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用激素系列介绍(2)-----雌孕激素临床运用上海中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OC 现 用 率 (%)
17.3%
16
12 8 4 0
1.83% 5.9%
中国
全球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
刘云嵘,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 8: 454-6
21
目前OC的使用状况
据估计,目前口服避孕药列全球所有已婚妇女目前使用的计划生育方法第三位。 这些百分数很大程度上受到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这两个 国家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人数的比例很少
宫颈粘液(生物屏障) 输卵管(干扰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影响内膜,干扰受精卵着床、发育)
15
常规避孕方法比较
避孕方式 安全期法 体外射精法 避孕套 宫内节育器 复方口服避孕药 比尔指数 14~47 10~38 7~14 0.9~3.6 0.03~0.1
比尔指数是指每百名女性使用该方法一年,避孕失败的例数。比尔指数越小,则说明 此种避孕方法效果越好。 如采用安全期法的比尔指数为3,即指在100名女性采取安全性法避孕一年,将会有 14~47例女性怀孕。 如上表所示:复方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失败率最低。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24
口服避孕药的常见误区
肿瘤风险增加? 导致胎儿畸形?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导致肥胖?
25
肿瘤发生相关的益处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直肠癌 绒毛膜癌
下降>80%
Marchbanks分析了35-64岁的乳腺癌患者4575例,以及4682例对照 女性后得出结论:如未使用过OC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 则近期服用OC的相对危险度为1.0(95%CI:0.8~1.3),曾经服用 OC者相对危险度为0.9(95%CI:0.8-1.0)。
28 Marchbanks PA.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025-32.
26
不增加乳腺癌风险(1)
类别 口服避孕药 正在服用 停用后1-4年 停用后5-9年 停用后10年以上 其他因素 老年 在发展中国家居住 初潮年龄<11岁 首次怀孕年龄>40岁和过量饮酒 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
1.24(1.15-1.33) 1.16(1.08-1.23) 1.07(1.02-1.13) 1.01(0.96-1.05)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1
女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怀孕?
12
女人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条件
卵子
• 第二条件
• 子宫与子宫内膜
• 第三 条 件
• 第四条件
• 输卵管 • 宫颈
13
复方口服避孕 药、绝育
牛郎与织女 -相会何其易?何其难 内膜改变
复方口服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宫 内节育器
卵管功能改变
Rosenberg MJ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179(3 Pt 1):577-82.
37
终止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原因
副反应: 46% 无避孕需求: 23%
其他: 17%
与使用方法相关: 14%
Rosenberg MJ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179:577-582.
排卵抑制
复方口服避孕药
复方口服避孕 药、避孕套
宫颈粘液改变
14
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机理
改变输卵管蠕动状态, 影响同步性 抑制排卵 (垂体) 子宫颈黏液变稠, 阻碍精子穿透受精
改变子宫内膜形态, 使得受精卵不易着床
雌激素 孕激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GnRH-FSH+LH-卵泡法语、生长、成熟、排卵)
6
孕激素是什么?
孕激素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适应孕卵着床 和维持妊娠
由于孕酮受体含量受雌激素调节,因此孕酮的绝大部 分作用都必须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
7
雌激素的其他作用
•
雌激素对皮肤—更有弹性 雌激素与骨骼--促进钙盐沉积
•
8
对雌激素存在的误解
通常雌激素被认为可引起肥胖,癌症,长斑等 等副作用
20 全 球 妇 女 比 例 16 12
8.0% 19.0%
13.0%
(%)
8
4
0 绝育术 宫内节育器 口服避孕药
22 许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1; 4: 253-254
口服避孕药使用低的原因
相关的宣传渠道及生殖健康教育知识的 缺乏
消费者缺乏对口服避孕药正确的认识— 作用、安全性
23
结论:
该研究证实停用OC者受孕率与未使用OC者相 当 停用优思明®者受孕的时间中位数为3个周期 过去使用OC的持续时间不会对于停用OC者的 受孕率产生很大影响
36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许多患者过早终止口服避孕药
30-50% 在1年内终止使用
大多数在6个月内终止 (尤其是头2个月内)
50%的青少年在3个月内终止 新使用者的终止情况发生更频繁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GnRH-FSH+LH-卵泡法语、生长、成熟、排卵)
宫颈粘液(生物屏障) 输卵管(干扰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影响内膜,干扰受精卵着床、发育)
18
第一种口服避孕药
Enovid-10
1960 年6月,第一个复方口服避孕药 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 批 准在美国上市, 其商品名为Enovid10, 含异炔诺酮9. 85 mg,炔雌醇甲 醚150 μg。由于其避孕效果近100% , 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采用。
口服避孕药的常见误区
肿瘤风险增加? 导致胎儿畸形?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导致肥胖?
