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模电作业答案第七章

合集下载

模电第四版4~7章习题解答

模电第四版4~7章习题解答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测题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

A.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B.可使温漂小C.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2)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 B )。

A.高频信号B.低频信号C.任何频率信号 (3)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得同类半导体管的( C )。

A.指标参数准确B.参数不受温度影响C.参数一直性好 (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A )。

A.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5)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

(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两输入端电位之差。

( × ) (2)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I IO 是两输入端电流之差。

( √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dCMR A A K =。

( √ ) (4)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 √ )(5)在输入信号作用时,偏置电路改变了各放大管的动态电流。

( × )三、电路如图T4.3 所示,已知β1=β2=β3= 100 。

各管的U BE 均为0.7V , 试求I C 2的值。

解:分析估算如下:21100CC BE BE R V U U I A Rμ--==00202211B B B B I I I I ββββ++==++;0202()1R B B B I I I I ββββ+=+=++图T4.322021C B B I I I ββββ+==⋅+。

比较上两式,得 2(2)1002(1)C R R I I I A ββμβββ+=⋅≈=+++四、电路如图T4.4所示。

图T4.4(1)说明电路是几级放大电路,各级分别是哪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差放… … );(2)分别说明各级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指标(如增大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 )。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7章习题解答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7章习题解答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习 题 77.1 确定图7.1所示电路的漏极电流。

VTR D+DDV V P = -6V I DSS =3mA VTR D-DDV V P = 6V I = -12mA(a)(b)图7.1 习题7.1图(a) U GSQ =-2V ,mA)(33.1)621(3)1(P GS DSS D =-⨯=-=U U I I (b) U GSQ =3V ,I D =-20XXXX ×(1-3/6)=-3(mA)7.2 电路如图7.2所示,MOSFET 的U T = 2V ,K = 50mA/V 2,确定电路Q 点的I DQ和U DSQ 值。

)V (13.3241510015DD g2g1g2GSQ =⨯+=⨯+=V R R R U)mA (9.63)213.3(50)(22T GSQ DQ =-⨯=-=U U K I)V (2.112.09.6324d DQ DD DSQ =⨯-=-=R I V U7.3 试求图7.3所示每个电路图的U DS ,已知|I DSS | = 8mA 。

(a)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20XXXX -8×1=4(V)(b)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20XXXX -8×1.2=5.4(V) (c)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9+8×0.56=-4.52(V)R g1VT+V DD 24VR g2100k 15k ΩR d 200ΩVT+V DD 12VR g 10M ΩR d 1.0k ΩVT+V DD 15V R g 10M ΩR d 1.2k ΩVT+V DD -9V R g 10M ΩR d 560Ω(a)(b)(c)图7.2 习题7.2电路图 图7.3 习题7.3电路图7.4 某MOSFET 的I DSS = 20XXXXmA 且U P = -8V 。

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模拟电子技术试卷7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试卷7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试卷7答案
一、空题(每空1分)
1.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发射结反偏或零偏
2. 直流负、交流负、交流负、交流负
3.负载、偏置、提高开环增益、提供稳定偏置电流
4. 1 2
5. 电阻
6.电感电容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C
2. B
3.B
4. D
5. C
三、判断题(每题2分)
1. ×
2. √
3. ×
4. ×
5. √
四、简答题
1.答:交流负反馈主要对放大器的如下性能产生影响:
①稳定放大倍数,但减小增益 ; 2.5分
②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2.5分
③展宽频带; 2.5分
④减小非线性失真 2.5分
2.答:①注意极限参数的选择; 5分
②注意散热条件; 2分
③采取保护措施。

3分
五、分析计算题
1.解:①略 10分 ②7.61//-=⋅+⋅-=f m L
d m u R g R R g A 5分
Ω≈+=m R R R R gL g g i 5//1 5
分 Ω==k R R d o 20 5分 2.解:①-75mV--+75mV (10分) ②A uf =5×10-4 (10分)。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

第七章 功率放大电路1在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中,放大管的导通角分别等于多少?它们中哪一类放大电路效率最高?解 在输入正弦信号情况下,通过三极管的电流i c 不出现截止状态(即导通角θ=2π)的称为甲类;在正弦信号一个周期中,三极管只有半个周期导通(θ=π)的称为乙类;导通时间大于半周而小于全周(π<θ<2π)的称为甲乙类。

其中工作于乙类的放大电路效率最高,在双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中,理想情况下最高效率可达 78.5%。

2一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题5.2.2所示,设已知Vcc =12 V ,R L =16Ω,v I 为正弦波。

求:(1)在BJT 的饱和压降V CE S 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负载上可能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2)每个管子允许的管耗 P CM 至少应为多少?(3)每个管子的耐压 |V (BR)CEO |应大于多少?解 (1)输出功率W V R VP LCCom 5.4162)12(222=Ω⨯==(2)每管允许的管耗W W P P OM CM 9.045.02.02.0=⨯=≥(3) 每管子的耐压V V V V CC CEO BR 241222||)(=⨯=≥3设电路如图题5.2.2所示,管子在输人信号v I 作用下,在一周期内T 1和T 2轮流导电约 180o ,电源电压 Vcc =20 V ,负载R L =8Ω,试计算:(1)在输人信号Vi =10 V (有效值)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2)当输人信号v i 的幅值为 V im =Vcc =20 V 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

解(l )Vi =10 V 时1,141022==⨯==V i im A V V V VV V A V im V om 14==输出功率 W W R V R V P L om L cem 25.128142121212220=⨯=⋅=⋅= 每管的管耗 W W VV V R P P omomCC LT T 02.5)41414.31420(81)4(12221≈-⨯=-==π两管的管耗 W P P T T 04.1021==电源供给的功率 W P P P T V 29.2204.1025.120=+=+= 效率 %96.54%10029.2225.12%1000≈⨯=⨯=VP P η(2)20V 20=====CC im V om CC im V V A V V V V 时,W W R V P L 2582021212CC 20=⨯=⋅=W VVR P P CCLT T 85.6)4(22CC221≈-==πW P P P T V 85.3185.6250=+=+=%5.78%10085.3125%1000≈⨯=⨯=VP P η4一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题5.3.1所示,设v i 为正弦波,R L =8Ω,管子的饱和压降V CES 可忽略不计。

