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
当代民族志书写内涵及其讨论概要
当代民族志书写内涵及其讨论概要當代民族志書寫內涵及其討論—學科史與⽅法論的思考⼀、民族志的學科屬性與特⾊⼆、Characteristics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es :1. Anthropologists travel to the location of the people that they wish tostudy.2. Anthropologist’s entire person is used as the primary instrument ofresearch.-Subjectivity, objectivity, homogeneity, heterogeneity3. Continual cross-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4.Set the parameters for anthropologist’s job/doc/09d2998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d.html e of the natural history approach.-Like Charles Darwin, ecology, geologyMarion Lundy Dobbert,Ethnographic Research :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Modern Schools andSocietie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2. pp.5-11.※The Past,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 h?-如何⾯對「過去」、「歷史」與「史學」?1. 民族史(ethnohistory)2. 歷史⼈類學(historical anthropology)3. 歷史民族志(historical ethnography)◎參考⽂獻:1. ⿈應貴,〈歷史學與⼈類學的會合:⼀個⼈類學者的觀點〉,收⼊⽒著,《⼈類學的評論》,台北:允晨⽂化實業公司,民91,⾴295-334。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据柯塔克(Kottak 2008)的归纳,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下列几类(十类):观察与参与观察对于日常行为的直接、第一手的观察,包括参与观察。
民族志研究者在各种场合观察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
他们往往在田野地点停留超过一年,可因此观察一整年的循环。
相处共话、访谈研究者运用许多正式程度不同的访问方式进行访谈。
包括有助于维持互信关系的闲话家常、提供当下活动的知识、长时间访谈。
访谈可能是有结构或无结构的。
系谱法早期研究者发展出系谱记号与象征,来研究亲属、继嗣与婚姻。
系谱是非工业化社会的组织基础,当地人每天都与近亲共同生活及工作。
人类学家需要搜集系谱资料,以了解社会关系并重建历史。
重要文化报道人每一个社群都有某些人,由于他们的机运、经验、天份或训练,而能提供某些生活面向的全部讯息或有用讯息。
也因此成为重要文化报道人。
生命史某些村民比起其他人,对研究者更感兴趣,而且更有助益、风趣与愉快。
当某个人特别引起人类学家的兴趣,他们可能会搜集他﹙她﹚的生命史。
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民族志研究者往往结合两种研究策略:主位观点﹙emic,当地人取向的观点﹚、客位观点﹙etic,科学家取向的观点﹚。
这些语汇源自于语言学,主位观点探究当地人如何思考感知与分类这个世界。
客位观点则是观察者所注意到的且重要的事情。
问题取向的民族志研究民族志的趋势,已从全貌观的叙述转向更具问题取向与实验性质。
想要研究全部事情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的人类学家在进入田野前,往往带着一个准备处理的问题,搜集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
长期研究长期研究是针对某个社区、区域、社会、文化或其他单位的长时间研究,这往往建立在多次重访的基础上。
现在的民族志多半包括二次以上田野研究的资料。
团队研究新进的研究者以先前学者的接触与发现为基础,以增进关于当地人如何因应与经营新环境的知识。
学术应是一项集体事业,先行者将过去的资料放在这整个事业中,让新世代学者继续运用。
调查研究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在大规模社会中从事研究,他们发展了结合民族志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创新方式。
民族志方法
民族志方法民族志方法是一种研究民族与文化的社会科学方法。
它通过对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揭示民族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民族志方法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了解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志方法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民族群体。
它通过采用田野调查、深入访谈、观察研究等手段,系统收集和整理民族群体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民族的历史演变、社会结构、家庭组织形式、经济活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民间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和特色。
民族志方法的研究过程需要借助于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走进田野,与被研究的民族群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观察。
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田野调查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研究者需要逐步建立与被研究民族的信任关系,才能获得更加真实和详尽的信息。
民族志方法还包括深入访谈和观察研究。
深入访谈是指研究者与被研究民族的代表性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观察研究则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民族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获取关于民族的行为规律和社会结构的信息。
这些方法可以使研究者真实地了解被研究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关系。
民族志方法的研究成果往往以专著、论文等形式发表。
这些成果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民族志方法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政府制定民族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民族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民族的调查和研究,揭示民族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民族志方法的研究过程需要借助于田野调查、深入访谈、观察研究等手段,以获取真实和详尽的信息。
民族志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手段和方法。
民族志研究是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
而要进行民族志研究,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收集,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民族志研究方法。
首先,田野调查是民族志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状态、社会关系、文化习俗等,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数据支持。
其次,档案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也是民族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以便对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者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为民族志研究提供坚实的历史依据。
此外,参与观察也是民族志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通过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和仪式等,亲身感受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通过参与观察,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和文化特征,为民族志研究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资料和素材。