29
不增加新生儿畸形危险
育龄妇女停止使用任何一种避孕措施怀孕,最终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 均无显著差异。与其他避孕措施比较,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引起新生儿 畸形的增加。
Harlap S. et al. Int J Fertil. 1985;30(2):39-47
妇科常用激素系列介绍(2)
-----雌孕激素的临床运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1
口服雌孕激素药物的发展
2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3
什么是女性激素?
女性激素,就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征发 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
%
50 40 30 20 1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Cycles after stop of OC use 停用 OC 后周期
Source: Dunson. Age and Infertility. Obstet Gynecol 2004.
性生活频率:每周2次 性生活频率:每周1次 35
34
结果: 受孕时间 停用OC者和未使用OC者
Time to Conception: All Cohorts 受孕时间:所有队列
100 90 80 70 60
EURAS & DUNSON 1年后: 79.4% (95% CI: 77.6-81.1) 2年后: 88.3% (95% CI: 86.8-89.6)
1961年,德国先灵公司在澳大利亚和 德国推出了Anovlar,是欧洲市场上 第一个口服避孕药。
Anovlar
19 翁梨驹, 吴尚纯.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6): 315-316.
发达国家各种避孕方式所占比例
注射/皮埋 1.3%
阴道屏障避孕 4.2% 宫内节育器 14.6%
其他 0.2%
10 5 3 3
使用COC女性与从未使用的女性比较,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24(1.151.33)1,而乳腺癌的其他因素如老年、在发展中国家居住、初潮年龄<11 岁、首次怀孕年龄>40岁和过量饮酒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3和 32。与这些因素比较,使用COC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极低。
1. Philip Hannaford.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2000;56 (3) :749-760 27 2. Scott A. et al.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2004;10(5):449-452
口服避孕药 28.4%
避孕套 23.7%
绝育 27.7%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03
20
中国OC的使用现状
我国已婚育龄人群口服避孕药现用率,既低于全球发达地区, 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ancer and Steroid Hormone Study, N EngI J Med 1987
下降50%
WHO Collaborative Study, Int J Epidemiol 1988
下降20-50%
Fernandez et al. Br J Cancer 2001
下降100%
33
研究方法
前瞻性调查受孕时间 在欧洲主动监测研究(EURAS)中对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的研究 EURAS是一项在欧洲开展的针对 60,000名OC新使用者的对照、前瞻 性队列研究 研究期间停用OC发生妊娠者 共入选59,510名受试者 2,064 (3.5%)名停用OC后妊娠 妇女停用OC后至少随访2年 制定全面的随访程序以确保失访率降低 (<2.5%)
不增加乳腺癌风险(2)
类别 未用过 使用过 正在使用 以前使用 使用时间 <1年 1至5年 5至10年 10至15年 >15年 病例人数 1032 3497 200 3289 782 1200 848 426 234 对照人数 980 3658 172 3481 822 1280 882 466 202 优势比 1.0 0.9(0.8-1.0) 1.0(0.8-1.3) 0.9(0.8-1.0) 0.9(0.8-1.1) 0.9(0.8-1.0) 0.9(0.8-1.0) 0.9(0.7-1.0) 1.0(0.8-1.3)
主要由卵巢分泌 包括雌激素、 孕激素和 少量雄激素
子宫底
卵巢 子宫体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
子宫颈
4
女性激素的代谢
在肝脏代谢 代谢为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盐等结合形式 经肾脏排除
5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代谢的作用 (1) 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 动,加速骨的生长,促进钙盐沉积,并能促进骨骺软 骨的愈合 (2) 促进肝脏合成HDL,抑制LDL合成,减少胆固醇在动 脉管壁的沉积,有利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 水盐代谢:使体液向组织间隙转移,由于血容量减 少而引起醛固酮分泌,促进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从而导致水、钠潴留
30
口服避孕药的常见误区
肿瘤风险增加? 导致胎儿畸形?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导致肥胖?
