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0/24
山西平遥古建筑测绘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测绘实习,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性认识。更深的了解了山西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木结构的做法、细部构造、用材,建筑造型、装饰等。增加了同学们对古代建筑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2周(2011/10/15——
2011/10/28)
2.地点:第一周:山西省平遥县第二
周:学校
三、实习工具
3m 钢卷尺 30m皮尺铅笔记录
本
四、实习人员
09 建筑学一、二、三班
本组成员:黄小伟张雅文高志勇顾静君钟磊沈克祥
实习内容(论文)
平遥古宅的历史文化与建筑特点
摘要:
“中国古都,是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古城
平遥,是把历史溶解于民居。”平遥基本完好地
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
宇等建筑,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
代表。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文化精髓。城内具有
保护价值的古四合院3797处,其中有400多处
保存比较完整,这些明清建筑,融精巧的匠心于
繁华的市面上,撒遍平遥的街头巷尾。传至当
代,平遥的整座城池便成了一座庞大的古建筑博
物馆了。
关键词:
平遥古民居历史文化建筑特点
正文:
一.古宅的历史文化
当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靠近这座小城的时候,那高耸的城墙实在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目,但是它的高大实在无法让我们有一丝的恐惧,那是自然的,柔和的感觉。它像一位历经沧桑
的老者,慈祥的屹立。他用他满脸的风
霜向我们勾画着历史的流过的痕迹。在
这里没有太多现代的洗礼,在这里连空
气都没有那么复杂,一切都那么简单。
走进古城,满眼,满耳,都是古
朴的气息。青砖,灰墙,红柱,虽然残
破。但也是因为这满眼的破落,实在不得不让人想到它历经的无数个春秋,怜惜它被岁月划过的道道伤口。
走进古城的第二天,我们小组开始结伴欣赏这座小城。晨起十分,小镇,小路,人不多,却也不少,不宽的街道两旁,是贩菜的叫卖的声音。热闹中总感觉透着那么点恬静。
----平遥记事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公元827—782年的周宣王时期。《平遥县志》记载,西周大将尹吉甫、严允曾驻兵于此。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为今日的砖石城墙。这座县城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
多次的修葺,使平遥古城墙日益坚固、壮观。平遥古城墙,城池呈方形,略偏东南向。东、西、北三面线条取直,只有南墙沿河走向曲折。城墙周长6157.7米(12.3华里),墙高6-10米;墙外筑护城壕,深、宽各1丈。城门共有6座,各城门外曾设吊桥,瓮城上筑重檐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墙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整个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的。民间,人民群众根据地平面布局,有“乌龟城”之称。平遥城墙,墙体内填土夯实,外周青砖砌裹,顶部铺砖排水,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东南角还建有魁星楼一座。
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平遥城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城内现存传统四合院3797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或许法国人对其的评语概括了它的实质:“平遥充分的体现了中国高墙大院下的古老文化。”旧时的平遥城是票号、富商汇集地,严谨而不呆板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
兴盛的商业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古城中众多的深宅老院完全得益于平遥商业的发展,就平遥城而言,既不靠近京都,又非战略要地,也非水陆码头,历史上也未见官方有何巨大的投资。平遥的发展几乎完全靠当地人的聪明智慧与勤劳奋斗才闯出了意想中的一片天地,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气候:
“汇通天下”是日升昌票号的堂前牌匾,
也是平遥商业票号业鼎盛时期的真实写
照。中国地大物博,却再难找出一个县城
能与平遥相比较。平遥人在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及经营模式,创造
了中国金融商业史上的奇迹,尤其是在中
国金融票号业由实物向信用转化期的创新
带动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
光辉灿烂的一笔。如今票号博物馆中的金库、账簿、印版、密押、道口及印制精美的汇票等一系列展出实物与高大的房屋前醒目的招牌、门联一起,将宽大的西大街上的红灯笼衬得更红了。昔日,拉运货物的车轮辗过青石大道,喧闹的声音伴着账房中算盘的拨动声,将平遥的商业一步一步推向了顶峰。车水马龙的商队运来的是货源、拉走的是货物,而平遥积累的却是财富。
古城中多姿多彩的豪宅大院及古老的庙宇继承了汉民族建筑文化的精华。城中一片片青砖灰瓦的民居群、一处处高墙大院、一户户红火热闹的人家,组成了平遥城内的生活圈,各家宅院的建筑都依财力情况及文化层次而设计建造方案,不言而喻地展示实力,互
相攀比在暗中进行。于是就形成了形式
各异、装饰考究的深宅豪舍。豪舍的门
头上有砖雕、木雕、或油漆书写的“祥
开吉第”、“乐天伦”、“凝瑞”等吉
祥文字装饰,有的墙上还装有悬鱼、房
顶上盖有风水墙;大门内照壁石刻寓意
深刻,院内屋前廊柱朱漆彩绘,雕梁画
栋,处处精美;室内装饰青砖漫地,大
炕上雕花木柜铜饰钮,“冬天一把热火
暖全家,炕上小桌一壶茶,亲朋好友把话拉,还嫌家中美不够,字画彩屏堂中挂,油漆彩绘墙上画”,足见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平遥的居民宅院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经商者在院中可堆放货物,务农者屋前可晾晒粮食,一进大门的这方天地就是每一个居住者的世界,他们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房屋建造上,创造了令世人称道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