最后,比较研究也是民族志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比较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群体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联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比较研究,研究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为民族志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
综上所述,民族志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从而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对各位研究者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
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概述民族志传播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播学研究路径,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探讨。
它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
民族志传播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为传播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民族志传播学起源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它强调从人的现象性行为出发,深入探究传播的功能和机制。
这种方法注重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观察和理解人们的传播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并反映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这种以人的现象性行为为研究中心的特点,使得民族志传播学在揭示传播现象的深层次含义和机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理论层面,民族志传播学强调文化作为共享的意义体系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传播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这种理解方式打破了传统传播学对传播功能的狭隘理解,将传播视为一种更为复杂、多维的社会现象。
民族志传播学也强调传播活动的文化特定性,即传播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并受到该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在研究方法上,民族志传播学采用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揭示传播现象的真相,还能为理论构建提供坚实的实证基础。
民族志传播学也注重从多学科视角进行综合研究,借鉴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传播现象。
民族志传播学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为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它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传播现象的理解,还能为传播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随着民族志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它将在传播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简述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文化与传播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而复杂的互动关系。
作为人类精神与物质财富的集合体,是特定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知识、习俗以及艺术形式的总和。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是研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是通过对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组织、语言、宗教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和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有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对特定的民族进行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和调查,以获取关于民族生活和文化的详细信息。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与当地的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等。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并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其次,文献研究也是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献研究是通过分析和评述历史文献、民间故事、宗教经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来探索和解释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研究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一个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同时,文献研究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此外,对比研究也是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比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比较,找出不同民族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以揭示各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比研究,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和共性,从而为民族志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最后,网络研究方法也在民族志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来进行民族志研究。
比如,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博客、评论等,研究者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在虚拟空间中的观念、习俗和文化表达方式。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调查和访谈,收集大量的研究数据。
总之,民族志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巧。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如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对比研究和网络研究等,以揭示和解释一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组织、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_质化研究设计
• 参考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美)罗伯特·K·殷 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C3/Y533-2 )
2013-8-7 © 王晓莉 8
(二)民族志(ethnography)
• 什么是民族志研究 • 民族志研究的特征/关键词 • 实施过程 • 举例与参考
2013-8-7
© 王晓莉
9
• 什么是民族志?
12
