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简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
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 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 巧,点染用功。
• 首联 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 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 示守军威武雄壮。
• 颔联 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 和战斗的残酷。
• 颈联 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 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半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天空,云涛叠涌连着流动的晓 雾晨曦,银河在斜转星星点点 如千帆荡移。仿佛间梦魂飘飞 琼楼玉宇。像从很远的地方传 来天帝缥缈的话语,天帝殷勤 问:你想要归向何处?
我回答说:人生的路太漫长黄 昏日落已近低迷,苦心学诗可 叹志事难酬徒自由惊骇世人的 诗句。只愿乘九万里雄风如大 鹏远飞高举。长风啊不要匆匆 停住,请一气鼓荡将我的一叶 轻舟吹往蓬莱仙山去。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春 望 唐
杜 甫
讲授新课
白烽感国 头火时破 搔连花山 更三溅河 短月泪在 ,,,, 浑家恨城 欲书别春 不抵鸟草 胜万惊木 簪金心深 。。。。
【诗歌注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 和悲壮。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 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 回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中“半卷红旗”的作用。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 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 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
“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 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 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
诗作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 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 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 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 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 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歌主题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 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 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 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 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 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 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理解意象:
菊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比如“菊花” 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杨柳” 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白云”是关乎 “思友”的意象;“明月”是一个“思 乡”、“思人”的意象;“杜鹃”,因其 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 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诗歌主旨: 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这首 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有更深的 体会。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
•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 为国血战到死!
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壮 志。
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 用意。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 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 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 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 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 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 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 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 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 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汉族,河南昌谷人。
字 长吉 ,世称李长吉、鬼才,
有“诗鬼 称等”,与李白、李商隐三
人并称唐代“三李”。体貌细瘦,
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
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
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
成诗篇。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
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
卒。 李贺是浪中漫唐主义
诗人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 变期的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 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 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 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 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
春望
唐•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 大乔和小乔这两个 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 抓走锁进铜雀台。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 火乘风势,尽烧北船。 周郎:指周瑜, 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 任吴军大都督。
品析
• 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 • 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 • ,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最美不过中国词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 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 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一联,表现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声 音低回沉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 而“起”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 沉重低回。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 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 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 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二、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 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 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 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 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 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 年。李贺当时仅17岁。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 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主题: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 的决心。
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 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 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 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 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 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 烈的爱国感情。
24 诗词五首
陶渊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 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 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 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 走上归田之路。
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 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 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 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 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 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 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 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 想要把城墙摧垮。极力渲染了大军压境的紧张 气氛。
诗人运用比喻和夸张,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 方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黑云”与“金 鳞”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 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 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 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 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 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 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 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 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 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 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精读赏析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天接云涛连海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到了 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看到了天帝。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 句。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二,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 解脱呢?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作者为什么梦想回三山去?是否由于消积的 游仙思想在做怪?
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寂和痛苦 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 孤独,寂寞的现实。
课堂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 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 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 首词说:“此绝是苏辛派,不类 《漱玉集》语
品读全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 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意解析
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 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 传话善相邀。殷勤问: 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 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 道。长空九万里,大鹏 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 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 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