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合集下载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

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

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正接近极限,其环境人口容量首要的影响因素是()表(注:男女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B.科学技术水平C.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为0.35%,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常住人口增加604万。

规划专家提出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约为2300万。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C.人口基数大D.大量外来人口迁入3.据专家分析,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2300万B.3000 万C.1961万D.604万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B.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C.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D.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5.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6.有人认为,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考虑了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30年前有所增加。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①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①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1.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件

每年净增 每天净增 每小时净增 每分钟净增 每秒钟净增 一节课净增
7800万人 7800万人 21.4万人 21.4万人 8904人 8904人 148人 148人 2.5人 2.5人 ? 人
快! 快! 快!
算一算: 算一算:体会一下描述人口增长的几个概念
某地区现有人口总数50万 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500人 某地区现有人口总数50万,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500人, 平均每年死亡人数1500人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 平均每年死亡人数1500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每 年大约有5000人迁入并定居到本区 人迁入并定居到本区。 年大约有5000人迁入并定居到本区。 问: 该地区人口的出生率是多少? ⑴、该地区人口的出生率是多少? 该地区人口的死亡率约是多少? ⑵、该地区人口的死亡率约是多少? 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⑶、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该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是多少? ⑷、该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是多少? ⑸、该地区人口的增长率是多少? 该地区人口的增长率是多少?
未来中国人口问题面临五难点四压力
据新华社北京 1月6日电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 月 日电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 中国13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说 在今后几十年, 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说, 中国 亿人口日全国电视电话会上说,在今后几十年, 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人口性别 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 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 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 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 疾病滋长蔓延等五大难点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四 大压力, 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 大压力,即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 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 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 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 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 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 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 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变式训练】(2009·全国文综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规律方法技巧
人口的三种型态
比较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示意图
形状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底部变窄,形状像清真寺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发达国家(德国)

问题

发 人口出生率高 展 自然增长快



0—14岁少儿人口
比重过大
发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影响
措施
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
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

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 划
使穷国更穷,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
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 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2.阅读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 地区分布。
3.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 及其解决措施。
4.联系我国现实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对策。
人口爆炸的时代
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 每天增加219028人 每小时增加9126人 每秒增加2.5人 一节课(45分钟)增加_6_8__4_3_人。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
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程来 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
第60 院,看望成为地球村 亿位居民的男婴。
2011年10月31日凌晨,
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 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
菲律宾​降生。
为什么 要这样 ?
学习目标
1.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探 究 为什么
要这样 呢?
人口的增长应与 资源、环境相协 调,与社会经济 发展相适应
[案例探究]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回答 (1)~(2)题。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

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
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这是因为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而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会对出生率和死亡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
②成年型(又称静止型、稳定型、缓慢增长型):人口金字塔表现为年轻人所占比例减小。
③老年型(又称收缩型):各年龄组的人数大致相等,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大。
活动2:阅读教材P4图1-1-4“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和图1-1-5“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第一阶段与第四阶段都是低增长阶段,它们有什么不同?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创造的财富大大增加
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劳动力需求增加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知识扩充』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解决改善,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最直接的。
科技发展,使食物供应增长;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变化、社会保制度完善、国家实施人口政策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和人口问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和人口问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古代
近代
现代
【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特 古代 近代 点


缓慢增长
快速增长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 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生活和医疗卫生技术进 步
科技进步 医疗条件改善 生活水平提高 国际大环境稳定
“人口爆炸性” 现代 增长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增 长缓慢 人口老 龄化
劳动力不足,青 壮年负担过重等 社会问题
思考: 中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有哪些?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或缓解措施有哪些?
活动:
2、阅读表1—1—4,分析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急剧下降及 清朝乾隆年间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原因。 战争不断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国家政策 生育观念
三国时期人口急剧 下降的主要原因
欧美欧美等发 达国家20世纪 50年代进入, 多数发展中国 家目前处于这 个阶段
低低低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 发达
原因
热带地区一些 土著居民 典型
分布 地区
发达国家一般在 18世纪末到19世 纪初进入,非洲 东部的坦桑尼亚、 肯尼亚等,目前 仍处于这个阶段
德、英、法 等发达国家 现在处于 这个阶段
【学以致用】
右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中国 D.美国
【解析】1.据图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②时期人口 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 零,所以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③和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稳 定,但③时期人口总数最多,⑤时期人口总数 最少,两时期不相等。 2.选项所列国家中尼日利亚目前人口自然增长 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与②时期相符。 【答案】1.B 2.A