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 受外部条件限制 • “内”“外”角色可能随研究进程而有所变化 • 真正的局内人并不存在 • 将“熟悉”变“陌生”
2013-8-7
© 王晓莉
13
• 举例
–《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哈里 ·F.沃尔科特(Wolcott.H.F.)著,杨海燕译, 重 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Theory after Theory generation
Theory
Start here
To build theory
INDUCTIVE
2013-8-7
Hypothesis
DEDUCTIVE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
Theory first
Start here
Data
© 王晓莉
2013-8-7
© 王晓莉
15
• 举例:M. L. Crossley(2000)对38名艾滋病患 者的研究“与三种时间取向相关的三种叙事主 题”
• 珍惜现在——成长故事 • 面向未来——正常生活 • 空虚的现在——失去
201长故事
–在生病以前,我想我是为了将来而生活,一切朝 前看,自从生病后,我想我是生活在现在的。此 时此刻,今天,今晚……我想这是一件好事,任 何时刻我都能得到许多东西,这是以前不曾有的 ,以前总是想,下个月就会好了……现在我不再 那样想了,我只为现在而活,只为了现在,我想 每天都是一场新的战斗。 –我们生长的文化总是说,明天一定会不一样,明 天你会得到更多,我们一直寄希望于明天,为了 明天而活。因此,……我好像浪费了很多的今天 ,现在我的生活哲学就是,我不能够保证我还有 明天,但我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有着更多的 意义…… © 王晓莉 2013-8-7 17
研究方法 民族志
研究方法民族志
民族志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和描述特定民族或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田野调查:研究者前往特定的群体所在地,与参与者建立密切联系,观察并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这种德行调查有助于研究者充分了解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2. 访谈:研究者通过面对面或书面的方式与参与者进行深入交流。
访谈的目的是获取更多个人经历、理解和观点,以及与他们的社会和文化相关的信息。
3. 文化资料的收集: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宗教经书、传统故事、音乐、舞蹈、文物等文化资料来了解和分析所研究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4. 数据分析和编写成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翻译、分析,并将研究结果编写成论文、书籍或报告等形式来呈现。
民族志方法注重对特定民族或文化群体进行深入理解和描绘,以及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它强调参与观察和与参与者亲密接触的重要性,以获得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等深层次的信息。
民族志研究方法范文
民族志研究方法范文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档案研究。
田野调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民族群体行为和活动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俗、信仰和社会组织。
研究员需要准备好在田野中进行长期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充足的信息。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群体中,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观察他们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深度访谈是用来获取民族群体个人经历和生活意义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与个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故事、观念和经验。
深度访谈需要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以便有效地引导被访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档案研究是通过检索和分析历史文献、报纸、文件和其他记录来理解民族群体的过去和现在。
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和诠释这些文献资料。
除了上述主要方法外,民族志研究还应用了许多其他方法和技术来获取信息和数据,如问卷调查、网络观察、实验研究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向大量的民众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行为。
网络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和交流来了解民族群体的信息流动和文化特征。
实验研究是指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民族群体的行为和反应,以验证和研究特定的假设和现象。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者应该注意伦理问题,尊重民族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和利益。
特别是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中,研究者需要与被研究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和权益。
总之,民族志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档案研究等多种形式。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要注意保护被研究者的权益和隐私,遵守伦理规范。
通过运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能够为我们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提供重要参考。
人文社科研究书目
其他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书籍,值得一看:1、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6出版)2、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约翰·W·克雷斯威尔、崔延强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01出版)3、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 罗伯特·K.殷(Robert K.Yin)、周海涛、李永贤、李虔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10出版)4、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第2版) 迈尔斯、休伯曼、张芬芬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3出版)5、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第3卷) 诺曼·K·邓津 (Denzin.N.K.)、伊冯娜·S·林肯 (Lincoln.Y.S.)