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7师师史简介(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2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7师师史简介(中)
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

红四方面军各军番号不变。

为促进两军的团结和部队建设,红四方面军根据红军总部的决定,抽调3个建制团支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各军任职。

红四方面军第33军第98师第294团1000余人编入红2师第4团,为该团的第2营。

7月30日,红2师政委刘亚楼改任第1师师长,萧华任政委。

8月3日,红军总部确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军经草地北进。

红2师为右路军,红4团为先头团。

8月19日,红4团由毛尔盖出发,红2师主力随后跟进。

全师指战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于8月26日到达班佑,集结该地休整。

其间,第6团建制撤销,人员编入第4、第5团。

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并阴谋危害党中央。

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率右路军中红1、红3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脱离险境,先行北上。

9月17日,担任前卫任务的红2师,以第4团攻占岷州要隘腊子口,突破了北上甘南的最后一道险关。

18日,红2师占领哈达铺。

红一方面军正式宣布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

下辖3个纵队,红2师师部撤销,
以所属部队编为第1纵队第4、第5大队。

10月7日,翻越六盘山。

10月19日,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到达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镇)。

在长达1年、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2师参加重要战役战斗70余次(不包括连、排以下单独进行的小战斗),经常担负前卫任务,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南进甘泉下寺湾与红15军团胜利会师。

3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同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第1、第15军团。

同时恢复红1军团第2师建制,刘亚楼任师长,萧华任政委,李天佑任副师长,钟学高任参谋长,邓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5、第2团。

此时,红2师又恢复为3个团,全师1382人。

11月21~26日,红2师参加直罗战役,担任由北向南主要攻击任务,同红15军团及红4师等部密切配合,全歼敌第109师和第106师1个团。

在这次作战中,红4团代政委黄甦(中共中央委员,曾任红8军团政委、红1师政委)牺牲。

1936年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发起东征战役。

2月20日晚,红2师以红5团为先头,由绥德沟口强渡黄河,占领山西境内之三交镇、留誉镇。

26日,参加关上村战斗,全歼阎锡山独2旅第4团和1个炮兵
连。

继在兑九峪反击阎锡山14个团的进攻后,沿同蒲路和汾河流域南进,占领侯马、襄陵,发动群众,扩大部队。

5月5日结束东征,回师陕北。

5月28日,红2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萧华的率领下参加西征战役,为左纵队前卫。

6月1日围攻曲子镇,全歼守敌第35师马鸿宾部第105旅的200余人。

7月17日,在七营地区击溃国民党东北军骑兵军长何柱国指挥的骑兵第6师的进攻。

1936年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相继由岷县、漳县等地向通渭、庄浪、会宁前进。

为接应红四方面军北进,9月28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等,要求“第二师立即南下,取直径越隆静大道,相机夺取庄浪、秦安、天水,然后在大道、渭水之间向华亭、陇县广大地区纵横游击,成为三个方面军之中间的战略支队”。

9月30日,红2师(欠第5团)附第13团和骑兵第2团主力,经硝河城南进,同先期占领界石铺等地的特别支队靠拢。

10月6日,红2师第4团和红1师主力及骑兵第2团协同红15军团第73师进攻被邓宝珊部袭占的会宁城,当晚再占会宁。

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4军于7日到达会宁。

红4军接替会宁警戒任务后,红2师第4团东返界石铺及其附近地区。

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同红一方面军部队会师。

红二方面军于10月4日由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
区开始北移,向红一方面军靠拢,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红2师会师。

11月21日~22日,红2师参加山城堡战役。

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全师尚有1552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杨得志任团长,陈正湘、萧文久任副团长,彭明治任参谋长,邓华任政训处主任。

红2师原辖的第4、第5、第2团依次改为第1、第2、第3营。

9月22日,日军第5师第21旅一部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

八路军第115师奉命侧击该敌。

9月25日,第685团会同第686、第687团利用平型关东北辛庄至小寨村公路两侧高地的有利地形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

11月初,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太原,第685团与第686团和第129师一部在晋东广阳镇地区又伏歼日军1000余人,牵制了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

12月,第685团第2营和第1营4连,由2营营长曾国华率领进至阜平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该营于1938年2月扩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5支队,7月上旬由冀南挺进冀鲁边的乐陵、宁津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解放战争时期,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6军第46师第136团)。

团长杨得志率第685团主
力在洪洞以北赵城地区发动群众,补充部队,另组建新2营。

1938年2月,第685团随第115师师部进至晋西吕梁山脉隰县、午城地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寻机歼敌。

3月14日至18日,第685团会同第686团在蒲县至大宁间公路沿线的井沟、午城地区,多次袭击、伏击日军,收复午城,切断了蒲县至大宁的交通线,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6月,杨得志调第344旅任代旅长,彭明治接任第685团团长。

9月中旬,第685团和第686团在汾(阳)、离(石)公路之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等地伏击日军,连战皆捷,挫败了日军西犯黄河河防、威胁陕甘宁边区的企图。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派第685团进入山东。

10月,第685团由晋西至晋东南屯留县集结待命,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原团长彭明治任支队长,团政委吴文玉任政委,副团长梁兴初任副支队长,田维扬任参谋长,王凤鸣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1、第2、第3营依次改为第1、第2、第3大队。

苏鲁豫支队受第18集团军总部直接指挥。

10日,苏鲁豫支队由屯留地区出发,于12月27日到达微山湖西之丰县。

1939年1月,根据第18集团军总部的命令,将地方党建立的陇海路北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8个大队编为苏鲁
豫支队第4大队。

2月,争取盘踞沛县郝寨一带的伪军藉兴科部2000余人反正,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

至此,陇海路北部丰、沛、砀三县连成一片。

3月,第3大队插入豫东,一举攻克虞城。

1939年4月初,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除留新发展之游击大队坚持路北外,主力南跨陇海铁路,开辟萧、宿边抗日根据地。

5月13日,在陇海路南活动的义勇队第2总队2000余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游击第7大队。

1939年5月,苏鲁豫支队主力进至津浦路东的张山集、椿树房、冯山、柏山一带活动,一部伸到宿迁北部的骆马湖、渔沟、双沟一带。

徐州、宿县、灵壁的日伪军受到震惊,6月1日,日军从徐州等地出动1700余人,分为7路,附汽车50余辆,炮20余门,坦克4辆,合击苏鲁豫支队于津浦路东之张山集一带。

苏鲁豫支队经1日激战,歼敌300余名。

战后,苏鲁豫支队主力转移至津浦路西之鲜沟一带山地。

6月4日晨6时,又遭敌步骑炮兵2000余人的合击。

苏鲁豫支队与敌激战至次日,毙伤日军3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39年6月,苏鲁豫支队各部相继转移到津浦路西僖山(河南永城属)、黄里(江苏萧县属)一带休整,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支队扩编为旅的形式,大队扩编为团的形式。

整编后,支队下辖第1、第4、第7大队(后改称第3大队),
共8869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