模电答案 第七章

模电答案 第七章
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
(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a;
(2)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d;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引入a;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d。
7-11电路如图题7-11所示,(1)试判断该放大电路引入了哪种反馈组态;(2)现希望对电路的性能进行改善,提高该电路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电路连线应作何改进?(3)比较改进前后闭环增益 是否相同?
题7-11图
解:
(1) 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2)若要使电路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需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连线可以做如下改动:
将 的基极与 的集电极相连,同时将 的一端从 基极移到 的基极;或将 的基极通过 接 , 的基极通过 接地。
(3)改接前
改接后
7-12在图题7-12所示放大电路中, 和 均为反馈元件。
(5)对于放大电路,若无反馈网络,称为开环放大电路;若存在反馈网络,则称
为闭环放大电路。
7-2判断图题7-2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各电路中,电容对交流信号均视为短路)。
题7-2图
解:
(a)由 、 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
(b)由 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
(d)图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在深度反馈条件下, ,故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定性分析:深度负反馈时,串联负反馈的输入电阻 ,电压负反馈的输出电阻 。
7-18设某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频率响应的表达式为
(1)画出它的波特图;
(2)为了使放大电路能够稳定工作(即不产生自激振荡),试求最大反馈系数的值。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7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7章
2018/1/21
R R // R f
6
2. 同相比例运算
虚断
iP i N 0 uP uI uN uP uI i R iF
虚短
uI uO uI R Rf

uO (1
Rf R
) uI
Ri R
R R // R f
*该电路中uIC=uI,即共模电压不为0!
作业:7-4、7-7、7-10(C)、7-12
设计电路实现: uO=10uI1+8uI2-20uI3 解:
RN 时 即: R3 // R f R1 // R2 // R
当:RP 有:
uO
Rf R1
Rf 10
uI 1
Rf R2
uI 2
Rf R3
uI 3
Rf 20
因为:
Rf 10
//
2018/1/21
与反相比例电路比较, 哪个性能好?
7
3. 电压跟随器
虚断
iP i N 0 uP uI
uO uN
虚短
uN uP
uO uI
电压跟随
*电压跟随器的性能比分立元件的射极跟随器好很多。
电路经常简化
2018/1/21
8
二. 加减运算电路
1. 反相求和运算
当: Rf R1 R2 R3 R4 R5 有:uO uI 3 uI 4 uI1 uI 2
2018/1/21 12
例题1
求:uO与uI的关系, Ro、Ri1、Ri2=? 解:
uO1 (1 uO
Rf 1 R1
)uI 1 (同相比例) Rf 2 R3 )uI 2 (叠加原理) Rf 2 R3 )uI 2

模拟电子技术答案 第7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模拟电子技术答案 第7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自测题一、现有电路:A.反相比例运算电路B.同相比例运算电路C.积分运算电路D.微分运算电路E.加法运算电路F.乘方运算电路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欲将正弦波电压移相+90o,应选用( C )。

(2)欲将正弦波电压转换成二倍频电压,应选用( F )。

(3)欲将正弦波电压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E )。

(4)欲实现A u=−100 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

(5)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三角波电压,应选用( C )。

(6)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波电压,应选用( D )。

二、填空:(1)为了避免50H z电网电压的干扰进入放大器,应选用( 带阻)滤波电路。

(2)已知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0kH z~12kH z,为了防止干扰信号的混入,应选用( 带通)滤波电路(3)为了获得输入电压中的低频信号,应选用( 低通)滤波电路。

(4)为了使滤波电路的输出电阻足够小,保证负载电阻变化时滤波特性不变,应选用( 有源)滤波电路。

三、已知图T7.3所示各电路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模拟乘法器的乘积系数k大于零。

试分别求解各电路的运算关系。

(a)(b)图T7.3解:图(a)所示电路为求和运算电路,图(b)所示电路为开方运算电路。

它们的运算表达式分别为:(a) 12413121234()(1)//f I I O f I R u u R u R u R R R R R R =-+++⋅⋅+ 11O O u u dt RC =-⎰(b) '23322144O I O O R R R u u u ku R R R =-⋅=-⋅=-⋅O u =习题本章习题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7.1填空:(1) ( 同相比例 )运算电路可实现A u >1 的放大器。

(2) ( 反相比例 )运算电路可实现A u <0 的放大器。

(3) ( 微分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4)( 同相求和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123Y aX bX cX =++,a 、b 和c 均大于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美第五章到第七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美第五章到第七章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自 测 题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C.输入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同时变化(2)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

A.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B.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3)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

A.0.5倍B.0.7倍C.0.9倍 即增益下降 。

A.3dBB.4dBC.5dB (4)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 = f L 时,与相位关系是 o U &iU &。

A.+45˚B.-90˚C.-135˚当f = f H 时,与的相位关系是 oU &i U &。

A.-45˚ B.-135˚ C.-225˚ 解:(1)A (2)B ,A (3)B A (4)C C二、电路如图T5.2所示。

已知:V C C =12V ;晶体管的C μ=4pF ,f T = 50MHz ,=100Ω, β'bb r 0=80。

试求解: (1)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smu A & (2);'πC (3)f H 和f L ;(4)画出波特图。

图T5.2解:(1)静态及动态的分析估算: ∥178)(mA/V2.69k 27.1k 27.1k 17.1mV26)1(V 3mA 8.1)1(Aμ 6.22c m bee b'i s ismTEQ m b be i e b'bb'be EQe b'c CQ CC CEQ BQ EQ bBEQCC BQ −≈−⋅+=≈=Ω≈=Ω≈+=Ω≈+=≈−=≈+=≈−=R g r r R R R A U I g R r R r r r I r R I V U I I R U V I u &ββ(2)估算:'πCpF1602)1(pF214π2)(π2μc m 'μTe b'0μπe b'0T ≈++=≈−≈+≈C R g C C C f r C C C r f πππββ(3)求解上限、下限截止频率:Hz14)π(21kHz 175π21567)()(i s L 'πH s b b'e b'b s b b'e b'≈+=≈=Ω≈+≈+=CR R f RC f R r r R R r r R ∥∥∥(4)在中频段的增益为dB 45lg 20sm≈u A & 频率特性曲线如解图T5.2所示。

