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 被滤过物质的大小和所带的电荷. 分子量大,有效半径大,不易通过. 同一有效半径的分子,带正电荷易通过, 带负电荷难通过.
(二)滤过的动力
有效过滤压
有效滤过压: 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 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滤过平衡: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 概念:
滤液与血浆的区别?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 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入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滤过分数=125ml/660mlx100%=19%
特点: 1. 肾血流量大、流速快; 2. 两套毛细血管的血压差异大(即肾小球毛细血 管内血压较高,有利于它的滤过;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3. 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十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结构
一、肾的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 T11-L2;右肾:T12-L3 二、形态: (1)两端:上端:宽薄;下端:窄厚 (2)两面:前面:凸;后面:平 (3)两缘:外侧缘:向外隆凸;内侧缘:凹有肾门、肾V、肾垂及N,淋巴管出入部 (4)被膜:内层:纤维囊、中层:脂肪囊、外层:肾筋膜
传出N:盆N(+)
效应器:逼尿肌收 生理效应:
阴部N(-)
尿道内括A肌(一) 尿道外括肌(一) 尿液排出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尿液性质 1、量(每昼夜):正常 1000~2000ml; 多尿长期>2500ml; 少尿<100~500ml; 无尿<100ml。 2、理化性质:色透明淡黄; 渗透压925~3727KPa; 比重:1.012~1.025; PH:5~7。 3、化学成分:水:95~97%; 有机物:含氮废物(尿素、尿酸盐) 无机物:Na+、Mg+、K+、Ca++、Cl二、肾小球滤过作用 正电易过 1、滤过因素:滤过膜通透性、滤过物分子量大小、滤过物电荷: 负电难过 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 血浆胶渗压 囊内压 “=肾小球”cap压——(血浆胶压+囊内压) =50-(30+10) =10mmHg 滤过率:125ml/min

肾的构造
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细段—— 远曲小管
二、形态:
泌尿小管 肾单位 曲部 直部
(5)实质:
集合管
肾小管
间质:CT、血管、N、淋巴管
直部 曲部
髓袢
(二)肾脏的组织学构造
肾实质中有大量的肾单位、集合管,其间有少量结缔 组织。肾单位是尿液形成,集合管是收集、浓缩尿液
肾的血液循环
终尿
1-2L/天 平均1.5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无糖、Na、Cl、K少尿素、 肌酐比原尿多 1%排出体外
99%被重吸收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 管腔中渗透压 妨碍水的重吸收 水重吸收 尿量 渗透性利尿:如葡萄糖、甘露醇的渗透性利 尿作用。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尿?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大量输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有效滤过压
GFR 很快达到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Na+重吸收 (1)部位: 主要在近端小管 Na+主动重吸收方式为主
2. 葡萄糖的重吸收
(1)部位:100%近曲小管(尤其前半段) (2)方式: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3)特点:葡萄糖重吸收具有一定的限度
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 (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分泌: 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 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 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及通透性
内层: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防止血细胞通过 滤过膜的结构 三层
中层:基膜(是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细纤维网结构) 水和部分溶质可以通过, 为主要滤过屏障 外层:肾小囊的上皮细胞(细胞相互交错的 足突间形成滤过裂隙膜),最后滤过屏障
滤过膜的通透性 取决于两方面:
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排尿及调节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Fra Baidu bibliotek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②K+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 量: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方式:K+-Na+交换 ③NH+3分泌:部位:肾小管 方式:扩散 条件:pH值:小管液↓时;NH3向小管液内扩散 终产物:NH3+H+NH+4; NH4+Cl-+NH+4Cl 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小球功能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肾小管功能调节:抗利尿素:血浆渗透压改变、循环血量改变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