、风笑天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03出版)6、企业研究方法(第4版) 赛卡瑞克、祝道松清华大学出版社7、如何做综述性研究哈里斯•库珀(Harris Cooper)、刘洋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09出版)8、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校订新译本) 罗伯特·K·殷、齐心、周海涛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01出版)9、心理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研究设计与方法(第6版) 肯尼斯·S·阿博特、布鲁斯·B·阿博特、袁军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07出版)10、高等院校研究生用书•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刘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4出版)11、心理学研究方法(第7版) 约翰·肖内西(John J.Shaughnessy)、尤金·泽克迈斯特(EugeneB.Zechmeister)、珍妮·泽克迈斯特(Jeanne S.Zechmeister)、张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4出版)12、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7出版)13、论法学研究方法陈瑞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14、心理学研究方法(第2版)(附光盘1张) 黄希庭、张志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15、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1出版)16、旅游研究方法盖尔·詹宁斯、谢彥君、陈丽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08出版)17、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斯蒂芬·范埃弗拉、陈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5出版)18、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潘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9出版19、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安·格雷 (Gray.A)、许梦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01出版)20、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第3版) A.J.维尔 (A.J.Veal)、聂小荣、丁丽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5出版)21、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 (美)吴量福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11出版22、数据分析系列教材•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易丹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0出版)23、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附盘) 马庆国科学出版社(2010-12出版)24、综合评价方法MATLAB实现何逢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2出版)。
社会学书单
社会学推荐书单读书,是一个人迈向文化人的必经之路,无论在各行各业,都需要阅读一些经典书籍来弥补个体自身的认知不足,作为社会学专业出生人士,更是需要广泛的阅读来充实自身,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以下书单是结合自己本科时候阅读的一些书和教授推荐的书单进行的一个大致总结。
虽然现在已经毕业两年时间,但是阅读的理念认为改变:阅读,是与优秀的前辈对话。
能够通过与优秀的前辈反复对话,很自然地提升了自我认知水平。
很幸运的是,毕业两年换了一份工作,两个公司的最大领导,都是非常博学的前辈:第一个公司的的集团老总,基本上每天坚持阅读一本书,目前已经在集团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放的都是他读过的书,我数了一下,接近10000本,估计这种阅读量是绝大多数人几辈子都读不完的;第二个公司的董事长更是了不得,阅读量就不用说了,因为他经常作为国家级百家讲坛的演讲者。
这种工作经历也坚定了我的阅读信念。
阅读的奇妙之处在于: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无需记住书里面的这些各种案例和总结;因为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消化了其中的精髓。
所以,阅读经典书籍,无疑是提升自我的一大捷径。
以下是具体书单:一、推荐入门书目[美]迈克尔·休斯、卡罗琳·克雷勒《社会学和我们》(第7版),周扬、邱文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美]艾伦·G·约翰逊《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喻东、金梓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美]乔恩·威特《社会学的邀请》,林聚任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戴尔·米勒《社会心理学的邀请》,汪丽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迈克尔·施瓦布《生活的暗面:日常生活的社会学透视》,汪丽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彼得·伯格《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质性老师推荐的书目 质性研究学习书目
质性与民族志研究基础读物•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龚小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展明辉,张金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吴飞.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趣味读物•奈杰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景军.神堂记忆.汉文电子版.•詹姆斯·C·斯考特.弱者的武器.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质性研究方法类基础读物•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定性研究(四卷)风笑天等译,重庆出版社。
•基础阅读进阶(一)•A类——质性研究基础读物•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Joseph A. Maxwell.质性研究设计.陈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丹尼·L. 乔金森.参与观察法.龙筱红,张小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埃文·塞德曼.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周海涛,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基础阅读进阶(一)•A类——质性研究一阶读物•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理查德·A·克鲁杰,玛丽·安妮·凯西.焦点团体:应用研究实用指南.林小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 D.简·克兰迪宁,F.迈克尔·康纳利.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张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莎兰·B. 麦瑞尔姆.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于泽元,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基础阅读进阶(二)•B类——民族志与社会研究基础读物•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大卫·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龚建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安·格雷.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许梦云,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迪姆·梅.社会研究:问题、方法与过程.李祖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基础阅读进阶(二)•B类——民族志与社会研究一阶读物•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古塔·弗格森(编著).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骆建建,袁同凯,郭立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保罗·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高丙中,康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诺曼·K·邓金.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个人经历的叙事、倾听与理解.周勇,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万卷方法书目x