中南大学模电作业答案

中南大学模电作业答案

I R max
UImax UZ R
52.5mA
>IZmax 40mA
所以电路不能空载
第6页/共21页
5 2)作为稳压电路的指标,负载电流IL的范围?
解:(2)
根据
I DZ min
U Imin U Z R
I L max
得负载电流的最大值
I L max
U Imin U Z R
I DZ min
U REF
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R3 R4 R5 R3 R4
UR
UO
R3
R4 R3
R5
UR
第11页/共21页
9
DC Sweep
第12页/共21页
9 DC Sweep
第13页/共21页
第14页/共21页
第15页/共21页
第16页/共21页
9 求出各电路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解:
UO=UZ+UREF=(UZ+1.25)V
(2)电容滤波电路适用于小负载电流, 而电感滤波电路适用于大负载电流。
(√)
(3)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若有一只整流管断开,
输出电压平均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 )
第8页/共21页
7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对于理想的稳压电路,△UO/△UI=0,Ro=0。 ( )√ 2)线性直流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开关型直流电源中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 3)因为串联型稳压电路中引入了深度负反馈,
因此也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 )
4)在稳压管稳压电路中,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必须
大于最大负载电流;
×( )
而且最大稳定电流与最小稳定电流之差应大于

模拟电子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
(a)(b)
解:①:门限电平为: ,输出特性如图所示
②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题7-7在图P7-7(a)所示电路中,设集成运放A1、A2、A3、均为理想运放,且其最大输出电压为UOPP=±12V。①A1、A2和A3各组成何种基本应用电路?
②A1、A2和A3各工作在线性区还是非线性区?
③若输入信号Ui=10sinωt(V),请在图P7—9(b)上画出相应的uo1、uo2和uo3的波形,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电压的幅值。
当U+=U-时,输出电压的状态发生改变。
比较器有两个不同的门限电平,故传输特性呈滞回形状.
当 当UI逐渐增大时,使Uo由+Uz跳变为—Uz所需的门限电平UT+
=7。3V
当 当UI逐渐减小时,使Uo由—Uz跳变为+Uz所需的门限电平UT—
=3.3V
回差(门限宽度) :
题7—10图P7-10中是正向输入滞回比较器的电路图,试估算其两个门限电平UT+和UT-以及门限宽度ΔUT,并画出正向输入滞回比较器的传输特性。

当uI1=-10V,uI2=0时,
当uo=+12V时,
当 时,即100t>2V时,uo=+12V变为uo=-12V
100t=2,t=0。02s
7—12设图P7-12中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①分析A1、A2、A3、A4和A5是否“虚地”或“虚短”;
②各集成运放分别组成何种基本应用电路?
③根据电路参数值写出uo1、uo2、uo3和uo4的表达式;
④假设uI1=1V,uI2=-1V,uI3=-0.5V,uI4=0。5V,试问当T=1s时uo4和uo5分别等于多少?已知运放最大输出为±15V,当t=0时电容C上电压为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
7-1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7-2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B A F E
7-3 7-5
a) R2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b) R3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c) R3引入正反馈
d) 级间R6引入交流正反馈;第一级R4引入电流串联负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
? A u
Rf 因A u 1 20 R1
故 Rf 190k
7-18
Hale Waihona Puke A) 电流并联负反馈uo
7-18
B) 电压串联负反馈
uo
7-18
C) 电压并联负反馈
uo
7-18
D) 电流串联负反馈
uo
第二级r7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er7电压并联负反馈fr3r7r8电流串联负反馈gr3r4电压串联负反馈hrf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76a无交流反馈只有直流反馈b电流并联负反馈c正反馈dr2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er1rf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fr1r3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77are1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交直流rf1和rf2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直流bre1rfre3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交直流713e
7-14
c) 正反馈 d) A1和A2合在一起构成基本放大电路,可以看成一个整 体。总体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满足深度负反馈的条件是R5>>R3,深度负反馈时的电 路增益与基本放大电路无关(不必求解基本放大电路 内部),只与反馈网络有关。
7-14
e) 处于深度负反馈
7-14
f)电压串联负反馈
7-16 1)引入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2)若闭环增益为20,则RF应取多少千欧?