31
停用优思明®后生育力的恢复
32
停用优思明®后生育力的恢复 欧洲主动监测研究结果
Maureen Cronin MD PhD;1 Sabine Möhner PhD;2 Do Minh Thai;2 Carolyn Westhoff MD3 1 拜耳先灵; 2 ZEG – 德国柏林流行病学和健康研究中心; 3 美国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6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7
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机理
改变输卵管蠕动状态, 影响同步性 抑制排卵 (垂体) 子宫颈黏液变稠, 阻碍精子穿透受精
改变子宫内膜形态, 使得受精卵不易着床
雌激素 孕激素
9
医生需要用雌激素的 两大类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补充雌激素:
应用雌孕激素:
为了避孕
为了治疗疾病
为了来月经 为了乳房发育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 为了保持皮肤弹性
子宫性闭经(宫腔粘连 所致) 不育:子宫内膜薄影响 胚胎着床
功能性子宫出血
10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38
耐受性差可导致避孕终止
耐受性差是妇女终止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最 常见原因1 与终止使用相关的常见耐受性因素包括:
头痛 体液潴留 乳房触痛
情绪改变 体重增加 恶心
月经周期紊乱 (不规则出血)
血压升高
1. Skouby 2004; 2. Rosenberg and Waugh 1998
17.3%
16
12 8 4 0
1.83% 5.9%
中国
全球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
刘云嵘,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 8: 454-6
21
目前OC的使用状况
据估计,目前口服避孕药列全球所有已婚妇女目前使用的计划生育方法第三位。 这些百分数很大程度上受到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这两个 国家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人数的比例很少
宫颈粘液(生物屏障) 输卵管(干扰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影响内膜,干扰受精卵着床、发育)
15
常规避孕方法比较
避孕方式 安全期法 体外射精法 避孕套 宫内节育器 复方口服避孕药 比尔指数 14~47 10~38 7~14 0.9~3.6 0.03~0.1
比尔指数是指每百名女性使用该方法一年,避孕失败的例数。比尔指数越小,则说明 此种避孕方法效果越好。 如采用安全期法的比尔指数为3,即指在100名女性采取安全性法避孕一年,将会有 14~47例女性怀孕。 如上表所示:复方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失败率最低。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24
口服避孕药的常见误区
肿瘤风险增加? 导致胎儿畸形?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导致肥胖?
25
肿瘤发生相关的益处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直肠癌 绒毛膜癌
下降>80%
Marchbanks分析了35-64岁的乳腺癌患者4575例,以及4682例对照 女性后得出结论:如未使用过OC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 则近期服用OC的相对危险度为1.0(95%CI:0.8~1.3),曾经服用 OC者相对危险度为0.9(95%CI:0.8-1.0)。
28 Marchbanks PA.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025-32.
26
不增加乳腺癌风险(1)
类别 口服避孕药 正在服用 停用后1-4年 停用后5-9年 停用后10年以上 其他因素 老年 在发展中国家居住 初潮年龄<11岁 首次怀孕年龄>40岁和过量饮酒 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
1.24(1.15-1.33) 1.16(1.08-1.23) 1.07(1.02-1.13) 1.01(0.96-1.05)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1
女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怀孕?
