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模块
我们首先对linux系统整个框架要有个了解。
Linux简化了分段机制,使得虚拟地址与线性地址总是一致,因此,Linux的虚拟地址空间也为0~4G。
Linux 内核将这4G字节的空间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用户空间(0~3G)和内核空间(3G~4G)。
其中,用户空间存放的是应用程序,而内核空间存放的是内核,设备驱动和硬件。
为什么需要存在设备驱动呢?我们知道,内核是操作系统基本的部分,而操作系统是不能够直接控制硬件的,这样我们就需要设备驱动作为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间的粘合剂,相当于一个中间人吧,负责上下两边的沟通。
驱动负责将操作系统的请求传输,转化为特定物理设备控制器能够理解的命令。
这样我们就知道,驱动需要完成两大功能:
1、为linux内核提供调用接口。
2、控制硬件。
因为寄存器是控制硬件的操作,所以驱动程序控制硬件,也就是要通过读写硬件寄存器达到控制硬件的目的。
内核是为应用程序服务的,其本质其实是函数的集合,内核要实现的功能我们可以分为两部门: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
其中,基本功能包括进程管理,线程管理等等,而扩展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行添加。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向内核添加一项功能呢?
1、我们首先想到,肯定需要写一个功能函数,假如我们命名为fun.c,那么函数写好后,必须要和linux源码一起编译,生成zImage内核镜像文件。
2、重新编译内核。
这样就得到了新的内核,这种添加的方式我们称为静态添加。
大家发现,每次修改一次fun.c,都要重新编译一次内核,灰常的麻烦,所以引进了内核模块机制,只需要加载或卸载模块,就可以动态的增加或者删除内核的功能,不用每次都重新编译,是不是很方便?那么接下来我们会想到,这个模块怎么就能和内核连接在一起呢?其实很简单,fun.c文件除了要实现功能呢,还需要包含和内核的接口,内核也提供了模块的接口,只要这两个接口一致,模块就可以融入内核,成为内核的一部分。
Linux驱动程序都是以模块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我们称之为驱动模块。
所以我们总结出添加模块的步骤是:
1、写功能函数fun.c。
怎么样编写模块的源码文件,我们以一个Hello模块实例分析。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init.h> //①模块的头文件,在对应内核下
的include目录中{
… //②功能函数hello.c(同普通} 的.c文件)
Static int __int hellomudule_init(void) //③模块初始化函数
{
Printk(“Hello world!\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 exit hellomodule_exit(void) //模块退出函数
{
Printk(“Goodbye world!\n”);
Return 0;
}
module_init(hellomodule_init); //④用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 module_exit(hellomodule_exit); 指定模块初始化函数和退出函数
MODULE_LICENSE(“GPL”) //⑤“GPL”
2、编译hello.c,生成内核模块文件hello.ko。
模块编译是通过内核顶层目录下的Makefile(如Linux-2.6.30.9/Makefile)文件来实现的。
以下是一个例子:
Obj-m=hello.o
KDIR=/home/linux-2.6.30.9
all:
make –C $(KDIR) SUBDIRS=$(shell pwd)modules //make module规
则就类似于make zImage KDIR:内核目录
SUBUDIRS:模块代码所在的目录
然后make一下,就生成了模块文件hello.ko。
3、将内核模块文件动态的装载到内核。
加载模块命令:insmod
例:
root# insmod ./hello.ko
显示当前加载的模块命令:Ismod
例:
root# Ismod
…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整个添加模块的过程,过程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下次我再把具体做的点亮led灯的一个最简单的字符驱动程序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