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分析与监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噪声监测
8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4 固体废物监测
5 土壤质量监测
9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0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主要参考书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 《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 《环境分析》,阎吉昌主编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 《仪器分析》类(光谱分析、色谱、电分析等) 编 编 《环境污染物分析与监测》,何燧源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
经历了三个阶段:被动、主动、连续自动 环境分析(化学):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去研
究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它们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
环境监测: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通 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 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内在变化规律、趋势; 是对环境的监视、测定和监控; 是人类认知环 境的手段;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等 的综合过程。 (不仅测定成分和含量而且进行 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监测)。
664种。
中国14类68种化学物质,课本第8页,表1-1。
表1.1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表中标有“△”符号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包括12 个类别,4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38种。
社会评价
2.环境污染物的特点
毒性 扩散性(汽车尾气排放的铅扩
散性大而汞则小) 活性和持久性 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 自然性
不同年代北极冰中的铅含量 0.2
含量/(mg·kg -1 )
1965 0.21 1950 0.12 1750 0.02
50 75 00 25 50 75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系 王晓辉 2006年3月
Tel:8632209
课程基本情况
教材(按监测对象编排,每章自成体系) 教学安排(课堂教学35h、实验15h、考 试) 课程基本内容 主要参考书 教学基本要求
教材—高教出版社
1 绪论 6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2 水和废水监测
3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原则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四节:环境监测发展历程和方向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 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 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 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
是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一种工作
策略和方法, 是环境监测的原则。
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开始于70年 代中期,规定了129种污染物;原苏联1975年有 机物378种后又补充118种;无机物73种,又补 30种。实施10年后又补充65种有机物,合计
3.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
环境监测的目的(作用):准确、及时、全面地
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的管理、控 制、规划 等提供科学依据。 1.判定、评价环境质量
2.追踪寻找污染源、污染物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资料
4.为其他环境学科提供技术手段
环境监测的分类
1.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2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过程
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 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
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
样品采集 (设备、方法) 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
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监测报告) -----------------------全 程 质 量 控 制-------------------------
百度文库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原则
1.环境污染的特征
时间分布性
0.28 0.24 0.2 0.16 0.12 0.08 0.04 0 2 8 14 20h 二氧 化硫
空间分布性
环境污染(界定)与污染物含量关系 (本底值)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单独作用(SO2和CO)、加和作用(苯和 甲苯)、相乘作用(NOX和CO)、拮抗作 用(食物中12.5mg/kg的硒对 30mg/kg 的甲基汞)
2.按监测对象分类
水质(监测)、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生 物、噪声、放射性、光、热、卫生监测等
特定目的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性监测
咨询服务性监测
4.环境监测在环境学科中的地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 其他环境分支学科的支持学科(基础) ,是环 境科学的“眼睛” 。 环境监测的定位应体现在“千里眼、顺风耳、 法医、哨兵、站岗”的作用,为管理决策 服务、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为依法裁决 服务。
连续性(时空性)
追踪性(环节多,参与者多)
4 .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
什么是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环境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 潜在危险性大, 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毒 性较大、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 留水平、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 以及已有检测方法。
课程基本要求
1. 了解环境监测的分类、作用、原则及我国的环境标准 体系。 噪声、放射性等)监测方案的制定及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与方法。 3. 初步掌握各类环境样品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的理论、 方法和技术。
2. 初步掌握各环境要素(水、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
4 . 掌握各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因子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0.15 0.25 0.1 0.15 0.05 0.05
0
80 BC
0.2
0.1
1860 0.05
0 1715
17 AD
0
00
25 19
17
18
18
18
18
19
1765
1815
1865
19
50
1915
1965
年代
3. 环境监测的特点
综合性(手段,
对象, 数据)
样品种类多,组分复杂,含量低,稳定 性差,变异性大,工作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