• 衰亡期:营养物基本耗尽,微生物只能利用菌体内贮存物质, 大多数细胞出现自溶现象,细菌死亡多,增殖少,但细胞个 体最大、净化效果强(对有机物而言)。同时,自养菌比例 上升,硝化作用加强。如氧化沟或硝化段(相当于二级半或 延时曝气工艺)。
a.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 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 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b.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 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c.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 但同时增殖。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 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 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恒定。
一、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 基本概念与流程 •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
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
•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p123图4-16)
b、从时间上看:
• 停带期:污泥驯化培养的最初阶段,即细胞内各种酶系统的适 应期。此时菌体不裂殖、菌数不增加。
• 对数期: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裂殖,细菌生长速度最大,此时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丰富,生物生长繁殖不受底物或基质限制。 如A段;在此阶段微生物增长的对数值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其 微生物数量大,但个体小,其净化速度快,但效果较差,只能 用于前段处理 (相当于生物一级强化工艺)。
7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 定的标志。因而利用镜检生物相评价活性污泥质量与污水处 理的质量。
• 思考题:后生动物的出现反映了处理水质较好,因此能否说 明出水氨氮较低,氨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硝化?
③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a、微生物增值: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增殖规 律与纯菌种的增殖规律相同,即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 静止期(也减速增殖期)和衰亡期(内源呼吸期)。
e、组成:由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残体Me,难降 解有机物Mi,无机物Mii四部分组成。
②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
• 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及其食 物链。
• 细菌: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107~108 个/ml,自养菌数量略低。其优势菌种:产碱杆菌属 等,它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 力。
2、活性污泥的特征与微生物
①特征
a、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 “絮状”。
b、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 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c、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 小 0.02 ~ 0.2mm , 表 面 积 20 ~ 100cm2/ml , pH 值 约 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 物,约占75~85%。
• 思考题:为什么说是吸附?
其吸附速度取决于 :
• ① 微 生 物 的 活 性 程 度 —— 饥 饿 程 度 , 衰 亡 期 最 强 ; ②水动力学条件:泥水接触或混合越迅速、越均匀、液膜更 新越快,接触时间越长则越好;泥水接触水力学状态以湍流 或紊流为好,但过大会击碎絮体。
2)微生物的代射
• 被吸附的有机物粘附在絮体表面,与微生物细胞接触,在渗 透膜的作用下,进入细胞体内,并在酶的作用下要不被降解, 要不被同化成细胞本身。
3、活性污泥反应(净化)机理:
• 反应或净化:指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摄取、代 谢与利用的过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的综合,其 机理如下:
1)初期吸附去除:
•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5~10min,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70%以 上的BOD,75%以上COD)迅速被去除。此时的去除并非降解, 而是被污泥吸附,粘着在生物絮体的表面,这种由物理吸附 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初期高速去除现象叫初期吸附。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 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 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Qc、 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时间安排 20h(其中机动2h)
可见不同增殖期对应于不同微生物组合,对应于不同生物处 理工艺。
C、从空间看:
由前至后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微生物数量由对数期逐步过 渡至衰亡期,微生物组成由细菌逐步过度为轮虫等,水质逐 步变好——类似于水体自净这一污水处理的原型。
④絮体形成:
• 活性污泥的核心——菌胶团,它是成千上万细菌相互粘附形 成的生物絮体。其在对数增长期,个体处于旺盛生长,其运 动活性大于范性华力,菌体不能结合;但到了衰亡期,动能 低微,范过华力大,菌体相互粘附,形成生物絮体,因此静 止期与衰亡期个体是活性污泥的重要微生物。
• 真菌:由细小的腐生或寄生菌组成,具分解碳水化合 物,脂肪、蛋白质的功能,但丝状菌大量增殖会引发 污泥膨胀。
• 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3类、捕食游离 细菌。其出现的顺序反映了处理水质的好坏(这里的 好坏是指有机物的去除),最初是肉足虫,继之鞭毛 虫和游泳型纤毛虫;当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固着型纤 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盖纤虫等。
a、分解代谢:
CXHYOZ+(X+0.25Y-0.5Z)O2 酶 XC O2 +0.5H2O+Q b、合成代谢:
• 减速增殖期:由于营养物质被大量耗消,此时细胞增殖速度与 死亡速度相当。活菌数量多且超于稳定,个体趋于成熟。如B 段(相当于二级处理)。
• 衰亡期:营养物基本耗尽,微生物只能利用菌体内贮存物质, 大多数细胞出现自溶现象,细菌死亡多,增殖少,但细胞个 体最大、净化效果强(对有机物而言)。同时,自养菌比例 上升,硝化作用加强。如氧化沟或硝化段(相当于二级半或 延时曝气工艺)。
a.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 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 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b.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 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c.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 但同时增殖。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 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 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恒定。
一、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 基本概念与流程 •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
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
•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p123图4-16)
b、从时间上看:
• 停带期:污泥驯化培养的最初阶段,即细胞内各种酶系统的适 应期。此时菌体不裂殖、菌数不增加。
• 对数期: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裂殖,细菌生长速度最大,此时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丰富,生物生长繁殖不受底物或基质限制。 如A段;在此阶段微生物增长的对数值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其 微生物数量大,但个体小,其净化速度快,但效果较差,只能 用于前段处理 (相当于生物一级强化工艺)。
7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 定的标志。因而利用镜检生物相评价活性污泥质量与污水处 理的质量。
• 思考题:后生动物的出现反映了处理水质较好,因此能否说 明出水氨氮较低,氨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硝化?
③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a、微生物增值: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增殖规 律与纯菌种的增殖规律相同,即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 静止期(也减速增殖期)和衰亡期(内源呼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