12
女人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条件
卵子
• 第二条件
• 子宫与子宫内膜
• 第三 条 件
• 第四条件
• 输卵管 • 宫颈
13
复方口服避孕 药、绝育
牛郎与织女 -相会何其易?何其难 内膜改变
复方口服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宫 内节育器
卵管功能改变
Rosenberg MJ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179(3 Pt 1):577-82.
37
终止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原因
副反应: 46% 无避孕需求: 23%
其他: 17%
与使用方法相关: 14%
Rosenberg MJ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179:577-582.
排卵抑制
复方口服避孕药
复方口服避孕 药、避孕套
宫颈粘液改变
14
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机理
改变输卵管蠕动状态, 影响同步性 抑制排卵 (垂体) 子宫颈黏液变稠, 阻碍精子穿透受精
改变子宫内膜形态, 使得受精卵不易着床
雌激素 孕激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GnRH-FSH+LH-卵泡法语、生长、成熟、排卵)
6
孕激素是什么?
孕激素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适应孕卵着床 和维持妊娠
由于孕酮受体含量受雌激素调节,因此孕酮的绝大部 分作用都必须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
7
雌激素的其他作用
•
雌激素对皮肤—更有弹性 雌激素与骨骼--促进钙盐沉积
•
8
对雌激素存在的误解
通常雌激素被认为可引起肥胖,癌症,长斑等 等副作用
20 全 球 妇 女 比 例 16 12
8.0% 19.0%
13.0%
(%)
8
4
0 绝育术 宫内节育器 口服避孕药
22 许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1; 4: 253-254
口服避孕药使用低的原因
相关的宣传渠道及生殖健康教育知识的 缺乏
消费者缺乏对口服避孕药正确的认识— 作用、安全性
23
结论:
该研究证实停用OC者受孕率与未使用OC者相 当 停用优思明®者受孕的时间中位数为3个周期 过去使用OC的持续时间不会对于停用OC者的 受孕率产生很大影响
36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许多患者过早终止口服避孕药
30-50% 在1年内终止使用
大多数在6个月内终止 (尤其是头2个月内)
50%的青少年在3个月内终止 新使用者的终止情况发生更频繁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GnRH-FSH+LH-卵泡法语、生长、成熟、排卵)
宫颈粘液(生物屏障) 输卵管(干扰受精卵着床) 子宫内膜(影响内膜,干扰受精卵着床、发育)
18
第一种口服避孕药
Enovid-10
1960 年6月,第一个复方口服避孕药 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 批 准在美国上市, 其商品名为Enovid10, 含异炔诺酮9. 85 mg,炔雌醇甲 醚150 μg。由于其避孕效果近100% , 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采用。
口服避孕药的常见误区
肿瘤风险增加? 导致胎儿畸形?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导致肥胖?
29
不增加新生儿畸形危险
育龄妇女停止使用任何一种避孕措施怀孕,最终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 均无显著差异。与其他避孕措施比较,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引起新生儿 畸形的增加。
Harlap S. et al. Int J Fertil. 1985;30(2):39-47
妇科常用激素系列介绍(2)
-----雌孕激素的临床运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1
口服雌孕激素药物的发展
2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3
什么是女性激素?
女性激素,就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征发 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
%
50 40 30 20 1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Cycles after stop of OC use 停用 OC 后周期
Source: Dunson. Age and Infertility. Obstet Gynecol 2004.
性生活频率:每周2次 性生活频率:每周1次 35
34
结果: 受孕时间 停用OC者和未使用OC者
Time to Conception: All Cohorts 受孕时间:所有队列
100 90 80 70 60
EURAS & DUNSON 1年后: 79.4% (95% CI: 77.6-81.1) 2年后: 88.3% (95% CI: 86.8-89.6)
1961年,德国先灵公司在澳大利亚和 德国推出了Anovlar,是欧洲市场上 第一个口服避孕药。
Anovlar
19 翁梨驹, 吴尚纯.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6): 315-316.
