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公共选修课学习心得(集合10篇)
![公共选修课学习心得(集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0860c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2.png)
公共选修课学习心得(集合10篇)大学生的特点是:独立思考,接受课本知识差。
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学生并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方法、特点,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学习社会调查课有很大的地域性,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去安排课程,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课本上该删的活动删,该增加的增加。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良好的教学非常重要。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地域其文化等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课堂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让他们多说多做,培养兴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技巧,完成学习任务。
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与他人交流,发展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选修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我们应做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公选课是什么课
![公选课是什么课](https://img.taocdn.com/s3/m/c40b85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6.png)
公选课是什么课公选课是指大学生在修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选择修习其他非本专业的课程。
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多样的学习选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公选课的意义、目标和对学生的益处。
一、公选课的意义公选课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大学生培养多元化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的机会。
在大学期间,学生可能对其他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公选课为他们提供了选择非本专业课程的机会,相较于狭隘的学科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其次,公选课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公选课通常有广泛的选课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选择多样的课程,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公选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同领域的交叉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学习与专业无关的艺术课程可能会激发学生对美学的独特理解,这种开拓性思维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二、公选课的目标公选课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的学习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还提供了不同教学模式的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首先,公选课的目标是丰富大学教育的层次和内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有关法律、传媒、文化、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公选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实践教学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公选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跨学科或者实践类的公选课,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外的技能。
比如,学习公共演讲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达能力,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公选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拓宽职业发展方向。
对于那些对未来职业方向迷茫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公选课程是一种探索和尝试的方式。
走出重围——关于高校文学类公选课开设的几点思考
![走出重围——关于高校文学类公选课开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4eb330ab52acfc789ebc932.png)
【 关键词 】 文学类 ; 公选课; 文素质 ; 人 忽视; 异化 ; 平庸
一
、
意义 在被忽视的边缘
弓 导学生在繁重的 专业学 习之 余去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 、 f 提升自己的
在信息 、 知识、 经济与语言文化 高速发展 的今天 , 社会 愈来愈需要 思想品质。因而在高校开设文学 类公选课意义 深远 , 文学 类公选课在 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 因此 厚基础 , 宽口径 , 强能力 , 重素质 已成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发挥 它独特的作用 , 的存在价 值与意义不 它
中,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 的基础与根本 , 而这 文化素质 教育工作 , 能为主的课程都无法取代 的 , 在高等院校文学类的课程显然不能缺失 ,
重点指的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可 以毫不夸张的说 以人文素质为底蕴 的 并应承担起培育学生人文素 养的重任。事实上 , 在很多 高校 文学类 现
教 育 探 索
走出重围
走 出重 围
一
关于高校文 学类公选课 开设的几点思考
方爱武 (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 州 3 02 ) 10 3
【 摘
要 】 文学类公选课 在很 多高校文学类公选课处境尴尬 , 普遍被 忽视与被异化 。本 文论证 了文学类公选课应是 大学生特别是理
工科 高校的大学生获取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生动 最直接最形象的重要途径 , 它不能流 于庸 常, 它需要 通过变革被拯救 , 需要 来 自学校 自上 而
必修课学习之余的一种延伸 、 拓展与提高的课程而广受学生欢 迎, 而在 逃之天天 ; 而且为 了提高到课率 , 还要时常辅之 以影视的诱 惑。对于学
很多高校的公选课中文学类 公选 课通常占 了全校 公选课的 大半江 山, 生来说 ,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把文 学类 公选课看作是 繁重专业 学习之余 愈来愈显示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与重要性。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工业 的一种调剂自己的方式, 不求甚解 , 只求在轻 松的不费力气的感悟中拿 大学为例 , 期人文 学院老 师所 开设 的文学 类公 选课 通常有 近 2 到相应的学分 , 每学 O 一切便万事大吉 , 轻松 听, 容易过 了很 多学生学习 成 种, 它们分别从语言、 形象、 文化、 影视、 艺术 心理等角 度来观照 中国及 文学类 公选课的终极 追求。这种形式重于内容 的文学类公选课的开设 世界范围内名篇佳作 , 深受学生关注与喜爱, 这些 课程的选课率也因此 现象导 致了此类课程的内容极度浮泛化倾 向。 很高 , 常常爆满 , 这一现象说明 了大学生自身对文 学素质教育的注重与 向往。 课程监督虚无化。文学类公选课教与 学方面的应付与散漫心态主
分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分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03d292228ea81c759f578b4.png)
分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种: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和选修课,也有些学校只分为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文主要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分析讨论。
相较于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由于学生来源分散、基础不一等原因而面临更多的问题。
首先大学公共选修课学生人数较多,少则近百人,多则一、二百人。
由于人数比较多,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带来一定限制。
