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心向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转变,努力营造“重学、实干、正风、争先、尚廉”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氛围,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实干型干部,争办满意型教育,促进王家沟小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培训、课改为动力,力争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在教职工中掀起一个抓精细化管理,抓工作落实,抓质量提升的活动热潮,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总体要求

通过“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增强围绕

教学抓管理、围绕质量想办法的紧迫感,促进管理重心最大限度向教学倾斜;强化教研教改意识,抓实校本研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管理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以管理的“精细化”力促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化”。

三、具体目标

1.全校老师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服务态度明显好转,落实能力明显加强。

2.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评价方式更加多元,评价办法更加可行。

3.办学思路更加明晰,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教学科学有序,教研教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明显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和提升。

4.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任务到人,落实到位。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每位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做

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形成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良好育人局面。

5.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科学,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做到依法治校,按章做事,精细管理,学校各项工作严谨有序,务实高效。

6.“六园”学校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内涵丰富,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学校“六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教育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7.教职工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师德模范和教学能手队伍不断壮大。

8.学生文明守纪,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习惯良好,充满活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活动内容

1.学校管理

(1)制定学校发展三年规划、教职工培训三年规划以及各类计划、方案,明确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内容充实,要求清楚,措施得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2)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制定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

(3)积极开展“五星教师”、“五星学生”“五星班级”等创建活动。

(4)学校班子成员要把握角色,摆正位置,明确职责,尽力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要坚持深入一线,管好一个方面的工作、抓好一个教研组、做好一日的常规管理、教好一门课程,确保学校各项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全方位落实。

(5)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要严格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尤其重视音、体、美、实验等学科的教学。二是坚决执行规定作

息时间,严禁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补课。三是严格控制作业留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切实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充分使用好“两基”国检中配备的各类仪器及设施器材,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六是加强图书借阅活动,变学生自由式盲目借阅为教师指导式借阅,把学生个体借阅和班级集体借阅结合起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除正常借阅外,星期天、节假日要向学生借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积极创建书香型、学习型校园。七是规范和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及变相收费行为的发生。

2.教学管理

(1)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下发至各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2)建立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形成“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相互贯通的教学管理网络。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采用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周抽查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作业、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谈话,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作业展评,推行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签字审批、“问题”回查及跟踪督查制度。

(4)落实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说课、赛教制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班子成员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5节。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坚持有听必评,有评必改和回听、回查、回访制度。实行“2+2+2”评课模式,即每节课至少提出两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两条建议。

(5)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一要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细”字;二要严把课堂教学关,突出一个“新”字;三要严把作业关,突出一个“精”字;四要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实”字;五要严把测试关,突出一个“效”字。

(6)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各学科教研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标学习、专题研讨活动,推行“个人自备、集体研备、上课、反思修订、再实践”的备

课模式,倡导备写导学案,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优质课、优秀案例、教研论文评选等系列活动。实施“优师工程”,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承担2节以上示范课,带动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开展“1+2”活动,即每名班子成员包一门薄弱学科,培养一名优秀教师;每名骨干教师承担一项课题研究,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每名教师每期帮扶一名学困生和一名贫困生。

(7)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推”活动,积极践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校情、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教法。

(8)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根据学区安排每年4月和9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教学开放周,邀请学生家长深入学校听课、评课,参加班级及学校活动,实现开门办学,开放管理,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学生成才。

3.师资队伍管理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