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初中美术欣赏风筝教案
初中美术欣赏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独特风筝文化。
2. 培养学生对风筝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2. 各地风筝文化的特点3. 风筝制作的技巧教学难点:1. 风筝制作方法的掌握2. 风筝绘画技巧的应用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风筝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如纸张、竹签、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风筝有什么了解?风筝起源于哪个时期?”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欣赏风筝(10分钟)1. 教师播放风筝文化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和各地风筝的特点。
2.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风筝的魅力。
三、讲解风筝制作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骨架搭建、风筝面绘制、绑线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风筝制作方法。
四、动手制作风筝(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风筝样式进行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风筝绘画技巧讲解(5分钟)1. 教师讲解风筝绘画的技巧,如线条、颜色搭配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风筝绘画技巧。
六、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风筝、讲解制作方法和动手制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和各地风筝文化的特点。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风筝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风筝绘画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在制作风筝时能够更好地运用绘画技巧,提高风筝的审美价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和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展示作品教案
初中美术展示作品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美术鉴赏与创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3.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2.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提问:你们对美术作品有什么看法?二、欣赏美术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经典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2. 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欣赏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三、创作美术作品(2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如“我的家乡”、“梦想”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了吗?二、美术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点评。
3. 学生互相交流,总结优点和不足。
三、改进与提升(20分钟)1. 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和提升。
2.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作品展示和评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改进和提升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加强。
美术初中鉴赏课教案
美术初中鉴赏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鉴赏课课程类型:鉴赏课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2. 能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与作品的内容要素包括题材、主题和情境进行分析探究。
3. 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4. 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性。
教学重点:1. 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2. 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组美术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能给观者不同的感受。
二、探究发现(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线条、色彩、材质、空间。
2.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要素:题材、主题、情境。
三、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其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特点。
2. 欣赏西方绘画作品,分析其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特点。
四、实践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特点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和课件。
2.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资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元素组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通过欣赏和分析中西方美术作品,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并理解中西方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性。
在实践与评价环节,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这充分说明了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欣赏要注意方法,突出重点,方法多样,角度新颖,调动情绪,言简意赅,以达到开阔眼界、培养兴趣、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欣赏重点要突出看某一作品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欣赏时在作品选材上也要有主次之分,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名作的印象。
欣赏时还要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住线索,思维要强调逻辑性,最后要找到落脚点,要收得拢。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一)启发点拨,促进学生自我感受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
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二)、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
我认为,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
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是一种以美术作品欣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旨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了解,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让学生细心观察美术作品,注意色彩、线条、质感、光影等元素,并形成自己的观察结论。
提供解读美术作品的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关于美术作品的背景、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进行美术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式,对美术作品的艺术手法、构图、色彩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接触不同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开展审美练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审美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去选择和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学生可以体验创作的乐趣,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进而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观察、分析、参与创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感知和评价能力。
初中欣赏民间美术教案
初中欣赏民间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所创造的美术作品。
2. 民间美术的种类:包括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玩具、面具、风筝等。
3. 民间美术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构图自由、形式多样、寓意深刻;使用民间特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寓意、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名称、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
3. 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欣赏民间美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刺绣等,并简要介绍作品的特点和寓意。
2. 学生认真观察作品,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构图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独特美。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挑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的目标导向。
初中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关系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初中美术欣赏课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感受和理解艺术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学会解读图像所传达的信息,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在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过程中,他们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标准,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不同的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价值观念,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二、当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在部分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2、作品选择局限有些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范围较为狭窄,多集中于教材中的经典作品,缺乏对当代艺术和多元文化作品的引入,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艺术形式的需求。
3、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美术欣赏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欣赏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无法真正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
4、评价方式不完善对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学习评价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作品的简单描述,忽视了对学生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和创新思维的评价。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的策略1、多样化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模拟艺术展览、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当时的艺术家,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特点。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初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在美术课上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必修课程。
然而,很多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会觉得无聊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欣赏,导致无法真正受到启发和感悟。
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一、认真准备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课需要认真准备。
首先,老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包括选题、分析、讲解和任务等,而学生则应该提前了解课程主题,并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查阅相关资料,理清个人的学习目标,或者在课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
其次,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常识和美术基础。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要求有一定的门槛,学生应该逐步积累并提升自己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基本画法的掌握、对常见艺术流派的了解、对常见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的探究等。
最后,学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欣赏技巧。
艺术作品本身是相对独立且复杂的,有时候无法一下子理解和解读出其深意,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方法和技巧,以提升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全面分析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课需要进行全面分析。
在美术欣赏课中,老师通常会带领学生进行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以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
针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老师和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内容和主题:学生应该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例如画面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物故事等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作品本身来了解创作的目的和背景。