其次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忽视心理也导致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校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生积极性高,就会认真听讲,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也会积极主动的克服,学到的知识也就多。
学生积极性低,教师的授课质量就会被大大降低。
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的策略。
1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课堂的现状分析目前很多高校中大学生公共选修课上的表现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教师靠点名来维持出勤率。
如果学习积极性不高,一般又会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讲,自身要求低等情况,容易进入浅尝辄止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会匆匆跳过,很少钻研。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笔者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课堂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教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公共选修课人数动辄超过百人的特点,制约了教师一些互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有些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会采取主导型教学方法,例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这看似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实则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大高校中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给教学提供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弱,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中介变成了机器。
学生面对冰冷的机器,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因此,当多媒体教学用于公共选修课时,多媒体教学本身存在的师生欠沟通的问题加重了,就形成了满堂“机灌”的现象[1]。
浅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76eec0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c.png)
浅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高锦奎南宁学院,广西南宁530200一、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提升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反观当前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现状,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普遍不够重视公共选修课程,只将其作为专业教学工作的附属或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任务的一部分,缺乏整体考量和系统性规划。
通过对公共选修课程的现状分析,当前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需求难以满足公共选修课作为学生通识教育的载体,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表明,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通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这样的要求与当前通识教育在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现状不相对应。
主要的矛盾就在于高校对教学资源的分配仍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对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
与此相对的,就当前学生需求看,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拓展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学生在选课时都会选择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选课的主要出发点是个人兴趣爱好,跨学科、专业的选课现象较为普遍。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资源相对不足,开课门数和教学容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公共选修课一般都是任课老师根据自身所长自行申请开设,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主要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有限的课程容量里将一门课程、一门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精华内容传递给学生。
但由于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导致师生间教与学的契合度不够,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期望得不到满足。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94f7a6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公共选修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愈加突显。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整体素养,还可拓展视野,增强人文水平。
但是,公共选修课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公共选修课的问题,从开设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设课程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应当是多样化、有趣味性、具备前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但是,实际情况中大多的公共选修课程却存在枯燥、重复等问题。
首先,一些课程的名字和内容走向了创新,但实际教学内容却与专业课程高度重复,目的不明确;其次,某些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而且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整体素质要求来开设相应的课程,注重规划课程的内涵,让公共课程与学生不同的专业课程相融合。
同时,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提高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让学生能够愉悦参与其中。
重视交叉学科,提供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公共选修课,增加学生的学习选择空间。
二、教学内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实际情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草草了事,教学内容单调,没有创新性。
此外,一些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课堂严重失控,学生在听课中不能收获实际的收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考虑采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重视教师驻校资格和表示标准。
组织整合认证的优秀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例如,通过合理说话的方式,尝试增强实用教育的性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考核方式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考试与教学不匹配、考核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不符等情况。
这不仅影响到公共选修课程的实际效果,也给了学生不同的迷惑和困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合理设定考试和考核内容,建立全面客观的考核体系。
大学生对大学公共课的建议和看法500
![大学生对大学公共课的建议和看法500](https://img.taocdn.com/s3/m/81e673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大学生对大学公共课的建议和看法500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的明白具体,自动战胜各种学习艰苦,不断进步学习兴致;看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适用的价值,尽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致转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的明白具体,自动战胜各种学习艰苦,不断进步学习兴致;看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适用的价值,尽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致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致;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战胜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懂得和获知的现象。