万卷方法总书目1一、方法论、方法理论及通论型方法教材(一)方法论《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学中的理论建构与研究设计》【芭芭拉·格迪斯】《概念界定:关于测量、个案和理论的讨论》【加里·戈茨】《社会科学方法论》【蒋逸民】《社会科学研究:从思维开始》【肯尼斯·赫文】《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邓晓芒】(二)方法理论《混合方法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阿巴斯·塔沙克里】《解释互动论》【诺曼·K.邓金】《科学决策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到政策分析》【沃恩】《如何做综述性研究》【哈里斯·库珀】《社会网络分析法》【[美]斯科特】《实验设计原理:社会科学理论验证的一种路径》【戴维·威勒】《网络交换论》【戴维·维勒】《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德尔伯特·C.米勒】《做自然主义研究:方法指南》【大卫·A.欧兰德森】(三)通论型方法教材《社会研究方法》【仇立平】《社会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从立题到发表》【徐云杰】《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休·库利坎】《政治学研究方法:实践指南》【罗杰·皮尔斯】二、论文写作《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美国心理学协会】《如何呈现你的研究发现:表格制作实践指南》【阿德尔海德·A.M.尼科尔、佩妮·M.皮克斯曼】《如何呈现你的研究发现:插图制作实践指南》【阿德尔海德·A.M.尼科尔、佩妮·M.皮克斯曼】《顺利完成硕博论文:关于内容和过程的贴心指导》【克叶尔·埃瑞克·鲁德斯坦、雷·R.牛顿】《心理学论文写作:基于APA格式的指导》【拉尔夫·罗斯诺】《学位论文全程指导: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约翰·科恩、夏农·福斯特】《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约翰·W.克雷斯威尔】三、研究过程《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洛柯】《如何做好文献综述》【阿琳·芬克】《研究项目的实施:手把手指南》【尼可拉斯•威廉】1本书目分类未必权威,仅供参考。
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社会研究方法选读书目:1.设计质性研究(美)巴歇尔,(美)罗斯曼著,王慧芳译/2008-08-01/湖南美术出版社2.质性研究的理论视角:一种反身性的方法论(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 (美)艾尔维森(Alvesson,M.),(美)舍尔德贝里(Skoldberg,K.)著,陈仁仁译/2009-07-01/重庆大学出版社3.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 (英)卡麦兹(Charmaz,K)著;边国英译/2009-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4.如何做质性研究(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英)希尔弗曼(Silverman,D.)著,李雪,张劼颖译/2009-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5.参与观察法(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 (美)乔金森著,龙筱红,张小山译/2009-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6.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美)洛夫兰德等著,林小英译/2009-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7.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 (美)塞德曼著,周海涛主译/2009-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8.客厅即工厂(万卷方法—质性研究个案阅读丛书)(加)熊秉纯著,蔡一平,张玉萍,柳子剑译/2010-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9.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美)迈尔斯,(美)休伯曼著,张芬芬译/2008-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10.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万卷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译丛) (英)格雷著,许梦云译/2009-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1.质性研究的伦理(英)莫特纳,(英)伯奇等主编,丁三东,王岫庐译/2008-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2.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美)麦瑞尔姆著,于泽元译/2008-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3.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以)利布里奇,(以)图沃-玛沙奇,(以)奇尔波著2008-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4.做自然主义研究——方法指南(美)大卫·A·欧兰德森等著,李涤非译/2007-09-0115.民族志:步步深入(美)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2007-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16.质性研究导引(德)伍威·弗里克著,孙进译/2011-06-01/重庆大学出版社17.如何成为质性研究专家(美)格莱斯著/2008-09-01/人民邮电出版社18.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第贰卷)(万卷方法)陈向明主编/2010-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19.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美)邓津,(美)林肯主编,风笑天等译/2007-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20.定性研究:方法论基础(第1卷)(美)邓津,(美)林肯主编,风笑天等译/2007-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21.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第2卷)(美)邓津,(美)林肯著,风笑天等/2007-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22.定性研究:解释、评估与描述及定性研究的未来(美)邓津(Denzin,N.K.),(美)林肯(Llincoln,Y.S)著,风笑天等译/2007-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23.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美)殷(Yin,R)著,周海涛,李永贤,李虔译/2010-10-01/重庆大学出版社24.质性研究方法:健康及相关专业(澳)利亚姆帕特唐,(澳)艾子著,郑显兰等译/2009-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25.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陈向明等主编/2006-09-01/重庆大学出版社26.焦点团体:应用研究实践指南著译者:(美)Richard A.Krueger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04-0127.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赫伯特·J. 鲁宾, 艾琳·S. 鲁宾著,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社会研究方法选读书目(二)1.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万卷方法)(美)塔沙克里,(美)特德莱著,唐海华译/2010-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2.如何做综述性研究(美)库珀著,刘洋译/2010-09-01/重庆大学出版社3.社会研究方法(万卷方法) 仇立平著/2008-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4.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第5版)(万卷方法-研究规范与写作指导丛书)(美)洛柯等著,朱光明,李英武译/2009-09-01/重庆大学出版社5.