模电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模电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与模拟电子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 (a) 10W 吸收功率 (b)10W 吸收功率 (c) 10W 发出功率 (d) 10W 发出功率 1.2 1P =8W 吸收功率; 2P =-16W 吸收功率; 3P =12W 发出功率 1.3 (a) A 5.0-=I (b)6V -=U (c) Ω1=R 1.4 A 1.0=I1.5 Ω1210=R h 6KW ⋅=W 1.6 F 2C μ= J 1046-⨯=W1.7 (a) A 5=I (b) 6V =U (c) 2A =I1.8 (a) 10V =U 50W =P (b) 50V =U 50W 2=P (c) V 3-=U 5W 1-=P (d) V 2=U 10W =P1.9 (a) A I 2= (b) 10V =U (c) 2A =I 1.10 (a) 18.75V =U (b) 3A =I (c) 0.9A =I 1.11 (a) 2V =U (b) 2.5A =I1.12 (a) 2V 11=U 72W -=P (发出功率) (b) 0.5A 2=I 5W 1=P (吸收功率) 1.13 (a) 4V =U (b) 2A -=I ;2A 1=I 1.14 (a) A I 3-= (b) 4V =U (c) 1A =I1.15 (a) A I 0= 2V -=U (b)A I 20-= V 10-=U (c) 1A 1=I 2A 2=I 1.16 (a) 2V =ab U (b) 7V =ab U (c) 2V =ab U1.17 (a) 0V 1=a V 8V =b V 6V 1=c V 0V 1=d V 6V =e V(b) 4V =a V 0V =b V 0V =c V 9V =d V V 11-=e V 1.18 断开:2V -=A V ; 闭合: 3.6V =A V 1.19 0.4A =I 10V =ab U 0V =ac U1.20 (a) 27V =U A I 3-= (b) 60W =P (c) 74W min =P第二章2.1 (a) Ω2.5 (b) Ω1.6 (c) Ω2.67 (d) Ω5 2.2 Ω5k =R 2.3 Ω81.25=R2.4 (1)400V 2=u (2) 4V 36=V (3)滑线变阻器、电流表均将被烧毁(电流过大)2.5 3V =U 2.6 A 2-=I2.7 (a) A 4=I (b) A 6.1=I 2.8 (a) A 9.0=I (b) A 4=I2.9 (a) 2V =V (b) 20V 1=V 6V 2=V2.10 (a) 7V =u A i 3= (b) 42V =u A i 1.1-= 2.11 60V =u2.12 4V =a u ; 2.5V =b u ;2V =c u2.13 14V -=U ;A 3-=I2.14 (a) A I 8.1= 121.6W -=P (b) A I 1= 12W -=P 2.15 52W 2=P ;78W 3=P 2.163.75A 2.17 4V =oc U ;Ω1=i R2.18 Ω4=R2.19 (a) A I 3= (b) mA I 33.1= (c) mA I 5.1=2.20 Ω10=R ; 35.1W =P 2.21 A I 5.2=;Ω20=i R 2.22 (a)Ω6=i R (b)Ω7.5=i R2.23 (a) A I 6.4-= 9.2W -=P (b) A I 5.22-= 12.5W 10-=P2.24 (a) 8V =U A I 1= (b)28V =U A I 5.0= 2.25 7.2V =U ; A I 4.1= 2.26 A I 4=2.27 1V 0=U 、A I 01.00=;Ω=100R ;Ω50=d R 2.28 A i 88.3= 2.29 3V =u ;A i 21=2.30 A )1cos 01.0(+t 2.31 Ω1=ab R 2.32 Ω8=ab R 2.33 b2.34 5V 1-=U ; 3V 2-=U ;5V 3=U 2.35 10V =ab U第三章3.1 (a)6V )0(=+u A 2.0)0(=+i (b) 20V )0(=+u A i m 10)0(=+(c) 8V )0(-+=u A 2)0(=+i 3.2 (a)A 05.0)0(=+L i 0V )0(=+C u1000A/S d d 0L -=-t iV/S 105d d 40C ⨯=-tu(b)A i L 5)0(=+ 17V )0(=+C u4.5A/S d d 0L =-tiV/S 0d d 0C=-tu3.3 ① 45V )0()0(=+-=C C u u A i C 0)0(=- A i m 45.0)0(C =+② mA i i L L 15)0()0(==+- 0V )0(=-L u 45V )0(=+L u ③ 换路时L i 、C u 不会跃变;C i 、L u 会跃变 3.4 19.5V ;6V3.5 V e 20-2⨯=u mA e 10-2⨯=i 3.6 (a) ms t 1= (b) s 2.4μ=t3.7 (a) V e 4)(-2t ⨯=t u ;mA e t i t 204.0)(-⨯=(b) V e3)(-111t⨯=t u ;mA e t i t 11167.0)(-⨯-=(c) V e 3)(-6t⨯=t u ;A et i t)1(5.0)(6--⨯=3.8 (a) )V e 1(9)(4103.3C t t u ⨯--=; (b) )V e 1(12)(-0.1t -⨯=t u C 3.9 )mA e 75.05.0()(208tt i -+-=3.10 A et i tL 101)(--=;V e 20)(-10t ⨯=t u L ;V e 1020)(-10t ⨯+=t u 3.11 A et i t)1(10)(500--=3.12 V e 761)(-t-=t u C 3.13 )V e8.12.2()(5105tt u ⨯-+=3.14 V e 821)(-5t+=t u C 3.15 A et i tL 45005.02.0)(-⨯+-=3.16 A e t i t -⨯+=3.05.0)(3.17 (a) )-()(=3)2()1()(t t t t t f εεεε----+(b) )1()1()(--+t t t t t f εε)(= (c) )2()42()1()22()(--+-+-+t t t t t t f εεε)(= (d) ]3)1()[3()]1(1)[1()()-()(=t t t t t t t f εεεε--+-+--++ 3.18 V )1(565.0)(48.0t C e t t u --⨯)(=ε3.19 ① V )1(2)(9o t e t t u --⨯)(=ε ②V )1(210)()2(9o ---⨯-t e t t u )(=ε 3.20 A )5.01()()(=t e t i t ε--3.21 V )e 80e 100(5-4C t t u --= A )e 8e 10(5-4:L t t i --= 3.22 临界阻尼情况;过阻尼情况3.23 V ]100e )10001(100[1000C ++-=-t t u ;A e 1001000tt i -=3.24 A/S 5.23.25 V 810)(5t C e t u --= 3.26 V 2)(5.1te t u -⨯=第四章4.2 mA )12031400(cos 20︒+=t i 4.3 U V 33m U =; mA I 152=4.4 A 63101︒∠=∙I A )63(cos 210)(1︒+=t t i ωA 117102︒∠=∙I A )117(c o s 210)(2︒+=t t i ωA 117103︒-∠=∙I A )117(c o s 210)(3︒-=t t i ω A 63104︒-∠=∙I A )63(cos 210)(4︒-=t t i ω4.5 V )37(cos 50︒+=t u ω4.6 A 7=I ;A5.3'=I4.7 Ω2.76k =R4.8 Ω4=R ;0.24H =L 4.9 V 113=U ;A 38.0=I 4.10 Ω5=R ;0.1F =C4.11 读数为A 5;()Ω-=j1612Z ;()j0.0403.0+=Y S4.12 (a)阻容串联:Ω5=R ;0.058F =C (b)阻感串联Ω=3R ,H 3.29=L4.13 Ω10=R ;172.2mH =L 4.14 A )1171000(cos 48.0)(︒+=t t i ab4.15 A )7.291000(cos 75.1)(1︒+=t t i ;A )3.561000(cos 92.3)(2︒+=t t i 4.16 A 728.15︒-∠=∙I4.17 A 41.1=I ;Ω14.1=R ;Ω=1.14C X ; Ω=07.7L X 4.18 视在功率A)V (447⋅=S 有功功率W)(400=P 无功功率var)(200=Q功率因数89.0cos =ϕ4.19 Ω+=)7j 22(Z W)(8.2=P 89.0cos =ϕ 4.20 ()Ω-=j2010L Z ; 0.005W max =P 4.21 j)V 3(10A +=V ;W 300=S ;ar Q v 300=4.22 ① Hz f 5o 103.2⨯=;433=Q ②A5.1o =I ;6495V ==C L U U4.23 Ω14.1=R ;H 67.0=L ;F 0.17μ=C ;20=Q 4.24 V 18=U4.25 断开时:V 3111=U ;V 2202=U 闭合时:V 01=U ;V 2202=U 4.26 A 1.4=I4.27 (a) V cos 1t u = V c o s 25.02t u -= (b) V sin 21t u =,V sin 5.02t u =(c) )V 0.252(21-t te eu +-=- )V 25.05.0(22t t e e u ---=4.28 H 0628.0=M4.29 V )143cos(2215oc ︒-=t u 4.30 62.0=K ︒∠=∙7652.1I 4.32 mH 86.52=M4.33 星形:相电流与线电流相等:A 1.5322A ︒-∠=∙I ,A 1.17322B ︒-∠=∙IA 9.6622C ︒∠=∙I ; W 8688=P三角形:相电流:A 1.5338B'A'︒-∠=∙I ,A 1.17338C'B'︒-∠=∙I ,A 9.6638A'C'︒∠=∙I 线电流:A 1.5366A ︒-∠=∙I ,A 1.17366B ︒-∠=∙I ,A 9.6666C ︒∠=∙IW 26064=P4.34 ︒-∠=∙1.3744A I ,A 1.15722B ︒-∠=∙I ,A 9.8222C ︒∠=∙I ,W 23232=P 4.35 不可; A 022A ︒∠=∙I ,A 3022B ︒-∠=∙I , A 3022B ︒∠=∙I ,︒∠=∙01.60N I 4.36 A :0A 1A :5.77A 2A :10A 3A :5.77A 4.37 TtU U ∆⋅=m T t U U ∆⋅=m av4.38 123V =U A 11=I 273.5W =P4.39 V 3.131,A 93.1, A 86.1 4.40 V )45(cos 55)(2︒-+=t t u ω4.41 V )455.1cos(2)1.532cos(25.0)(R ︒-+︒-+=t t t u ,W 75.3375.0S1=+=P 4.42 0.8mA 1, V 4.67, .82W 0 4.43 A 12C =I 4.44 ︒∠=∙9.3625oc U 4.45 ]Re[2A A *∙∙I U 4.46 V 17 4.47 5W =P 4.48 A 02︒∠=∙I第五章5.5 (a)⎩⎨⎧-=->=-≤3V V 3V 3o o u u u u u ii i (b) ⎩⎨⎧=>=≤i i i u u u u u o o V 33V V 3(c)⎩⎨⎧=>=≤3V V 3 V 3o o u u u u u i i i (d) ⎩⎨⎧=≥=≤i i i u u u u u o o V 33V V 3 (e) ⎩⎨⎧=-≥-=-≤i i i u u u u u o oV 33VV 35.9 “与”门5.14 利用二极管5.15 ① V 6o =U ;A 6L m I =;A 24Z m I =② V 4.2o =U ;A 48L m I =;A 0Z m I = ③ 增大R 的阻值5.16 4.65V4.65V 4.65V V 65.44.65V V 65.4o o o -=≥-=≤≤-=-≤u u u u u u u i i i i第六章6.3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6.4 ① C E B ② 40 ③ PNP 6.5 15;100;306.6 增大;下降;左移;上升;增大 6.7 截止;饱和;饱和 6.9 D 6.10 Ω1k o =R6.11 ①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6.12 ①9V CC =V ;Ω1k E =R ;12V CEQ =U ;Ω2k L =R ②截止失真;4V opp =U 6.13 ①2mA CQ =I ; 5.4V CEQ -=U ②0V CQ =U ;截止 ③7.3V CQ =U ;饱和④Ω455k B1=R ⑤45.1u -=A6.15 1mA EQ =I ;9.5V CEQ =U ;83u =A ;Ω29i =R ;Ω1k .2o =R 6.16 44u -=A ;减小;增大 6.17 饱和失真;增大B1R 或减小B2R6.19 ①Ω19.2k 2=R ②mV sin 580o t u ω-= ③Ω8.3k i =R ;Ω44o =R6.20 ①1T 共射;2T 共射;3T 共集 ②2mA C1Q =I ;3mA C2Q =I ;4mA C3Q =I ;Ω31k B1=R ③568u =A ④Ω1.2k i =R ;Ω48o =R6.21 ①W 125.10max o =P ② 2.5W CM =P ;38V (BR)CEO =U ; 1.125A CM =I 6.22 ①W 9max o =P ② 1.8W CM =P ③V U CEO BR 24)(>6.23 ①18V min CC =V ② 1.125A CM =I ;36V (BR)CEO =U ③12.89W V =P④2W CM =P ⑤12.7V =U 6.24 ①5V C =U ;调整1R 或3R ②调整2R ,使其增大 ③烧毁三极管 6.25 ① 3.5W o =P ②W 5V =P ③0.75W T2T1=P P = 6.26 分别处于击穿区、饱和区、非饱和区6.28 ①1mA DQ =I ②Ω2k S1=R ③Ω6k max S2=R④)310(2u S R k kA +-= C ⑤2i 334S G R R R +=;Ω10k o =R6.29 ①V 2GSQ -=U ②0.22mA D Q =I ;V 8.9DSQ =U ③0.44mS m =g 6.30 beC L u 1)//(r g R R g A m m +-=β;G R R =i ;C R R =o6.31 Ebe L C m E D m R r R R R g R r R g A )1()//(1)])1(//([2be2u βββ++⋅+++=; 321i //G G G R R R R +=;L C R R R //o =6.34 ①mA I Q C 11=;V 10CE1Q =U ②10u -=A ③Ω23k i =R ;Ω6k o =R 6.35 ①mA I I Q C Q C 5.021==、V7.921=Q CE Q CE U U =;mA I Q C 13=、V8.10CE3Q =UmA I Q C 5.04=、V 7.0CE4Q =U6.36 ①V 9.2O Q =U ②])1([2)//(111C2L u E be B R r R R R A ββ+++=第七章7.1 (a)电流并联负反馈 (b)电流串联负反馈 (c)电压串联负反馈 (d)电压并联负反馈 7.2 ①上负下正 ②电压串联负反馈7.4 (a)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正反馈 (c)电压并联负反馈 (d)电流串联负反馈 (e) 正反馈 (f)电流并联负反馈 7.5 (a) 13u R R A -= (b) 32u R R A -= 7.6 (a) 电压并联负反馈;BR R A Fud -= (b) 正反馈7.7 电压串联负反馈 )(121u E D ER R R R R F ++=7.8 电压串联负反馈 )1)()(1(6598917uf R R R R R R R A +++= 7.9 ①mA I C 12= ②mA I C 2.33= ③减小 C2R④应改为电压串联负反馈,f R 接至2b 、3b 接1c ⑤变动前10uf -=A ;变动后11uf =A 7.10 2500;0.0967.11 31099.9-⨯;91;-9%7.12 ① 电压负反馈,F R 接在 3T 射级和 1T 射级之间 ② 电流负反馈,F R 接在 3T 集电极和 1T 基极之间7.13 ①V 71=Q C U ;V 7.01-=Q E U ②V 576.61=C u ;V 424.72=C u③ 3b 与1c 相连 ④Ω9k F =R7.14 ①V 522==C C U U ②1c 接运放反相端,2c 接运放同相端;③10uf =A ④1c 接运放同相端,2c 接运放反相端,F R 接1 b ;9uf -=A 7.15 电压串联负反馈,254421o )()(R R R R R R u u i ++=第八章8.1 (a) V 45.0o =u (b) V 15.0o -=u (c) V 9.0o =u (d) V 15.0o =u 8.2 ① i u R R u 12o1-= ;i u R R R R Ru )(63612o +-= 8.3 ① i u R R R R R u )(63612o +-= 8.4 2500u -=A 8.6 50084o +-=i u u 8.7 ① 44332211o i F i F i F i F u R Ru R R u R R u R R u ----=② )41212(4321o i i i i u u u u u +++-= (V 0V 15o ≤≤-u ) 8.8反相比例运算;40u -=A ;V 6.58.9① f offoffi i i o ref R R V d R V u ])21([301o -=∑=+ ② 组成偏置电路,使电路由单极性输出变为双极性输出8.10 ① dt R t u R t u C t u i i ))()((12211o +⎰)=-( 8.11 ① 每个节点由3个支路构成,每个支路的电阻为2R② )2(321o ∑-=⋅=n i i i nf ref d RR V u③ V 10V 0O ≤≤U8.12 dtt du t u i )()(o1-=;)(2)(o t u t u i = 8.13 ① (a)反相比例运算器 (b)乘法器② (a) 23)(1124o R R S i S I R u I R u -= (b) )(21o i i S u u RI u ⋅-= 8.14 ① 带通 ② 高通 ③ 带阻 ④ 低通8.15 一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二阶无源低通滤波器;二阶无源带阻滤波器; 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8.16 ① 30.8o =A ;200Hz o =f ;5=Q ② 50o =A ;20Hz o =f ;5=Q 8.17 ① 过零比较器 ② 单门限比较器 ③ 迟滞比较器 8.18 ①1A 、4A 为虚地; 2A 、3A 为虚短②1A 为反相加法器;2A 为电压跟随器;3A 为减法器;4A 为积分器;5A 为过零比较器 ③321o152.0i i i u u u u ---=;4o2i u u =;)(2o1o2o3u u u -=;t u U u C 2)0(3o o4--= ④ V 2.1o4=u ;V 15o5-=u8.19 ①1A 为积分器;2A 为迟滞比较器 ②ms 20 ③ms 808.20 实际是个窗口比较器;当时,或B A U u U u <>i i 输出为低电平;否则输出为高电平。

