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有人说:“学生是脚,老师是鞋。”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只有鞋子去适应脚的,没有脚来屈就鞋子。鞋子太大,脚就不容易走路;鞋子太紧,脚容易产生疼痛感,照样走不了路。但在我们身边,却不时地有削足适履的现象发生,在我们的公开课上,老师妙语如珠,学生沉默不语,教师激情飞扬,学生冷若冰霜;学生努力地“迎合”着老师一个又一个问题,“协助”老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课堂我们的教师没有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只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我们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我们的教学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开展“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一、理念先行,上“色”生本课堂追寻生本之路上,我们首先要立足师本,用好文本、走向生本。师本是本身,用好文本,走向生本才是本质。周一贯老师说,小学语文首先它姓小,它是儿童的,不是成人。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6——12岁的少年儿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观、世界观、价值观。针对小学语文这种独特性,我们在细读文本后,就

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预设好生本的课堂。1、锁定目标,激活教材二次生命语文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并不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对于教材的二度开发。著名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在他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说:“我们学名师往往关注的是他们“怎么教”,却很少注意到“教什么”的问题。在他看来“教什么”才是课堂的“核心”与“方向”,毕竟目标错了,再好的课也是徒劳。”我们在细读文本,多元化解读文本后,要提取出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提取出的教学的内容要助于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助于学生习得语文文字,语文教学毕竟还是要注重语文文字的。如《圆明园毁灭》这一篇课文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对于毁灭就用简单的一段话来说,作者的用意为何?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将圆明园昔日的形象再现于读者面前,是为了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都为此感到惋惜。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给别人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进行充分的诠释,让学生对这样的圆明园产生神往,对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然后再告知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学生会产生一个好奇,是谁破坏了圆明园,他们为什么要破坏?从而产生了愤怒。但我

觉得这篇课文的主旨停留在愤怒是不正确的,要深究其原因,是让学生明白因为我们落后,我们贫穷,才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所以我们做好自身,走好当下,变得强大了别人才能尊重你,才不会受到欺凌,历史也不会再次重演。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的就是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因生而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篇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学生的阅读经验的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生活经验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过程。而作为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在课前就要充分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我们才能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所得,而不是一味地在强调他们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原地转圈。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哪些,读完后会产生哪些问题,哪些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哪些容易被他们忽视,预设好这些问题后再思考该如何去引导他们一层一层地剥竹笋,让他们看到所传达出的信息,同时建构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把我们老师从文本获得的信息强加在他们的身上,这样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灌输。如我研读《老人与海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发现这是一篇描绘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情感的赞歌。刚开始的时候我被海鸥的举动感动了。所以在第一次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就准备第一课时就上

海鸥送老人的部分,但试教一遍后我发现,海鸥送老人部分离孩子们的认知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整节课下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后我再次研读了课文,发现要想理解好海鸥送老人的部分,就必须要先理解老人对海鸥的情感,只有充分地理解了老人的行为以后,才会对海鸥的举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人的心理和行为更容易理解,当理解了老人的行为后,学生才能对海鸥为何做出如此感人的行为有个更深入地理解。所以我这样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感受亲人情的环节:1、同学们,读着这些词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你感觉老人与海鸥简直像什么了?2、同学们,课文中有一个句子验证了大家的观点——出示: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3、读着这一句话,看着这一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4、我们先从老人的举动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到12自然段,去找一找老人的那些举动让你觉得他们像亲人?5、交流:预设一: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生读这个句子并谈感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般人步行二十多里需要多长的时间吗?而现在这位驼了背的老人,你觉得可能要走多长时间?师:那么一天打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生谈师:在每个冬天里,老人每天都需要赶这么多小时的路。却一心只为了——生:“给海鸥送餐,与海鸥

相伴。”师:“这才叫亲人哪!”生读这个句子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同学们,老人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可能遇到——可能遇到——可能遇到——当暴雨倾泻,让人不敢出门的时候,老人还是——

当老人身体不适,举步维艰的时候,老人仍然——

十多年风雨无阻,只为了(生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预设二: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师:这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们觉得老人与海鸥像亲人?生谈感受并朗读这个句子。师:同学们,我们再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到饼干丁这个词语上,什么是饼干丁?生回答师解释,并追问从这个饼干丁你读懂了什么?生谈师总结,生朗读预设三:生读老人唤海鸥部分师:刚才我们在老人喂海鸥的部分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就像亲人一样,现在我们去老人唤海鸥部分去感受一下,能不能感受到?看看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你的体会。生小组合作师: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在生活中,遇见一对几乎一模一样的双胞胎,然而谁一定可以一下子就辨别出来?师: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