一、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的明白具体,自动战胜各种学习艰苦,不断进步学习兴致。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看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爱好与否,都要努力把专业课学好。
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习目的要明白具体,不断进步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致,自动战胜各种学习艰苦,做到直接学习兴致和间接学习兴致的联合。
二、看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适用的价值,尽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致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致。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广泛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敷衍的态度,学习目标不明,目的不清,动机不强,学习兴致重要看老师的教学程度,如果老师的课讲得活泼生动,他们愿意听,有兴致学。
但这种学习兴致重要是直接学习兴致,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程度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解。
因此,大学新生要端正对公共课的态度,要充足认识到公共课的适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尽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致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致,部分适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
三、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战胜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懂得和获知的现象。
大学生看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趣较高,以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请求不严,大学生较少发生逆反心理。
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究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生真正投入地学习的不多。
学习目标较隐约,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上课时注意的集中水平不高,认识才能也较少充足施展。
浅议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浅议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7d2310a8114431b90dd879.png)
相当 比例 由担 任管理 工作 的行政 人员 开设 。 要真正 提高公 选课 课 但 [ 魏 宝刚 ,刘 理 . 公 共 选 修课 考试 方 式探 析 高校 教 学 4】 从 J. 0 , :7 0 9 程质量 , 障充 足 的课程 资 源供学 生选 择 , 应设 立适 当的鼓励 问题 【] 中 国高教 研 究 ,2 6 5 . 保 学校 措 施 , 引优 秀教 师开 设公 选课 。 吸 对教 学效 果好 , 受学 生喜 爱 的 深 课 程 , 以根据 选课 人数 适 当调整 教学 规模 对 教学 效果 不好 的课 可 作者单位 :仲恺农业 工程 学院化 学化 工学院 程 ,管理 部 门可 以各方 面 综 合考 虑 直 至淘 汰 。
7 7
2 、规 范 审批 制 度 ,完 善 公 选课 课 程 建设 为 了保证 公选 课 的质 量 , 先 , 于教 师 申报 的开课 申请 , 首 对 教 务处 可规 定开课 教师试 讲 , 同时聘请有关 专家或优 秀教师进行 考评 , 以决 定该教 师是 否具有 开课 能力 以及所 开课 程 是否具有 可行性 , 即 能否 体现 该校 学科 专 业特 色 、 与其 他课 程板块 形成 较 强 的互 补性 , 又使 学生 学有 所 用; 其次 , 许 两至 三名 教师 开设 同一 门课 程 , 允 引 入竞 争机 制 , 到优胜 劣 汰 、 高 教学 质量 的 目的 。 达 提 现 以我校遴 选一批 新 的公 选课 为例 , 一般 开课原 则如下 ( 1 院系 为单 位进 行 申报 , 个单 位原 则上 最 多 申报 23 已开设 的公 每 1, ' 选课 数量 较少 或较 受 学生欢 迎 的单 位 , 可适 当放宽; 2 课程 内容 () 与学生综 合 素质 的提 升密 切相关 , 有助 于增 强学生 就业竞争 力和就 业 后 的工 作适 应能 力; 3 所 开课 程 至少有 2 3 主讲教 师 , 中2 () —位 其 位 教 师具 有讲 师及 以上 职称 ; 4) 门课 学 时数 为 1 , ( 每 8 学分 为 1 。 开课 教师必须 符合 以下条件 , 即有较 丰富 的教 学经验 和较高 的 教 学水平 , 近两 年在 核心刊 物公 开发表 一篇 以上 与 开设 课程 相关 的 科研 论 文 。 另外 其 申请程 序如 下 , 教师 填写 申请 并提 交授 课计 开课 划、 教学 大纲及公 开发 表 的与开设课 程论 文相关 的论 文复印件 等材 料 , 院系进 行 审查 统计 后上 交教 务处 , 处将 组织 专 家对其 材 各 教务 料进 行 审核 , 定 试讲 名单 , 通 过的课 程 名单将 提 交教 学指 并确 试讲 导委 员会进行最 后评审 。 3 正确 引导 学生 选课 、 首先要让 学生知 晓课程 的教学 计划 、 程简介 以及 学校 的相关 课 管理 条例 , 每学期 选课之 前可 以将公 选课 和任课 教师 的基本情 况以 适 当 的方 式 公布 , 于学 生 了解 和选修 , 到有 的放 矢;其次 , 便 做 本 着管 理是 服 务 的理念 , 对 学生 避重 就轻 “ 学分 ” 多种 不 良现 针 凑 等 象, 学校 可 以通过 相关 管理 措施 加 以引 导 , 我校 规定 理工农 类 专 如 业学 生选 修 人文 社科类 课 程不 得少 于5 学允 经管 文类 专业 学生选 修科 学技 术类 课 程不 得少 于5 允 全 校 所有 专业 的学 生选修 艺术 学 体育 类课 程不得 少 于2 学分 等 。 4 规 范公选 课 考核 制度 、 开课 前制定 教学 大纲 , 开课 中从严 组织教 学 , 强化 考试环节 , 保 证教 学质 量 , 范学 生对 公选 课教 师教 学 态度 、 法 、 规 方 效果 等方 面 的评 价 , 并纳 人整 个 大学 课程 考核 评估 体 系 。 如我 校规 定 , 已选课 4 课程 考核 不严 、 的学生 不按 规定参 加考试 或不 能通过 者 , 程成绩 将永远 记录在 系 课 目 , 前 高校公 选课 的质量考 核与教 学评估 处于整个 教学体 系的 统成 绩册 上 , 能删 除; 不 另外 实行 自然 淘 汰制 , 门课 程 由多位 主 一 学 在 外 围圈 , 了高校 教学管 理 的一 个“ 成 盲区 ”公选 课 的考 核方式 一 般 讲 教 师 同时开 课 , 生 自主 选择 任课 教师 , 连续 两轮选 课 中报名 。 是在 课程 结束 后 , 学生提 交 一篇 与教 学 内容相 关 的论 文 , 以此 评 学生达不 到开班标 准人数 的将 取消该 教师本 课程 的开课 资格 。 并 定该 门课程 的学生 成绩 , 仅仅 根据一 篇论 文很难 准确衡 量他们 的 但 参考文献: 学 习状况 。 因此 , 由于教 学过 程 中的考 核不 严 , 生上课 就 始终 处 学 [ 1]余 琼 . 通 高校 公 共 选 修 课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建议 普 [】 广 西民族 学 院学报 ( 学社会 科 学版 ) 0 5 :l4 15 J. 哲 ,20 ,6 — . 3 3 于一 种 “ 隐形 逃课 ” 的状 态 。 三 、关 于 高 校 公 选 课 管 理 的可 行 性 改 进 措 施 [ 2]王 玉琼 . 高校 公 选 课 教 学 管理 的几 点 思考 【 】 教 师 对 J.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0153ff111f18583d05a84.png)
学生选修课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大学的时间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公共选修课已经使我们所习惯的一种了解更多与专业有关或者只是与兴趣有关的更多内容的方式。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乐于这样的方式去获取一些未知,去理解更多的生活和世界。
只是现实的情况总是与期待有所偏颇,很多的同学“选而不修”,缺课的现象常有发生。
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却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
即使不是缺课,课堂的情况也并不是严肃而活跃。
一种矛盾的发生,总是有其道理,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总结。
●探因1、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监管不到位调查发现,大学生逃课反映最多的理由是学校课程设置对于实践可有可无;学生们对于上公共基础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些课程没有多少实际作用,没有正确地理解上这些课的意义所在。
而因为专业课直接和学位证有关,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
同时,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
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
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
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
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长期以来。
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