模拟电子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第七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基本放大电路7.1 试判断题7.1图中各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并说明原因。

解:a、b、c三个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均正常工作,但b图中集电极交流接地,故无交流输出。

d图中晶体管集电结正偏,故晶体管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交流输入信号交流接地。

因此a、c两电路能放大交流信号,b、d两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7.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2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5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三极管的输入电阻ber;(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压放大倍数;(4)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5)如果输入信号由内阻为1kΩ的信号源提供,计算源电压放大倍数;CC+o-题7.2图C CC(a)题7.1图(6)去掉负载电阻,再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1)A A R U U I B BE CC B μ40104103007.01253=⨯≈⨯-=-=- mA A I I B C 210210405036=⨯=⨯⨯==--βV I R U U C C CC CE 61021031233=⨯⨯⨯-=-=-(2)Ω=+=+=9502265030026300C be I r β(3)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放大倍数7995.03||350||-=-=-=be L C u r R R A β(4)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 (6)15895.0|350-=-=-=beC u r R A β输入电阻:Ω≈⨯==950950||10300||3be B i r R r输出电阻 Ω==k R r C 307.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题7.3图所示。

已知100=β (1)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4)当i u 足够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何种失真,如何调节R B 消除失真?解: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所示,CCBQ E BEQ BQ B U I R U I R =+++)1(β+u o -CC +u o -题7.3图A mA R R U U I EB BEQ CC BQ μβ435.010130015)1(=⨯+≈++-≈由此定出静态工作点Q 为mA I I BQ CQ 3.4==β,V R R I U U E C C CC CEQ 3.4)5.02(3.415)(≈+⨯-=+-=(2)Ω=⨯+=9053.426100300be r 由于R E 被交流傍路,因此16690.05.1100||-=⨯-=-=be L C u r R R A βΩ≈==k r R r be B i 9.0905.0||300||Ω==k R R C O 2(3)由于U CEQ =4.3V ,故最大不饱和失真输出电压为 V U U CEQ 6.37.03.47.00=-=-=' 最大不截止失真输出电压近似为V R I U L CQ 4.65.13.40=⨯='⋅='' 因此,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为3.6V 。

模拟电子技术 第七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 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解答题7.1 现有电路如下:A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B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C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入A 、B 或C 。

(1)制作频率为20Hz ~20kHz 的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应选用_ A 。

(2)制作频率为2 MHz ~20MHz 的接收机的本机振荡器,应选用_ B 。

(3)制作频率非常稳定的测试用信号源,应选用_ C 。

题7.2 设电路如图7-48所示,10k Ω,C=0.1μF R =(1) 求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2) 为保证电路起振,对f1R R 的比值有何要求? (3) 试提出稳幅措施.图7-48解:(1))(313)1(00222212ωωωωωωω-+=++=+==j RC j C R RC j Z Z Z u u F o f vHz RCf f 159210===π (2) 2,3111〉〉+=R R R R A f f V(3) 1R 选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或选用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阻f R题7.3 对图7-49所示的各三点振荡器的交流通路,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哪个可能振荡,哪个不能,指出可能振荡的电路属于什么类型.图7-49解:(a)。

180=+f a ϕϕ,不能振荡;(b)。

360=+f a ϕϕ,改进型的电容三点式。

(c)。

180=+f a ϕϕ,不能振荡。

题7.4 已知振荡电路如图7-50(a)和(b)所示,试判断它们能否振荡,若不能,如何修改电路使其满足相位平衡振荡条件CR +C R 1b R V 1b R eC 2b R eR V()a ()b图7-50解:(a)为变压器反馈式电路,图中三极管基极电位V V B 0=,即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应考虑加隔直电容C ;其次,根据变压器同名端的规定,将右侧线圈同名端改在下方,电路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电路属电容三点式电路,图中三极管发射极和集电极极性相同,由电容分压产生的反馈量至三极管的发射极,其极性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由于发射极有耦合电容e C ,反馈量会被短路至地。

模电课后习题第七章

模电课后习题第七章

习题七7-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

(1)运算电路中一般均引入负反馈。

√(2)在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均为虚地。

×(3)凡是运算电路都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求解运算关系。

√(4)各种滤波电路的通带放大倍数的数值均大于1。

×解(1)√(2)×(3)√(4)×7-2现有电路:A.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B.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C. 积分运算电路D. 微分运算电路E. 加法运算电路F. 乘方运算电路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欲将正弦波电压移相+90O,应选用 C 。

(2)欲将正弦波电压转换成二倍频电压,应选用 F 。

(3)欲将正弦波电压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E 。

(4)欲实现A u=-100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

(5)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三角波电压,应选用 C 。

(6)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波电压,应选用 D 。

解:(1)C (2)F (3)E (4)A (5)C (6)D7-3填空:(1)为了避免50Hz电网电压的干扰进入放大器,应选用带阻滤波电路。

(2)已知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0kHz~12kHz,为了防止干扰信号的混入,应选用带通滤波电路。

(3)为了获得输入电压中的低频信号,应选用低通滤波电路。

(4)为了使滤波电路的输出电阻足够小,保证负载电阻变化时滤波特性不变,应选用有源滤波电路。

解:(1)带阻(2)带通(3)低通(4)有源7-4已知图P7-1所示各电路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模拟乘法器的乘积系数k大于零。

试分别求解各电路的运算关系。

图P7-1 题7-4图解图(a) 先求u o 1 再求u oi321f 2i21i1f o1u //R 1u uu ⎪⎭⎫ ⎝⎛++⎪⎭⎫ ⎝⎛+R R R R R =-dt u //R 1u u dt u 1u i321f 2i21i1f o10⎰⎰⎥⎦⎤⎢⎣⎡⎪⎭⎫ ⎝⎛++⎪⎭⎫ ⎝⎛+=R R R R RC R RC =-图(b)设运放A 2输出为u o 2依图有 2o 43o 4321i o2ku u u u R R R R R R =-=-,-= 得到 i 3142o u k u ⋅R R R R =7-5 电路如图P7-2所示,T 1、T 2和T 3的特性完全相同,填空: (1)I 1≈ mA ,I 2≈ mA ;(2)若I 3≈0.2mA ,则R 3 ≈ kΩ。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模拟电子技术(中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模拟电子技术(中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5分)BJT管的输入电阻比MOSFET的输入电阻高。

A.对B.错2【判断题】(5分)稳压管的稳压作用是利用了PN结的反向截止特性。

A.错B.对3【单选题】(5分)要实现BJT的放大作用,对发射结与集电结的要求是()。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B.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C.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D.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4【单选题】(5分)工作在放大区的某晶体三极管,如果当I B从12μA增大到22μA时,I C从1mA变为2m A,那么它的β约为()。

A.90B.50C.83D.1005【单选题】(5分)在放大电路中,测得BJT管三个管脚电位分别为6V、6.7V、12V,则这三个管脚分别是()。

A.E、B、CB.E、C、BC.C、E、BD.C、B、E6【单选题】(5分)A.73B.8.7C.5.7D.4.37【单选题】(5分)设某增强型N沟道MOS管U GS(th)=3V,试问当它的栅源电压u GS=2.5V时,该管处于()区。

A.放大B.可变电阻C.截止D.击穿8【多选题】(5分)A.aB.bC.dD.c9【多选题】(5分)A.bB.dC.cD.a10【多选题】(5分)A.bB.dC.cD.a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5分)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所以可以各级独自计算各自的Q点。

