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核心素养课程教案)第九单元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种群和群落的结构的特征。
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增长模型。
4.会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5.掌握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应用。
素养培养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2.科学思维:通过“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归纳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J型、S型曲线并分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深化拓展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224
(三)拓展(教师精讲)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提示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什么?
提示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四、课堂精练:学生当堂完成,互评,教师协助
精练一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性别比例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精练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及分析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无K值有K值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226 (三)拓展(教师精讲)
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据图分析:
(1)图甲中b 曲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曲线a 、b 哪条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际情况?
提示 b 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环境阻力,此类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际情况。 (2)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
①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提示 基本不变(因λ=1)。
②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