2.形式和结构:美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其展现艺术性的关键,学生应该对作品的构图、色彩、形态、材料等逐一进行分析和了解。
3.表现技法和手法: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技法是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或时期的表现手法和技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三、多角度评价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艺术作品本身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是其价值和意义也需要通过不同角度的评价来进行露出。
初中美术课欣赏教学-教学设计公开课
初中美术课欣赏教学董丽琼一、欣赏作品的分类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装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
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
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对于件关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是师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牛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街F》表现的是群话面乱跳的虾在水中馆戏个合的情趣,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
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
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如徐总鸿的(八收图》,画家采用国画水果枝法。
通过线条的干现,浓淡、相细,以栓。
多察数笔。
使将马的奔辆气势淋离尽政地表现了出来:儿病(国尔的品桥》国,回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持在桌子的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
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制苦研究解别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端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据,如眼型《观苦岁月)。
美术欣赏初中教案范例模板
教案模板:一、课题《XXX美术作品欣赏》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历史发展、不同流派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拓宽国际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2. 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五、教学难点1. 对美术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授新课:教师展示代表性美术作品,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作品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5.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撰写欣赏笔记。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欣赏笔记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以上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美术欣赏类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理解绘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2. 代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绘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
2. 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绘画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三、绘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绘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反映社会风貌、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等。
2.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历史记录、审美享受、教育启示等。
3.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绘画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绘画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欣赏和分析作品时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基于艺术、情感、思想、实践来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并通过艺术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中,发现、发展学生的美术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学生审美能力;教学培养策略前言:初中阶段,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拓展教学思维、提升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理念与形式上实现创新,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掌握学生的学情,然后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融入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与模仿中完成学习实践,增强审美素养。
审美能力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的,因此,教师在初中时期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会让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观察、发现掌握更多与美术发展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基础更加扎实。
1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审美是一种与世界、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既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美学知识与事物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能增强学生对于美在各领域融合形态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正确认知。
目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各领域的文化也在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学生没能接受到良好且正确的美学教育,就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审美的影响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这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教学环节[1]。
2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2.1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力初中时期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发现与展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打好美术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美术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金色的秋天》这幅美术作品,了解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和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金色的秋天》的高清图片或投影仪2.学生绘画纸和彩色笔3.课堂展示区域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将要欣赏的画作《金色的秋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表达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欣赏《金色的秋天》(10分钟)展示《金色的秋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沉浸其中。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这幅画作的感受和想象。
3. 探讨画作(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画作中的色彩运用、表现的主题和情感,背景元素的作用等。
4. 绘画实践(20分钟)每个学生用纸和彩色笔,在课堂展示区域绘制自己对秋天的想象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尽可能地运用丰富多样的色彩。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互相欣赏、评论和提问。
6. 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多参与相关的艺术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讨论画作时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专注倾听、思考和表达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重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技巧和对主题的呈现。
五、延伸活动安排学生在家绘制更多与秋天有关的画作,并组织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更深入探索和研究。
六、教学反思留出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内容。
七、备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调整。
美术赏析课教案初中
美术赏析课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现代派艺术的起源、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派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现代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派艺术的特点。
3. 现代派艺术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1. 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派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现代派艺术的作品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现代派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解现代派艺术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如:追求创新、突破传统、注重个性表达等。
2.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分析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在作品中的表现。
三、欣赏现代派艺术代表人物及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现代派艺术代表人物的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莫奈的《睡莲》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四、实践活动:创作现代派艺术作品(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现代派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现代派艺术的作品和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2. 完成一幅现代派艺术作品的欣赏感悟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现代派艺术的起源、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学生在欣赏现代派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运用现代派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现代派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策略
□ 李利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策略初中美术课是初中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课中落实教学目标。
一、注重美术素养的培养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例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分析、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法,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色彩运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技巧,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创作出自己的美术作品。
二、强化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意识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和认识,包括对艺术形式、内容、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认识。
例如,在欣赏名家画作时,可以通过展示名家画作的图片和介绍名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名家画作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名家画作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阐述和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造性实践,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符合自己创意和特点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供⼤家参考!篇⼀ 课题:另⼀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教学⽬标: 1、认知⽬标:通过欣赏,使为学⽣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
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 2、技能⽬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参与意识,培养学⽣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提⾼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
3情感⽬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和⾼超的表现⼿法,培养学⽣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激发学⽣热爱⼤⾃然的情感。