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对独立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对独立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6f48ccbb4cf7ec4afed060.png)
少 。 另外 , 由于 公 选 课 一 门课 程 选 课 人 数 较 多 , 且 均 来 自不 并 同 专 业 的 学 生 , 师难 以 对 学 生 建 立 严 格 的 考 核 机 制 . 到 、 教 迟
早退 、 旷课 的 现象 更 加 普 遍 。 选 修 课 课 程 考 核 不 规 范 . 多 数 大 考 核 是 以论 文 形 式 或 者 开 卷 考 试 的 方式 ,而 教 师 为 了 让 大 部 分 学 生 能 顺 利 过 关 获 得 学 分 , 往 会 降 低 考 核 标 准 , 使 考 试 往 致
形式化 。 ( ) 课 盲 目性 较 大 。 四 选
、
由于 选 课 前 缺 乏 必 要 的指 导 , 只是 简单 地 列 出选 课 名 称 等 简 单 的信 息 ,学 生 选 定 哪 门课 程 主要 取 决 于课 程 名 称 及 难 易 程 度 , 的甚 至 对 课 程 名 称 毫 无 所 知 , 同 学 代 选 , 些 学 有 让 有 生 以轻 轻 松 松 拿 到 学 分 为 选 课 目的 ,学 生 选 课 就 喜 欢 选 择 一 些 学 得 比较 轻 松 的 文 体 类 、欣 赏 类 课 程 ,甚 至 授 课 老 师 的 考 勤 、 试 是 否 严 格 也 成 了选 课 的 理 由 考 二 、 高 独 立 学 院 公 选 课 建 设 与 管 理 的 建议 提
2 世 纪9 年代 末 , 加 强 大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 施 通 识 教 育 0 0 在 实 的推 动下 , 国家 教 育 部 提 倡 各 高 校 应 加 大 选 修 课 程 。 因此 开 设 公 共 选 修 课 ( 下 简 称 公 选 课 ) 实 现 “ 识 教 育 ” 重 要 途 以 是 通 的 径 。然 而 , 实 际 教 学 过 程 中 , 选 课 却 并 未 发 挥 出 应 有 的 作 在 公 用 , 其 是 处 在 发 展 中 的 独 立 学 院 , 但 不 受 重 视 。 而 教 学 尤 不 反 效果较差 。 公 选 课 的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 一 开课数 量 不足 , 师资 力量 薄弱 , 程设 置没 有整 体规 划 。 课 大 多 数 独 立 院 校 缺 乏 开 设 公 共 选 修 课 的 教 师 , 其 缺 乏 尤 开设 跨学 科 、 专业课 程的 师资 , 跨 目前 的 开 课 数 量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学 生 的 要 求 。 由 于 公 选 课 的 课 酬 较 低 . 且 上 课 一 般 在 而 晚 上 , 师 日常 既 要 完 成 正 常 的教 学 任 务 , 要 尽 力 做 科 研 . 教 又 其 结 果 是 很 多 高 职 称 教 师 不 愿 意 上 课 , 设 公 选 课 的 教 师 的 开
关于高校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公选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938eee6edb6f1afe001f98.png)
关于高校公选课的几点思考作者:江艳华贾梦姗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江艳华,贾梦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38)摘要:当下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培养.为了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相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变化:减少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课程.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班级普遍规模偏大,尤其缺乏班级凝聚力,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公选课应该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从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尚未觉察到的潜能,并对之有更深的认识与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词:公选课;认识欠缺;班级规模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232-021 引言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们永不停歇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历史.当下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培养.为了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相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变化:减少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课程.目前高校课程的设置一般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学校的培养方案及要求必须这两大门类的课程都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符合毕业的条件.详细而言,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种,选修课则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不论是为了日后的就业也好,还是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拿文凭也好,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中,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普遍较为重视的课程,尤其是专业必修课.毫无疑问,其中最没有受到学生重视的是公共选修课.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与许多因素相关联,如学生对公选课认识的欠缺、班级规模.虽然高校的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仍然会因为班级过大而存在各种问题.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班级普遍规模偏大,尤其缺乏班级凝聚力,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2 高校公选课存在的普遍问题2.1 学生认识的欠缺中学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大学则更为侧重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兴趣爱好.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高校一般都设置了许多专业供学生在高考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将来的择业规划进行选择.但“公共选修课”几个字就已经可以让学生在字面上感觉到与“必修课”的差异.另外,由于公选课一般只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学生认为晚上的公选课不如白天的必修课重要的印象.2.2 大规模班对教学的影响2.2.1 教学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先选修一门公选课的学生一般来自学校的不同学院、专业,这加大了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另外,人们普遍持有大学生应该具有比中学时期更高的自治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这一观点.当前的高校教育提倡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高校教师对学生也普遍持“无为管理”的理念.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要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后,觉得可以好好“享受”大学悠闲的生活.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对他们的“无为管理”是理所当然.其实高校教师的“无为管理”并非完全不管,而是管理的一种较高层次与较高的境界,它可以使教师摆脱事事俱管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毕竟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学业教育.对于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有教师能够像中学教师那样监管督促他们,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一些学生反感这种中学式的教学管理,认为扼杀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对于刚进校的大学新生,不能立即放手让他们骤然落入“无为管理”的状态,最好能够有一个过渡时期,否则学生很难从之前严格的中学教育管理下的学习状态骤然过渡到高校宽松教育管理下的“放任自流”状态.2.2.2 难以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美国的一些学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班级规模开始进行的实证研究,美国联邦教育部更是在1998年初针对该国小学班级规模发布了“CSR(Class Size Reduction)计划”——“班级规模缩小计划”.目前国内外的中小学一般都对班级规模有具体规定,限制班级人数.然而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均在中小学,忽略了高校班级规模的研究.