A.对B.错2【判断题】(5分)耗尽型N MOS管的多子与少子都参与导电。

()A.错B.对3【单选题】(5分)A.12B.0.5C.0.7D.64【单选题】(5分)设某增强型N沟道MOS管U GS(th)=3V,试问当它的栅源电压u GS=2.5V时,该管处于()状态。

A.截止B.放大C.饱和D.击穿5【单选题】(5分)A.6B.4.24C.5.7D.4.036【单选题】(5分)A.=-1200B.=1200C.>1200D.<12007【单选题】(5分)A.40B.10C.1008【多选题】(5分)现有直接耦合基本放大电路如下,有电流放大作用的电路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min≈143Ω
R2max=RW-R1min ≈9.86 kΩ
9
推导电路的传递函数,并说明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滤波电路
sR2C (a) Au (s) 1 1 sR1C R1 sC
R2
高通滤波器
1 1 R2 ( R2 ) 1 sC sC R2 (b)Au ( s) 低通滤波器 R1 R1 1 sR2C
W的滑动端在最上端时,若uI1=10mV,uI2=20mV,
则uO=?
(3)若uO的最大幅值为±14V, 输入电压最大值 uI1max=10mV,uI2max=20mV,最小值均为0V, 则为了保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R2的最大值为多少?
解:(1)A2同相输入端电位 Rf uP2 u N2 (uI2 uI1 ) R
(uI2 uI1 ) 20mV
若R1为最小值,则为保证 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uI2 uI1 ) 20mV 时集成运放的输出电压应为+14V
RW 10 写成表达式为 u O 10 (u I2 u I1 ) 10 20 14 R1 min R1 min
解:
(1)带阻滤波器 (2)带通滤波器 (3)低通滤波器 (4)低通滤波器
12
已知R1=R=R'=100kΩ,R2=Rf=100kΩ,C=1μF。
解(1) Rf Rf uO1 uI uO R1 R2 uO uI
u O1 u O uI iC R R
uO 1 1 iC dt C RC
Aup 1
Rf R1
2
取R f R1 10K
1 f0 2 KHz 2RC
取C 0.1F
则R 1.59K
7
已知稳压管工作在稳压状态,试求负载电阻中的电流。
串联电流反馈 压控流源
-
uf
+
uP UZ IL 0.6m A R2 R2
8 (2)当R
(1)写出uO与uI1、uI2的运算关系式;
R3 R4 uI1 uI2 )( ) uO uM iR 4 R4 ( R3 R4 R5 R1 R2
2 (b)A1组成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A2组成加减运算电路;
u
O1
uO1
R3 (1 )uI1 R1
u u
I1
I2
R5 R5 uO uO1 (1 )uI2 R4 R4 R5 R3 R5 R5 (1 )uI1 (1 )uI2 (1 )(uI2 uI1 ) R4 R1 R4 R4 R5 (1 )uI R4
1 uO RC
t
t2
1
u I dt u O (t1 )
1 uO uI (t 2 t1 ) uO (t1 ) - uI (t2 t1 ) uO (t1 ) 100 RC
3
若t=0时uO=0,则t=5ms时 uO=-100×5×5×10-3V=-2.5V 当t=15mS时
1
Rf Rf Rf uO uI1 uI2 uI3 R1 R2 R3
2uI1 2uI2 5u13
Rf Rf Rf uO uI1 uI2 uI3 R1 R2 R3
10uI1 10uI2 I1 ) 8 (u I2 u I1 ) R1
uO=[-100×(-5)×10×10-3+(-2.5)]V=2.5V
uo3 (25ms) 2.5V uo 4 (35ms) 2.5V
4
为了使图所示电路实现除法运算, 1)标出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 2)求出uO和uI1、uI2的运算关系式。
解: 1)为了引入负反馈,
A的上端为“+”,下端为“”。 2)
(1)试求出uO与 uI的运算关系。 (2)设t=0时uO=0,且uI由零跃变为-1V, 试求输出电压由零上升到+6V所需要的时间。
u I dt 10 u I dt
(2)uO=-10uIt1=[-10×(-1)×t1]V=6V,故t1=0.6S。 即经0.6秒输出电压达到6V。
2
(c)A1、A2、A3 均组成为电压跟随器, A4组成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u
I1
等效电路
u u
I2
I3
R4 uO (uI1 uI2 uI3 ) 10 (uI1 uI2 uI3 ) R1
3
已知输入电压uI的波形,当t=0时uO=0。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解: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 当uI为常量时
10 (uI2 uI1 )
R2 uO (1 ) uP2 R1 R2 RW 10(1 )(uI2 uI1 ) 或 u O 10 (u I2 u I1 ) R1 R1
8 (2)将u
I1=10mV,uI2=20mV
代入上式,得uO=100mV
(3)最大值为
1 j
U o1
二阶带通滤波器
f p2
Uo 1 UI f p1 f 1 j 1 j f f p2
fp1
f p1
fp2
1 1 f p2 2R1C1 2R2C2
6
试设计一个一阶LPF,其通带放大倍数为2,通带截止频率 为2KHz。画出电路图。
' uO kuOuI2
R ' uI1 uO R Rf
R (0.1uOuI2 ) R Rf
10( R Rf ) u I1 uO R u I2
5
试说明图示各电路属于哪种类型的滤波电路, 是几阶滤波电路。
U o1
1 1 j
1
f p1 f
f
UI
Uo
10 求出图示各电路的运算关系
uI1 uI2 u R3 ( ) kuOuI3 R1 R2
' O
实现求和、 除法运算
R3 uI1 uI2 uO ( ) kuI3 R1 R2
11
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哪种类型的滤波电路。
(1)抑制50Hz交流电源的干扰; (2)处理具有1Hz固定频率的有用信号; (3)从输入信号中取出低于2kHz的信号; (4)抑制频率为100kHz以上的高频干扰
Rf Rf Rf Rf uO u I1 u I2 u I3 u I4 R1 R2 R3 R4
20uI1 20uI2 40u13 u14
2
M
(a)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uI1 uI2 uM R3 ( ) R1 R2
uI1 uI2 uM iR4 iR3 iR5 R1 R2 R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