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试题3

合集下载

【人教版】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及微试题:第5课-文化创新(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及微试题:第5课-文化创新(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及微试题: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教新课标)第五课文化创新【思维导图微试题 1.【2012·福建卷】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答案B2.【2014江苏23.】“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

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

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

材料表明()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A.①③B.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3.【2013山东2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C)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4.【2014 山东42.】(14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备知识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含答案)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备知识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含答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备知识检测【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意义和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 . (文化的世界性、共性)(2)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文化的民族性、个性)(3)因此,文化是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4)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的统一。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文化既是的,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认同,要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遵循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年级文化创新英语阅读理解20题

三年级文化创新英语阅读理解20题

三年级文化创新英语阅读理解20题1<背景文章>Tom is a creative boy. One day, he was thinking about how to draw pictures in a different way. After a lot of thinking and trying, he came up with a new way of painting. He mixed different colors together and used a big brush to make beautiful patterns. His friends were very surprised when they saw his new paintings. They all thought it was a great idea. Tom was very happy and he wanted to share his new painting method with everyone.1. What is Tom?A. A girl.B. A boy.C. A teacher.D. A doctor.答案:B。

解析:文章开头就提到“Tom is a creative boy.”,所以Tom 是一个男孩。

2. What did Tom come up with?A. A new book.B. A new game.C. A new painting method.D. A new friend.答案:C。

解析:文中提到“After a lot of thinking and trying, he came up with a new way of painting.”,所以Tom 想出了一种新的画画方法。

3. What did Tom use to make beautiful patterns?A. A small brush.B. A pen.C. A big brush.D. A pencil.答案:C。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5文化创新(必修3)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5文化创新(必修3)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2.5文化创新(必修3)一、选择题2012年12月19日,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体育馆开幕。

回答1~2题。

1.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创意产业平均利润率持续强劲增长,已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这说明文化创新(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C.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D.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2.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

这启示我们,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3.“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

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上述观点正确的理解是(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②文化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一位文艺评论者说: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机的作品。

这段话说明( )①艺术创作必须源于社会实践②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③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亦步亦趋④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实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5.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神马都是浮云”,“被××”,“给力”等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网络流行语体现了( )A.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B.流行文化具有更恒久的价值C.网络已取代传统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文化创新已成为文化继承的前提6. 漫步在集美学村,一栋栋“穿西装,戴斗笠”式的教学和生活楼房,让人流连忘返。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在亚洲,中国、韩国和越南都有过春节的习俗,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却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透过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珠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实用工具。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之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A.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C.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4•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

近年来有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

强调城市建筑领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其空间环境情景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愉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4•南京学情调研]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文化创意智力测试题(3篇)

文化创意智力测试题(3篇)

第1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艺术家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A. 毕加索B. 莫奈C. 梵高D. 达芬奇2. 以下哪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奥赛罗》B. 《罗密欧与朱丽叶》C. 《哈姆雷特》D. 《李尔王》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南针B. 印刷术C. 造纸术D. 火药4.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A. 鲁迅B. 莫泊桑C. 毛姆D. 高尔基5. 以下哪部电影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之一?A. 《拯救大兵瑞恩》B. 《辛德勒的名单》C. 《侏罗纪公园》D. 《泰坦尼克号》6. 以下哪位作曲家创作了《蓝色多瑙河》?A. 约翰·施特劳斯B. 柴可夫斯基C. 莫扎特D. 贝多芬7. 以下哪位作家创作了《骆驼祥子》?A. 老舍B. 鲁迅C. 巴金D. 张爱玲8. 以下哪部作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A. 《傲慢与偏见》B. 《理智与情感》C. 《简·爱》D. 《呼啸山庄》9. 以下哪位导演是好莱坞“黑色电影”的代表人物?A. 霍华德·霍克斯B.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C. 奥逊·威尔斯D. 约翰·福特10. 以下哪位画家被誉为“印象派之父”?A. 毕沙罗B. 马奈C. 德加D. 莫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为______。

2. 《三国演义》中,被誉为“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两位谋士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 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为______。

4.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

5.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被称为______。

6. 世界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创作了______。

7. 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______。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0题)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0题)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0题)一.判断题(共10小题)1.(2022•浙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是我国规模宏大的史书典籍。