毋庸置疑,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班级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班级规模过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教学反馈不及时或不到位.一旦班级过大,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良莠不齐,必然导致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最好时机,更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机会,他们在课前的疑惑在此阶段可以得到解决——答惑解疑.学生的参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大部分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够多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然而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导致互动环节的难以开展,即便有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也很只能保证极少数学生的参与其中.2.2.3 班级凝聚力的缺失由于公选课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一般选课人数都高达120人.由于公选课是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大规模班,除了每周一次的该公选课而聚集在同一间教室外他们很难有共处交流的机会.一般的教学班级都会专职辅导员管理,另外还有学生民主选举出的班干部来协助辅导员与科任教师进行班级教学与日常事务的管理.然而对于公选课的班级而言,一般都没有班干部协助科任教师管理日常教学,更不用说配备专职辅导员进行管理.这些都造成了公选课班级管理的混乱,也必然造成班级凝聚力的缺失.3 解决办法3.1 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高校普遍存在公选课程少,学生选课难的情况.如果无课可选,必然造成学生在选课时无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课,但是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学分,选课时他们可以说是没有过多的选择.这也直接影响公共选修课的整体教学质量.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必须鼓励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多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有课可选.3.2 根据课程特点限制公选课班级规模根据课程特点限制班级人数.课程类型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特点,限制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人数.例如,对于一些实践技能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甚至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就要进行实训),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主体参与较多的公共选修课,一般不建议实施大班授课.为了最大保障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申报公选课时就应该设定好可接收学生选修改该课程的上限人数.根据教学需要限制选修学生的专业.3.3 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3.3.1 提高教学质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强烈的兴趣去上公选课的,但也不能否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去上公选课的.学生对公选课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授课情绪,而任课教师的这种不良情绪势必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的欠佳又必然会加剧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抵触心理.教师应该尽量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带动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公选课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公选课不仅仅可以令他们获得专业课之外的更多知识的一种途径,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自已以前从来没有觉察到的潜能!3.3.2 严把考核关.提交一篇小论文是很多公选课的考核方式.我们无法质疑这种考核方式,但是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完成小论文对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么直接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提交,要么将在网上搜集到的材料东拼西凑后提交.如果老师对这些剽窃行为放行的话,必然加剧学生混学分的心态.如果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常言的具有原创性的论文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的话,即便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课后,哪怕是在准备考核论文期间也必须好好准备.这也同样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外,由于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后的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尤其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老师在打平时成绩时要给他们以高分奖励,与那些不听讲、逃课的学生差别对待.对那些平时不上课、只是想最后参加考核的学生,老师完全可以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规定取消他们的考核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公选课的重要性.4 结语公选课应该预防各种可能不利于发挥学生潜能的因素,致力培养一些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创造力的良好习惯,如:勤学、好问、细察、多想、常记、实干等.如果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并且事先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发展有一定规划的前提下在校内选修相关的课程,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将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但前提是学校能够提供相关课程供他们选择,否则学生势必抱着混学分的不良心态应付了事.公选课应该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从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尚未觉察到的潜能,并对之有更深的认识与进一步的发展.参考文献:〔1〕Bourke. S.. How Smaller is better: Some relations between class size, teaching practi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6,(23):558-571.〔2〕J. D. Angrist, V. Lavy. Using Maimonides’ Rule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Class Size on Scholastic Achieve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99,(2):533-575.〔3〕陈云奔.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29-32.〔4〕尹忠泽.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教育的选择——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4):61-66.〔5〕陶青.国外班级规模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研究,2008(9):98-101.。
2024年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3篇)
![2024年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99634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4.png)
2024年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2023年的大学公选课让我受益匪浅,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能力。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三门不同领域的公选课,分别是艺术欣赏、心理学和跨文化交流。
下面我将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收获两方面,分享我对这些课程的结课心得。