4、创造⽬标、:通过教师引导,学⽣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提⾼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了解如何表现⽇常⽣活中存在的美,⾃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艺术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领会常态的⾃然风光和⽇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然和⽣活之美的感受能⼒。
②如何引导学⽣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制作课件、艺术家⽣平 学⽣准备:在上搜集相关图⽚和资料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组汇报(略) 三、教师⼩结引⼊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边的⾃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的效果。
初中美术教案赏析
教案标题:初中美术《色彩与情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冷暖知识。
2.通过欣赏、实践,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欣赏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色彩鲜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片的色彩特点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是美术的基本元素,它能够表达情感、塑造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新课讲解(1)色彩基本知识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2)色彩与情感教师通过展示作品,讲解色彩如何表达情感,如:暖色调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调给人宁静、清冷的感觉等。
3.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幅简单的画面,现场作画,边画边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2)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面,尝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作品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情感。
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收获颇丰。
六、课后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课后绘制一幅色彩表达情感的作品,下周上课时展示交流。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美术欣赏初中教案模板
美术欣赏初中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表达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户外活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户外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大自然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自然的美术特点。
三、创作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创作一幅大自然的作品。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悟。
2. 教师、同学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作业中的创作心得。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更多大自然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自然的美术特点。
三、创作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美术元素创作一幅大自然的作品。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悟。
2. 教师、同学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景是否有深刻的感悟。
2. 学生是否能运用美术元素创作出富有大自然特色的作品。
3.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教案美术美术欣赏
初中教案美术美术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派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现代派绘画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现代派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新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现代派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现代派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用具1. 现代派绘画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投影仪和白板。
3. 画册或美术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现代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与现代派绘画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并板书现代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 欣赏和分析作品(1)教师展示现代派绘画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马蒂斯的《舞蹈》等,引导学生从形式、色彩、题材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派绘画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创作实践(1)教师提出创作任务:以现代派绘画风格为基础,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总结和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现代派绘画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现代派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了现代派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欣赏能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艺术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美术教案赏析名画初中
教案名称:《赏析名画——初中生美术欣赏教学》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赏析名画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欣赏和分析名画,使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掌握艺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独立欣赏名画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3. 通过欣赏名画,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2. 分析名画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如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3. 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题材等方面欣赏名画,提高审美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名画创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掌握艺术欣赏的方法。
2. 示范法:教师展示名画作品,分析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名画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题材、色彩、线条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教师讲解画家的生平事迹、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使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
3. 欣赏名画: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名画,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名画创作实践: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名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摘要:文章主要从课堂氛围、能力培养和以学习态度等五个方面阐释了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美术欣赏课,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态度氛围能力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
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的过程就是认识作品,把握思想内涵,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创新求变,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美术欣赏课保持严肃的态度,并不是说老师要板着脸教学,把课堂弄得好似一潭死水。
现在的学生学习都比较紧张,升学考试
的压力又非常大,每天都承受着沉重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美术学科作为非考试科目,不应该让学生承受过重的压力。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的学习方式,以及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你会看到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或做各科作业;或说话聊天;或伏案睡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老师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吸引每一个学生,打动每一个学生,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美的殿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说美育就是情感教育。
要让学生满怀希望与热情地投入学习,以教师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教师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用“言”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用“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
同时,通过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处理教育问题中,表扬和赞赏的效果比批评与惩罚的效果好。
希望得到赞赏、激励是人的基本需要。
”老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每一点进步与成功送上最真挚的肯定与祝贺。
三、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力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是科学和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想象力的开拓和应用是艺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而美术所研究的各种表现手段,又是表现想
象力的基本语言。
要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能只是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
不论什么美术作品,它表现出来的形象内容都是有限的,如作品的大小、色彩关系等。
而作品通过这些有限的形象内容所阐述的内在感情与精神却是无限的,这正是美术欣赏的核心。
当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观者会产生一种思维联想,这就是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与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进行交流或碰撞的结果。
如果我们在作品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或情感经验相似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共鸣,我们就会被美术作品打动。
假如在美术作品欣赏时,能够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未达到的精神境界,我们就会受到震撼,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启迪,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造成教师十分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
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学生的学习只有主动参与,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将变得毫无生气。
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精神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审美主体对自然事物和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
不同的人因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形成不同审美意味的理解。
有美学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是审美意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得到不同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感受,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如果在艺术教育中违反了这种规律,要求学生对审美对象只有一种统一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观点,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学生离审美理解越来越远。
五、对美术欣赏课保持严肃的态度
一些人认为,美术欣赏课作为艺术知识普及课,应当让学生保持相对放松的心情。
然而,美术欣赏课没有升学方面的要求,客观导致学生对课程存在先入为主的不重视心态。
相当多的学生是来美术课堂放松的,在美术课上学生求“学”欲不强。
倘若教师也采用“自由活泼”的方式讲授,势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欣赏·评述”领域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45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有收获,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应树立起对课堂的足够尊重,遵照中学教学的特点,课前做好备课,课堂上面板书力求工整条理,讲课时严肃认真。
教师自身要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确保一节
课下来,学生保持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放松。
这样才能确保一节美术欣赏课的效率。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美术欣赏课,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其教学设计有待探讨、研究。
要建立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挖掘科学的、好的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教育科学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