(判断对错)2.(2022•浙江)我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并向全球直播,播撒了科学种子,彰显了文化自信。

(判断对错)3.(2022•浙江)我们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归根结底都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

(判断对错)4.(2022•浙江)某些“网红打卡地”终因缺乏文化内涵而沉寂,可见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判断对错)5.(2023•越城区校级模拟)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判断对错)6.(2023•浙江模拟)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判断对错)7.(2023•浙江模拟)每一种文化在世界文明体系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判断对错)8.(2022•乐清市校级模拟)虽然“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但各地区的文化应该加强交流、使其趋于同一。

(判断对错)9.(2023•浙江模拟)我们要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判断对错)10.(2023•台州模拟)以“北斗”“嫦娥”等来命名中国的航天器,是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表现。

(判断对错)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判断题(共10小题)1.(2022•浙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是我国规模宏大的史书典籍。

√(判断对错)【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解答】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①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夯实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③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④认识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这说明()
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
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继承与发展
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尊重与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由此可见()
①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能够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被“996”捆绑、不断“内卷”、只想“躺平”……面对年轻人的新兴生活方式,某集团推出了行业首档新生代生活方式微综艺节目,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痛点,以趣味吐槽的方式开启了一场“唇枪舌战”,在线探索美好居家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从文化的角度看,该节目()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14 文化创新(解析版)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14 文化创新(解析版)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14 文化创新答题要领——探究命题角度1文化创新的作用[答题术语](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命题角度2文化创新的途径[答题术语](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

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

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6)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

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17·高考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题及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题及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题及答案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题一、选择题(2015江西上饶下学期模拟)从2015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这样做是为了()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

材料中的“古诗词”是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本中增加古诗词的比重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发挥教育对人的作用使得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代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古诗词不能等同于先进文化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2015年是农历羊年品味情景。

回答下问题。

(2015四川南充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春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其中好的节目依然让人荡气回肠萦绕于心。

早在春晚节目准备期间各组别的导演就多次深入群众采风努力做到贴近百姓、扎根生活让创()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③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通俗文化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解析题干中导演多次深入群众采风贴近百姓、扎根生活让创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明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正确。

②本身说法不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A。

答案A(2015山东淄博模拟)2014年9月9日主席在看望北京师范大学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这是因为()②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嵌在脑子里”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④“嵌在脑子里”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是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可用排除法来做。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习题3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习题3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习题3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连续剧《沂蒙》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真实的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汲取营养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③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艺术家④文化创新要深入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A.①④ B.②④C.③④ D.②③2.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

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

这表明( )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发展的③文化创新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④文化的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②④ B.①②C.①③ D.③④3.在发展过程中,福永舞狮的技艺除了很好保存了传统技法外,还衍生了专用于比赛表演用的套路,配以桩、柱、钢线等道具代表崇山峻岭及铁索桥。

每场比赛或表演的节目套路都编排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演绎,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文化创新要符合群众需求③文化创新是通过故事演绎实现的④福永舞狮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A.②④ B.①③C.③④ D.①②4.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专家、学者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市的传统民风、民俗。

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生活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④我们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

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

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1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后习题

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1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一)学考达标练1.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为辩题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③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④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作为正方辩手的辩题应该是“学校应该支持过洋节”,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区别对待,②错误,应排除;④应该是反对过洋节的理由,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阐明了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形成世界文化的百花园,①②符合题意;③强调的是文化传播,④强调的是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欢庆中国的春节。

中国的春节越来越国际化说明(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②错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世界文化共同繁荣。

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

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高频考点02 文化传承与创新(必修3)(解析版)

高频考点02 文化传承与创新(必修3)(解析版)

高频考点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9年11月27~30日,第三届文明古国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办。

文明古国论坛自2017年成立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自信地发出了古国声音,奏响了文明对话新乐章。

唯有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古国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本国乃至全球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为此,我们应该()①坚定文化自信,力促古老文明优先发展②加强文化创新,摒弃古文明发展新文化③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优秀文化发展④深化文化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多样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思维发散型试题。