首先,艺术欣赏课让我对各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欣赏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我不仅学会了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时期和流派的艺术作品,了解了西方艺术史的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艺术史,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过的艺术家和作品,对艺术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了。
此外,我还学会了分析和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
在课程中,我们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些活动提高了我的分析思维和论述能力,使我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加有据可依。
其次,心理学课程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深度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比如情绪、记忆、学习等。
这些知识对于我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方式非常有帮助。
此外,课程中还涉及到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内容。
我们学习了如何和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合作,如何解决冲突和处理矛盾。
这些技巧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最后,跨文化交流课程让我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和习俗。
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中,了解不同文化和习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了解各种文化的平台,通过学习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文化的环境。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习俗,例如中国、美国、印度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化,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视野,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异国他乡的人和事。
对“遗传与健康”公选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遗传与健康”公选课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4de4dcda38376baf1fae38.png)
对 遗传 病 的认 识 不 断深 入 , 康 教 育 的呼 声也 越 来越 强烈 临 沂大 学顺 应 社会 们对 生 命现 象 的认 知 、
发 展 的需 求 . 于2 0 0 6年 在校 内开设 了遗传 与 优 生 对影 响人 口素 质 的遗 传 因素 有 了更 多 的 了解 . 人
公 共选 修课 在此 基础 上 . 于2 0 1 1 年 开设 了 “ 遗 传 们对 自身健 康 的关注 也 不断 提 高 .越来 越 清楚 地
( 临 沂大 学 生 命 科 学学 院 .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5 ) 摘 要 : 在 高校 开设 “ 遗 传 与健 康 ” 公 共 高 大 学 生 的 身 体健 康意识 . 还 可 以 通过 大 学 生 向 家庭 和 社 会 传 递 遗 传 与健 康知 识 因 此 . 在 高校 开 设 遗 传 与 健 康 课 程 很 有 必要 , 也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1 — 0 7
作者简介: 韩庆典( 1 9 7 9 一) , 女, 临沂大学讲师,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 植 物 分子 遗传 育种 。
差不齐 . 对 问题 的领 悟 和理 解 也有 所 不 同 : 另一 方 更 增 强学 生 的 集体 观 念和 团队精 神 .更 好地 掌 握
一
旨在 提高 大 学生 科 学文 化 素质 , 对 大 学生 择 偶 、 婚
、
高 校 开设 “ 遗传与健康” 选 修 课 的 必要 性
育提 供参 考 与 帮助 . 有 效地 预 防 遗传 病 的发 生 , 对
于维 护 人 类 健 康 、 提高人 1 5素 质 、 实现 家庭 幸 福 、 民族 吕盛 和 国家富 强都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基于公选课《花卉艺术》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基于公选课《花卉艺术》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42066c783e0912a2162a76.png)
业 基础知识 ,也没有接 受过专业 训练 ,关于花材 的选购与 修 剪 ,花泥等 专业用具 的正确使 用 ,花卉造型 ,作品整理 等 都需要经过 教师在授课 过程 中用 实物演示 ,学生反复实 操 ,纠错改错 的过程 。每一届任课 的班级 中,都会有大部 分学 生存在较 大的依赖性 ,不愿 意购买相关材料 ,上课时
设置。
Hale Waihona Puke 1 不 断推进 的项 目化教 学改革 与上课 实情不相符 . 3 项 目教学法 ,是 师生通过共 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 目工
作 而进 行的教学活动 。它是 “ 行为导 向”教学法的一种 】 。
收稿 日期 :2 1 - 0 5 0 1 1 -1
作者简介 :陈珊 (99 17-),女 ,贵 州遵 义人 ,讲师 ,硕士 ,研 究方向:生物学。
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 《 花卉 艺术 》;教 学现状 ;公选课 管理
中图分类号 : ¥ 8 4 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 86( 0 )0 — 19 0 64 49 21 1 6 00 — 2
花卉艺术包括插 花艺术 、室内外花卉装饰 、 压花艺术 、
臆测 ,缺乏对 课程 的基 本 了解 。 《 花卉 艺术 》在开设过程
中也面 临这样 的状况 ,课 堂满座 ,学生 积极性 较高 ,但是
在 经过几周 的教学后 ,由于学生 在专业 、兴趣上存 在较大 差 异 ,加之选课 前没有 系统 了解该 门课程 内容 ,会 逐渐导 致学 生上课拖沓 、懒惰情 绪 ,不利 于课堂 秩序 的维 持与教
师教学积极性 的发挥 。 12 理论教学偏 多,实践教 学较 少 . 《 花卉艺术 》是综合植 物学 、艺 术学 、工程学 等的一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思考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99c10676c66137ee061976.png)
Vo. 8 12
N OL E UCA I OU I HU C L GE OFED T ON
2 1 6月 02年
Jn.’1 u 2 2。 0
对 高校公 共 选修 课建 设 的思 考
赵 秋
( 成都 师范学院 教 务处 , 成都 6 13 ) 110 摘 要: 公共选修课 是高校人 才培 养方 案的重要组 成部分 , 目前 高校公 共选修课 建设 中存在诸 多不容忽视的
主要 问题
、
( 认知层面 : 一) 对公共选修课 的性质和功能定
位不 明
台。
( -传统 教学 模式 的有益创 新 -) 由于公共选修课实行的是 由教师根据 自 身教学
是 一些学 校管 理层仍 存 在对公 共选 修课认 识 不足 、 重视不够 的现象 。公共选修课作为课程体系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 为共识 , 但对其科学合 理的课程结构建设仍存在随意性 , 没有真正体现公 共 选修课 对人 才培养 方案 的优 化价 值 。各教学 单位 或 教研 室在制 订专业 人才 培养 方案 时仅 重视本 专业 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 的设 置, 较少对公共选 修课进行认 真严谨 的调研 和开课 管
一
收 稿 日期 :0 2 0 1 2 1 -4— 1
基 金项 目: l[ 20 2 1 IJ 省 09- 0 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 学改革项 目《  ̄l 创新办学模 式 。 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 养体 系 。 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成果之一 (0 5 6 P97 )
作 者简 介 : 赵秋 (9 5 ) 女 , 17 一 , 四川泸州人 , 助理研 究员。 士, 究方向 : 硕 研 教育 管理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1188a9c6bec0975f465e261.png)
二、目前人文类公选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 从 学 校 角 度 讲 ,人 文类 公 选 课 虽 开 设 课 程 较 多 , 但 2 .% 学生 认 为 公 选 课 很 重 要 。可 见 在 大 多 数 学 生 的 心 中 . 48 的 对 其 重 视 程 度 不 够 。 近 5 来 ,笔 者 学 校 开 设 的 公 选 课 有 公选 课 的 地 位 远 远 不 及 专 业 课 重 要 。要 想 从 根 本 上 扭 转 对 年 1 1 , 其 中人 文 类 公 选 课 7 门 , 占5 % 4门 1 0 以上 , 目前 每 学 期 公选 课 地 位 的偏 颇 认 识 , 首 先 学 院 教 学 部 门 要 重 视 公 选 课
调 。所以,教务部 门最好每学期根据开课教师信息、课程 的
应注重 将人文素 养能力与人 文应用 能力结合起 来,形成一 大 纲 、课 程 介 绍 、 开课 计 划 、学 习 奖惩 措 施 、选 课 制 度等 ,
个 全面 出 编 写 一个 《 课 指 南 》 的小 册 ,指 导学 生选 课 ,此 外 ,还 可 选
( )加 强 对 学 生 的选 课指 导 ,完 善选 课 系 统 四 目前 ,笔 者 学 院 学 生 选 课 基 本 在 开 学 第 一 周 ,但 由 于 时 间较 为 集 中 ,学 生 对 开 设 的课 程 缺 乏 细致 了解 ,往 往 主观
1人文 类 公 选 课 的设 置 ,要 符 合 高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目标 或从众地 去选择 ,对 自身的接受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对 自 .
