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 被滤过物质的大小和所带的电荷. 分子量大,有效半径大,不易通过. 同一有效半径的分子,带正电荷易通过, 带负电荷难通过.
(二)滤过的动力
有效过滤压
有效滤过压: 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 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滤过平衡: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 概念:
滤液与血浆的区别?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 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入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滤过分数=125ml/660mlx100%=19%
特点: 1. 肾血流量大、流速快; 2. 两套毛细血管的血压差异大(即肾小球毛细血 管内血压较高,有利于它的滤过;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3. 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十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结构
一、肾的位置:腹后壁脊柱两侧:左肾 T11-L2;右肾:T12-L3 二、形态: (1)两端:上端:宽薄;下端:窄厚 (2)两面:前面:凸;后面:平 (3)两缘:外侧缘:向外隆凸;内侧缘:凹有肾门、肾V、肾垂及N,淋巴管出入部 (4)被膜:内层:纤维囊、中层:脂肪囊、外层:肾筋膜
传出N:盆N(+)
效应器:逼尿肌收 生理效应:
阴部N(-)
尿道内括A肌(一) 尿道外括肌(一) 尿液排出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尿液性质 1、量(每昼夜):正常 1000~2000ml; 多尿长期>2500ml; 少尿<100~500ml; 无尿<100ml。 2、理化性质:色透明淡黄; 渗透压925~3727KPa; 比重:1.012~1.025; PH:5~7。 3、化学成分:水:95~97%; 有机物:含氮废物(尿素、尿酸盐) 无机物:Na+、Mg+、K+、Ca++、Cl二、肾小球滤过作用 正电易过 1、滤过因素:滤过膜通透性、滤过物分子量大小、滤过物电荷: 负电难过 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 血浆胶渗压 囊内压 “=肾小球”cap压——(血浆胶压+囊内压) =50-(30+10) =10mmHg 滤过率:125ml/min
一
肾的构造
肾小体 血管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细段—— 远曲小管
二、形态:
泌尿小管 肾单位 曲部 直部
(5)实质:
集合管
肾小管
间质:CT、血管、N、淋巴管
直部 曲部
髓袢
(二)肾脏的组织学构造
肾实质中有大量的肾单位、集合管,其间有少量结缔 组织。肾单位是尿液形成,集合管是收集、浓缩尿液
肾的血液循环
终尿
1-2L/天 平均1.5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无糖、Na、Cl、K少尿素、 肌酐比原尿多 1%排出体外
99%被重吸收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小管液中某溶质浓度 管腔中渗透压 妨碍水的重吸收 水重吸收 尿量 渗透性利尿:如葡萄糖、甘露醇的渗透性利 尿作用。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尿?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大量输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有效滤过压
GFR 很快达到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Na+重吸收 (1)部位: 主要在近端小管 Na+主动重吸收方式为主
2. 葡萄糖的重吸收
(1)部位:100%近曲小管(尤其前半段) (2)方式: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3)特点:葡萄糖重吸收具有一定的限度
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 (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分泌: 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 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 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及通透性
内层: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防止血细胞通过 滤过膜的结构 三层
中层:基膜(是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细纤维网结构) 水和部分溶质可以通过, 为主要滤过屏障 外层:肾小囊的上皮细胞(细胞相互交错的 足突间形成滤过裂隙膜),最后滤过屏障
滤过膜的通透性 取决于两方面:
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排尿及调节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Fra Baidu bibliotek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②K+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 量: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方式:K+-Na+交换 ③NH+3分泌:部位:肾小管 方式:扩散 条件:pH值:小管液↓时;NH3向小管液内扩散 终产物:NH3+H+NH+4; NH4+Cl-+NH+4Cl 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小球功能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肾小管功能调节:抗利尿素:血浆渗透压改变、循环血量改变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