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注重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课程的模式研究,对我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模块开发,探索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林规划设计、工学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于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垦区高职教育园林工程技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类别为省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为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
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合理存在,关键是特色创新,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逻辑主线。
只有走特色之路,才有可能成功。
就当前而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
我国的工学结合是学习了国外的教育模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
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因此,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
[1]。
依托垦区高职教育改革政策支持,对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新课程结构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开发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该课程建设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着重体现工学结合中的“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
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工学结合开发模式
2.1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
确立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调研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
习情境设计——开发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进行项目教
法设计——制定学习绩效评价标准。
2.2工学结合开发的成果
2.2.1 据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总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植物生产、销售、养护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岗位群;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岗位群。
就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岗位,确定其典型的工作任务有绿化项目的概念方案设计;绿化项目方案的深化;植物种植设计;相关施工图的制作;项目投资预算等。
其涉及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绘画、制图、园林规划设计、植物种植、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园林概预算等学习领域的内容。
2.2.2由行动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完成一项绿化工程设计工作,其工作过程可以初步归纳为:承接设计任务——前期资料准备——草图方案——方案构思深化——方案的确定——方案扩初设计——方案植施——方案环施——方案文本——汇报成果——评审。
过程中规划设计主要的行动领域内容可以概括为:景观工程任务的承揽;概念方案的制作;方案设计制作;方案的扩初设计;绿化施工图的制作;道路建筑小品施工图绘制及方案说明书撰写等;这是完成一个绿化工程项目必需具备的关键步骤或关键任务。
就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完成一个工程项目需要的多项能力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将前沿学科的知识渗入后续学科,甚至是多学科同时开发一项技能,这就涉及对理论知识体系重新组合。
区别于传统园林规划设计学科注重以理论为主,注重强调方案的设计难度或高度,现在内容的选择更突出理论与实践合一,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更注重方案制作、施工图绘制、预算、展示、汇报等综合能力的开发。
为保证学生能力能螺旋式上升,在由调研到实施反馈到再调研,经过四年的实践,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企业参与下开发为五个教学情境,即小游园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选取内容从浅到深,能力从简到难,并选取实际的绿化工程项作为载体,注重把每一个工作情境开发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2.3 课程标准及特色教材的确定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以及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在校企合作人员及工作管理小组及团队人员的综合努力下,对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编写了课程标准及园林规划设计导向性教材。
2.2.4 教法改革
主要应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来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导向教学的,以实际发生的绿化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驱动,按六步教学法即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展开教学。
资讯环节主要针对本次教学情境,教师就理论任务向学生进行知识点播(包括现场踏堪或参观实习)。
计划环节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模仿公司的“workshop”工作组),信息加工,进行草图方案设计。
决策环节是对小组草图方案的深化,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
实施阶段是方案的再次深化,即方案扩初设计(要依项目内容决定)。
还包括种植设计和相关的环境施工图(据市场反馈而设),这是最体现“教学做”环节的阶段。
方案准备完成后进行小组检查汇报,即小组模仿招投标现场进行方案汇报,并进行小组自检、组内互检、教师专检环节,形成互动检查的答辩场效果,这是第五个环节。
最后由教师、校内外实践指导人员做出最终点评,对此次成果做出评价评估。
2.2.5 监控与评价体系
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个典型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即在现状分析基础上,确定课程发展和改进工作的目标;经过实际改进后,对改进工作的效果进行观测、总结,并与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改进后的状态;这时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研究探讨和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2]。
鉴于本课程操作性强,建立多方位考察、全面评价、重视过程,紧密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估模式。
3 教学建议与反思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对传统性课程的颠覆性改革,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课程是核心,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学条件是支撑,制度建设是保障。
课程建设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3]。
为保证开发高质量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首先课程定位必须准确。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必须细致,除课程设置要注意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选取要体现针对性和适应性,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3.1完善课程改革体系
三年高职一般第二年是主要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相对本科教育学习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保证囊括多能力的专业实训项目保质保量开出,需要前延课的良好铺垫,否则后续课的实训锻炼必然有名无实,虎头蛇尾。
这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3.2提供政策支持
教师在进行工作任务驱动过程中,需要先进的前沿知识充实课堂,也需要娴熟先进的技术能力指导学生。
学生在行动导向中需要多功能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教室和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
这些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均提出较高要求。
3.建立动力机制
课改意味着学校、教师必须重新学习和研究课程改革带来的对教学过程产生的变化与发展。
建立建全教学改革动力机制,如以教师的发展为主线,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为目的,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使积极参与改革的教师在精神、物质和事业发展等各方面获得相应的回报。
以此促进课程改革的进程和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这样才能使教师拥有进行课程改革的长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
手.(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3] 张莉,王悦,苑学智.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开发与研究_以抚顺师专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