92 的 0 的原 因是 “ 统 系 人才培 养工作 的始终 ”。人 文类公选 课程重在提 升学生 的 课 ”时 , 却有 4 .% 同学 说 没有 选 上 , 1% 人 文 素 养 和 “ 键 能 力 ” , “ 论 上 把 这 种 超 越 一 般 专 业 难 进 ”, 3% “ 关 理 2 是 课源 不 足 ”,5 % “ 课 选 的人 太 多 ” , 2是 好 能 力 领 域 以外 而 对 职 业 活 动 的 顺 利 进 行 以 及 促 进 职 业 发 展 6 是 “ 他 ” 。可 见 , 除 了选 课 系统 存 在 一 定 问题 外 ,关 键 % 其 发 挥 着 至 关 重 要 作 用 的 方 法 能 力 和 社 会 能 力 称 为 ‘ 键 能 在 于 教师 对 学 生 选 课缺 乏 一 定 的 指 导 ,才 会 导致 “ 热 ” 失 关 冷 力 ’” , [所 以高 职 院 校 在 设 置人 文 类 公 选 课 课 程 体系 时 , 1
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5篇精选汇总
![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5篇精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4be53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b.png)
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5篇精选汇总选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由学生自行安排选习的课程。
与“必修课”相对。
分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公选课结课心得1张海迪说过:“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我深以为然。
从小,我就喜欢唱歌。
几乎于音乐一切有关的东西,我都喜欢。
我现在回忆起我童年时记忆最深的歌曲,不是什么《丢手绢》《两只老虎》之类,而应该是哥哥们教唱的《小背篓》。
可以想见,这首歌在那个年代肯定非常流行。
《小背篓》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歌词也清新活泼,也容易被同样是山里孩子的我所理解。
尽管高音部分可能唱不上去,但被天真烂漫的儿童唱来,想来别有一番情趣。
以至我觉得自己长大后偏爱民歌、老歌的欣赏倾向与童年的启蒙是不无关系的。
这学期,我上了刘老师的音乐选修课。
一开始,老师详细、系统地给我们讲解一些理论方面的音乐基础与简谱知识。
我当然非常有兴趣的来学习怎样识简谱。
因为我向来只会唱最简单的简谱,或者先会唱歌再会识谱。
通过学习我知道,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
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有一点很有趣,即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老师先告诉一些入门知识,如音高、音质、音符、节奏、休止符等。
同时,辅以钢琴伴奏,从简单常见的儿童歌曲的简谱入手。
另外,刘老师设立的“中外名曲欣赏”这一环节是我最喜欢的。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古琴、古筝、琵琶、二胡、巴乌等多种乐器的来源、演奏特点以及各自的经度代表曲目。
在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街头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山泉的景色和艺人那饱含沧桑、无限深邃的感情。
古筝曲《高山流水》让我不得不联想到“伯牙鼓琴觅知音”的故事,古诗词里也有“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少”,“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句,难怪有人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想这对于我们肯定是有启示的。
大学公选课的建议与注意事项(精美篇)
![大学公选课的建议与注意事项(精美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e105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d.png)
大学公选课的建议与注意事项(精美篇)关于选课的建议与注意事项:1、普通课程:好像除了英语和体育,其他课程都是系统给定的,通过“快速选课”这一项可以选上,这种方式快速方便,而且以班级为单位,考试、学习、点名帮答到等会比较方便。
也可以自己一门一门选老师和时间(目前不太建议),我认为这样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选到好点的老师(要自己打听哪个老师教的好),但会与班里其他同学在上课时间和进度以及考试安排等方面不同步,我个人一直按快速选课,这次一些课程可能会不按快速选课来,你们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吧。
2、公选课,总共分为5类,人文社科类,艺术教育类,自然科学类,管理经济类,就业指导类。
我们学院有要求每类公选课都要选,也要求修够10个学分(听说其他学院也是这样要求,你们自己跟学院学长学姐打听吧)。
同样类别的课程不要选两个(不然就是浪费钱咯)!注意所选课程的学分(2分最好,方便,不用多次选)!至于选几门,我个人是每学期选两门,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的。
根据个人所知所听,建议选的课程有:战略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类)、中国古代帝王评传,创新思维学,电影艺术概论,个人推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热点形式案件剖析,不建议选的课程有:周易浅谈,网站设计原理与制作,办公软件应用,民俗文化与风情,化妆品科学上课时间建议选在周日至周五的晚上,避免周六日上课,影响难得的休息时间。
公选课(三节连上)没有课本,一般人很难学到东西,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公选课的要求一般是比较松的,只要最后参加考试或者交上论文,不会给挂的吧。
对了,建议你们跟同学商量着来,这样答到交作业方面可以相互照应。
3、普通课程和公选课好像都是在“正选”里选的,一些实验类课程是在“选环节”里选的,也是给定的,可根据专业是否需要去查看选择。
该论选课未结束前,所选课程结果可以退选,重新选择。
前两轮选课,课程多于规定人数,好像是系统随机踢人的。
第三轮选课是先到先得的原则。
以上一些内容,纯属个人建议,何去何从,自己决定哟。
公选课工作总结
![公选课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645a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4.png)
公选课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公选课的工作,通过这段经历,我收获了
很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的工作经历,并分享一些收获和感悟。
首先,我要感谢团队的协作。
在公选课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紧密合作,
共同完成了一系列任务。
我们相互支持,互相鼓励,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其次,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在公选课的工作中,我需要与学生、老师、家长等各种人群进行沟通,这让我更加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成长。
另外,我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挑战。
在公选课的工作中,我们面
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有时候会感到困难重重。
但是我学会了如何冷静地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这段经历给我带来的成长。
通过公选课的工作,我学会了更好
地与他人合作,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处理挑战,这些都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我会将这些经验和收获带到我的未来工作中,继续努力成长。
总的来说,公选课的工作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我会珍惜这段经历,
继续努力前行。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继续成长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9No.1
Jan.201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1期(下)
2013年1月1
引言
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们永不停歇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历史.当下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培养.为了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相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变化:减少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课程.目前高校课程的设置一般可分为必修课、
选修课两大类,学校的培养方案及要求必须这两大门类的课程都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符合毕业的条件.详细而言,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种,选修课则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不论是为了日后的就业也好,还是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拿文凭也好,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中,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普遍较为重视的课程,尤其是专业必修课.毫无疑问,其中最没有受到学生重视的是公共选修课.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与许多因素相关联,如学生对公选课认识的欠缺、班级规模.虽然高校的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仍然会因为班级过大而存在各种问题.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班级普遍规模偏大,尤其缺乏班级凝聚力,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2高校公选课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学生认识的欠缺
中学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全面发展,大学则更为侧重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兴趣爱好.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高校一般都设置了许多专业供学生在高考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将来的择业规划进行选择.但“公共选修课”几个字就已经可以让学生在字面上感觉到与“必修课”的差异.另外,由于公选课一般只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学生认为晚上的公选课不如白天的必修课重要的印象.2.2大规模班对教学的影响2.2.1
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由于先选修一门公选课的学生一般来自学校的不同学院、