鲁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ppt1

鲁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ppt1
( 1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全国共有 12.95 亿人,图中“ * ” 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0~14 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 2 )与 10 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8% ,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1.39%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3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环境压力:人口增 长导致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影响人 类生存和发展
社会问题:人口增 长可能导致就业压 力、教育压力、医 疗压力等问题
经济发展:人口增 长可能带来劳动力 红利,促进经济发 展,但也可能带来 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增长的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通过 计划生育、教育宣传等方
式,降低人口出生率
生育率下降:随着社会经 济发展,生育成本提高, 导致生育率下降,老年人
口比例增加。
社会福利制度:许多国家 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为老 年人提供养老金、医疗保 障等福利,使得老年人口
比例增加。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 城市迁移,导致农村老年
人口比例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社会负担加重: 老年人口增加, 社会养老、医疗 等负担加重
的影响
THANK YOU
汇报人:
劳动力市场变化: 劳动力供给减少, 劳动力成本上升
经济增长放缓: 老年人口增加, 消费需求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
社会结构变化: 家庭结构变化, 家庭规模缩小, 家庭养老压力增 大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提高生育率:鼓励生育, 提供生育补贴和产假等福 利
延迟退休年龄:延长退休 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
发展养老产业:建设养老 院、社区养老中心等设施, 提供养老服务
人口迁移的原因
经济因素:寻找 更好的就业机会 和收入来源
社会因素:追求 更好的教育、医 疗和社会福利
政治因素:政治 动荡、战争和宗 教迫害等
环境因素:自然 灾害、环境污染 和气候变化等
人口迁移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人口 迁移带来劳动力、技 术和资本的流动,促
进地区经济发展。
影响社会文化:人口 迁移带来不同地区的 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一、环境承载力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B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根据 2000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1.71% ,人口死亡率为 0.66% ,人口增长模式接近:
( C)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现代型
年轻人比重 下降,老年 人比重上升
试分析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 生活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社会观念和家庭观念 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生育政策 自然灾害、战争、宗教等
20
小结: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特点及原
因)
名称
二、人口增长阶段 特点
分布
(1)甲市可能是 ( C )
A.西宁 C.上海
B.延安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
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作业:
1.复习本节所学,并完成本节相关 内容的课后练习;
2.预习下节内容
人口金字塔模型
3、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 :塔基与塔身 几乎等宽,塔 顶逐渐变窄。劳动力充足
4、负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 :塔基最窄,塔顶较宽,人 口增长动力不足,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极 不均衡; 2、人口自然增长率 较高的大洲:亚、非、 拉美等大部分发展中 国家; 3、人口自然增长率 较高的大洲:欧、北 美、大洋洲等发达国 家。
未来人口趋势:增长 出生率高
未来人口趋势:稳定
未来人口趋势:缩减
人口金字塔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A
B
自 然 增 长 率
0%
C
D
时间
动动脑
1、各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如何?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 3、各阶段的典型分布区在哪里?
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出 生率4%
死 亡 率
2% A
自 然 增 长 率
0%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高增长阶段
C
D
增长减缓阶段
时间 低增时长间阶段
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出 生率4%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 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其中属于低低低型的是( )
A. ① B. ② C.A③ D. ④
C
2、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人口增长阶段的名称:
A
;B