发达国家各种避孕方式所占比例
注射/皮埋 1.3%
阴道屏障避孕 4.2% 宫内节育器 14.6%
其他 0.2%
10 5 3 3
使用COC女性与从未使用的女性比较,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24(1.151.33)1,而乳腺癌的其他因素如老年、在发展中国家居住、初潮年龄<11 岁、首次怀孕年龄>40岁和过量饮酒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3和 32。与这些因素比较,使用COC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极低。
1. Philip Hannaford.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2000;56 (3) :749-760 27 2. Scott A. et al.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2004;10(5):449-452
口服避孕药 28.4%
避孕套 23.7%
绝育 27.7%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03
20
中国OC的使用现状
我国已婚育龄人群口服避孕药现用率,既低于全球发达地区, 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ancer and Steroid Hormone Study, N EngI J Med 1987
下降50%
WHO Collaborative Study, Int J Epidemiol 1988
下降20-50%
Fernandez et al. Br J Cancer 2001
下降100%
33
研究方法
前瞻性调查受孕时间 在欧洲主动监测研究(EURAS)中对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的研究 EURAS是一项在欧洲开展的针对 60,000名OC新使用者的对照、前瞻 性队列研究 研究期间停用OC发生妊娠者 共入选59,510名受试者 2,064 (3.5%)名停用OC后妊娠 妇女停用OC后至少随访2年 制定全面的随访程序以确保失访率降低 (<2.5%)
不增加乳腺癌风险(2)
类别 未用过 使用过 正在使用 以前使用 使用时间 <1年 1至5年 5至10年 10至15年 >15年 病例人数 1032 3497 200 3289 782 1200 848 426 234 对照人数 980 3658 172 3481 822 1280 882 466 202 优势比 1.0 0.9(0.8-1.0) 1.0(0.8-1.3) 0.9(0.8-1.0) 0.9(0.8-1.1) 0.9(0.8-1.0) 0.9(0.8-1.0) 0.9(0.7-1.0) 1.0(0.8-1.3)
主要由卵巢分泌 包括雌激素、 孕激素和 少量雄激素
子宫底
卵巢 子宫体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
子宫颈
4
女性激素的代谢
在肝脏代谢 代谢为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盐等结合形式 经肾脏排除
5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代谢的作用 (1) 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 动,加速骨的生长,促进钙盐沉积,并能促进骨骺软 骨的愈合 (2) 促进肝脏合成HDL,抑制LDL合成,减少胆固醇在动 脉管壁的沉积,有利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 水盐代谢:使体液向组织间隙转移,由于血容量减 少而引起醛固酮分泌,促进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从而导致水、钠潴留
30
口服避孕药的常见误区
肿瘤风险增加? 导致胎儿畸形? 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导致肥胖?
31
停用优思明®后生育力的恢复
32
停用优思明®后生育力的恢复 欧洲主动监测研究结果
Maureen Cronin MD PhD;1 Sabine Möhner PhD;2 Do Minh Thai;2 Carolyn Westhoff MD3 1 拜耳先灵; 2 ZEG – 德国柏林流行病学和健康研究中心; 3 美国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6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7
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机理
改变输卵管蠕动状态, 影响同步性 抑制排卵 (垂体) 子宫颈黏液变稠, 阻碍精子穿透受精
改变子宫内膜形态, 使得受精卵不易着床
雌激素 孕激素
9
医生需要用雌激素的 两大类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补充雌激素:
应用雌孕激素:
为了避孕
为了治疗疾病
为了来月经 为了乳房发育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 为了保持皮肤弹性
子宫性闭经(宫腔粘连 所致) 不育:子宫内膜薄影响 胚胎着床
功能性子宫出血
10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
1. 2. 3. 4. 5.
性激素与女人 性激素与避孕 关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
38
耐受性差可导致避孕终止
耐受性差是妇女终止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最 常见原因1 与终止使用相关的常见耐受性因素包括:
头痛 体液潴留 乳房触痛
情绪改变 体重增加 恶心
月经周期紊乱 (不规则出血)
血压升高
1. Skouby 2004; 2. Rosenberg and Waugh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