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万卷方法) (美)赫文(Hoover,K),(美)多纳(Donovan,T)著;李涤非,潘磊译/2008-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6.实用抽样方法(万卷方法)(美)亨利著,沈崇麟译/2008-08-01/重庆大学出版社7.标准化调查访问:如何实现访问员相关误差最小化(万卷方法)(美)福勒,(美)曼吉奥诺著,孙龙,徐方敏译/2009-09-01/重庆大学出版社8.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第六版)——万卷方法(美)米勒,(美)萨尔金德著,风笑天等译/2004-12-01/重庆大学出版社9.量表编制:理论与应用(第2版)(万卷方法)(美)德维利斯著,魏勇刚,席仲恩,龙长权译/2010-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10.调查研究方法(第三版)(美)福勒著,孙振东,龙藜,陈荟译/2009-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11.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变量类型、方法选择及范例解析蓝石编著/2011-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2.抽样调查设计导论(美)扎加(Czaja.R.),(美)布莱尔(Blair,J.著,沈崇麟译/2007-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13.问卷设计手册(美)布拉德伯恩,(美)萨德曼,(美)万辛克著,赵锋译/2010-1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4.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评估(美)福勒著,蒋逸民等译/2010-10-01/重庆大学出版社15.复杂调查设计与分析的实用方法(芬)雷同能(Lehtonen,R.),(芬)帕金能(Pahkinen,E.)著,王天夫译/2008-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6.社会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从立题到发表徐云杰著/2011-06-01/重庆大学出版社其他参考书目:1.社会网络分析法(万卷方法)(美)斯科特著,刘军译/2007-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2.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万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丛书) (58条评论) 邱皓政著/2009-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3.爱上统计学(万卷方法)(美)萨尔金德(Salkind,N.J.)著,史玲玲译2008-1-1/重庆大学出版社4.AMOS与研究方法(万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丛书) 荣泰生著/2009-03-01/重庆大学出版社5.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万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丛书) 吴明隆著/2009-07-01/重庆大学出版社6.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万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丛书)(美)汉密尔顿(Hamilton,L)著;郭志刚等译/2008-08-01/重庆大学出版社7.实用数据再分析法(美)利普西著,刘军,吴春莺译/2008-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8.如何解读统计图表:研究报告阅读指南(美)纳迪著,汪顺玉,席仲恩译/2009-08-01/重庆大学出版社9.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吴明隆著/2010-05-01/重庆大学出版社10.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吴明隆著/2010-10-01/重庆大学出版社科学决策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到政策分析(美)沃恩(V aughan,R.J.),(美)巴斯(Buss,T.E.)著,沈崇麟译/2006-06-01/重庆大学出版社11.评估:方法与技术(第7版) (美)罗希,(美)李普希,(美)弗里曼著,邱泽奇等译/2007-04-01/重庆大学出版社12.社会评估:理论、过程与技术(美)泰勒,(美)布莱恩,(美)古德里奇著,葛道顺译/2009-07-01/重庆大学出版社13.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万卷方法) 孙振东著/2008-08-01/重庆大学出版社14.心理学研究要义(万卷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丛书) (美)埃文斯著,苏彦捷译/2010-01-01/重庆大学出版社15.心理学质性资料的分析(美)莱昂斯,(美)考利著,毕重增主译/2010-05-01/重庆大学出版社16.如何做心理学实验(4条评论) (美)马丁著,丁锦红等译/2011-06-01/重庆大学出版社。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方法是研究和探讨民族的性格、文化、习俗、传统等问题的一种学科方法。
它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深入了解和观察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得出关于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的结论。
民族志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证性,它可以为民族研究提供具体、可靠的数据和证据。
下面将介绍民族志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调查方法。
一、民族志研究的步骤1. 问题提出: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这个步骤是研究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所要调查的问题和研究的范围,确立科学的研究目标。
2.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文献、采访和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
这一步骤是为了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3. 田野调查:这是民族志研究的核心环节,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田野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是获取真实、详实数据的最佳途径。
4. 数据处理:将从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有关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的结论。
数据处理需要运用统计学和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
5. 结果呈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编辑,形成书籍、论文、报告等形式,将研究成果传递给其他学者和社会大众,以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
二、常用的调查方法1.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民族的生活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仪式等,以收集直观的观察数据。
实地观察是了解民族文化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2. 访谈调查:采访民族的代表人物、群众和专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访谈调查可以获取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信息。
3. 实物收集:收集和保留民族的文物器物,如传统服饰、工艺品、乐器等。
实物收集可以直观地反映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4. 录音录像:通过录音和录像的方式,记录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多媒体信息。