C
;D

(目2)前图原按中始经处低济于增发人长展口阶水增段平长,模_式__“_国现家代高或型增地”长区阶阶从段段总的体是上__看__应(填属字于母该)。类该型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 (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D.泰国
8、左图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D
9、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B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计划生育
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 财政压力增大,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 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和推 迟退休
接纳移民和外籍 劳工
补充
我国的人口问题
问题:基数大,新增人口数量多,人口日趋老龄化
解决措施:计划生育、建立完善的社会 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
即时巩固 1、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 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
2 、根据 2000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1.71% ,人口死亡率为 0.66% ,人口增长
模式接近:(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现代型
C
4、下图是芬兰 1785 ~ 1976 年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读图判断属于“现代型”的
是( ) A、 A B、 B
D
C、 C D、 D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大约经历的时间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想一想
分析各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古代
近代
现代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历史阶段 古代
人口增长特点 缓慢增长
近代
快速增长
现代
“爆炸性”增长
阶段 特征
原始低增长阶段 高高低
高增长阶段 高低高
增长减缓阶段 高低高
低增长阶段 低低低
原因
①生产力水平低 ②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医疗水平的提高
①生活水平提高, 观念的转变 ②社会保险、福利 事业的发展 ③人口政策
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 及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②稳定的国际环境
分 布
人类农业社会时期、 ①目前非洲东部的坦 ①部分发展中国家 极少数生活在热带原 桑尼亚、肯尼亚等 ② 20世纪50年代的
(3) 图增中长人减口缓年阶龄段结构呈扩张型是低_增__长__阶段(填字母)。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发达
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B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5、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Ⅰ期 C、Ⅲ期
C
B、Ⅱ期 D、Ⅳ期
6、在Ⅰ期( ) A、人口急剧膨胀 C、人口增长停滞
D
B、人口老龄化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7、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总是低于发展中国家 B.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C.人口增长模式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D.发展中国家人口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的特征
你知道吗?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出 生率4%
死 亡 率
2、慢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 塔基不宽,向上逐渐变窄,表明老龄人 口所占比例增长
人口金字塔模型
3、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与塔 身 几乎等宽,塔顶逐渐变窄。劳动力充 足
4、负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最窄 ,塔顶较宽,人口增长动力不足,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均衡; 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亚、 非、拉美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德、英、法等 发达国家
即时巩固
阅读课本第5页活动1完成以下连线题。 连线——四个人口增长阶段分别属于哪种模式?
原始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增长阶段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高低高模式(传统型)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C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C.上海
B.延安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A型的地
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作业: 1.复习本节所学,并完成本节相关内容的课后练习; 2.预习下节内容
谢谢!

始森林的土著居民
② 18世纪末到19世 发达国家
纪的发达国家
德、英、法等 发达国家
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稳定型)
未来人口趋势:增长出生率高
未来人口趋势:稳定
老年型(收缩型) 未来人口趋势:缩减
人口金字塔模型
1、快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基底 宽阔,15岁以下年龄组占人口比重大而塔顶 尖细,65岁以上人口组所占比例小,表明具 有人口迅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B C.印度
10、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 原因是( )
B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11、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 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拓展材料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含义: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 年龄和性别构成的统计图。
表示方法: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代表每一年龄组男 性和女性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0~5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
4.5% %
年轻型(扩张型)
形状:下宽上窄,呈现典型的 金字塔状 年龄结构:年轻人比重大 未来人口趋势:出生率高,增 长
历史阶段 古代
人口增长特点 缓慢增长
近代
快速增长
现代
“爆炸性”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灾害、疾病能力差
生产力发展、医疗进步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疗条件改善、国际大环境稳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人口增长快慢从根本上取决于 生产力
的发展。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试分析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 生活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社会观念和家庭观念 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生育政策 自然灾害、战争、宗教等
小结: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特点及原因 ) 二、人口增长阶段 特点
分布 三、人口金字塔的形态及代表的含义
名称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分 布
人类农业社会时 期、极少数生活
①目前非洲东部的坦 桑尼亚、肯尼亚等

在热带原始森林 的土著居民
② 18世纪末到19世 纪的发达国家
①生活水平提高, 观念的转变 ②社会保险、福利 事业的发展 ③人口政策
①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 ② 20世纪50年代 的发达国家
①现代科学知识的 普及和医疗技术的 进步 ②稳定的国际环境
成年型(稳定型)
形状:塔形较直,仅顶部急剧 收缩 年龄结构:各年轻组比重大致 均衡 未来人口趋势:稳定
老年型(收缩型)
形状:下窄上宽呈现矩形甚至 钟形 年龄结构:老年人比重大 未来人口趋势:缩减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变化示意图 (1950—2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