专业,这加大了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另外,人们普遍持有大学生应该具有比中学时期更高的自治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这一观点.当前的高校教育提倡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高校教师对学生也普遍持“无为管理”的理念.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要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后,觉得可以好好“享受”大学悠闲的生活.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对他们的“无为管理”是理所当然.其实高校教师的“无为管理”并非完全不管,而是管理的一种较高层次与较高的境界,它可以使教师摆脱事事俱管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毕竟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学业教育.对于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有教师能够像中学教师那样监管督促他们,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一些学生反感这种中学式的教学管理,认为扼杀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对于刚进校的大学新生,不能立即放手让他们骤然落入“无为管理”
的状态,最好能够有一个过渡时期,否则学生很难从之前严格的中学教育管理下的学习状态骤然过渡到高校宽松教育管理下的“放任自流”状态.2.2.2
难以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美国的一些学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班级规模开始进行的实证研究,美国联邦教育部更是在1998年初针对该国小学班级规模发布了“CSR(ClassSizeReduction)计划”———“班级规模缩小计划”.目前国内外的中小学一般都对班级规模有具体规定,限制班级人数.然而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均在中小学,忽略了高校班级规模的研究.毋庸置疑,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班级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班级规模过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教学反馈不及时或不到位.一旦班级过大,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良莠不齐,必然导致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最好时机,更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机会,他们在课前的疑惑在此阶段可以得到解决———答惑解疑.学生的参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大部分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够多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然而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导致互动环节的难以开展,即便有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也很只
关于高校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江艳华,贾梦姗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330038)
摘要:当下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培养.为了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相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变化:减少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课程.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班级普遍规模偏大,尤其缺乏班级凝聚力,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公选课应该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从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尚未觉察到的潜能,并对之有更深的认识与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公选课;认识欠缺;班级规模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232-02
232--
能保证极少数学生的参与其中.
2.2.3班级凝聚力的缺失
由于公选课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一般选课人数都高达120人.由于公选课是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大规模班,除了每周一次的该公选课而聚集在同一间教室外他们很难有共处交流的机会.一般的教学班级都会专职辅导员管理,另外还有学生民主选举出的班干部来协助辅导员与科任教师进行班级教学与日常事务的管理.然而对于公选课的班级而言,一般都没有班干部协助科任教师管理日常教学,更不用说配备专职辅导员进行管理.这些都造成了公选课班级管理的混乱,也必然造成班级凝聚力的缺失.
3解决办法
3.1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
高校普遍存在公选课程少,学生选课难的情况.如果无课可选,必然造成学生在选课时无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课,但是为了保证获得足够的学分,选课时他们可以说是没有过多的选择.这也直接影响公共选修课的整体教学质量.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必须鼓励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多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有课可选.
3.2根据课程特点限制公选课班级规模
根据课程特点限制班级人数.课程类型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特点,限制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人数.例如,对于一些实践技能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甚至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就要进行实训),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主体参与较多的公共选修课,一般不建议实施大班授课.为了最大保障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申报公选课时就应该设定好可接收学生选修改该课程的上限人数.根据教学需要限制选修学生的专业.
3.3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
3.3.1提高教学质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强烈的兴趣去上公选课的,但也不能否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去上公选课的.学生对公选课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授课情绪,而任课教师的这种不良情绪势必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的欠佳又必然会加剧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抵触心理.教师应该尽量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带动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公选课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公选课不仅仅可以令他们获得专业课之外的更多知识的一种途径,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自已以前从来没有觉察到的潜能!
3.3.2严把考核关.提交一篇小论文是很多公选课的考核方式.我们无法质疑这种考核方式,但是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完成小论文对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么直接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提交,要么将在网上搜集到的材料东拼西凑后提交.如果老师对这些剽窃行为放行的话,必然加剧学生混学分的心态.如果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常言的具有原创性的论文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的话,即便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课后,哪怕是在准备考核论文期间也必须好好准备.这也同样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另外,由于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后的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尤其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老师在打平时成绩时要给他们以高分奖励,与那些不听讲、逃课的学生差别对待.对那些平时不上课、只是想最后参加考核的学生,老师完全可以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规定取消他们的考核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公选课的重要性.
4结语
公选课应该预防各种可能不利于发挥学生潜能的因素,致力培养一些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创造力的良好习惯,如:勤学、好问、细察、多想、常记、实干等.如果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并且事先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发展有一定规划的前提下在校内选修相关的课程,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将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但前提是学校能够提供相关课程供他们选择,否则学生势必抱着混学分的不良心态应付了事.公选课应该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从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尚未觉察到的潜能,并对之有更深的认识与进一步的发展.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Bourke.S..How Smaller is better:Some relations be-tween class size,teaching practi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6,
(23):558-571.
〔2〕J.D.Angrist,ing Maimonides’Rule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Class Size on Scholastic Achieve-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 533-575.
〔3〕陈云奔.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29-32.
〔4〕尹忠泽.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教育的选择——
—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4):61-66.
〔5〕陶青.国外班级规模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研究,2008(9):98-101.
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