录音录像可以使研究者更加真实地了解和感受民族的音乐艺术和表演形式。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摘要: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得益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推动。
传播的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是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中演化而来的传播学的一门新分支,在此,阐释者试图理解的是某一文化或群体成员所采用的传播方式。
总体说来,民族志研究方法虽然已经受到包括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民族志研究方法未来有何转变,目前还没有一下定论,不过一部“好”的民族志应该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通过描写田野工作环境,解说日常生活的意义,关注微观过程来暗示人类学者“曾身历其境”;其次,它应该通过对异乡他族的文化和语言进行跨越界限的翻译,显示民族志作者的语言功底,并表现他对土著文化的意义和主体性的掌握;第三,它应该赋予文化以整体观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志文化人类学传播民族志研究方法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1] 大概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
其中ethno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2] ;而graphy 是绘图、画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类画像”,并且是一种同一族群当中人们“方向或生活”画像。
也就是说,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
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
重视他们原本的真面目,叙述他们如何行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构意义、如何加以诠释等问题。
其目的在发现他们的信念、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而且要从团体中的成员观点,来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如何发展和改变。
Wolcott分析民族志而发现民族志中心要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作者使用描述并具有高层次的细节;2.作者非正式的叙说故事,宛如一个说书者;3.作者探究角色的文化事件及团体中的行为;4.作者描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5.全面的格式是描述的、分析的和解释的;6.文章包含问题。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社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社会组织等。
而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成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就民族志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民族志研究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和资料。
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更加直接地接触到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从而获取更加真实和全面的研究数据。
其次,民族志研究方法中还包括文献调查。
文献调查是指通过查阅各种历史文献、史料、档案等资料来获取研究对象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等,为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此外,民族志研究方法中还包括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联系和规律性。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最后,民族志研究方法中还包括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和推断。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客观地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综上所述,民族志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文献调查、比较研究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
在进行民族志研究时,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取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数据,从而为研究成果的质量提供保障。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
作者: [英]安·格雷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译者: 许梦云
内容简介
《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替任何想从事
文化经验研究的学子们,提供了方法论上非常实用
的指引。
它涵盖了三项主旨:指出民族志研究方法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提供研究技巧及撰写论文的方
法、呈现评价论文价值的关键因素及标准。
作者援引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文学以及电影研
究等多元领域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对文化、权力
与日常生活进行批判性理解不可或缺的一组研究实
践。
《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奠基于伯明翰
大学的研究传统,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背景知识开
展,探讨如何利用先前的研究经验,以及如何将“经验”这个工具运用到研究里。
为来要阐释某些特定的方法与研究路径,《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涵盖来许多研究,同时也包括作者自己的研究在内,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进阶书籍。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民族志方法
第1章捕捉生活文化
社会与文本
社会学、人类学与文化研究: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方法
幅度与广度
深度与持续性
议题一:建构“他者”——监控与展示
议题二:真理的获得——经验主义的危险性
反身性、暂时性与适切性
第2章构连经验
记录“经验”
构连经验
认同的问题
我们从何处发声
透过构连来学习
第3章想象的共同体:奇观与平凡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早期的提问
青少年亚文化与“小子”(the lads):“马克思主义的英雄”平凡女性:白人、工人阶级、女性
黑人知识分子与帝国反击
“主动阅听人”
迷:盗猎者(poachers)与文化游牧者
我们的过去?选择的理由:构建一个“社群”
不在场者才是有力的或值得“继续钻研”的课题
身为一位学者
“我们”是学术偷窥者吗
你的社群
第4章一个关于研究的问题
从何开始与如何开始
决定某一个研究主题/处于疑问中
在团体里从事研究工作
个案研究
评估的标准
第二部分研究的过程
第5章实例的选择与素材的产生
“纯粹观看”与参与观察
空间隐喻/介于熟悉与陌生之间
身处其中
较为实用的事项
珍贵的日记:保持写日志的习惯
实例
建构对话(访谈)
访谈:反思性与深度
倾听沉默
有策略地进行抽样
访谈本身
阶级、性别、族裔、年龄:造成差异的各种差异
第6章我想告诉你一则故事
故事所扮演的社会性角色
言说自我
研究者
说故事的不同模式
文本性
第7章紧系文本
符号学
决定性文本
制码/译码模式:“符号学”模式与“社会”模式暗示性文本
罗德威:解读罗曼史
白金汉:孩童谈及电视
吉莱斯皮:电视、族裔与文化变迁
曼凯卡:影视文化、观看政治
塔夫特:《与垃圾女王共同生活》
特寇、詹金斯与《大哥大》
第8章分析的策略与谋略
我该从研究题材中提出什么问题
我如何组织我的逐字稿
我的策略
关于分析策略的一些想法
其他策略
康奈尔的生命史分析程序
话语分析
文化的语汇库
科技的使用与滥用
第9章书写
何时该开始“书写”或为什么我不早点开始
随手笔记与撰写成文:如“工匠”般进行书写风格与惯例
肖像画
文本中的作者
批判性与反身性书写:批评
在呈现研究时使用影像
实验性文本
我们为谁而书写
第10章知识的来源与认识的方法
立场论
主体性
穿梭在日常生活之中
散居研究
批判性理解
参考文献
专有名称汉英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