由题意可推断,文明古国的交流应该做到坚定文化自信,为共同发展提供指引;保护文化遗产,留住人类文化根脉;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优秀文化发展;深化文化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多样繁荣。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优先发展”表述不准确;②中“摒弃”表述错误。

2.如今,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承担起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的责任。

VIPKID(一家从事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的企业)成功的将中华文化输出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上将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将中华文化带到国外,让全世界的小朋友了解中华文化,并爱上中华文化。

这对文化企业启示有()①以文化发展为基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立足人类文化共鸣,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文化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应为“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应为立足“社会实践”,故排除。

3.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创新思路,创制了《清明上河图3.0》。

这一展演挖掘长卷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实现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让人们在新颖的感受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故宫参观。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是(见教材30页)①泰山②武夷山③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④黄龙寺风景名胜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话表明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7、下列属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是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③大力推广网络教育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

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

这说明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基本内涵相对稳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专题十考点3文化创新

专题十考点3文化创新

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点3 文化创新
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昆曲表演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创 作了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使中 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令人 震惊的强烈对比和美感。这表明( )。 ①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②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 的基本途径 ③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艺术 创作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意义: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 历的过程。②实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 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 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 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 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考点3 文化创新
【解析】由材料中“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 他决不肯放手便写”可知,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C符合 题意;A、B与材料主旨不符;D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C
考点3 文化创新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
怎么做
继承传 统,推陈 出新(创 与继承)
①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 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 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
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面向世 界,博采 众长(创 新与借 鉴、融 合)
考点3 文化创新
另见学生用书 另见精练案

必修3_第5课_文化创新测试

必修3_第5课_文化创新测试

第5课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2012·徐州模拟)我国一直都重视白蛇传传说、阿诗玛、凤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和浙江江郎山等自然物质遗产的登记和保护工作。

下列对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理解正确的是()①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保护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2012·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

“给力”成了热语表明()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4.(2012·深圳调研)下列选项既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立足于社会实践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2012·南京三模)歌手龚琳娜演唱的《忐忑》,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突破传统的民歌唱法,获得广泛好评。

这说明() A.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D.文艺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6.“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

论坛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

新教材适用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部编版必修4

新教材适用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部编版必修4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依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

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渐渐趋同B.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特征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剧烈的归属感答案:B解析:《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作者所作,日本作者也对它进行了改编,说明同一首曲子能够引起不同国家人民的共鸣,被各国人民所接受,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即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B项符合题意,C项与题意不符。

A项“渐渐趋同”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行能趋同;D项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

本题选B项。

2.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和气生财”,主见“诚恳守信”。

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传承性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和气生财”,主见“诚恳守信”,这说明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未体现文化具有民族性。

故选A项。

3.“什么都可以谈判,只有价值观不能谈判”,这是某公司坚持的原则。

一家公司一旦扩张到肯定规模,仅仅靠管理很难接着成长,必需借助统一的价值观聚集人心。

由此可见( )A.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B.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公司产生主动的影响C.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加长久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记答案:D解析:A、B两项错误,都忽视了文化和价值观作用的两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1.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 ,都包含着 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创新,是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践的含义:作为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是一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性活动3.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_____。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的作用)1.创新,是文化富有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4.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新时代文化创新的要求:)1.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

2._______________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___________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第二框一、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 _____。

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_。

2、重要途径有:重要途径(1)、。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_____________,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________________的努力之中。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关键在重要途径(2)、。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______、____与______ ,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过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________________。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要求:①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克服两种错误倾向: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则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要正确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和“”,又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主义”和“主义”。

4、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P55)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一、.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的目标之一,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二、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三、是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源远流长1、古代辉煌的历程(P63)上溯殷周时期,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__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代。

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薪火相传,—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很有说服力的。

(1)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_________之大、____________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66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在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二、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_______________的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例。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程度不同,受、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___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儿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P70它特有的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_______ _________。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_______ ____ __ __。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他的__________,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和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动力之源。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71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是什么?(P7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_____________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______________的事业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72—74)内涵:以为核心的,、、、的伟大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旗帜,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走________________道路,反对籁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___________________发扬光大,使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______________。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爱国主义是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永远的________________。

(2)、新时期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

在当代中国,与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薪火相传)P76-77(1)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各个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