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只允许广州对外贸易。它是
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却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最终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十三行: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
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 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十三行是闭关锁国的产物,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
取消,乃日趋没落。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1850年(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
福州),字少穆,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汉族,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
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官至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虎门销烟:广州禁烟斗争时,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的事件。林则徐到达后,
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表明中国禁烟斗争取
得重大胜利。
《穿鼻草约》:琦善与义律签定的 ,《穿鼻草约》的内容是:(1)中国割让香港与英国,
但中国得在香港设关收税,如在黄浦一样。(2)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3)中、英官吏平等。
(4)广州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旬复市。在英国方面,即时退还定海。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
律管辖的特权。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或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国政府无权过问,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裁判,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1943 年,国民政府取消了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
判权及有关特权。
租界: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在通商口岸
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的是英国。列强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收回租界是其主要目标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租界先后收回。抗日战争胜利后废除了中国各地的日租界。至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全部由中国收回
“亚罗号”事件:1856 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 年 10 月 8 日,广
东水师在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上搜查海盗,逮捕了十几名中国水手。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员,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 12 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23 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
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马神甫” 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6 年广西地方政府惩办法国不法传教士的事件。 1853
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官府,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 年2 月,知县张凤鸣将马赖和不法教徒逮捕归案,后判处死刑。法国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
出兵侵华。
《海国图志》: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代表作,该书初刊于 1842 年,共 50 卷,后扩编
至 100 卷。这部书是根据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著而成。这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科技知识的著作。魏源明确地提出编撰此书的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不仅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文化和学术也有过重大作用。(《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魏源:清代著名思想家,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鸦片战争期间,他参与浙东抗英战
役,痛斥时事,著《圣武记》。依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主张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1857 年,魏源病卒于杭州。
姚莹:清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时,任台湾道的姚莹积极组织抵御侵略者。鸦
片战争后,他以知州分发四川。他崇尚程朱理学,为桐城派古文家。1845 年,著《康輶纪行》一书,该书尤其注重考查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侵略。该书是近代著名的边疆史地研究著作,而且对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有一定帮助。
《瀛环志略》:清徐继畲著,是近代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其中对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了解较少的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也有所记述,徐继畲还在书中对欧美民主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给予称赞,这在当时是很进步的思想。此书一出,
对国内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英、美、法为攫取更多在华利益,以“修约” 的
名义,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的事件。1854 年,英国政府以《望夏条约》有 12 年后在贸易及海面各款上稍作变通的规定为借口,联合法美两国向清政府进行“修约”交涉,三国公使来华后提出了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全境开放,长江自由通航,增开镇江、南京为商埠等无理要求后遭清政府拒绝,第一次“修约”失败, 1856 年美国再次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英法给予支持,但也遭清政府拒绝。“修约”失败后,列强开始寻找借口,企图用武力来达到此目的。
拜上帝教: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
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拜上帝教后来演变成为世俗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在其后太平天国中,又采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使宗教政治化,政治也宗教化,成为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永安建制:1851 年 9 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
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都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套尊卑严明的等级制度和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